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實驗場地的棚頂設置了一系列高速攝像機,用來監控鴿子的行動,並在鴿子的頭上和身上安置一對LED標志物,使其可以被追蹤到。通過以上措施,科學家成功繪制出鴿子飛行的3D圖,並發現它們似乎是以一種被動的反應避開障礙物。因為鴿子首次改變飛行軌跡是在進入人造森林1.5米處時,而不是提前規劃好路線。研究者將這一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近日的英國皇家學會《交界》上。
研究者將每一隻鴿子不同行進路線的數據收集在一起,並以鴿子的視角重新構建出飛行軌跡,將整段路程拆解成數個片段,從而分析鴿子在每一個點上如何根據障礙物來決定路線。他們發現,鴿子在遇到障礙物需要立刻重新選擇路線時,並不是以最小化路程為根本、選擇穿過距離障礙物最近的空隙﹔而似乎是傾向於盡可能地穿過最寬敞的空隙。研究者認為鴿子為這種行為採取了“出乎意料的簡單實用”的策略,且這種策略可以被借鑒到用於引導飛行機器人的控制器的開發上。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