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血原意考
—— 顾老的国血说、期望、兼复孙振邦先生
孙振邦先生在《顾老先生论述“国血” 的原意不容歪曲》(见6月13日《中华信鸽网》)一文引了两段顾老原文。即 : “所谓‘国血’,就是在几十年超长程比赛中存优汰劣、逐步形成的耐力鸽系。” “上海鸽系鸽友们“上海鸽系”“鸽友们将它誉为‘国血’”。孙振邦先生还称:“顾老毫不含糊地将此称为品种”。
孙先生称:“甘先生的‘ 顾老回避将上海鸽系定为国血’ 一说,只是其自己的臆测杜撰。” 歪曲顾老原意云云。
事实上,国血一词并非顾老提出、且他对国血有多种说法(见下)。孙先生为何对顾老国血多种说法视而不见?
来自民间鸽友的国血一词在中国鸽界是颇受争议的用语。在信鸽刊物和信鸽网站、包括《中华信鸽》杂志在内,均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在专栏作家中更不例外。
国血称呼的出现也表明了我国在育种、 培育品种的落后,信鸽科研的落后!也是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写照。
对于国血一词的出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国内鸽”区别于“国外鸽”(“外血”)的一种说法。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洋鸽” 进入国内、与大陆的老品种信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为示区别,信鸽界对洋鸽给予了“外血”的称呼,相应对大陆的老品种信鸽给予了“国血”的称呼。另一种是:为了纪念李梅龄汪顺兴等人在育鸽上的成就。国血是经老一辈养鸽家培养出的一批如李种等超长距离的赛鸽。
袁民先生在《“国血“是历史陈迹!》说:“国血”是指那个年代以李梅龄、汪顺兴为代表的鸽子品系。这个概念有二点特别重要:一、是“那个年代”而非其它任何时期;二、是以李梅龄、汪顺兴为代表的那些鸽子品系。也就是说只有在那种历史背景下才能出现那些人物和那些鸽子,后人为了怀念那段历史称之为国血。国血不是品系,李鸟、汪种算是品系,所以国血的称谓有严格的限止。后人有李鸟、汪种,但绝对没有国血。
应该说,这样提及国血还是说得温和些。在《鸽界十大谬论》一文中,袁民先生甚至将“国血” 斥为谬论!
李种就是李种、汪种就是汪种,为什么非要扣上“国血”的高帽子!
孙振邦先生还为国血下了一个如下定义:国血是我国现代信鸽运动的开创者与鸽界前辈,以不同渠道进入我国大陆的信鸽、军鸽、通讯信等“洋鸽”为种源,在我国大陆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数十世代“选长配长”的继代选育,所形成我国特有的适合远程、超远程赛的信鸽类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信鸽品种。(孙振邦 :《界说“国血” 》;见《中华信鸽》2012年第5期;笔者未订该刊,系在《中信网》见)
作者称:国血“是一相对独立的信鸽品种”。
已故的蔡明先生在《积极慎重命名品系》(《中华信鸽》1988年第11期) 一文中说 :“信鸽的品种或品系,决不是人们信口开河叫出来的,而是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品系、品种属科技名词,是两个不同概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它有明确定义,并审定公布。如品种来自同一祖先、具有某种经济性状、基本遗传性能稳定一致的一种养殖生物群体。 品系是源出于同一祖先且具有稳定基因型的一个生物种群。将国血定为品种依据何在?由那里审定、公布?实无科学依据!
国血用语不是品系的用语。国际鸽坛从无所谓信鸽的国血说即证明了此点。就信鸽而言是品种、品系说。世界上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日本 、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从比利时、荷兰、德国引种,很多国家相互引进育种,从来没一个国家或个人说自己培育的信鸽是国血。因此,作者所谓信鸽的国血定义界定为信鸽的品种说实无依据。作者本人也说,“国血的称呼不需由国家法定,也不必得到国际鸽联的认可。” 这种说法也表明民间出现的国血用语缺乏科学性。按孙振邦先生对国血的定义,那就有日本国、美国等国家的国血。因为他们均存在该国现代信鸽运动的开创者、鸽界前辈,以不同渠道进入该国的外籍信鸽为种源,在该国选育,形成信鸽类群!国血称呼的出现也表明了我国在育种、培育品种的落后!也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写照。国血论提法、称谓、这一用语因涵盖面宽,确实不周密、不科学,还可让人产生歧义。 “国血”是广义用语。“国血”、“国鸽”者,中国鸽也,它既包括信鸽,也包括观赏鸽(如我国的“两头乌”、“喜鹊花”)、源于本土的传统的土鸽、甚至菜鸽。谁能说这些不是中国鸽,不是中国血?而且是正宗的“国产”!
“国血”论违反信鸽品系观。国际鸽坛也无“国血”的理论和学说!在国际鸽坛,没有这是美国血、法国血、比利时血、日本血、荷兰血、英国血、卢森堡血、德国血······中国血的说法和理论。而是以育成的品系来划分。当然有比利时鸽、荷兰鸽、德国鸽之称谓。但世界鸽坛只承认公认的品系,而不泛称比利时鸽、法国鸽。仅比利时新老品系就有一百多种。如以比血概之,实难区分不同品系鸽。因之“国血”还是我国习惯不科学、独创的称谓。当然,有人要怎么称呼,那是他的自由。但得不到国际鸽坛的认可,这才是实质和要害所在。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突破。研究历史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就是要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历史研究,论从史出,以史实为根据,将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人物的活动放在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分析。
那么,让我们看看鸽界前辈如何提及国血、及表示的含义。
鸽界前辈曾提及国血有不同含义。
1、国血是指源于本土的中国鸽子。这也是顾老说法之一。
国血、国血鸽是源于本土的中国鸽子。也即如人称的土鸽子。
扬国方(顾澄海)在《上海引进外血的三次浪潮》中说,当年李梅龄引进10羽外血,“把国血‘松江灰’ 、‘紫金砂’等冲击了一下” (见1996年第3期《中华信鸽》)。 这里的国血显然是指与外国鸽子无血缘的中国鸽子。如“松江灰”、“紫金砂”等在中国土生、土长、繁殖的本土中国鸽子。这里,顾澄海把本土中国鸽子称为国血!
2、国血鸽又指中籍洋鸽。这也是顾老说法之一。
在同一文中,他又说:引进外血第三次浪潮“冲击了国血鸽。国血鸽作为一个耐力鸽品系仍拥有大量饲养者” 。这里的国血鸽,显然又是指从1931年以来及1946年以来引进外籍鸽所养育的信鸽,即中籍洋鸽。
鸽界前辈张一望老先生在《超远程的介入有助提高赛绩》一文中说:中国的信鸽原先也是从国外引进的,时间长了,中国化而已,严格地说,叫“中籍洋鸽”(1996年第6期《中华信鸽》)
3、鸽友们把上海鸽系誉为国血;但顾老期望培育超、长、中优秀鸽系。
顾澄海先生在《浦江鸽人的创举(副题:上海超长程鸽系的形成)》(载《中华信鸽》2000年第5期)一文中说,“上海鸽系的主要功绩是雄踞我国鸽界近半个世纪,鸽友们把它誉之为‘国血’”。
组成上海鸽系(上海超长程鸽系)的基本鸽系,顾老概括有三种:
第一种,以比利时伟奇、固耐和德国麻尔、克伦巴、德国军用鸽等为主的“李鸟”(即“李梅龄种”),及由此而延伸的“秀龙种”等。
第二种,以美国海斯曼沙爱昂、比利时司达沙、华普利和“中美合作所简谍鸽”为主的“王福元沙爱昂”、“李祖光沙爱昂”,及由此延伸的“杨家绛”等。
第三种,以日本军用鸽为主的“吴淞鸟”,及其领航鸽系“汪种”等。
其它还有“培尔琴”(比利时鸽),“跃龙鸟“(台湾鸽)、“飞轮”(日本鸽)等。为什么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基础种鸽却形成一个单一的超长程鸽系?这是上海养鸽者长时期进行定向培育的光辉成果。
“上海鸽系”“鸽友们把它誉之为‘国血’”,这也是顾老生前对鸽界出现“国血”用语的一种解释!正确理解国血原意是指:源于本土的中国鸽子、中籍洋鸽。强调培育超、长、中优秀鸽系可认为是:对我国鸽界的期望和遗愿。
事实上,顾老关于国血的多种意思:国血指源于本土的中国鸽子(‘松江灰’ 、‘紫金砂’);“所谓‘国血’是在几十年超长程比赛中存优汰劣、逐步形成的耐力鸽系 ”; “上海鸽系” 鸽友们誉为国血 。而这几种表述也互有矛盾。如源于本土的中国鸽‘松江灰’ 、‘紫金砂’ 不是“上海鸽系” 。也不是什么“耐力鸽品系” 。其表述也不周密。
请问孙振邦先生:顾老上述关于国血不周密的多种意思是不是事实?按孙之说,顾老将所谓国血称为品种。品种与鸽系又是两个不同概念。请问:国血是品种还是“鸽系” ?请问:顾老将“上海鸽系” 定为国血依据何在?鸽友们把上海鸽系“誉之为‘国血’。”誉为即赞美为国血。是鸽友们“誉” 而不是顾老誉!孙振邦先生称:笔者歪曲了顾老的原意。请问孙振邦先生:顾老关于国血的上述多种意思,到底是那种意思才是他原意(如上,顾老还将源于本土的中国鸽子称为国血)?客观地说,在国血用语中,顾澄海先生自己表述存在矛盾是事实。而作为名词、术语,是不允许互相矛盾的。但在国血用语上,顾老确实表示了多种意思。但强调培育超、长、中优秀鸽系可认为是:对我国鸽界的期望和遗愿。退一步说,即使顾老将“上海鸽系” 定为国血也仅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真理!
而考证国血原意的意义在于: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大胆的创立自己的品牌?为什么不能命名自己的“品系”?中国信鸽命名不能与品系接轨吗?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他说:“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
什么叫科学发展观?名词概念本身就体现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在信鸽界,其名词、概念(学术上称条目),不能不讲名词术语的准确性、科学性,并要与国际鸽坛公认的信鸽品种、品系说一致。当然,不少鸽友习惯将我国信鸽称为“国血”。对此,不应苛求、指责。也可以理解。
《中华信鸽》评论员就培育中国特色最优鸽系曾表示过:“我们要跻身世界信鸽强国鸽之林,要抓好千公里赛项。因为这是世界信鸽列强的热门赛项,最有可比性,最能体现一国实力的赛项。欧洲5大长程赛,日、美鸽友为之奋斗的赛项,都是在千公里赛程上。我们必须在千公里赛项上确立自己的优势。……不仅可以作育更多千公里当日鸽,而且可以提高我国超远程鸽的速度,提高中短程鸽在多关赛中的稳定性,从而逐步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优鸽系。”( 中华信鸽“本刊评论员”:《世纪之交的飞跃--98年187羽千公里当日鸽述评》;见1999年第一期《中华信鸽》)。
顺便在此提及:2014年第2期《中华信鸽》(总第158期)刊出王宏先生《国血提法没有不妥之处》说:国血提法“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为了扬名中国本土信鸽品牌的一种期望” ;“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凡是被冠以“国” 字号的东西,当然都属于本国的创举,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并称:“‘国血’ 只是一种简称,这种简称也只能在国内使用,就像咱们把本国生产制造的产品简称为国产,把本国人民简称为国民一样” 。这里,王宏先生还将国血拔高为“本国的创举”!
知识产权,也称为智力成果权。在中国台湾和香港,通常称之为智慧财产权或智力财产权。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而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
从法律上讲,知识产权具有三种最明显的法律特征:一是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力、多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二是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三是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一定期限,期满后则权利自动终止。
王先生将“国血”定为本国的创举。袁民先生将“国血” 斥为谬论。袁先生岂不侵犯了“国血” 论者的权利?请问王先生:“国血”这一“本国的创举”受我国那条法律保护?而鼓吹国血与否定国血之争,岂不成了合法和违法的民事权益之争?这不贻笑大方么?
改良老品种、培育和命名新品系是我国鸽界前辈(包括顾老在内)和有识之士对中国鸽界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摆在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鸽界的历史任务。
愿国人为育成以国人命名的优秀鸽系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