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鸽闻快讯

从李鸟、黄金甲的育成看培育品系

时间:2012-02-27 15:20:51    来源:    发表者: 给力鸽舍       阅读次数:
从李鸟、黄金甲的育成看培育品系

从李鸟、黄金甲的育成看培育品系 (转载:作者: 甘忠荣)


       一、鸽界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培育快速赛鸽品系。
      培育遗传稳定的快速赛鸽品系是中国鸽界面临的紧迫任务和系统工程。
      在培育赛鸽品系上有两种对立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品系,无非就是区别于别人的名号、大号、名称而已,人人都可以起个名字,但是品系的核心内涵是:以鸽界普遍认可为前提。……我国有很多名副其实的品系,只不过鸽友不认,鸽协未授命而已,仅此而已。”品系由赛绩和育种成效支撑,连续几代赛绩超群,……就应该授予品系荣誉。……我国有很多名副其实的品系,只不过鸽友不认,鸽协未授命而已,仅此而已。建议:中鸽协或者省、直辖市为单位的信鸽协会,完全可以因势利导,开辟中国品系形成的别样方法。(崔寿官:《中国品系形成的方法》)。此论,实是鸽协(中鸽协或者省、直辖市鸽协)命名品系论。但国际鸽坛从无鸽协命名品系的先例。
       崔先生说,欧洲的信鸽品系特点:第一,用饲养者姓氏。第二,鸽界的认可,或者默认。这里,关键还在于“鸽界的认可”。
      “我国有很多名副其实的品系”吗?这涉及品系观。     
       什么叫品系?
  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对品系定义如下:
  定义1:源出于同一祖先且具有稳定基因型的一个生物种群。
  应用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水产生物育种学(二级学科)
  定义2:源出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而且具有特定基因型的动植物或微生物。
  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群体、数量遗传学(二级学科)
  根据遗传学关于品系的观点,笔者认为:“我国有很多名副其实的品系” 之说难于成立。
       另一种观点认为:培育赛鸽品系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程。我国尚无国际公认的赛鸽品系。已故的蔡明先生在《积极慎重命名品系》(《中华信鸽》1988年第11期) 一文中说, 应当“积极而又慎重地命名我国信鸽品系”。他说,“当前,国际鸽界种系林立,各有千秋。比利时新老品系有100多种,在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都有一批鸽界公认的名系。我国信鸽有悠久的历史,有较高的水平,但得到公认的品系却寥寥无几。” 故需积极而又慎重地命名我国信鸽品系。现在,我国信鸽界有李梅龄、詹森、林波尔这样一生致力于培育出独立品系的育种大师吗?我们引进优秀外籍鸽不少,但尚未培育出遗传稳定、赛绩一直突出、世界公认的品系。在现代中国赛鸽运动上,李梅龄先生占有特殊地位。李梅龄是中华信鸽史上第一位自成品系的赛鸽家和育种家。初饲养一批松江灰、紫金白砂等优良品种,参加比赛,但成绩不佳。1930年初,乃委托德国亲友引进外国名种10羽。是我国一代铭鸽李梅龄系的创立者。我国鸽界前辈顾尔锴老先生在《理顺思路 培养品系》一文中指出:“60多年来我国仅培养出2个品系,李梅龄系和黄钟系,在这以后再也没有出现我国自己的品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刊于1996年第6期《中华信鸽》) 王伟克同志更尖锐的指出:“李鸟诞生70多年了,虽经历了三次‘浪潮’,再无什么‘鸟’树立起来”。(《探索中国赛鸽事业的国际地位——第三次“浪潮”中的反思》)张亮能老先生说,李梅龄培育出“李鸟”,今天,纯种“李鸟” 已影踪全无,但有的有名次赛鸽有“李鸟” 血统。(见《培育新品种 改良老品系》;载《中华信鸽》1986年6期)。
      上述两种观点,显然后者符合科学的品系观。因为,品系是源于共同祖先的一群个体。在遗传学上指经过若干代近交繁殖所获得的某些遗传性状相当的后代。品系鸽是指血缘关系来源基本相同,其性格和表现状态大致一致,并具有相同的特性的群体。也可以说是指信鸽的特性,是亲缘交配、人们培养的结果。品系鸽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纯的特征。比如,  狄尔巴系体型适中,雄鸽雌相较多,肌肉柔软富有弹性,骨骼坚硬,体重适宜,羽质光滑细软;眼砂清晰闪亮,以金色、红色为多;羽色以灰和浅雨点居多,易出白条和“鱼鳞灰”;由于骨架好,所以背部有弧度,弓背多,鸽体紧凑,包身筒的多。而狄尔巴系的标志是“鱼鳞灰”。纯正的詹森鸽有如下的特征:体形中等偏大的居多,太小体型的很少出现;身体中心靠前,一只手握持,前胸宽阔有要滑脱的感觉;胸骨略高,弧度良好;趾骨硬朗,闭合良好,有上扬的现象。羽毛:全身的羽毛并非十分光滑,略显粗糙,主羽的第一根条会明显长于副羽及第二根主羽。羽条宽阔,羽尖圆润,羽轴粗黑,羽条间破风极好,整个主羽面积较大,副羽较小(翅膀拉开后,副羽不会超出四根,且向下凹。)尾呈一字,不会过长,尾尖齐整,如同被减过一般,尾巴上的两条盖羽细密,排列整齐,压到尾巴2/3长度之多,尾下的羽托也十分整齐的两排延伸,从而使得尾巴侧面看近似圆桶形,有力量感。
        詹森鸽子的明显特征应还是鼻瘤。不论年龄大小的詹森鸽子,少有开花鼻子出现,呈三角形,与额头分界明显,鼻根紧收,鼻线清晰,鼻孔较大但闭合良好,不易查看出来。另外,詹森系鸽子的外形有高脖高脚短脖短脚两种,尤其是粗脖短脚型的鸽子,因脚过于粗壮,年岁稍大后,有的可能要减去足环,否则足环会将脚裹得红肿发炎。詹森鸽系的精品是石板灰;黑带、黑点则是戴扶莲特鸽系的特征;什么样的品系,代表了什么样的距程(短程、中程、长程、超远程)。大家平时说的短距离(300公里)、中距离(500-700公里)、长距离(1000公里)、超远程(2000公里),就是指的赛鸽所适应的赛距。人们通常将500——700公里称为中距离。在这个距离赛事中欧洲产生了许多强豪,出现了不同的品系,如比利时的胡本、贺伯特、瓦特、电脑、艾力克·林伯格等,荷兰的彼得米卫、威廉·迪布恩、考夫曼等。 800——1000公里的距离我们称之为长距离比赛,千公里以上称远程、超远程比赛,许多的知名品系适合飞这些距离,如荷兰的杨阿腾、凡王路易、万德维根,美国的戈登、翠腾,比利时的倚天迪沃斯、凡布利安娜,德国的贺尔梅斯、西格穆勒、奇普父子等。品系有纯度的要求。顾尔锴先生在《理顺思路培养品系》一文(载《中华信鸽》1996年6期)—文中说,“品系的确认是根据品系培育人,或品系饲养人所开出的血统书为证”。他认为:“一般杂交后达到一个品系的3分之1成分,又具有该品系的特征,仍可称该品系鸽。”但什么样的纯度才能成为品系化?对纯度的要求各个行业不尽相同。对于实验性动物,能够称得起品系化必须是连续自交二十代,使其每只动物之间在基因上不存在任何差别,纯度达到99.99%,才能称为品系动物。如澳大利亚大白鼠、日本的大耳白兔。对于非实验动物,纯度也要求达到90%以上,如赛马、狗、信鸽。英国的赛马,上百年来一直是采用同系交配。英国境内的“德比郡”以培育纯种马著名,是英国纯种马的主要繁育基地。英国培育的竞赛用马已遍布全世界。导致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赛马大战,都可视为英国的德比大战。信鸽的育成也和马、狗差不多。不但要一定的纯度,而且还要使其竞翔机能不退化,必须要有稳定的归巢率和速度,培育起来相当难。这不是什么“连续几代赛绩超群”省、直辖市鸽协就可命名为品系的。
        公冶民同志说,“衡量信鸽运动发展水平有两个指标:一是信鸽优秀品系的培育;二是信鸽竞赛管理的质量。”(《加快信鸽信息化管理步伐——中鸽协领导接受媒体采访>》作者:中国信鸽协会/中鸽网  ) 这里,已将有无公认的“优秀品系” 提到信鸽运动发展水平的高度来看待。
        我国信鸽竞翔活动起步晚,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赛鸽强国存在巨大差距:尚无一个举世公认的快速中、长程品系。这是历史条件造成的。有的学者说,我国竞翔界的实际培育赛鸽种系的能力,与赛鸽强国相比差距很明显。甚至直言不讳的称之为“育种能力低下”。故未育成世界公认的赛鸽品系。按公冶民和王伟克先生说法,在培育赛鸽品系方面我们确实还“任重道远”。
       位于欧洲中心的现代信鸽发源地比利时,在1831年建国之初,就盛行对赛鸽和通信鸽的研究。而我们起步太晚。如果从1930年李梅龄从德国引进近代十羽信鸽起算,我们与赛鸽强国在起步上,就晚了整整一百年。重引种、不重视育种是我国鸽界的致命伤。何况基于李鸟无人接棒的现实,应该说,我们品系育种工程基本中断!笔者以为,我国如无众多李梅龄式的育种家、赛鸽家,如无专业化的育种局面,我国将难于育成众多的、举世公认的赛鸽品系。
        当前,国内中短程赛事火爆异常。由于奖金的剌激等因素的作用,一股中、短距离赛的热潮席卷全国,已将重点赛事放在五百公里左右的比赛上。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至今,我国热火朝天的五百公里比赛,包括公棚预、决赛,绝大多数参赛鸽也是引进欧美、特别是西欧的中短程赛鸽。实是国人与国人、与欧美参赛者在拚杀。更重要的是,因急功近利为打比赛争夺奖金、而重引种,不重视育种。不在培育品系上下功夫。因此,改革开放这么长的时间以来,我们也未育出属于自已命名、举世公认的快速鸽品系。王伟克先生早就大声疾呼:“最核心的环节,是要尽快培育出真正属于我们民族自已的赛鸽品系,为世人公认。” 如果“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爬行,让人家瞧不起,终究在国际鸽坛上没有真正的地位,这是最大的悲哀。”
       二、从李鸟、黄金甲的育成看培育品系。
       众所周知,李鸟是从德国买的赛鸽育成。
       一九三零年, 李梅龄从德国引进十羽欧洲信鸽, 其中有比利时古老种系伟奇系。
     李先生最早在德国买的10羽鸽子的血统如下: 比利时阿亨约细夫·密勒系3羽;比利时阿亨·麻尔系3羽;比利时伟奇系X阿亨·克伦巴系 1羽;比利时固耐系X德国军用鸽2羽;比利时固耐系X威克特系1羽;
    上述鸽子大多是在1000公里比赛中获得前3名的子女,其中一羽本身为欧洲冠军。
     这10羽种鸽除了2羽比利时阿亨约细夫.密勒系(0902-29-934雨点,0902-28-848雨点) 转让给黄钟外,其他的都成为了李先生创建“李鸟”的基础种鸽(引者按:有一说是:“1930年初,乃委托德国亲友引进外国名种10羽,除了3羽密勒系转让给黄钟外,其它7羽作为基础鸽,培育出有自己特色的优良信鸽,形成中国一代名系;‘李梅龄系'”;另外可参见《李梅龄传略》载《中华信鸽》第13期)。无论李梅龄用八羽还是用七羽比利时信鸽作为基础鸽育种,说明:培育品系不需太多种鸽。而“李鸟”最终定型多为深雨点墨雨点羽色。自成一系。
     李种的育成的事实表明:只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有事业心,育成一个品系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而高王宏先生培育黄金甲,则为我国有志育种的人士提供了培育品系的成功范例。   
       高王宏先生利用隐性遗传作育,在国内从二零零三年开始培育黄金甲。至二零零九年,仅几年时间就作出一棚五百多羽清一色黄色鸽子,命名为黄金甲、且遗传稳定。他曾应公棚老板要求送六羽去参赛、有四羽进奖。在地方赛中也夺过千公里和五百公里冠军。即他培育的黄金甲既有赛绩又有观尝性。
        为说明品系鸽的培育。在此,有必要将高王宏培育的黄金甲具体作法、包括其种源作一介绍。以便从其育成这一品系中获得教益。从高王宏先生介绍中得知:他是用黄色鸽子作出一棚五百多羽清一色黄色鸽子、并命名为黄金甲。而黄色鸽来自国内。其中,北京孙宇一羽、内蒙张辉一对(均是雌)、河北玉黎明四羽、成都马川提供一羽黄母。但以上全是黄色母鸽。高王宏于2005年从其学生、徐州的神克俭处引进的一羽黄色雄鸽与上述黄色母鸽培育,从而育成了今日的黄金甲。为培育黄金甲,高王宏先生还在网上发布收购黄鸽讯息,陆续从全国各地买了一些300、500、700公里的上位入赏鸽。
     高王宏先生培育黄金甲是有一探索的过程。
     在起步阶段,即2005年从神克俭处引进的一羽黄色雄鸽(2004—058962黄白头公)前,高王宏先生用几十支黄色鸽配红的、斑的、麒麟花,但均不出黄羽色。2005年高王宏获悉徐州的神克俭有黄色雄鸽后高兴的引进一羽2004—058962黄白头公。从而才正式步入了培育黄金甲的育种工程。高先生说:黄色鸽子主要是隐性遗传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其种鸽或上代都不是黄颜色的。而将黄色的鸽子配任何一种颜色的鸽子,基本上不能作出黄色的下一代,它具有隔代遗传的特性。但配红色或银色的鸽子尚有百分之二十至六十出黄色的可能性。隐性遗传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黄色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雌性,只有用相同黄色配黄色的才会出雄性与雌性各半。
         高王宏先生自2005年从神克俭处引进的一羽黄色雄鸽与上述黄色母鸽培育,从而才育成了今日的一棚五百多羽黄色鸽子,他称之为黄金甲。这与品系以培育人命名所培育的品系鸽的国际贯例是相符的。高王宏先生将探索、培育黄金甲的成功经验总结为:这种突变型的遗传一定要用相同的鸽子来配,遗传才会固定。
  高王宏先生说,石板灰、火风凰、铁灰、深班红棕、黄羽色鸽子,这些羽色均属隐性遗传。隐性遗传是近亲交配基因突变出来的颜色。相对这种隐性遗传突变的鸽子它的遗传相对脆弱。你配灰的,它出灰的。你配铁灰,它又出其它颜色的。你配红的、银色的,有一半机会。很不稳定。我希望很稳定的出。
  他说,这种突变型的遗传一定要用相同的鸽子来配。我现在可以黄配黄作到百分之百的出。他说,他育出的黄金甲既有赛绩又有观尝性。
  至于具体作法,他指出:研究隐性遗传时,隐性遗传的鸽子本身是零遗传。如你有一支火凤凰的母鸽,你要找一支特别好的公鸽(血统、赛绩好),它不出火凤凰,配出来就象公鸽(不遗传火凤凰羽色)。你有一支火凤凰公鸽,要找一支特别好的母鸽,配下来的子代就象他的妈妈、母亲(不出现、遗传火凤凰羽色)。他特别指出,隐性特征是:隐性遗传是零遗传、不是直接遗传!结论是:隐性遗传要用隐性遗传鸽子来配。他举例说:铁灰配铁灰的出铁灰。而火凤凰配灰的,出的乱其八糟。无法掌握。
       高王宏先生将培育黄金甲的经验总结为:“隐性遗传要用隐性遗传鸽子来配”。黄金甲的育成,为鸽界培育品系提供了成功先例。有兴趣的网友可参照高王宏先生培育的黄金甲的作法,根据自己要求予以实践。
  三、几点思考。  
  1、品系育种是项艰苦的工程,但也不是遥不可及。
       李梅龄博士经长期艰苦作育才育成李鸟。有很多人终其一生也育不出品系。高王宏先生用七、八年时间培育出黄金甲说明:培育品系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
  2、高王宏先生坦承:为培育黄金甲他曾受到攻击;引进七、八十羽的黄色鸽子花了十多万;引种离不开筛选,淘汰。
  他在《高王宏黄金甲的由来》一文中说:当时在网上征求黄鸽时,被一些网友指责:那有黄鸽子?除了拿去喷漆做彩绘!种种不良的污言秽语都呈现在电脑频幕上。但两个月内,从全国各地共引进了七、八十羽的黄色鸽子。其中公鸽不到十羽,全部经过一番整理与筛选,把体质、体型、体态、毛质较不理想的系数淘汰杀掉!最后只剩下不到二十羽。虽花了十多万,但个人认为相当的值!
       这表明:引种也有筛选,淘汰的过程,即育种在引种上即应具有非凡的鉴赏力;而在两月花十多万元引种,要有一定经济基础,这不是一般鸽友能做到的、这是摆在赛鸽家、育种家面前的课题;同时还要有承受非议的抗打击能力。首先,引种这一环节绝不可忽视。否则后患无穷。正如在从神克俭处引进的一羽黄色雄鸽前,用黄色雌配红的、斑的、麒麟花,均育不出黄色鸽,即达不到预期目标一样。
  3、严格育种、并在育赛中培育品系。
       高王宏先生说:在这七、八年中不断进行各种配对与研究,从所作出的子代鸽做最严格的筛选与淘汰。不是想要的颜色羽质,杀!体型体质不达标,杀!淘汰比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个中的辛酸苦辣不言而喻。致于有些颜色不理想或遗传尚不足的鸽子,便送去打公棚比赛。基本上不赔钱。有些遗传杂色的迟归鸽取回后,进行配对下代还会再出黄色鸽。但比率上只有百分之三、四十左右,这些黄鸽子基上都会保留下来做种。即高先生是在育种中出赛,经竞翔考验,周而复始。亦即在育、赛中培育品系。
  高先生在育、赛中培育品系,值得学习、借鉴。
       综上所述,高王宏先生介绍培育黄金甲的成功实践,对有志培育品系的人士、实战型鸽友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倡导培育中国名系的今天,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际上,就育种而言,无论谁用对了方法,都可能成功。杨·阿腾的继承人米歇尔·贝克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进行纯系育种,终于繁殖出了以“多利号”为主血的品系鸽,从而名震鸽坛。李梅龄博士是医学博士,能够育成李鸟,与他丰富的遗传学知识是分不开的。但掌握以上方法和思路。恃之以恒。将有希望获得巨大成功。如能在育种上借鉴中外育种方法,笔者相信:作育出属于我国自己的中、长程快速优秀品系,逐步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优鸽系,当是早晚而矣。
      刊于2012年第一期《鸽友》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