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品系是致胜的基础 训养是致胜的关键

时间:2011-04-11 18:53:31    来源:梦幻鸽园    发表者: 梦幻鸽园       阅读次数:
品系是致胜的基础 训养是致胜的关键

在我国的信鸽事业发展史上,关于信鸽“品系”的研究和探讨对信鸽竞翔事业的发展,不同的时期产生着不同的理论,其中以论述“品系”的文章为多。特别是在80年代初期,我国的信鸽竟翔整体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这方面的研究对我国信鸽事业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各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局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信鸽饲养、“品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于某一阶段的竟翔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品系只是致胜的基础,而训养确是致胜的关键”。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大家商讨:
第一、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信鸽竞翔事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就此而言,我们虽不能说“品系”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仍作为广大鸽友研究的热门课题,但可以说目前“品系”问题已不再是困扰、阻碍我国信鸽竞翔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品系”是致胜的基础,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应该是科学的管理和训练。有些人将“品系”视为信鸽竞飞的关键,当然这还要看他是处于什么时期。在80年代初期,强调“品系”的优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那时国内的信鸽“品系”的确很少,“品系”自然会成为竞翔中的主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快速发展,许多鸽友不惜代价,从国外引进的大批优良“品系”,现已占据着相当的比例,如果我们现在再去一味地追求“品系”,强调“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未免有些不妥,普遍素质提高了,既能得来“千军”,又何愁“一将”呢?
第三,有许多养鸽人主张和宣传好种不必训,好种在手,高枕无忧,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可以肯定的讲,世界各地的铭鸽“品系”都是在反复的训练和比赛中逐步地淘汰而进化来的,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下其内因才会在比赛中发挥作用,离开了训练,好种也会退化。因为比赛对于鸽子来讲是一种高强度的运动,一只平时赛飞的鸽子,其翅膀的运动频率至少也要达到每秒4次,其运动速度大约在15米/秒左右,而500公里比赛的鸽子一般要连续飞行6~7小时,也就是说每飞行1小时,其双翅将反复运动14400次,飞行500公里两翅将运动86400~100800次,1000公里竞赛运动次数将不低于20万次,2000公里将不低于4O万次,面对这样庞大的天文数字,单靠“品系”是绝对不能完成的。许多当过司放员的人都有这样体会,就是当鸽子从远地放飞后,绝大部分鸽子经少许盘旋后会朝着自己的故里径直地飞去,定向较好的鸽子都具有较好的“品系”,都有强烈的归巢愿望,但再好的“品系”如没有经过严格的管理和训练,而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无疑也是力不从心的。体力是决定信鸽能否快速归巢的关键,而体力则来源于平日的训练。所以如不人为的对其进行训练,它是不会具备短、中、长、超远距离快速飞行的能力。
因此,有了好的信鸽“品系”作基础,我们就应该把研究信鸽竟翔的重心转移到训养信鸽上来。训养包括:日常管理(饮食、饮水、鸽舍卫生、防病治病)、体能训练等方面。
训养信鸽方法很多,成功的饲养者都各有各的高招,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有的定时开棚,有的全天开棚,有的上路训放,有的强制家飞等等。对于家飞训练,要想使你的信鸽家飞好,首先你要拥有一个好的群体,没有一个好的群体是很难搞好家飞训练的。检查家飞的质量主要是看其高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经常性的、强制性的训练,这项工作要求我们要象当教练员一样,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训练计划,在不同的季节和饲养管理条件下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使鸽子能逐步地适应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
对于群体中若出现身体带伤或年龄过大不善飞行的个体时,应及时淘汰或关棚养之,不能让它们影响群体的飞行质量。对于幼鸽家飞训练要注意观察,以使训练强度不超过其能承受的范围,否则幼鸽会乱落或飞失,当训练稳定一段时间后,鸽群已基本适应,这时你即使不去强制,他们也会在一段时期内自觉地飞,但是停止强训的时间不能太长。家飞的质量与喂养有着一定的关系,不但要注重饮食的搭配比例,还要注意巢内的卫生,疾病也是影响训练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要人为的控制鸽子的交配次数和喂鸽周期,最好是在赛前的2—3个月内不喂幼鸽。总之要想尽办法尽量减少其体力的损耗。使它们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训练才会有质量,比赛才能有希望。
在体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选种。就是在你棚中所出的幼鸽中,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后有些很快比较能飞,而有些可能不太能飞,这些不太能飞的鸽子若是出于同个“品系”,那么你就应该重新考虑该“品系”继续保留的价值了。正如人们所说的“能家飞的幼鸽不一定都是好种所育,但好种的后代如果发育正常的话则必定是能家飞的”。即使你认为你的“品系”十分的优良,也应该坚决淘汰这样的后代,而重新选配种鸽。
总之,真正有经验的养鸽者在鉴别自己或他人的鸽子时,不是简单地只看鸽子“品系”、眼沙和体形,而是首先要看其整棚的素质、训养方法等,然后才能根据一些细微的差别,从鸽子的眼志、体形以及肌肉等细节的分析中发现优秀的个体。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