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中国商人在比利时的一场赛鸽拍卖会上,斥资31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45万元)拍下了一羽一岁大的赛鸽。该拍卖价格也打破了2012年1月创下的2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98万元)的最高纪录,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赛鸽。
小小的一羽鸽子竟能拥有如此高昂的身价,使得许多人又开始关注起赛鸽这项古老的运动方式。从古时的飞鸽传书,到如今各种信鸽赛事遍布全球,这项并不普及的运动长久以来一直不乏为其痴迷的“粉丝”。据估计,目前在中国约有30万信鸽爱好者,而大连的信鸽爱好者数量也超过千人。这些信鸽爱好者平常有着怎样的生活状态,在专注于饲养信鸽的同时又发生了怎样的乐事?近日,记者对我市信鸽爱好者群体进行了深入探访。
大连信鸽爱好者让人直竖大拇指
“圈里人都听说这事了,价钱是贵,不过咱大连有信鸽还是它‘叔叔辈’哪!”说起前两天中国商人以高价拍得信鸽的消息,大连市信鸽协会竞翔部部长张德民兴奋地告诉记者,中国商人在这次拍卖会上以31万欧元拍得的信鸽品种,在我市也有饲养,只不过大连信鸽爱好者饲养的比拍卖中这羽身价昂贵的信鸽“辈分”更高。
说起大连的信鸽,在国内外的信鸽爱好者中可谓无人不知。在前些年辽宁省举办的全省信鸽竞翔比赛中,大连的信鸽爱好者曾经连续三年包揽了前50名。虽然由于地域的限制,全国范围内的信鸽比赛很少举行,但多年来大连信鸽爱好者依旧以专业性和大手笔引得国内同行直竖大拇指。
长久以来,大连民间就有不少信鸽爱好者,不过当时信鸽爱好者都是以零散的方式存在,在全市范围内也没有统一组织的信鸽比赛,只有熟识的爱好者偶尔会在一起交流一下饲养的心得,时不时地私下组织个近途的训放。
直到1985年,我市几位资深的信鸽爱好者发起成立了大连市信鸽协会,一直延续至今。大连市信鸽协会会长万亿龙告诉记者,信鸽协会成立之初只有几十名会员,如今逐步发展到拥有1200名会员的庞大阵容。据其介绍,非会员是不能参加信鸽协会举办的竞翔类赛事,也就失去了饲养信鸽的最大乐趣,因此大连信鸽协会基本上囊括了我市所有信鸽爱好者。
“早期的信鸽可不是说养就养的。”在大连市信鸽协会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张1994年颁发的《信鸽准养证》,上面标有建委、卫生局、工商局、体育局、公安局和信鸽协会联合颁发的字样。张德民告诉记者,当年如果没有这张证,私自饲养信鸽是随时可能被取缔的。
“姜鹏的这批鸽子能飞到一个半小时了。”“这么早就拉这么长时间不太好吧。”在大连信鸽协会办公室,记者听到了这样的对话。大连信鸽协会秘书长周宪银告诉记者,每周一、三、五下午是信鸽协会的办公时间,也是协会最热闹的时候,鸽友会自发地到协会探讨一下饲养的体会,彼此聊聊训放的经验。
前些年,大连鸽友们为了能拥有一个交流的场所,集资为信鸽协会购置了一处办公室,也使得大连信鸽协会在全国各省市的信鸽协会中,最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永久办公场所,这种和谐的氛围延续至今。
从飞鸽传书到竞翔赛事,信鸽角色大不同
从远古时代的飞鸽传书开始,人们就发现了信鸽的独特功能并加以利用,随着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人们早已放弃了用信鸽传递信息这一古老的的方式。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信鸽竞翔赛事,成为信鸽爱好者花费心血的重点。
“几乎所有的信鸽爱好者最看重的都是竞翔比赛。”张德民告诉记者,能参加比赛也是不少信鸽爱好者加入信鸽协会的主要原因。以我市为例,市信鸽协会每年都会在春秋两季举办两次大型信鸽竞翔赛事,累计参赛的信鸽超过一万羽。据介绍,在每次比赛中,信鸽协会都会为报名参赛的信鸽发放足环,作为参赛依据。根据每次参赛的信鸽数量不同,信鸽协会提前设定获得各名次的奖金。
据大连信鸽协会会长万亿龙介绍,我市在全国独创了春秋两季的信鸽竞翔关赛。参赛的信鸽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270公里、300公里、450公里、570公里和600公里5场比赛,累计成绩作为最后排名的标准。由于大连地区的气候原因,大风天比较多,因此每年的关赛特别是春季赛,对于参赛的信鸽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通常参赛的3000羽信鸽,能完成全部五关比赛的只有几百羽。
不过关赛的高额奖金还是引得不少信鸽爱好者报名参赛,以今年9月和10月期间将要举办的秋季关赛为例,前三名的奖金将分别达到8万元、5万元和3万元,即使第301名至700名也可以获得600元的奖金。
在每次比赛前,主办方都要确定每位参赛者的具体坐标,以计算出最准确的飞行距离。张德民介绍,由于信鸽只能辨认自己鸽棚的位置,因此比赛的终点都是遍布全市各处的参赛者的鸽棚,飞行的距离也有所差异,最终成绩是按参赛信鸽每分钟飞行距离认定的。
在每次比赛开赛前,主办方会将所有信鸽带到出发地,在提前设定的开赛时间集中放飞,参赛的信鸽爱好者要在鸽棚等待自己信鸽的回归,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采集时间。根据比赛距离的不同,集中放飞的地点也要提前选择,由于信鸽对跨海区域的辨识度较低,因此大连地区信鸽比赛的出发点大都设在东北,熊岳、海城、沈阳、开原、长春等地都经常作为比赛的出发地。
有了这样大规模的比赛,每年5月和10月左右,都是大连鸽友最兴奋的时候。“只有参加比赛的人才能体会到在家等信鸽的那种焦急心情。”资深信鸽爱好者朱毅告诉记者,每次他都会牢牢地守在自己家阳台上,等待着信鸽的回归,生怕自己的一时疏忽,耽误了记录时间。“水都不敢喝太多,一旦想去厕所都得小跑。”朱毅开玩笑地说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每次比赛排名靠前的信鸽竞争都十分激烈,相差只在毫厘之间。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大连信鸽协会春季竞翔赛300公里比赛中,张德民的两只信鸽获得冠亚军,两羽信鸽的比赛用时只相差了5秒。张德民告诉记者,其实这两只信鸽是同时飞回来的,只不过采集时间有先后之分,先采集的那羽信鸽就幸运地获得了冠军。由于信鸽竞翔赛事成绩通常是按参赛信鸽每分钟飞行距离认定的,虽然一羽优良的信鸽每分钟可以轻松飞跃超过1000米的距离,但是竞翔比赛结果中经常出现两羽信鸽的每分钟飞行距离相差不足一米的现象。
信鸽若想玩的好,花费一定不能少
鸽子那么小,养起来应该不费什么气力,也不用花费太多资金——或许有不少读者抱着这样的想法。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饲养信鸽虽然不像赛车、高尔夫等一些爱好那么烧钱,但若想在比赛中取得不错的名次,也得有一定的资金支持。
“每年花个六七万元吧,吃的比我都贵。”信鸽爱好者付保锦告诉记者,自己饲养的100多羽鸽子,每年要支出饲料费用、鸽棚的维修保养费用、相关的疫苗接种费用,累计下来花费颇多,自己做点儿小本生意,要拿出相当一部分利润给这些信鸽。
付保锦介绍,如果自己饲养的信鸽要参加比赛,也要支出一笔参赛费用于购买统一记录时间的足环。此外,一羽信鸽若想在比赛中获得不错的成绩,长距离的训放必不可少。我市有专门的机构会为信鸽爱好者提供训放服务,根据距离不同每羽训放费在5元至10元之间,而一只成熟的信鸽,至少要经过30次以上的训放才可能在比赛中获得名次。
十几年前,市民朱毅在朋友的带领下开始对信鸽产生了兴趣,开始只是“小打小闹”地喂养几羽,随着竞翔赛事对其吸引力日益提升,朱毅在信鸽方面的投入也成倍增长。如今,朱毅的鸽棚规模已经扩展到了200多羽,仅每个月的饲料费用就需3000多元,每年的投入也远超10万元。
朱毅告诉记者,除了日常的饲养费用,更多的还是购买信鸽的费用,且不说前不久拍卖中创下31万欧元成交记录的信鸽,在大连的鸽友中,时常就有人出资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购买心仪的信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大连的1200余位信鸽爱好者中,只有少数通过赛事奖金、出售优良信鸽等方式实现了爱好向盈利的转化,但95%以上的信鸽爱好者日常的支出远远超过盈利。
“信鸽协会里有不少人看外表很不起眼,但是一年会花几十万元买信鸽。”张德民向记者介绍,在大连的信鸽爱好者中有不少身价过亿甚至达到几个亿的富豪,也有相当数量普通的工薪阶层。虽然信鸽爱好者可能以自己独到的眼力,花小钱买到好信鸽,但这种几率实在太小,多数信鸽还是有着与身价相符的实力。
“一生得一羽好鸽足矣”
在大连的信鸽爱好者中,提起刘洪太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多年来,凭借着屡次大手笔的购买信鸽和赛事佳绩,刘洪太成了不少国内信鸽爱好者的偶像。
说起自己爱好信鸽的经历,刘洪太回忆,在自己11岁的时候开始对信鸽产生了兴趣。但由于当时家境比较困难,看到一块五一对儿的信鸽让刘洪太觉得已经是“天价”。过了近半年,刘洪太用家里过年给的“压岁钱”和自己攒下的零花钱,买回了这一对儿信鸽。从此以后,他在爱好信鸽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生意上有所收获,从2000年起,刘洪太开始大手笔从国内外购买优良的信鸽。在和其他信鸽爱好者交流买卖的过程中,刘洪太总是表示只要对方手里最好的信鸽。一时间,这位大方的鸽友迅速被全国的信鸽爱好者知晓。刘洪太自己统计,近年来自己在购买信鸽方面的投入超过300万元。
虽然网罗了全国各地的优良信鸽,让无数鸽友艳羡不已,但刘洪太最中意的还是自己在2000年购买的一羽“詹森”品种的信鸽。“当时我一位朋友在大连代理台湾一家公司的信鸽,为了给其捧场就一次性花钱购入了10羽。”说到这羽信鸽,刘洪太用“奇迹”两字来形容,正是这羽当时以800元价格购入的信鸽为刘洪太创造了无数的佳绩。由于这羽信鸽时常把头转向一方,刘洪太就直接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歪脖子”。
因为信鸽只有对自己鸽棚的位置辨认能力,因此从别人手中购入的成熟信鸽只能留作种鸽使用。配种后,“歪脖子”的子孙们拿到了无数次信鸽比赛的冠军。“记不住它现在繁衍了多少辈,但是没有‘歪脖子’可就没有我在鸽友中的知名度。一生能得一羽好鸽足矣!”刘洪太告诉记者,虽然此后几年,自己多次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购买一羽信鸽,但后来买的这些信鸽,无一达到“歪脖子”这般成就。前两年,曾有国内的鸽友出资100万元购买“歪脖子”,但被刘洪太断言拒绝。虽然按照信鸽的寿命,“歪脖子”已经步入了晚年,但是刘洪太依然对其关爱有加,每天都安排驯养信鸽的教练专门照顾“歪脖子”,以求其能再养育几个冠军级的信鸽。
在有着三十余年饲养信鸽经历的刘洪太的记忆中,一只信鸽的故事让他记忆犹新:在2001年的一次“三关赛”的第三关比赛中,刘洪太的一羽“拿破仑”信鸽突生疾病,嘴都无法闭上,但这羽信鸽在前两关比赛中成绩很不错,刘洪太只好忍痛让其参加第三关比赛。比赛当天,刘洪太在鸽棚里一直等待“拿破仑”的归来,但比赛截止时间临近,这羽信鸽依旧没有踪影,刘洪太预感这羽信鸽很难返回,甚至已经在比赛的路上出现了意外。但不死心的刘洪太在去信鸽协会报成绩的时候,特地在鸽棚留人继续等待“拿破仑”的归来。马上要抵达信鸽协会时,刘洪太的手机响了,原来是“拿破仑”顺利归来了,虽然成绩不算好,但这羽信鸽渴望目标的生命力让刘洪太永远铭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我市大多数信鸽爱好者只能在家里的楼顶或是阳台上饲养信鸽。和不少饲养宠物的家庭一样,我市的部分鸽友也遭到了周围邻居的“白眼儿”。
由于信鸽的习性,每天清晨鸽友们就要吹哨呼唤信鸽进行家飞训练,而尚沉浸在梦乡中的都市人会觉得哨音如此的刺耳。上百只信鸽从笼子里鱼贯而出,纷飞的羽毛和时不时滴落的粪便,也足以让不爱好信鸽的邻居侧目。如何处理好和邻里之间的关系,成了不少信鸽爱好者头疼的问题。
“信鸽是全国认可的体育项目,全国没有一个城市是禁止养鸽子的。”市信鸽协会相关负责人坦言,既要保护会员利益,又要避免鸽子扰民,处理好这些矛盾不容易。目前和城市环境相关的法规也未对饲养信鸽有明确规定,多数只含糊地规定“不得影响环境卫生。”
大连市信鸽协会秘书长周宪银告诉记者,市信鸽协会经常出面帮助会员协调和相关部门的关系,但和邻里之间的纠纷就无从插手了。据其介绍,信鸽协会一直要求会员处理好邻里关系,对文明养鸽也有规定,要求会员减少扰民,明确反对一直开着鸽门,必须定期打扫卫生,消毒鸽棚。据了解,对于新入会的会员来说,搭建鸽棚需要经过物业或居委会盖章,信鸽协会派专人到现场查看,符合条件后,才能搭建。
采访中,不少信鸽爱好者表示,自己在饲养过程中很注意是否影响到周围邻居,如果看到邻居晾晒衣服,他们会立即中止家飞,关闭鸽棚。“说实话,人家不反对就是对你很大的支持,咱也得处处注意。”一位信鸽爱好者说,信鸽一直以来就是和平的使者,也希望由信鸽牵线,让鸽友和邻里相处得更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