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是鸽子家族中的一种,善于飞翔,有强烈的归巢本能。据介绍,驯养鸽子源于古代,在两千多年前,中外均有把信鸽作为通信工具的记载。中国近代信鸽活动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等大城市发展起来的。现代信鸽比赛项目有竞翔赛和品评赛两种。前者是按不同距离以赛鸽归巢时间最短者为优胜的比赛。后者是对优胜赛鸽按其体型、手感和头部等综合评分决定优劣。我市信鸽爱好者杨国胜从小喜欢养鸽子,40余年热情不减。他说,每当自己放飞鸽子,就如同在追逐自己的梦想。
从小喜欢饲养鸽子
饲养小猫、小鸟或者兔子也许是许多人的天性,我也不例外。我从十几岁的时候就喜欢鸽子,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每次听见鸽子的叫声或看到鸽子在蓝天上飞翔,都觉得是一种享受,也有一种向往。鸽子不像一些鸟类,飞走以后不会再飞回来,它们飞出去后还能再飞回来,尤其是有时候飞出去很长时间还能再回到家,这一直都是它们吸引我的地方。最开始家里没有鸽子,我就从小伙伴家里要了两只,后来这些鸽子产蛋孵化出了小鸽子,我家的鸽子也增加到了七八只。我每天都尽心地给它们喂食,看它们在天上飞翔。那时候就像着了迷一样,每天一放学就先想到回家喂鸽子、看鸽子……要是哪一天一只鸽子飞出去一两天没回家,我都会像丢了宝贝似的无精打采,但好在鸽子每次都不会让我失望,它们飞出去总能再飞回来,这也让我更加喜爱它们。有一次,一只鸽子飞出去几天,回来后我发现它受了伤,身上的肉外翻着,我非常难过,就想尽一切办法给它治伤,每天精心照料它。那时候,我觉得鸽子不仅好玩,还很顽强,是我学习的榜样。
努力学习养鸽技能
小时候养鸽子不讲究那么多,而且养的都是一些家鸽,平时喂鸽子也就用高粱、玉米等。1988年,我加入市信鸽协会,这才开始接触到信鸽,才知道原来养鸽子也有很多学问。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刚开始,看到别人参加信鸽比赛拿奖,我学他们参加比赛,但由于当时鸽子的品系不好,每次比赛都会输,但我从来不灰心,于是就开始在训练鸽子上下工夫。平时喂养信鸽,用的粮食有玉米、高粱、绿豆、大麦、稻子、豆粕等10多种,临近比赛的时候,要去掉大麦和稻子,加上油菜籽等饲料。但到了换毛期,喂的饲料又不能太油,否则会影响换毛,影响10月份的比赛。
另外,鸽子光喂好的饲料也不行,要想赢得比赛,还要对它们进行训练。快到比赛时,我通常都是天不亮就开车出发,把鸽子拉到200公里以外,最远的拉到400公里以外。然后将鸽子放飞,看哪些鸽子到家早。通过对鸽子进行训练,从而发现、挑选能参加比赛的信鸽。时间长了,这些鸽子就像自己的老朋友一样,我对它们非常了解,它们也非常争气,在许多比赛中都能脱颖而出,取得好的名次。
打比赛多次获“鸽王”
信鸽有很强烈的归巢感,无论有多远、多辛苦,它们都会努力飞回来,大家也就是利用鸽子的这一特点进行比赛。信鸽飞行主要靠羽毛,因此,好不好一眼都能看出来,好的信鸽用手一抓感觉就像缎子一样柔软光滑。经过40多年经验积累,我的鸽子由几只发展到了三四百只,光用来育种的就有200只。通过对这些鸽子进行品系改良和培育,我的鸽子在多次比赛中拿到了“鸽王”:2004年秋季,在汉口到开封500公里竞赛中,我的鸽子包揽了冠军和亚军;祥和公棚2010年春季460公里决赛中获得冠军;2011年5月,我的鸽子在济南舜峰公棚赛中斩获团体冠军、鸽王亚军,为我赢得奔驰车一辆。另外,在我援助朋友的种鸽中,在2007年帮助朋友赢得了当年春季信鸽520公里竞赛冠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对我饲养、训练信鸽的肯定,但这并不是主要的。40多年来,我通过养鸽子结交了很多朋友,从养鸽子、训练鸽子、繁殖鸽子中获得了快乐,并从鸽子那里学会了顽强拼搏、坚持就能胜利的道理。如今,我虽然已经53岁,但每次看到这些鸽子在空中飞翔,都觉得无比惬意和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