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名家谈“鉴鸽”有技巧

时间:2011-05-21 19:01:25    来源:王军鸽舍    发表者: 王军鸽舍       阅读次数:
名家谈“鉴鸽”有技巧

《怎样“鉴别”好鸽》 




    相信有很多鸽友希望有一天能成为赛鸽高手、鉴鸽高手和育种高手,但因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真正能有缘投师高手门下的人极少,更多的人甚至连接近高手、学个丁点技巧的机会也没有,使其高手之梦难圆。本文愿给读者提供一个增长见识、提高能力的机会,不能说凭此就能即刻达到高手的水平,但相信通过自身的悟性和 努力,实现走近高手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本文所述知识和技巧,有刊物上刊登的和 高手间互相交流中获得的,当然也有笔者自己的创新或见解,应该说都来源于鸽界,今再返还给鸽界。 ­

    目的只有一个:愿更多的鸽友能真正掌握一些有用的技巧,从而促进中国赛鸽竞技水平的提高! ­

    当一羽信鸽摆在你的面前,如何才能较为准确地看出这羽信鸽的真正价值或能力,可以说是多数养鸽者很想掌握的技术。实事求是而论,鉴鸽术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说难亦难,说易也易。难的原因是未能掌握鉴鸽的真正要领,易的理由就是那 么一层窗户纸,一通就破,会了就不难。现今鸽友间常用的鉴鸽方法五花八门,似乎真假难辨,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其中是否有无道理,就可分辨出其可信度来了。另外,鉴鸽时应从多方面进行鉴别,固执地认为仅靠某项单一的识别方式去鉴别信鸽的优劣,不容易得到正确的结论。 ­

    让我们按从外到内的直观顺序试着看起,如果读者的悟性还可以,连续看完本文内容,再如此融会贯通地练习一段时间,就能无师自通地掌握一定的鉴鸽技巧。 ­

    一. 从气质差异上鉴别 ­

    和人一样,信鸽也有各自的气质,一般而言,不同的气质决定了信鸽品质的优劣。经验丰富的鉴鸽高手,往往只是瞄一下群鸽,就能较为准确地把其中最优秀的指认出来,虽然不一定就能立即判断出其最适合的赛项,但通常那的确是一羽好信鸽,其凭借的就是气质上的判断。以气质鉴别信鸽的要点就三个:体态、站姿和眼神。相信谁都看过杂志广告上优秀赛鸽的照片,一个比一个漂亮。一般说来,越优秀的赛鸽,照片就会拍的越漂亮,这除了赛鸽自身的外表体型的确优美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天生由来的良好地习惯站姿和能够传达自身个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 ­

    (一)、两种不同的站姿 ­

    优秀信鸽的站姿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从头颈部位说,一种是昂头展颈,一种是藏头缩颈。朝躯体部位看去,昂头展颈的躯体有前高后低、尾羽下垂和躯体、尾部趋于水平方向之分的;藏头缩颈的躯体和尾羽只有水平或接近水平方向一种。从腿部的站立姿势上看,习惯昂头展颈的信鸽站立时腿部能够伸直,给人的直观的确是站立状;时常藏头缩颈的信鸽腿一般都站不直,腿部关节处呈弯曲状,给人的感觉不是在站着,而是半蹲着的。 ­

    人的个性可以从其站、卧和手脚摆放的姿势上分析出来。同样道理,从不同站姿的信鸽身上也能看出其不同的个性,信鸽个性的差异往往决定了它的归巢特性和飞翔能力。从对不同赛距获奖信鸽的站姿上寻找到的识别规律上看,昂头展颈、躯体前高后低、尾羽下垂的多是中、短程的,随着躯体、尾羽向水平方向偏移趋势的加大,其所适应的赛距也会发生微妙地变化,即躯体、尾羽的走向从45%角向水平方向逐渐变化,其所适应的最佳赛距通常也会随之加长。在鸟类中,远程飞行能力很强的天鹅、大雁等飞禽,身体摆放的姿态也都是呈水平状态,说明其中一定有它的奥妙存在。 ­

    昂头展颈站姿的信鸽气质多良好,从定向能力的角度上讲,属于那种学习能力较强一类的范筹,其中自然不乏很多优秀的信鸽。学习能力强的信鸽头脑灵活,在选择归巢方向时能根据地形、天气等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飞行路线,这是它们的长处;缺点当然是有时难免过于自信,飞错方向的机会也是有的。 ­

    惯于藏头缩颈、半蹲姿势站立的信鸽,性格多怪癖、固执,处事谨慎、小心,一般不轻易乱动,但动则迅速、敏捷,虽站姿、气质没有前一种让人看着气宇喧昂,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是一羽好信鸽,偏偏这类信鸽的归巢稳定性特好,上场参赛会让人格外放心。这类鸽赛线适应性、记忆性较强,出赛往往能按时准点归巢,属于生活能力较强的一类。生活能力强的信鸽习惯沿原飞行过的路线归巢,故迷失、迟归的机会较少;缺点是灵活性不够,换一个新的放飞点时,迅速定向、离开放飞地所花费的时间要稍长一些。 ­

    据此论来,两种站姿的信鸽各有千秋,难说谁优谁劣,而那些站姿不佳、无什个性的,竞赛能力属一般水平的较多。 ­

    学习从站姿上观察、分析信鸽能力的方法时,最好从雌鸽开始。因为在初学者的眼里,雄鸽之间的站相都差不多,不易从中看出规律;雌鸽之间的差异相对较为好找,便于区分和容易掌握识别要领。 ­

    需要注意的是,确定一羽信鸽属于哪种站姿的关键是观察时的时机,信鸽处于走动、自然放松状态时是确定不准的,必须是其绝对静止、注意力集中到观察人身上时才行。 ­

    (二)不同比例的体型 ­

    信鸽的体型按比例和形状差别可以划分为好多种。通常,身体各部位比例和形状不同的信鸽,有其各自不同的赛距适应性。 ­

    1、前长后短型 ­

    以腿部为起算点,前半身(自头部算起)长于后半身(至尾羽末端止)的属于前长后短型,这是典型的短距快速鸽的特征。这类体型的信鸽由于身体前沉,为平衡的需要,站立时常常得抬头挺胸;飞行时,由于前后平衡感不一样,不用力拍翅就有下坠的可能,故而其双翅拍动频率比其它体型的信鸽略高,在其体力能够应付的赛程范围比赛中,因拍翅频率高于其它对手使飞速加快,往往能率先归巢。其缺点是消耗体力太大,赛距或飞行时间一长就飞不动了。 ­

    在鸟类中,最典型的前长后短型身材属企鹅,由于前半身过长,企鹅不得不垂直站立着,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当然,四千五百年的海洋生活已使企鹅的双翅完全退化,根本飞不起来了。家鹅的祖先是大雁中的一种,由于人工长期驯化的结果,已失去飞翔能力,家鹅的前半身(自胸嗉部起至腿部)就明显比后半身(从腿部到尾羽部)长得多,站立时也只能挺胸抬头;与此相比,大雁的前后半身就绝对等长,站立时身体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大雁卓越的远程飞翔能力是人所共知的,以家鹅的体型与其祖先大雁的体型比较一下,应该可以很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前半身过长,不利于持久飞翔;前后半身等长,利于持久飞翔。鸽子也属飞禽的一种,飞行原理应该是相通的,仔细观察一下信鸽与观赏鸽、肉用鸽之间体型上的差异,应该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

    2、前短后长型 ­

    信鸽的体型与大雁前后半身几乎等粗的形状有所不同,多趋于前粗后细形,这样,前胸才能附有尽可能多的肌肉,以支持较高频率拍翅飞行的运动。为平衡的需要,腿部位置理应长在身体中部稍靠前一点的位置,站立时,才可以起到平衡前沉后轻的不足。但如果腿部位置长得过于靠前,就显得后身太长了。后身过长的信鸽,胸肌发达程度与双翼、尾羽长度的比例不太协调,使得肌肉鼓动双翼的暴发力不足、韧性有余,飞速不快,但拖得起,国内老式的远程鸽多是这样的体型。前短后长型的信鸽大多其貌不扬,谈不上会有什么迷人的气质,指望其在当今竞争激烈地赛事上获胜几乎也是天方夜谭;但在赛况艰难、赛距较长或需多天才能飞归的赛事上会有所见树,故较适合于山区饲养。但总的来说,这种体型信鸽的飞翔能力已跟不上现代赛鸽运动的需求,特别是后半身明显过长的信鸽,就属于该改良甚至淘汰的类型了。 ­

    3、前后等长型 ­

    现代长距离速度赛鸽体型的一种,因前后身比例等长,平衡感很好,站立时身体常保持或接近水平状态(如《中信鸽华》总第73期封面鸽‘克罗地亚’号的体型和站姿,以及天鹅、大雁等远程飞禽的前后身也都等长,站立时身体自然保持水平状),这类体型信鸽的肌肉发达程度与双翼、尾羽长度的比例适当,有利于轻松地长时间保持较高速度的飞行,是不可多得的适合于长距离( 600公里以上)赛事的优良体型之一。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前后等长型信鸽都善长于飞长距离赛事,具体到某个鸽子时,还要看其整个身体的长短差别。一般的规律是:身体偏长的较适合飞长距离;偏短的有利于飞短一些的赛事,这个概念是大家都共识的。重要的一点是:前后身等长的信鸽,飞行时相对会很平稳和轻松些,也对节省体力、长时间高速飞行十分有利,故不论对于哪种距离的赛事,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

    判别信鸽前后半身是否等长,也就是平衡度是否适当的直观方法(不上手)是:大腿根部长在膀尖顶部到大羽羽尖末端正中间的(目测腿部到头部的长度会大于腿部至尾羽末端的长度),属前长后短型;腿部位置长在膀尖至羽尖中部位置稍偏前些的为前后等长型(目测腿部到头部的长度等于腿部至尾羽末端的长度);腿部位置长得过于偏前的(目测腿部到头部的长度小于腿部至尾羽末端的长度)是前、短后长型。 ­

    4、前宽后窄型 ­

    从鸽子的上方往背部看去,双肩很宽,尾部较窄(腰、腹肌肉一般欠佳),呈一明显的三角形,俗称三角体型。按理说很多信鸽的体型都类似三角形,只是这种被冠名为三角体型的信鸽肩部格外的宽,同时靠肩部位的双膀形状几乎没有什么弧度。由于膀臂较厚、向身体内扣的弧度欠佳,从鸽子前部看去,可以明显看到突出、外乍的双膀。这也是一种力量型信鸽,个体一般也偏重,因双膀有力但翅膀弧度不够、升力欠佳,速度有之但飞得并不轻松,故通常只适合于飞中、短程。 ­

    5、两头尖削型 ­

    从信鸽的侧面看去,多数信鸽的胸嗉、腹部和背部的外形类似一个直角三角形,且体型背部较平或稍稍隆起。而两头尖削型信鸽的外形不成直角三角形,背部一般较凹,胸嗉、腹部联接处过渡平缓、较圆,不成直角,大羽羽尖逐根上翘,尾羽有上抬的感觉,视觉上给人以头和尾两端尖削,胸腹部低垂,形体类似元宝状。尤其是雌鸽,属于这类体型的很容易看出来。 ­

    两头尖削型的信鸽双膀向内扣得很紧,从前部根本看不到双膀,由于膀臂弧度形态良好,所产生的升力较大,加之体重适中,体型呈纺棰型,空气阻力较小,利于快速飞行,故能飞得自然、轻巧、省力,特别适合飞长程和远程赛事,且往往是这类赛事中的佼佼者;在稍有难度的中程赛事上,也有能力名列前茅。 ­

    两头尖削型的信鸽一般外貌平平,远不如前宽后窄型的信鸽看着魁伟,但信鸽竞翔比的是速度+耐力,不是比其外貌的美与丑,只要经常给你获奖,相信会看习惯的。 ­

    6、胴体扁平型 ­

    假想将信鸽的身体中部横切开来,从切断面上测量,背部的边长大于背部左侧或右侧到龙骨部位的边长,即信鸽体型的横切面是个小于等边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这类信鸽的胴体属扁平型。形体扁平的信鸽很适合在无风或顺风天飞行,逆风飞行时,由于身体太飘,顶风行进艰难,这与平底船不适宜在海上行驶,经不起风浪是一个道理。这类体型的信鸽在手上的感觉是:龙骨太平;从鸽体前面和侧面的视觉感受是:身体太单薄。 ­

    7、胴体厚实型 ­

    与胴体扁平型的特征正好相反,胴体厚实型信鸽的体型横切面是个大于等边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手把感觉龙骨略感顶手,肌肉厚实,体重稍偏沉,形体浑厚。这类信鸽飞行时惰性较大,一般的风难以吹动它,所以逆风飞行也不会觉得太吃力。 ­

    如北京的秋赛公棚都选择南放,决赛时常刮四级左右偏北风,相比之下,送鸽时选胴体厚实型的要比胴体扁平型的获胜机会大得多。当然,顺风天时这类体型的信鸽体现不出速度上的优势。 ­

    8、胴体等边型 ­

    胴体等边型介于扁平型和厚实型之间,即横切面是等边三角形,是最合理的一种体型,如配之全身流线形,其视觉感受是:浑圆而不臃肿,修长而不显瘦;手把感觉:丰满而不沉重,舒适似无知觉。这种类型的信鸽最适合于速度加耐力的赛事,特别是中、长程赛事;长期速度加耐力的有益结合,造就了这种完美无缺的优美体型。 ­

    由于胴体等边型的信鸽对不同气流的适应性较广,对天气的苛求不大,故还能从中产生出一些全天候赛鸽。 ­

    以上只是概况地将信鸽的一些典型的体型和特征作了简要地介绍,在实际能接触到的信鸽中,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信鸽体型特征不象本文所介绍的那样明显和易于识别,这是由于养育者长期杂合的结果所致。但在真正高手的棚里,你会惊异地发现,凡是特别优秀的信鸽,其体型都有一特定的模式,仔细观察、揣摩那些不同赛距优秀信鸽的体型,相信会受益非浅。当然,不同品系的信鸽也都有其各自特定的体型,学会从体型上判断出某羽信鸽的品系,这更是一种需要积累相当多地实践经验才能掌握的技巧,抽时间多走出去看看,或则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名鸽展卖会,对提高鉴鸽技艺和增长见识是很有益处的。 ­

    二、精气四溢的眼睛 ­

    一羽品质优良的信鸽,仅具备体型、体态的完美是不够的,这只能说明其具备了一部分有利于某种赛距的飞翔条件,并不能说明其就一定会有与体型相对应的飞翔能力和归巢能力,前者还需要其它部分如骨骼、筋肉、肌肉、血液、羽翅、毛质等条件所决定,后者的定向能力就得由大脑的智商来决定了。而目前所能采用的揣摩大脑智商的手段和依据,就是从信鸽的眼睛上着手。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极富哲理性的话语不仅对人有效,对动物也同样适合。在养鸽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养过狗,如果稍加留意,相信就品质优良的狼狗和一般的菜狗在看人时眼神上的不同会有所感受。狼狗看人时的眼神是:神情专注、机警凶狠;而多数菜狗看人的眼神却是:游弋、呆滞和缺乏灵气;仅从眼神上就能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个性和生存能力的差别。 ­

    将狗眼神情的不同差别现象应用到鉴鸽术上非常有效,具备一双机敏有神、精气四溢的眼睛对信鸽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信鸽生存能力的强弱和体现其头脑是否聪明。往往有这种现象,从各方面看都相当不错的 “好鸽子”,却就是放不出路,那你就得留意这些鸽子的眼神是否太平庸了;怎么看都不顺眼或自己认为的 “劣质鸽”却总是放不丢,或则每次都是它先飞回来,百思不得其解的你,是否注意过它那与众不同的眼神? ­

    因此,学会从眼神上区别信鸽品质的优劣,努力自眼睛上揣摩信鸽的聪明程度,差不多等于掌握了鉴鸽术的一半。 ­

    以信鸽不同眼神的表现来甄别其优劣的技巧,最早见著于鸽刊的是上海的朱益盛先生,其在八十年代专文详细地论述过,后无再述。个别杂志虽偶有提起,但也只是金口玉言,一句话带过而已。固然,象其它所有鉴鸽术一样,仅凭某种单一的方法判定一羽信鸽的优劣是不够的,但这种以观察“眼性反应”的鉴鸽术的确有其独到的过人之处。 ­

    2001年 2月,荷兰赛鸽名家海尔曼. 比佛丹姆来郑州,笔者曾就这种鉴鸽方法请教过他。比佛丹姆先生直言不讳的承认,即使在欧洲,也的确有人使用这种方法鉴鸽和使翔,而且赛绩不俗。虽然比佛丹姆先生自谦对此研究不深,但看了海尔曼的一些名鸽后,笔者的感觉是:只只精气四溢,个个神彩飞扬。抛开其渊源流长和名扬鸽界的血统不提,仅从眼神表现这个很小的方面来说,就已经能看出名家的鸽子的确与众不同。 ­

    1、不眨眼皮的鸽子 ­

    鸽子的眼皮都会眨动,这里所说的不眨眼皮(眼睑),是指某些鸽子的眼皮能长时间地不眨动,才夸大地称为不眨眼皮。 ­

    不眨眼皮的鸽子相当少,可谓鸽中精品。将这类鸽子托在手中,其可以十几甚至几十分钟不眨眼皮,神情专注地与人对视。稍次一些的鸽子每次眨眼的间隔时间比前类较短,但眼皮开合迅速,瞬间完成,让人几乎看不清楚眼皮的动作,其神情也较专注。品性太次的鸽子眼皮开合速度缓慢,显得漫不经心,神情不够专注,这属于该淘汰的对象。 ­

    2、眼球抖动的鸽子 ­

    反应敏捷和活力强盛的鸽子眼球会有规律地抖动(震颤)。以手捏住鸽子的头颈部位,手指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眼球抖动时的震颤感。眼球的抖动与眼皮的眨动之间并不联动,眼球会抖动的鸽子有眼皮不眨动的,也有眨动速度迅捷的,眨动速度缓慢的鸽子没有这种特征。 ­

    在中程范围内的速度赛事中,反应敏捷和活力强盛的赛鸽才能占得先机而获奖;而在长程和远程赛事上,对赛鸽这方面的要求不是太高。所以,是否一定认为或选择眼球抖动强烈的鸽子才好,得结合比赛距离的远近适情而定。 ­

    3、眼球转动的鸽子 ­

    从鸽子眼球的转动特性中也可以估测一羽赛鸽的机敏程度。反应迟钝的鸽子,眼球不常转动,即使会转动,转动的速度也太慢或没有目的。反应敏捷的鸽子,会对映入视界或听到的外界异响迅速作出反应(转动眼球,神情专注地给予观察)。不论哪个赛距,对赛鸽的这个特性要求都是较高的。 ­

    4、瞳孔收缩变化的鸽子 ­

    长期以来,鸽界有个习惯看法,即认为鸽子的瞳孔收缩得频率越快,收缩得越小,甚至收缩的越圆越好,实际这也得与其眼睛的色彩深浅和所能适应的赛程结合起来而论才更客观。 ­

    眼睛色彩(眼砂和房水)较淡的鸽子必然会对光线比较敏感,强光下肯定会收缩得很小;相反,眼睛色彩较浓的鸽子对强光线的适应能力较好,用不着将瞳孔收缩得那么小。因此,仅以瞳孔收缩大小来论鸽子品质的标准不够客观和准确。 ­

    瞳孔的形状与鸽子眼球在头部所处的位置、角度有关,眼睛位置、角度长得较适合前视的鸽子,瞳孔会保持得较圆;反之,眼睛长得前视角度较差的鸽子(双眼球面长得较平行,从咀部处看去,看不到瞳孔或只看到很窄形状的瞳孔),瞳孔都不会很圆。严格来讲,多数鸽子的两眼瞳孔是有差异的,左右两眼球面朝前的角度不太一样,一般是右眼球面较朝前翻一些,左眼稍次,并且左右两眼分别到咀尖的距离也不一样,右眼略长于左眼,右眼球在鸽子头部所占的比例也略大于左眼球。鸽子在视觉使用上有可能常应用右眼(这也许是动物行为器官“左利”或“右利”的原故),右眼长期前视(实际是斜视)所带来的不同程度地眼肌疲劳,会定格成左右两眼瞳孔的不等圆,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鸽子右眼瞳孔都略扁于左眼,左眼就相对圆和小一些,也可以认为,左眼瞳孔从出生到长大变化不大。 ­

    由于右眼使用率相对较多一些,在右眼上反应出来的东西(如赛历痕迹)会更多、更丰富些。由此说来,瞳孔圆与不圆的原因是眼球位置所形成的,不同头型鸽子的瞳孔圆度形状不可能相同(如尖咀克头赛鸽的瞳孔就会相对更圆一些),实践中优秀赛鸽的瞳孔形状并非都是圆的,因此无理由非得苛求瞳孔就得那么圆。再说,瞳孔不圆也不能称为是一种缺陷,也不会对竞翔成绩构成什么影响,谁又能证明圆形的瞳孔比椭圆的瞳孔在竞翔上会有多大的优势?鞍山冠篮-转载.发布。 ­

    鉴于鸽子客观地存在着双眼的差异,因此,观察或鉴别不同鸽子的眼睛时,应习惯统一以一侧的眼睛为标准,才不至失误。 ­

    从对不同飞行速度鸟类眼睛的观察中得知:高速飞行鸟类的瞳孔收缩变化频率较快,低速飞行鸟类的瞳孔收缩变化频率较慢。以此来证明鸽子瞳孔收缩频率快慢与鸽子本身飞行速度有一定联系之说法,相信有一定地说服力。所以,瞳孔收缩频率快的鸽子反应较快,能适应高速飞行,适合于速度赛事;瞳孔收缩频率慢的鸽子反应稍差些,但眼肌不易很快疲劳,适合于飞长程赛事。这叫物有所用,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因此不能武断地说这一类就完全强于那一类。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