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赛鸽怎样在公棚赛中取胜

时间:2011-02-23 16:09:29    来源:    发表者: 翱翔鸽舍       阅读次数:
赛鸽怎样在公棚赛中取胜

  交公棚选手鸽应具备怎样的身架结构等等,许多专家名家均有诸多论述,但作为公棚管理者却很少有文章提出更多实战性建议。作为公棚管理者,我们在几年的实践观察中,进一步认识了那些获胜鸽身体结构之外的重要因素,并予以归纳总结,与广大鸽友共勉,实现公棚与鸽友双赢的目标,为推进我国信鸽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共同努力。

在实践中我们深感到公棚与鸽友之间是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实现双赢共进之目的,双方均需共同努力,作为公棚始终坚守“公开、公正、公平”的生命性原则还不够,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饲养训练和疾病预防治疗方案及严格的管理程序;作为鸽友所交幼鸽不仅要有健康身体和良好的身架结构,还要将幼鸽前期各项调理工作做细做到位。

我们知道,每个赛鸽公棚的集鸽数少则几千羽,多则上万羽,在如此大规模群体中共同生活、成长、比赛,无论对鸽友还是对公棚都是一个十分残酷而艰辛的考验。由于公棚的群体性、激烈的竞争性和定时、定点、定量的饲训赛的规律性,要求参赛选手鸽必须具备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一是要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有极强的抗病能力。公棚鸽来自千家万户、五湖四海,入棚幼鸽是否携带病菌,携带什么病菌,在何时爆发,这是公棚首先关注的第一要点。为此,公棚将刚入棚幼鸽进行全面消毒,放入观察笼进行单养独调2天,有异常者隔离住院调养治疗,确无异常者按不同月龄幼鸽进行公棚饲养。尽管这样,潜伏的病菌依然随幼鸽聚集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千家万户的信鸽“家族病”和五湖四海的地域性“流行病”在各个公棚交汇后进行“杂交变异”。公棚赛鸽的病菌之战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势,必须引起公棚管理者的高度警觉,各公棚也必须有专业兽医师不断跟踪、研究、防控,方能化险为夷。只有健康强壮的身体,才有能力抵抗各种“杂交变异”新病菌的侵害,才能在与成千上万羽鸽子同吃、同饮、同栖、同飞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要有极强的自理能力。幼鸽去公棚参赛如同我们的孩子离开父母到部队参军,如果没有一副好身架,前三个月的集训关就过不了,如果没有很好的自理能力、饮食起居,紧急集合出征都要掉队。而幼鸽进入公棚,必须具有自我饮水、吃食、上架栖息、占居领地等自理能力,经短期训养尽快学会进出扫描口、听懂饲养信号、认知周边新环境等基本技能,否则就跟不上大群。当然,公棚对小月龄鸽要实施分棚小群饲养,对不会自我饮食者要人工教会,确保每羽入棚幼鸽不受饥渴。但人工教喂与自我饮食在幼鸽成长的关键期会形成差距,鸽友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进出扫描口这一技能训练中,我们发现聪明鸽与呆笨鸽、胆大鸽与胆小鸽有很大差距,聪明胆大者只要打开小窗口,自主就能飞上踏板进入蹲笼晒太阳,认识周围环境也快速准确,而呆笨胆小的必须由饲养员抓到扫描口钻进钻出几次训练,有的1-2次就会,有的3-5次仍然不会,这类胆小呆笨者受惊扰次数多,进入蹲棚胆小如鼠,开棚后很易游棚。

三是要有极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公棚在饲养训放的每个环节,极尽全力要对每羽赛鸽负责,全力做到均衡发展、和谐成长、平等竞争,绝不偏三向四,否则就是公棚砸自己的锅,骗鸽友的钱。如很多公棚为让每羽赛鸽定时、定点、定量吃好,在“三定”原则下,每天早晚两次给食,每次给食又执行“三次撒粮”制,便于均衡吃好吃够定量。但在开饭、上架、进出口等重点时段、地点经常发生以强欺弱、以暴压善、相互啄打等现象。如果赛鸽没有强硬体格和机敏的头脑,总是强暴欺压善弱,搞得情绪低落,饮食处劣势,进出口反应迟缓,总后人一步,在短短的5-6个月公棚群体生活中其日积月累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四是要有极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在公棚中选手鸽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强手如林、名家聚集,各家都是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交公棚参赛。因此,公棚竞争其实从鸽友的引种、配对、育雏就已经开始了。至于到了公棚后,从入棚适应新环境,到学会公棚群体生活的各种基本技能,再到开棚家飞、强制家飞、集鸽装笼、路训,最后到预赛、决赛、复赛等各个环节过程,都是赛鸽健康的体能、机敏的头脑、高超的群体生活自理能力、各种应激能力等诸多选手鸽个性品质和与生俱来的超强适应能力的竞争。而这些决胜因素是与血统、品系、身体结构、眼砂结构等鸽友最关注的因素有关,但又相对独立的几个方面。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我们真诚建议广大鸽友在交鸽前,进一步做好幼鸽前期各项调理准备工作,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供鸽友参考:

一、健康强壮体魄

1、要十分注重引进体格强健、遗传体质好、抗病力强的种鸽。俗话说“母壮儿肥”,如果父母体质差,自身免疫力在衰减,其后代进入公棚必然是失多得少。一般说青壮年种鸽作育后代体质要好于老年种鸽后代,杂交鸽体质要好于近血鸽。

2、要十分重视种鸽休闲期饲养管理。“一流种鸽,二流饲养,出二流鸽;二流种鸽,一流饲养,出一流鸽”,此话虽有些绝对,但应验了“三分种七分养”的道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许多鸽友在作育期对种鸽关爱重视有加,对休闲期种鸽关注不够,形成种鸽持续健康成长过程中的“断层”,开始配对或仅仅做好配前十天半月的精管细养是很不够的,要对种鸽给予持续不断的关爱。休闲期种鸽如何管理,请鸽友参看《重视种鸽休闲期的管理》,作者闫庆峰。此外,国内鸽友需向世界名家学习,诸如考夫曼全家分工合作精心饲养自己的爱鸽,其成为世界名家就不足为奇了。而国内有条件鸽友聘用家鸽教练饲养,自己动手料理少,亲眼观察爱鸽少,只有单凭信鸽教练,于是你高价引入的优质种鸽,停留于家教水平了。

3、要十分注重作育期的每个环节,确保幼鸽健康强壮。在此特别提醒鸽友的是球虫、毛滴虫的预防清理。据专家实验和实际饲养证明,“球毛虫”病是信鸽最常见、最易受感染的终身病菌。为确保参赛选手鸽无“两虫”,除做好常规预防工作外,在种鸽抱蛋第10天,要饮用“球毛二合一”三天。特别是抱“二、三蛋”期间种鸽由于体能下降,极易受“两虫”感染,如不加以清理,呕雏时就会感染幼鸽,潜伏下的“两虫”在交公棚运输途中和进入公棚新环境的应激反应下,“两虫”爆发,由此引发其它并发症,有的很难治愈,有的虽治愈了,但疫苗接中要推迟进行,与其它健康鸽相比形成差距。

二、极强的自理能力

1、交公棚的幼鸽最好在24-25天时移巢断奶,经2-3天训练,聪明者就学会了自食自饮,需更长时间才学会饮食者要考虑是否交公棚。

2、幼鸽在28-30天时是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期,其吸收快、效果好。自家接种疫苗要比公棚批量接种更适时、更规范。注明已接种疫苗的幼鸽,观察2天无异常者可以直接进入公棚晒笼,蹲棚认知周围环境,比未接种疫苗的幼鸽早开棚10-15天。未注明的,公棚进行二次疫苗接种,实施双保险,使幼鸽更加安全。

3、将40-50天月龄的幼鸽,经精选送交公棚最好。一是家训学会了自食自饮;二是在家安度接种疫苗期,有异常反应的留家调理,没有异常的送交公棚;三是40-50天月龄鸽的体能、智力等各方面要比刚出巢的幼鸽强许多,适应群体生活能力强,入棚后不受困。

三、十分注重选手鸽个性品质的选择

交公棚的赛鸽个性十分重要,主要通过其品系个性和家育期观察来判断,一般讲,公棚选手鸽个性既不可凶悍好斗,也不可老实软弱。太凶悍好斗,大家在定时饮食,它老在四处打斗,误食时机,特别是集鸽入笼运输途中,因与周边鸽打斗消耗体力很大,不利归巢。太老实软弱又老受欺负,太胆小的各种应激反应强烈。最好选送那些温顺而不呆板,机敏而不胆怯,强壮而不凶悍,自卫而不好斗的幼鸽参赛。诸如许多赛鸽专家总结优秀赛鸽的个性特点那样,它们十分机敏聪明,反应敏捷,每天进食会抢占有利位置,吃饱后马上饮水,之后回到自己的领地安静休息,没有挑食、满棚乱飞、乱打斗的不良行为。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