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賽鴿健康指南——皮膚的健康狀態

时间:2011-03-25 19:07:32    来源:天尽头鸽舍    发表者: 天尽头鸽舍       阅读次数:
賽鴿健康指南——皮膚的健康狀態

賽鴿健康指南——皮膚的健康狀態

  鴿子的皮膚十分相稱地被區隔為四大區域:
  1.覆有羽毛的區域
  2.覆有麟片的腿足區域
  3.鼻瘤和肉垂區域
  4.角質化的爪和嘴的區域

 

  羽毛區域的檢查應被完整地組合檢視:羽毛下的皮膚應該是清潔的,而且羽毛本身是光亮的,並且配合鴿子的年齡進行階段性的換羽。年輕鴿子從6週起開始掉落,至29週齡完全全部的換羽;隨後的換羽期為每年一次,於秋天時。(見例圖1)

  如果在羽毛的成長期裡併發疾病,則生成的羽毛也許會有磨折的記號並且失去正常的光澤、彈性以及力量。尾羽和羽翅應被展開對著光線來檢查有無寄生蟲,以及介於羽翅的羽枝間和沿著羽毛的羽軸間的蟲卵。當發現有破損的羽毛時,則需要另做研究與觀察。

  鼻瘤和肉垂通常是雪白的,若褪色則表示鴿子的健康不佳,鼻腔及眼睛的滲出液亦然:在這區域因為炎症和外傷所造成的改變往往能被觀察到:是否因被昆蟲刺傷或咬傷、有沒有傳染、是因打鬥造成創傷或傳染性疾病導致之結果。

  覆有鱗狀的腿足應清潔並具有光澤,不應有腫脹或任何炎症反應。在爪和嘴的任何炎症反應皆應被注意。

  01 皮膚狀況八大病因

  引發皮膚狀況病因可 分為8大類:
  (1)寄生蟲;(2)病菌;(3)病毒;(4)黴菌;(5)營養性;(6)毒素;(7)創傷;(8)瘤狀物。

  先天的缺失較為罕見,但也曾被報告過,諸如沒有羽毛的鴿子、翎管有如豪豬般堅硬的鴿子,這些狀況的鴿子一般不能飛翔和自然地繁殖。

  觀察時若稍加輕忽,診斷鴿子的皮膚狀態變常會錯誤。鴿主通常會給與鴿子廣泛的藥劑以做為事先的預防。沒有外寄生蟲時,一般很難去證明病因。因此一種系統性的進行也是必要的,小心取得病歷和觀察是極重要的事情,例如鴿痘是一種自然的流行病,時常發生於比賽季節,看到這種懷疑性的鴿痘病變時;這種病變的呈現相當獨特,但免疫極為有效,因此本並應僅發生於未曾免疫過的鴿子身上,或發生在免疫失敗的鴿子,較大的外寄生蟲以肉眼觀察即明顯可見,但先前為了撲滅寄生蟲可能對羽毛導致的傷害而對觀察引起擾亂。寄生性疥癬火皮癬菌感染若未經顯微鏡的證實,往往導致診斷上的失誤。

  02 外寄生蟲

  1.蚤類 (Fleas)
  於鴿子特別重要的兩種蚤類為European chick flea(歐洲禽蚤,Ceratopnyllusg a l l i n a e ) 和 S r i c k f a s t f l e a ( 刺蚤,Echidnophage gallinacae);其他蚤類也曾被報告過;蚤類的診斷並不困難;大部分的鴿主接用正確的態度去清除,並配合排出物的勤於清除,蚤類的寄生比較少見。

  2.蝨類 (hices)
  在鴿子常發現的兩個屬於S l e n d e rlouse(細蝨,Columbicola Columbae)和large body louse(大體蝨,Menapon latum)。細蝨特殊性地寄生於羽毛之羽枝間,當以光源照射時即可見到,而其蟲卵排進魚羽毛的羽軸和羽枝的溝槽之間。體蝨的產卵位置與細蝨相似,並且引起羽枝的傷害(類似尖刺的呈現)

  3.寄生蟲疥癬蟲 (Parasitic Mites)
  多種的疥癬蟲生活於鴿子羽毛的外面,在靜止狀態下,它們沿著羽毛的羽軸或珠狀物時可被看到,而當它們開始活動時乃侵入羽毛造成傷害。

  (1)羽管疥癬(Depluming mite,Cnemidcoptes laevis):本蟲造成羽毛的腐爛,這種疥癬蟲居留於翎管基部的皮膚處,可破壞毛囊而造成羽毛的殘根,其長度可能只有由皮膚長出至2-3毫米;這種光禿的區域有時會被誤診為其他原因。

  (2)翎管疥癬蟲(Pigeon quill mite,Syringophilus columbae):鴿子的翎管疥癬蟲較為少見,但亦可能造成相似的傷害;一般居留於羽軸的內部,而且較難被發現;然而以50倍放大鏡做鏡檢,可得到極佳視野。由於他們居留在羽軸之內,故一般例行的治療較難以達成。

  (3)鱗片的腿疥癬蟲(Scaly leg mite,Syringophilus columbae):並非是鴿子主要的疥癬蟲,但是當他們於腿足處之麟片掘洞時,會造成一種嚴重的痂皮性病變,這種病變硬與鴿痘、土黃腳和痛風區別。

  (4)紅疥癬(Red mite,Dermangssus gallinae):是一種主要以禽類為宿主,而且很具破壞力的外寄生蟲,其生活史大部分時間居留於宿主身上,其爆發性的發病是取決在蟲體的數量,特別好發於夏天的數個月份裡,其吸吮宿主的血液可至嚴重貧血,並引起訴主死亡之程度。可能由於它們僅在夜間攝食,故檢查時於鴿子身上很難看到本寄生蟲之存在;但是依據鴿子貧血狀態和其不潔的皮膚,可判定本寄生蟲之寄生;於剖檢可於咽頭及嗉囊處發現到被時入的飽飲血液的蟲體;這種疥癬蟲一般棲宿在鴿舍的器具之下,例如巢碗或結構物的裂縫中。

  (5)北美禽疥癬(Northern fowlmite,ornithonyssus syiviarum):這種疾病在鴿體上有個高比率的生活史,於成蟲時期體軀較大,故容易以肉眼即可檢視到,尤其當其吸血後成紅色時更為明顯。

  4.外寄生蟲的診斷

  外寄生蟲的種類多而且常見,它們一般以肉眼即可見到,但是愈確認它們的感染,仍應做完全性的檢查。

  檢體可溶於1%的氫氧化鈉至於坡上鏡檢及可清楚地看到蟲體,尤其在數種疥癬蟲之確診,更應如是。

  當鴿子成現有禿毛的區域,也或許雜有破損羽毛的殘根,是為一種特殊性的問題,這種狀況以目視來判定時常會失敗;診斷技術可幫助來證實,取羽毛的殘根和前晚剛掉落於環境中的殘根置進1%氫氧化鈉(Sodium hvdroxide)溶液中,在37°C支溫度(普通的mlV型底的容器),其沉澱物取鏡檢,蟲檢即
可呈現。

  有懷疑性的羽毛和羽毛殘根,亦可置入封閉性的塑膠封套中,放置至少24小時候,在直接透過封套,以低倍放大鏡鏡檢,可觀察到高速移動的蟲體。

牽涉到Dermacid mites之檢查時,鴿舍內設備之側面下,應小心地攜出檢體來檢查。

  有懷疑性之痂皮,以透明的1%氫氧化鈉容易去溶解境檢,可檢測不出蟲體,尤其當本病友被懷疑而已是先做過治療時。

  5.外寄生蟲的治療

  疥癬蟲和蝨也許被以粉劑來做例行性治療,諸如Ridmite Powder,Johnson andJohnson(在鳥類的治療,以碳氫氯化物之混合劑來治療是禁忌的);一般疥癬的干擾時,以Cypermerhrin 0.5% 做為噴霧或浸液來治療。

03 細菌性感症

皮膚的細菌性感染症較為罕見,表皮性的傷害也許是因為單獨桿菌的感染:土黃腳是由於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種慣性的二次性感染。因外寄生蟲、鴿痘或黴菌所引起的創傷也許共同演變成細菌性的二次性侵入感染。結核菌症可提升至對皮膚引起二次性的病變,其複合性的節節呈現硬變,而且具黃色乾酪樣的圓心,這種結節容易潰爛,好發於羽翅的表面之下。

【診斷】
以Ziehl-Neeluen 染色,抹片檢查可證明。皮膚結核菌症通常會導致成廣泛二次性的病變,亦可同時併發多發性乾酪樣關節炎,本病於世界各地是常見的。本病應和禽痘及外寄生蟲區別:被感染的表皮性傷害於治療前應做好培養和藥物的敏感試驗。慢性的皮膚侵入及不協調性的羽毛掉落,也許被聯想到細菌性的感染,大部份由於葡萄球菌所引起。在這種情況,小心地檢查並未能證明任何其他的病原。

【類症鑑別】
寄生性鴿疥癬、營養因子、藥物因子、藥物的毒性作用。

【治療】
對鴿子而言,結核菌症的治療並不實用;而一般土黃腳也較難醫療。其他的細菌性感染以抗菌劑療法甚具療效,以Amoxycillin之錠劑連續給予口服5天,或以Amoxycillin LA注射液,注射一劑量後,再口服投與Amoxycillin之錠劑。

04 病毒感染症

1.鴿痘
本病很常見,病因為Avipoxvirus columbae;鴿痘一般經由蚊子的叮咬而傳播,擦傷處的直接接觸傳染也是容易的,其潛伏期為7~9天。

本病之爆發通常起始於比賽季的稍早幾週,例如5月份,而且可持續至年底以前:一般皮膚的任何部位皆會發生,但較常發生在鼻瘤、肉垂、眼房以及嘴的連接、口咽,而腿足處則較為少見。病變的呈現涉及及傳染性病毒和創傷的共同存在:如此,免疫過程乃牽涉到少數已受傷的毛囊,被疫苗內的活病毒感染,而產生在免疫部位呈現典型的病變。

臨床上的病灶是特別的,起先由一個腫脹性的水腫開始而呈現丘疹樣,然後丘疹破裂而形成小膿疱,其顏色為黃棕色而且堅硬的黏著:如果小膿疱被移除,乃殘存成刺痛的出血灶:病變也許是單一的或複合性的。病程常態性約為3~4週,之後病灶被分解,而其殘存的痂皮脫落離開健康的組織。恢復的鴿子具強力的免疫力,而能遠離傳染,甚至可能終身免疫。痂皮內含有高量的病毒數,並具高度傳染力。於小膿疱時,也可能由於細菌性的侵入,而使病灶惡化。

本病另一種奇特的形式- 接觸傳染性上皮瘤( e p i t h e l i oma contagiosa)也會發生,通常發生在羽毛區域的皮膚,它呈現出像似腫瘤狀物,而且成長迅速,但其最後可自然分解。

【診斷】
鴿痘的診斷是依據典型的病變和動物流行病學的狀況:他也可依據以組織學或病學來檢查病變。

【類症】
創傷,諸如因昆蟲的刺咬所造成細菌性的第二次性感染之病變,毛細血管內皮瘤和皮脂肪瘤、土黃腳、鱗狀腿和關節性痛風。

【治療】
鴿痘病變通常可以自然痊癒,但當它們發生在諸如眼房之位置時,則可能產生不良之後果:以燒灼和殺菌劑來處理是必要的,大多數的病鴿可於3~4週後完全地恢復。

當本病被診斷證實後,即刻地隔離病鴿與尚未獲免疫力的鴿子,通常於7~10天內致使本病爆發。免疫後的病變尚未消除前,禁止參與競翔。

2.毛細血管內皮瘤(Capillary Haemangic-Endodhelioma)
本病明顯地像是一種強力成長的瘤病變,出現於羽毛區域的皮膚,偶然地出現在頸部和羽翅的邊緣處。初期,呈羽毛外衣的擾亂,但隨著病變快速的成長而突出穿透羽毛,且是高度的血管性。實體於2~3週後,其病變可達榛果核(直徑1~2公分)之大小,如果病變被創傷則會引起出血。

未經治療之情況下,病程可能拖過3~4週;其正確的病因未知,但是由於鴿舍內並不只單一個體感染,而被假設為具有傳染性;由組織學的推論應是病毒性的傳染。

黴菌性感染症
典型的病例感染於沒有羽毛的區域,年輕的鴿子感染性較高;其病變組成為鱗狀的灰白色一小塊區域,且同時會變成很厚,其病因為黴菌所引起的皮癬菌症或髮癬菌症。

【診斷】
於可疑的病變處刮取檢體,以1%氫氧化鈉溶解進行鏡檢;或培養魚是一的培養基上。

【類症】
外寄生蟲、鴿痘、傳染性的昆蟲叮咬、瘤和藥物毒素。

【治療】
黴菌感染一般較難治療,而且應於確診後再去做特殊療法,以灰黴素(Griseofulvin)或Ketoconazole口服治療,沒有不良的副作用(參考鸚鵡類-The Integument),上述方法僅被指是用於有價值性的鴿子。

局部性療法,可用碘酒(1份)配合甘油(6份),混合後塗抹病變處:皮癬菌的傳染腸持續性地存於鴿舍之中,可用碘作為基礎的製劑來消毒整座鴿舍和設備。

05 營養性疾病

鴿子災為雜食性動物,但較偏愛綠色食物和種子類,而其主要的營養性缺乏症較為少見:然而某些鴿子確有偏食的習慣,尤其為鴿子被個別關養於籠中更為常見:某些時候,鴿子的飼主在考慮營養問題時,會獨特去自行發展出一套極端的學理來餵養他的鴿子:也因此,沒有一個完整的病歷和極小心的去考慮判定時,營養性的問題並不能被排除在外。(註:台灣地區,由於各地賽制的不同,以及因應各季比賽的氣候因素;更因為鴿主於營樣學知識普遍性的低落及偏方的迷性與執行,是故,鴿子的營養性問題及偏差性甚為嚴重,未來筆者將再為文單數。)

特別的,於羽毛快速成長期,硫性氨基酸更是高度的需要,否則可能導致鴿子演變成虛弱、貧乏的羽毛或易碎的羽毛。

【診斷】
確診困難,只能依去病歷還作其些程度的懷疑。因營養性的問題而造成的羽毛不完整,卻修正這種結果,必須重新換羽,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類症】
毒性作用、創傷,以及疾病引起之結果。

【治療】
完整而平衡的食物供應是基本工作: 還有微量元素、維生素、氨基酸的營養補助有其實際的價值性: 另外, 乾燥酵母(Dr ied Brewer ` sy e a r t ) 亦是一種有價性的來源, 其耐寒氨基酸、鈣、磷、微量元素包括鋅和維生素B群(獨缺維生素B12);乾燥酵母可佔食物總量的4%,以少量易消化的食物油(可利用乳化維他內的乳化油)加進乾燥酵母粉中混合均勻後,再放置到食物中去混合,可增加酵母粉的黏著性。綜合維生素添加於飲用水中是不錯的方法。

【備注】
市售酵母粉或精緻食物(食物丸內含酵母粉),使用時應該注意其成分說明,內含消化酵素者或標示不明者,筆者建議不可使用,長期運用可能導致鴿子對外來消化酵素的過度依賴。

 

 

 

  06 毒素

  鴿子天生具有對食物高度的選擇性,會拒食或挑開還有黴菌毒素的穀物, 所以因黴菌毒素所引起的傷害較為少見。皮膚出現毒素病變時,大部分與藥物有關:使用安息香嘧唑(Benzimidazole)類驅蟲劑與羽毛的異常發育有關, 使用這類藥物混合於育雛期之父母鴿的食物中是被禁止的, 其主要毒性為引起翎管血液輸送的衰竭, 而導致長成束狀羽毛(包管)。氯苯(Pyrimethamine)+氯笨磺胺(Sulfanamides)被使用來治療球蟲症時,會呈現易碎及缺乏色彩的羽毛。於羽毛之成長期注射甲基去氫皮質醇酮(Betamethasone)和其他固醇類製劑(Corrticosteroids)可能會產生磨折的記號。

  一般藥物的使用法則,正當羽毛的成長期時,皆應被注意使用。

  【診斷】
  異常的羽毛,配合病歷的對照,可作為診斷依據。

  【治療】
  避開治療學的副作用。

  07 外傷

  鴿子當碰撞或打鬥時易產生創傷,跟金屬線(如電線)碰撞則引起寬闊的皮膚創傷。鴿子對於縫合的傷口只要好好休息和配合適宜的抗菌劑來治療,一般癒合反映皆是良好的。金屬線的傷害部位一般皆在頸部的低處,包括嗉囔,當嗉囔被穿破時,於皮膚的縫合時應小心維持嗉囔的完整性:嗉囔的撕裂處以達到吻合的程度,才是完美的外科技術。

  由於打鬥而引起之創傷,一般皆發生在頭部,而且是常見的情況,他不僅只發生於雄性鴿。這種創傷唯一的問題為演變成細菌性侵入的二次性感染(一般皆為革蘭氏陽性菌)。

  當繁殖季節的稍早階段,鴿舍內會有許多雄鴿出現活躍的、競爭性強的特性,這時應禁止使用鴿痘疫苗來讓鴿子免疫,因為可能由於一些無意義的打鬥創傷,而演變成傷口被疫苗內的活病毒感染並出現鴿痘的臨床症狀,而且必須數週後才可恢復。

近於頭部,有時存在有廣泛性的結痂皮的病變,常被聯想到與昆蟲的刺咬有關。

  【診斷】
  廣泛性的表皮性病變,先做好培養與敏感試驗,再依指示來使用抗菌劑。個體性的鴿子,時常出現皮膚的病變大部分位於嗉囔處時,被指出寄生性鴿疥癬蟲的寄身有關。

於頸部區域,有時羽毛的殘根散佈(長僅2~3mm),經常並沒有明顯的炎症反應,但整個皮膚則出現表皮性的結痂,以溶解檢體來詳細鏡檢,經常顯示沒有特殊病因;依作者觀點,此類病變應是攝食或飲水食與器皿硬的邊緣摩擦的結果,也可能牽涉到營養性的問題或毒素,以及一歲的羽毛因子。這種病例通常皆有一個與抗寄生蟲藥膏治療無效的長期病歷。

  08 新生瘤狀物

  接觸性傳染的毛細血管內皮瘤與上皮瘤,於本章前段已被提及(病毒性傳染),由於病變的發展迅速,因而被歸類於傳染性而非標準的腫瘤。脂肪瘤常見於老鴿,為良性瘤,成長緩慢而且可割除。

  【治療】
  毛細血管內皮瘤於上皮膚,可自然地恢復,然而被感染的鴿子應被隔離,出血發生時應以縫合或燒灼來控制。而脂肪瘤的移除和縫合是很容易的手術。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