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黄山杯700公里与1000公里大奖赛已经结束。700公里竞赛时,由于鸽群大,天气好,赛鸽未归巢时心中估计前面的名次将会被鸽界的强豪和高手夺取,因为当需要比拼体力的时候,这些名家信鸽日常的保健、防疫、私训等等手段可都不是诸多散户所能相比的,可当700公里比赛的结果出来之时,却令我们大跌眼镜,前三名的获奖鸽主竟然都是鸽坛小户,养鸽的条件和方法都叫人不敢恭维,但正是他们的参与才使得信鸽的竞赛充满了未知和魅力。数天后的1000公里竞赛,司放地宝鸡天气晴朗,而安徽境内的大部分地区却迎来了久旱之后的一次阴雨天气。信鸽在天上飞,鸽主在家中忧,按照往常经验,鸽子只要当天不归,在城郊结合部实行自由饲养、善于打野的信鸽将会占据优势。当千公里放出后的第二天中午十一点多,第一羽信鸽报进,鸽主为安徽省著名赛鸽家高勤敏先生,当时正值雨雾天气,半小时后第二羽信鸽报进,根据报道时间观察,前面归巢的高位获奖鸽均为独自穿雨破雾而归巢的,而鸽主多是鸽坛大腕和赛鸽名家,根据验棚时观察和了解,前四名归巢鸽全为黄眼,三雌一雄,除了第四名的母系有李鸟的血统外,其他的父系和母系均为外血,有的甚至是原环外血鸽直接的子代,又一次颠覆了赛前的估计,本次千公里共参赛2638羽信鸽,报到有效期内共归巢592羽,归巢率为22.44%。下面将详细介绍千公里验棚所见所得,与大家分享。

冠军得主:高勤敏
安徽省黄山杯1000公里冠军鸽得主高勤敏先生给人的印象是热情、朴实,事业有成。是一位酷爱信鸽的人,家在安徽淮南,因受合肥信鸽竞赛活动氛围的吸引,数年前专门在合肥购房建鸽舍,请专人饲养,参加比赛。几年来,全省性的比赛和合肥市的比赛,他都摘金夺银,成绩令人眼花缭乱:
2010年安徽省黄山杯特比环 冠军、指定鸽 冠军 入围26羽
2011年安徽省黄山杯700公里大奖赛合肥市 亚军
2011年春季精英俱乐部特比环200元组 亚军、100元组 3名、指定鸽 冠军
2010年春季精英俱乐部特比环 冠军、普赛 冠军、指定鸽 冠军
2010年秋季精英俱乐部特比环 亚军
再向前追溯,还有许多成绩,不再一一列举,问到这些成绩的取得,高先生说得最多的是幸运两个字,憨厚的笑容背后是许多不为人知的辛劳和付出。当问到本次1000公里大赛冠军鸽的血统时,高先生的言语中充满了对鸽界名宿汤伟先生的尊敬和感谢,他告诉我们:
父系鸽是智者896,母系鸽是万德维根,均来自于汤伟先生,之前飞出的许多好成绩的信鸽也得益于汤伟先生的支持,多年的相交相知,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令人羡慕。

冠军鸽的教练

冠军鸽:2010-12-140320

冠军鸽眼砂

亚军得主:卫爱军
安徽省黄山杯1000公里亚军鸽得主卫爱军,写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对鸽主姓名提出异议,怎么夏家池变成卫爱军?这里请允许我在未经鸽主本人的同意下稍加释疑,其实当年夏家池先生是合肥市的一个资深的信鸽爱好者,养鸽多年,却因一直未能问鼎而抱憾,现已离我们而去了。卫爱军先生子承父业,执意不愿更改鸽主姓名,一心一意要多拿冠军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有此孝心,难怪老天也要另眼相待了。
卫先生是此次高位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人道是少年有为,曾经获得:
2011年合肥市信鸽协会300公里 指定鸽冠军
2010年安徽省黄山杯特比环预赛 冠军、 指定鸽 冠军
2007年安徽省精英俱乐部特比环 冠军
2008年春合肥市信鸽协会特比环 团体冠军
2007年圆圎园公棚 预赛 3名、决赛 2名
2007年天视公棚加强赛 冠军、指定鸽 冠军
本次获得的1000公里大奖赛亚军鸽还获今年春天的精英俱乐部500公里竞赛中 8名,200公里鸽王赛 2名。并且是前四名中唯一的一羽雄鸽,由比利时原环种鸽直接做出,父系为詹森系(比利时原环),母系为乔斯托内。与前四名中另外三羽雌鸽相比,该羽亚军鸽体型稍大,上手极为轻盈。眼砂艳丽。

亚军鸽的羽条

亚军鸽眼砂

季军得主:吴成昌
安徽省黄山杯1000公里季军鸽得主吴成昌先生在蚌埠市是一个受人尊重的长者,养鸽多年,鸽子已经成了他在业余生活中的唯一爱好,岁月的流逝已使他变得更加沉稳、内敛,鸽子比赛成绩的好坏似乎在他心中已经激起不了更多的波澜,每天的饲养、放飞、鸽子比赛后的安全归巢才是他唯一所关注的,他每天在鸽子的周围获得了许许多多的乐趣,沉醉其中,人和鸽子在这里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曾获得:
2010年秋季蚌埠市300公里 冠军
2009年合蚌对抗赛500公里 5名
2009年蚌埠市500公里特比环 团体冠军
该1000公里季军鸽父系鸽为蚌埠市历年比赛中的冠军鸽所出,血统无从考证,暂定为国血吧,以区别于外血,呵呵。母系为狄尔巴血统。

季军鸽:2009-12-322672

季军鸽眼砂

殿军鸽主:张全来

殿军鸽:2009-12-012750

殿军鸽眼砂
安徽省黄山杯1000公里殿军得主张全来先生的鸽舍建在蚌埠一片居民区的屋顶,周围其它鸽舍林立,俨然是一片信鸽爱好者的天堂。此时我突然发现鸽棚的一角放着一个鸽笼,里面有一羽深雨点、白眼皮、黄眼的信鸽,从它享受的待遇可以看出主人对它的重视,这是一羽八九十年代养鸽人梦寐以求的典型李鸟,雄鸽雌相,在当前外血鸽泥沙俱下的时代,这样的鸽子反倒是凤毛麟角了。张先生告诉我们说:这是一羽已经15岁的上海李鸟,目前已经失去了繁殖后代的能力,但也为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我就是以这路李鸟的血统为主血,不断掺入其它优秀的外血鸽血系,所育出的后代既有李鸟吃苦耐劳、归巢率高的特点,又具备了外血鸽身体素质好、速度快的优点,这次这羽1000公里殿军的母亲(雨、黄)正是这羽上海李鸟的后代,她和一羽原环的詹森系雄鸽(雨、砂)配对作出了这羽千公里归来的雌鸽。但是现在许多的养鸽人已经不知李鸟为何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