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给爱鸽拍照—谈赛鸽摄影的一些技巧

时间:2011-02-22 16:08:06    来源:    发表者: 翱翔鸽舍       阅读次数:
给爱鸽拍照—谈赛鸽摄影的一些技巧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技术的发展,使过去看上去很神秘、很专业的赛鸽摄影成为普通鸽友家庭能够消费得起的一项娱乐项目。通过网络,鸽友们可以自己的作品——爱鸽照片上传到自己的博客或者论坛里去,任凭天下鸽友去评头论足。能和天下鸽友一起品评爱鸽、交流经验,难道不是赛鸽摄影给此项运动带来的另一种乐趣吗?

生活中大部分鸽友对养鸽也许很专业,但对摄影尤其是赛鸽摄影却是门外汉。拍技不精的照片放到网络上,得不到大家的认可是小事,而因此耽误了某羽种鸽的前途就得不偿失了。本人先爱好摄影,后爱好赛鸽,再后将二者结合起来,为自己为朋友也拍了不少爱鸽照片,技术虽然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对此项爱好也算颇有心得。看到网络上有些实在不敢恭维的赛鸽照片,再加上有些网友的请教,现将我的拍摄心得整理出来,供有共同爱好的鸽友参考,权当在摄影前辈面前班门弄斧了。

赛鸽摄影实际上并不难,但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其实说白了摄影就是光与影的艺术。我认为目前国内能将摄影艺术与赛鸽运动完美结合的有两位大师:一位是台湾116工作室的尹培华老师,一位是华尊文化的赵勇老师。此二人的作品不论是照片的清晰度、赛鸽的造型还是光线的布置都有独到之处,给人一种很自然而又很震撼的感觉。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会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呢?清晰,真是太清晰了,尤其是鸽眼的特写,拍得相当得逼真。所以一幅赛鸽照片能否有很强的感染力,关键是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鸽眼特写(当然了,赛鸽品质的好坏仅从鸽眼是看不出来的,但没有鸽眼特写的赛鸽照片就好像没有灵魂一样空洞乏力)。上述二位赛鸽摄影大师除了有很深的摄影功底外恐怕还拥有相当好的摄影利器——这就是赛鸽摄影的第一步:拥有一套理想的摄影器材。


说到摄影器材,眼下已经进入数码时代,电子技术的飞快发展已为我们准备了比传统相机更方便、功能更强大、效果更好的数码相机。但是也不是什么数码相机都能用来给赛鸽拍照的。这里要说明一点:拍赛鸽分为两部分,即拍鸽眼和拍鸽身,能拍鸽眼的相机一定可以拍鸽身,但能拍鸽身的相机不一定都能拍鸽眼。我这里所指的摄影器材是二者都可以拍的数码相机。根据拍摄目的不同选择数码相机也有两个标准:

1、如果不准备放大10寸以上照片,仅仅是自娱自乐的在网络上发表,那只要一个带微距功能、最近拍摄距离为1厘米的600万以上像素的傻瓜数码相机就可以了;

2、如果准备把照片洗出来放大到10寸以上,那你就得准备以下摄影器材了:一个600万以上像素的单反数码机身、一枚放大倍率1:1以上的微距镜头、一副结实的三脚架、一个外接闪光灯、一根快门线、还要有一个能聚光且光点很小的亮光源。当然了,如果经济能力不成问题,上述设备可以力求最好,这样拍出照片的效果才会更好。准备好这些东西就具备了拍好赛鸽照片的客观条件了,下面就可以按我说的技巧去试验拍摄了。

首先来谈谈鸽眼的拍摄。


拍摄之前先把你的器材准备好:相机上架、安上闪光灯、接好快门线、镜头调到手动模式、放大倍率调到1:1、白平衡根据所用光源调整(尽量不用自动白平衡,因为自动白平衡照出的照片不如手动调整的自然)。拍摄鸽眼和拍摄别的东西不一样,因为鸽眼是反光的,所以要注意避免杂光进入的问题;又因为鸽眼是半球形的,所以还要注意拍摄时的景深问题。如果要想让拍出的照片不被周围的光线所影响而造成偏色的话,那么周围环境的颜色必须简洁,应该以黑白为主(摄影常识)。

拍鸽眼因为怕杂光,所以周围环境最好选择黑色或暗的环境,应尽量白色或亮的环境。如何控制光线进入鸽眼,最大限度的减少杂光的进入是拍摄鸽眼的难度所在,也是拍摄鸽眼的根本原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鸽眼表面是一层透明的晶状体而且是球状的,它对光线有折射和反射作用,如果出现杂光射入鸽眼,势必形成反射光反射回镜头中,在照片上就形成一个或一片白色的光斑,而光斑下面的眼砂结构就会被遮挡住、屏蔽掉,照片价值将大打折扣。所以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光源对鸽眼的拍摄尤为重要。阳光、钨丝灯、日光灯、闪光灯都可以成为日常摄影的光源,但用在拍摄鸽眼上就各有千秋了。阳光是最自然,光线强度最理想的光线,但也是最容易造成大面积光斑的光源。因为阳光我们无法控制,我们只能站在阳光下为赛鸽拍鸽眼,天空中的云、周围的高楼、我们自己甚至是镜头都有可能成为鸽眼中的倒映的“风景”,暗的部分还可以看到鸽子的眼砂,亮的部分只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没有了。

如何避免在阳光下拍摄鸽眼所形成的“风景”呢?

一种方法是将阳光通过镜子反射,将阳光束引入暗室(即我先前所说的暗的拍摄环境,暗的目的是让周围的景全部曝光不足,从而有效避免漫反射造成的光斑),我们在暗室中拍摄,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光斑或“风景”倒映现象,只能在照片中形成一个光点。这束光线最好从9点—12点的位置斜射入鸽眼,因为从这个角度射入,瞳孔才有可能缩到最小,才能将眼砂拍得有阴影,从而体现出立体感。但这也有缺点:1、需要至少二人以上合作;2、光线通过反射能量下降,亮度不足,需要再聚光后才能用(亮度不足可造成的不良影响:a、需要放大光圈,从而缩小了景深,照片容易模糊;b、需要放慢快门速度,从而导致因鸽眼抖动或手的颤抖而造成的照片模糊;c、相机的燥点增加,照片显得粗糙模糊;d、鸽眼的瞳孔放大,眼砂紧缩,造成大瞳孔照片,看不到面砂结构);3、反射光线太直,不好调整角度;4、因为只有一个光源造成鸽眼中有可能有光线照不到的死角。最理想的利用阳光的手段就是用足够粗的光纤导管来作为光源,这样就可以任意地改变光线的射入角度,以上缺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另一种方法是不将阳光引入暗室,而是在阳光下让漫反射的光线曝光不足,使其在照片上形不成光斑。具体操作方法是:提高快门速度或缩小光圈。当然了漫反射曝光不足也能导致照片整体曝光不足,没关系,可以用外接闪光灯在阳光下进行补光。这种闪光灯的补光只对实景进行补光而不对“倒影”等虚景产生补光效果。所以实景曝光正常了,而虚景还是曝光不足,照片上就显示不出 “倒影”了。需要提醒的是:快门速度受闪光灯的同步速度的影响,不能快于闪光灯的同步速度;镜头的光圈也要受限制,因为每一款镜头都有它的最佳光圈,即最大光圈缩小两级的光圈值,一般都在F5.6或F8时是最佳光圈,当缩小光圈超过F8时(如F11/F16/F22等等),照片质量就会越来越差。此外,在阳光下拍摄,最好选择万里无云的艳阳天,以减少云层或光线不足带来的不利因素。如果阳光太强,达不到让漫反射曝光不足的目的时,可以考虑在镜头前加一块偏光镜,既能起到降低2级曝光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偏光镜过滤掉一部分反射光。

以上谈的是如何利用阳光拍摄鸽眼,下面谈谈如何运用灯光在室内拍摄鸽眼。

准备工作基本上和上面一样,即选好暗的拍摄环境环境、安装好器材。但是室内灯光拍摄鸽眼比上面要多了一个准备步骤,即选择合适的照明灯光。这个合适的照明灯光有很高的要求:光线强、光线要集中、灯头发光面积要小而且光源温度不能太高。光线强是要避免光线不足造成的上述4个缺点,便于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光线集中是要避免光线象阳光一样形成太多的漫反射(光线如果不集中,就会破坏暗的环境,造成周围环境的漫反射,比如照亮拍摄者的脸和镜头,从而在鸽眼中形成“倒影”);灯头发光面积小是要避免在鸽眼中形成大的光斑(即亮点),发光面积大小和鸽眼中的光斑大小成正比;光源温度不能太高是要避免对鸽眼造成灼伤,因为为了避免漫反射和光线强度减弱往往需要将光源距离鸽眼很近,一般选择在相机机身前,镜头的左侧或上侧,最好在镜头前,这样就几乎贴到鸽眼上了,太热的光源无异于在烘烤鸽眼,轻者鸽眼微闭,无法拍摄,重者对鸽眼造成永久伤害。总之,这种光源很难找,能同时满足以上四个要求的光源,我还没有找到。我曾经用过的光源有:装潢用的射灯(缺点是光线较散,距离鸽眼太近则形成大的放射状光斑;距离鸽眼太远时光斑小了但强度又不足了)、聚光手电筒(缺点是光线强度不足)、应急灯(光线强度尚可,但不聚光,这个不聚光的缺点可以通过在灯头前加放大镜来改正,效果还不错)、普通汽车射灯(因为灯头前的玻璃是放大镜,所以有聚光的效果,光线强度也可以,拍摄效果也算满意,但要注意将汽车电瓶充足电,缺点是电瓶不方便携带)。高档汽车的氙气大灯有灯头小、强度大、聚光的优点,可以作为光源使用,缺点是太贵,而且太热。拍摄鸽眼最好能有一种高强度、小灯头、聚光的荧光灯,但我目前还没有发现。

以上用了大量文字说明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实际上光线布置好之后,拍摄倒是很简单。可以一人操作,也可以两人操作。一人操作时,左手持鸽头,右手握鸽身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快门线,将鸽眼对准镜头的光轴前后移动,合焦时按动快门线即可,可以多拍几张,以防不清晰。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不至于因为手的颤抖而导致照片模糊,应该在手下垫个软一点的东西。还有,因为微距镜头拉伸到1:1的放大倍率时的景深很小,所以一定要让鸽眼的平面和镜头的光轴保持90度的垂直状态,否则会造成鸽眼一侧清晰,而另一侧模糊的现象。

拍摄鸽身要比拍摄鸽眼相对容易一些,但也有不少准备工作要做。首先准备一个笼子,大小以笼子一面打开后不影响拍摄即可(电脑软件的应用,使我们不要再象过去那样去设计一个无接缝背景的拍摄箱,多余的前景和背景,我们都可以用图像软件在后期制作中完全删除掉);其次准备一根细长的竹棒,前面系一支毛笔,给赛鸽提神用的(有人叫它“提神棒”);最后要给赛鸽净嘴净足净环。另外,背景的选择仍然以黑色为最理想,灯光的布局以鸽子身上不出现阴影为好,为了突出赛鸽颈部羽毛的金属光泽,可以在赛鸽头部正上方布一盏灯。如果赛鸽嗉中无食,就体现不出饱满的精神状态,可以适当给鸽子灌点水。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准备拍摄,将相机调到自动对焦,一手持相机,一手持提神棒。用提神棒刺激赛鸽的脚或鼻子(赛鸽有时候急得直跺脚或直挠鼻子,很有意思),在鸽子昂起头最精神的那一瞬间连续按动快门,锁住精彩一刻。注意:赛鸽脚下要垫上硬板,防止其脚趾伸到笼子下面,以致后期不好修改。

经历了以上过程,赛鸽的拍摄工作已经结束,剩下的就是用图像软件来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将鸽眼和鸽身整合到一张照片中去,这样一幅完整的赛鸽照片就制作完毕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