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鸽闻快讯

当年日本军鸽如何到上海

时间:2011-03-31 15:04:57    来源:飞昊鸽舍    发表者: 飞昊鸽舍       阅读次数:
当年日本军鸽如何到上海

  老一代鸽友都忘不了胡桂桢先生,他一生从事鸽子营销,传播名种血统,为上海信鸽多极化做了不少好事。胡先生自1946年起在邑庙裹园茶楼卖出的鸽子大都是灰壳的日本鸟。
  当时我接触到的也是大鼻泡灰鸽,有时还带着"昭和年"、"帝鸠号"足环,却不知道这批鸽子的来历。市面上养日本灰鸽的人较多,不高,那时我家住南昌路法国总会(今科学会堂)对弄,读书在南车站路大同大学附属一院,两地相隔约4千米,早晨去学校常带几只鸽子放,记得有两只日本鸽后代就没飞回来,可能与当时风行的兄妹配、父女配,养近血纯种的思潮有关。也可能低价买进的鸽子,是胡老从日本军鸽中选过后的"剩余物资"。
  1947年中国第一本信鸽杂志创刊,曾登载养鸽前辈赵瑞兴写得"日本军鸽放飞不理想"的文章。但我还是喜欢日本灰壳银白蓝底的桃花眼砂,决心要买到自己满意的日本鸽。1948年春节我积聚了不少压岁钱,就兴冲冲地赶到裹园问胡桂桢先生:"买两只好的日本种鸽要多少钱?"他指着最上层的两只灰鸽说:"这一对带昭和脚环的要10块银元。"我还价6元,经多个回合的讨价,反复将鸽子捉出看了几遍,最后胡先生说:"8元银元不能再少。"成交后,他用手帕将鸽子包扎好一再嘱咐要好好养不要让它飞掉,它们是南京日军鸽中挑出来的好鸽子。以后我常在裹园茶楼看胡老做生意听上海名家引进外国鸽子的新闻,在他那里得到了不少有关日本鸽外观形象、眼砂色素等信息。

日本军鸽

  1951年我去北京读书,1965年迁到成都后继续养鸽。1968年有幸再次与胡桂桢先生相聚,此时胡老已80高龄。拜访是王宝梦先生(原上海市鸽协委员)陪同前去的,在程度北路他的宅第中见的面,胡老身体极好,满面红光。当我提到日本军鸽时他的精神来了,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我非常想知道他买进日本军鸽的历史,于是做了一次刨根问底的对话。
  问:抗战胜利后你每个星期都在出卖日本鸽,那些日本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答: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南京日本军鸽所被国民党接管。当时国民党要接管的事情太多,他们也搞不懂鸽子,且无暇顾及军鸽之类的事务,但日军留下的军鸽必须及时处理。南京遭日军大屠杀后人口大减,养鸽人极少,无人要买,全国只有上海能承受如此大数量的日本鸽子,经人介绍我就冒着风险去南京,购鸽费用很大,我东借西凑还是不够,最后变卖了老太婆(指胡师母)全部首饰才去南京的。到了南京,军鸽所的日军是树倒猢狲散,已无心管理,几百只军鸽很瘦弱,但也能看出不少鸽子的质量是极好的,于是就买了下来。
  问:那么大数量的鸽子,你是用什么方法运回上海的?
  答:当时的确非常困难,铁路运输极度紧张,也没有那么多的笼子装鸽子,我想只用船运的办法,最省钱也最简单。于是租了一条木帆船将整个中舱用竹子编成一只高约6尺,长宽与船舱一样大小的呈长方形的竹罩,为了使鸽子不挤在舱底,竹罩中间按一定间隔串扎20多根晒衣服用的竹竿,让一部分鸽子栖息在竹竿上。我就是用这种办法顺利地将日本军鸽运回上海的。到了上海也没有大的鸽棚养,于是和上海各大饭店菜馆联系,将一批质量较差的鸽子当菜鸽卖给他们,留下200多只质量好的关在自己的棚里,以便日后慢慢销售。
  问:当时日本军鸽羽色有哪几种?是什么品系?有没有血统资料?
  答:从南京买来的日本军鸽以灰壳为主,部分是雨点,也有黒兆和白鸽,但后两种数量很少。军鸽的鼻泡普遍很大,桃花眼占多数。当时日本军鸽所很乱,我根本没想到跟他们要军鸽的档案材料,至于鸽子执行任务及训放资料没见到一张,也不懂得这些材料的真正研究价值,我只是交钱捉鸽子。以后我才听说日本军鸽是年从英国引进100多只,后又从比利时引进300多只,年再从德国引进的50多只组合成的群体。
  问:听说日本军鸽在上海参加比赛的成绩不好,我过去养的4只日本鸽后代放苏州只飞回一只。上海其他朋友有没有放的很好的?
  答:日本军鸽中有很多眼砂很亮,底砂干净,体型好,非常漂亮,质量是很好的。但当时上海讲究原对相配,不喜欢杂交,要求鸽子眼砂与父母一模一样,这种方法出下来的后代虽好看,也配养鸽人的胃口,但放起来就不灵了。我给汪顺兴一只日本鸽,他巧配后出了不少好成绩。还有一些朋友用日本鸽配李鸟和培尔琴在上海放兰州、西宁有回来的,(他指了指梳妆台上的十多张奖状)我自己也放出了成绩。
  问:你现在的棚里还有日本鸽吗?(抗战胜利24年此问不够恰当)
  答:原种日本军鸽可以说没能活到现在,我现在棚里是日本鸽的第三代已9岁多,我觉得这几只是很不错的,如果没宝楚帮忙,它们就早在"文革"中成了"红卫兵"的刀下之鬼了。
  中午,胡师母烧了宁波人爱吃的咸菜黄鱼汤,饭后接着看鸽子,棚在晒台,共三层三棚约有10多只鸽子,四只灰壳其余都是淡雨点清一色桃花眼,一看便知是日本军鸽的后代,它们风姿依旧,唯鼻泡小了,非续航神气,这是经胡老改良后的新气象。胡老说:"我已经是风中残烛,养几只解解闷。"又说:"别看我80出头,眼睛还是很好的,鸽子在天上飞,如不超过16只,我在半分钟内就能数出几只来。"看完鸽子他要我们捉二只去养养,我和宝楚说:"老先生还是自己养白相吧。"
  对于胡桂桢先生,上海一些老鸽友,因他是以卖鸽子为生的,很不被人看重,称为鸽贩子。而一些从国外运回货物到中国来出售的人则被称人尊称为老板经理,这是极不公正的。市场经济的安定,社会的繁荣,本建立在各人"有利可图"的机会上,它是推动社会进步必不可缺的原动力。胡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认鸽的特殊本领让养鸽界得益,自己受惠名正言顺,他还以上海滩独一无第二人的勇气,背着风险毅然从南京购进大批日本军鸽,对促进上海信鸽事业的发展,对上海信鸽能立足世界鸽坛,在超远程竞赛中无一个国家可相比的归巢数是有一定功劳的。
  胡桂桢先生已作古多年,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92个春秋,是上海界少有的资深寿星,如今中国鸽业蒸蒸日上,仅次慰先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