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赛鸽的感情素

时间:2011-06-15 15:47:22    来源:    发表者: 飞翔鸽舍       阅读次数:
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赛鸽的感情素

 我们在研究赛鸽竞翔归巢动机和高速回归的运动能力时发现,优秀赛鸽的情绪性质更多是与它们对鸽舍的“感情性功能”联系起来。我们经常看到赛鸽运动爱好者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到有关培养赛鸽感情的内容。最近本人又读到一篇有关赛鸽感情性功能表现特别突出的文章。据他本人介绍,他在鸽舍外等待竞翔赛鸽归巢时,人们亲眼见到返巢的冠军鸽并不是最先进入棚舍,而是直接落在饲主的手上。这不能不说明归巢赛鸽与饲主之间的感情达到如此深厚的程度。我们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赛鸽是一种具感情性功能的动物,由于眼睛视觉功能的高度发展,在幼鸽时期的敏感期内对鸽舍内外环境形成“视觉印记”的特点,并且对鸽舍内外环境形成牢固的记忆。加之赛鸽导航系统的功能在获得“定向遗传”的基础上,具有感受地球磁场定位的能力,因此表现出异地竞翔返巢的感情性功能的行为表现。正是因为赛鸽对鸽舍的感情性功能的作用,从而极大地缓解了赛鸽在异地竞翔过程中的紧张情绪,为赛鸽竞翔返巢运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条件。

赛鸽也有丰富的情感
赛鸽的感情性功能作为竞翔运动的素质结构显得十分重要。优秀的赛鸽在多次竞翔返巢活动中的上佳表现,综合性地体现了赛鸽本身对鸽舍和饲主的感情素质。本文根据赛鸽感情素质对竞翔返巢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深入探讨赛鸽感情素质的具体内容,以便使赛鸽运动爱好者在饲养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培养赛鸽的感情素质,提高赛鸽竞翔回归的运动能力。
一、赛鸽的感情素质对返巢动机和行为的影响
我们在研究赛鸽竞翔归巢动机的情绪性质了解到,赛鸽为了摆脱环境条件(包括竞翔过程中自然环境条件和地球磁场变化等因素的条件)刺激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它们即表现出逃避的行为。赛鸽为了摆脱和消除环境造成的紧张心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尽快返巢。但是赛鸽往哪个方向飞才是正确的归巢路线呢?首先与赛鸽的归巢欲望连系起来,其中赛鸽归巢的欲望与它们对鸽舍的感情深厚程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赛鸽在竞翔前的配对成功、孵蛋、雏鸽刚出壳的感情性功能的作用下,更能激发赛鸽归巢的欲望。这就能够使赛鸽逃避竞翔环境的行为动机及行为活动始终与鸽舍联系起来。其次是赛鸽的返巢欲望与它们自身的导航系统的功能水平有关。赛鸽由竞翔地放出后,它们朝哪个方向飞才是正确的归巢路线呢?实验研究表明,当赛鸽由竞翔地放出后,暂时不能确定归巢方向的赛鸽群会在放飞地上绕圈飞行。特别是最初几次放飞训练的幼鸽表现特别明显。由此说明,赛鸽在竞翔过程中,它们对鸽舍的感情内容的深厚程度是引发赛鸽归巢的动机力量。而较高水平的定向导航能力是确保归巢的重要条件。赛鸽在竞翔返巢过程中的速度快慢与赛鸽的感情素质、导航能力和机能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赛鸽感情素质的具体内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赛鸽感情素质的特点及其培养
赛鸽的感情素质与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赛鸽的需要具有如下的特点和具体内容。
1.定向遗传的特点
人们从赛鸽竞翔运动的历史发展和遗传特性了解到,赛鸽在竞翔返巢活动中建立的“定向条件反射”的暂时神经联系和对于竞翔回归路线的方位认知图形,能够通过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出生后的幼鸽能够凭借自身获得的这种遗传特性和导航器官的功能寻找返家的途径。本人已很多次听到鸽友讲述他们认为是奇怪的现象,就是一只还没有出巢的幼鸽,送给十几公里或者更远距离的朋友饲养,没有多长时间它居然又回到出生 的棚舍,甚至还站回原来的巢格内。本人曾先后三次遇到这种未出巢幼鸽从朋友家回归的现象。对于这种未出棚舍幼鸽回归现象的最佳解释,是因为赛鸽自身导航系统的遗传特性的定位能力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正是赛鸽的遗传特性表现出来的定位能力,使它们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继而回归旧鸽舍的感情表现。
2.视觉印记的特点
赛鸽的感情素质与幼鸽期获得的“视觉印记”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曾多次了解到因鸽舍重新修建导致原来优秀竞翔赛鸽竞翔不归的现象。赛鸽的视觉印记是在幼鸽期的敏感期内对鸽舍内、外环境特点形成“牢固记忆”的现象,如赛鸽占据栖息架和巢格的位置和朝向等形成牢固的记忆。有研究证明,赛鸽离开原鸽舍几年之后,重新回到原鸽舍时它们仍旧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我们对竞翔的归巢赛鸽的表情分析了解到,当竞翔赛鸽归巢重新回到它占有的巢格时,它们不时地在巢格内转着圈地咕嘟咕嘟地叫,充分表达出对巢位的深厚感情色彩。但是,如果鸽舍内外环境加以改变,如物体的位置朝向或者颜色等,都可能使赛鸽产生紧张的情绪,破坏赛鸽“视觉印记”形成的对鸽舍的感情。因此,为了维护赛鸽的视觉印记对鸽舍的感情特点,饲主不得任意改变鸽舍内外环境物体的位置或者朝向,特别是在赛鸽的放飞训练或竞翔期间的任何细小的环境物体的变化,都有可能破坏赛鸽的视觉印记建立的感情因素。

很好的利用赛鸽的感情素质,可以大大提高其归巢速度
3.需要食物和水的感情特点
有关赛鸽需要食物和水的重要性对每一位饲养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真正根据赛鸽对食物和水的生理需要来培养和提高赛鸽的感情素质,有待人的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内涵。我们在前面介绍那位竞翔高手的冠军鸽回归时直接落在饲主的手上,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赛鸽直接飞到饲主手上取食的行为表现。赛鸽能够飞到饲主手上取食的行为是鸽子与饲主之间感情深度的具体表现,饲主只有在平时的饲养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掌握赛鸽对于食物需要的特点、才能有效地运用饲料的控制手段培养和提高赛鸽的感情素质。由此说明供给赛鸽的饲料量和饲料的种类,以及饮水的需要是培养赛鸽感情素质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表明,赛鸽对某些高营养质量的饲料表现出独特的需要特点。如花生作为特殊的饲料是培养赛鸽感情的重要内容。当赛鸽在哺喂幼鸽期间,逐渐地引诱赛鸽能够主动飞到饲主手上取食花生时,更能培养赛鸽与饲主的感情。
4.一夫一妻制的感情特点
赛鸽一夫一妻制的感情特点表现在雌雄鸽结为夫妻关系后能够维持终生的配偶关系,研究发现,赛鸽除了人为地放飞训练或竞翔活动的需要出现配偶分开的现象,一般正常情况下配偶之间不会出现长时间分开的现象。当配偶中有一只在孵蛋时,配偶之间有分开的行为表现。当喂幼鸽时,因饲料中缺乏矿物质以及其它物质时,其中一只赛鸽可能随群外出寻找需要的食物而出现配偶的短暂分开。一般健康的赛鸽都会表现出夫妻不弃不离的现象。人们在放飞训练或竞翔中发现,返巢赛鸽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夫妻分离后,更能加深配偶之间的感情。因此,随着赛鸽竞翔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爱好者采用夫妻分居的“寡居法”来加深赛鸽夫妻之间的感情培养。当赛鸽放飞训练或者竞翔上笼前让夫妻之间短暂见面,然后再将赛鸽送出训练或竞翔比赛。当赛鸽归巢后可再次获得与配偶相见或者相聚一段时间的待遇。以此来加深赛鸽夫妻之间的感情,激发赛鸽快速归巢的欲望。

对配偶的思念也可以激发鸽子的归巢欲
5.孵蛋和喂雏的感情特点
人们经过多年竞翔经验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赛鸽孵蛋和喂雏鸽期间对竞翔归巢速度的作用。因此,有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利用赛鸽孵蛋和喂雏鸽的时机。调整出赛的时间,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清楚地知道,正在孵蛋期间的赛鸽竞翔归巢后会很快替换正在孵蛋和喂雏的配偶,甚至原来见到主人伸手进入巢格逃避的行为也转变为用翅膀攻击的行为表现。这说明赛鸽对护蛋和护雏的感情性功能明显增强。赛鸽孵蛋和喂雏是它们对鸽舍感情性功能程度的具体内容。因此在赛鸽孵蛋或者喂雏期间进行放飞训练或者竞翔是培养和提高赛鸽感情素质的重要内容。
6.赛鸽对鸽舍内环境要求的特点
我们曾经对鸽群在鸽舍内休息环境的行为进行观察。白天进入鸽舍内的光线明暗程度对群体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似乎更喜欢在比较暗的环境条件下安静地休息。实验观察了解到,白天将鸽舍的光线调整到比较暗的程度时,绝大多数鸽子都能在栖架或巢位内闭目养神。而在规定的时间将它们放出舍外飞翔运动时,赛鸽群体飞行运动的时间明显延长,活动的范围明显扩大。这说明白天调整鸽舍光线进入的程度是培养赛鸽对鸽舍感情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内有关报导,某些鸽舍内的特殊位置经常出现一些十分优秀的赛鸽,而这些特殊位置的共同特点往往是整个鸽舍最不引人注意的黑暗地带。正因为如此,国内国外一些竞翔高手根据赛鸽“视觉情绪”特点和对鸽舍环境条件的要求。在白天有意识地调整鸽舍光线进入的程度,使鸽舍保持在一个比较暗的条件,以此来培养和提高赛鸽对鸽舍环境的感情素质。鸽舍是赛鸽生存和繁殖后代的环境。我们通常听说的为赛鸽创造卫生清洁、安静舒适的鸽舍内环境,以此来培养和提高赛鸽对鸽舍的感情,其中在白天将鸽舍内的光线调整到一种比较暗的程度,是提高赛鸽感情素质的重要手段。
三、赛鸽综合感情因素与感情素质的提高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赛鸽感情素质涉及的具体内容。从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的实践过程了解到,他们也采用了相应的感情培养措施,但竞翔的结果并不尽人意。从赛鸽竞翔返巢动机的感情因素来看,赛鸽逃避竞翔环境对紧张心理的影响,使它们的逃避动机始终与归巢紧紧地联系起来。其中某一种感情因素还不足以使赛鸽维持整个赛季的竞翔需要。例如赛鸽获取食物和水的感情因素,当赛鸽在短距离竞翔时,它们能够表现出快速归巢求取食物的需要。如果再去竞翔更远的距离而遇到恶劣的天气条件时,获取食物和饮水的生理需要可能转化为中途寻找食物和水源的动机。要么在自然环境中寻食找水,或者中途进入其它鸽舍获取食水的行为表现。如果赛鸽在竞翔归巢过程中达到忍受饥饿与干渴的程度,坚定不移地奋飞疾归,那么必然还有更加能够激发赛鸽行为的感情因素在起作用。如赛鸽竞翔期间正在孵蛋或雏鸽即将出壳的感情因素,或者赛鸽快速回归后能够再次见到即将临产的配偶等感情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们长期研究赛鸽多次放飞训练或竞翔活动中表现出高速回归的运动能力和比较稳定的归巢性能,都充分体现了赛鸽的感情素质综合因素比较丰富的特点。如赛鸽获得的“定向遗传”特性表现的感情性功能在确定回归方向和路线的能力;由“视觉印记”建立的牢固记忆对鸽舍环境追求的感情表现;赛鸽经过饥饿的情感体验和获得主人对于食物奖赏的感情培养,使赛鸽知道只有迅速回归才能获得它们所需要的食物;赛鸽配偶之间经过多次分别或者再次相见相聚的感情体验之后,更能激发赛鸽竞翔回归的欲望;赛鸽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在共同轮流孵蛋和哺喂雏鸽的过程中不断深厚和发展的过程;赛鸽的一切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都离不开固定的鸽舍环境;追求安静舒适的生存环境是赛鸽感情发展的重要内容。以上述说的具体内容都与赛鸽的感情素质的综合发展有关。因此,人们对于任何一次竞翔的成功与失败,都必须从赛鸽感情的综合内容的素质来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认识那些你认为无法解释的失败内容。例如,一位鸽友竞翔两百公里时,他的一只雄性雨点鸽正值孵蛋中期,这只雄性赛鸽由竞翔地放出后几小时内快速归巢了;当再次去竞翔三百公里时,雏鸽出壳三天时间,在感情性功能的驱使下,这只雨点雄鸽当日归巢。第三次去竞翔五百公里时,哺喂的幼鸽已经出壳长到了十八天,由于哺喂的原因,准备出赛的雄鸽远不是孵蛋前的体能,结果竞翔未归。这说明赛鸽哺喂幼鸽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感情素质,但是过量的体能消耗,又是导致雄鸽竞翔无法归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不得不在培养和提高赛鸽感情素质的同时,提出值得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供赛鸽运动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利用鸽子的一切生理需要,可以提高其感情素质
四、赛鸽感情素质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有许多赛鸽运动爱好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就是我采取了与感情培养内容密切相关的手段,但结果并不尽人意,我认为那些有前途的鸽子竞翔未归,而对那些不太喜欢的鸽子反而在竞翔活动中归巢,甚至获得高位名次。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强调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 赛鸽导航系统功能与感情素质的关系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就是赛鸽对鸽舍的感情内容的深厚程度是引发它们归巢的动机力量,而赛鸽具备较高水平的定向导航能力是引导赛鸽归巢的条件。换言之,赛鸽由于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或者由于体能物质的剧烈消耗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赛鸽导航器官和系统功能的下降,赛鸽由竞翔地放出后以及归巢途中无法判定正确的归巢方向和路线时,人们采取的一切感情培养手段将没有任何意义。这就要求赛鸽运动爱好者进一步地学习和掌握有关赛鸽导航系统功能的基础理论知识。赛鸽只有在放飞训练或竞翔活动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定向导航能力,感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才能为竞翔返巢运动发挥出巨大的运动潜力。这就是赛鸽导航系统的功能水平与感情素质之间的关系。
(二)赛鸽感情素质培养的长期性
我们经常看到赛鸽运动爱好者对于培养赛鸽感情短期性的理解。赛鸽对饲主和鸽舍的感情发展是一个从幼鸽到成年鸽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获得食物需要的生存环境到生儿育女的发展过程。我们总结国内外优秀赛鸽高手的经验了解到,他们注意培养赛鸽的感情素质都无一例外地从幼鸽期开始。首先通过饲料的数量和种类的控制来培养幼鸽对饲主和鸽舍的感情,只有当幼鸽在放飞训练归巢的前提条件下,它们才能获得所喜欢的饲料种类和足量的饲料。以此来培养幼鸽的感情素质。到了成年鸽的婚配阶段,采取雌雄分棚饲养和管理的办法。对于当年准备参加竞翔的赛鸽要求更加严格,除了采取控制饲料量和不同种类的办法之外,只有赛鸽经过放飞训练或者竞翔归巢之后,才能获得与配偶见面或者相聚几日的奖赏。这些具体的培养感情的方法都说明了赛鸽感情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强化的过程。
(三)根据赛鸽的需要加深感情体验的程度
一般有多年饲养经验的爱好者都能够掌握赛鸽的生理需要的内容。如对饲料营养和水的需要,需要安静舒适的舍内环境和固定的栖架及巢位。赛鸽成年后需要配偶及生儿育女的繁殖过程。赛鸽为了表达自身健康和愉快的情绪,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在鸽舍周围长时间的飞翔运动。我们经过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验性研究了解到,赛鸽感情素质不是一般生理需要的情感表现,而是在生理需要的过程中具有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例如,经常饱食的赛鸽就很少体验饥饿状态的感受。只有经常体验到饥饿和干渴的赛鸽,才能具有对饲主和鸽舍的深厚感情。正因为如此,许多受好者都发现一种特殊的现象,那些从幼鸽开始经常抢不到足够饲料的鸽子,外表既不漂亮、肌肉也不丰满但是它们由于深刻地体验到饥饿的感受,更加促进了对鸽舍的感情素质的发展。因此在竞翔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稳定的归巢能力。
赛鸽夫妻之间的感情表现在不离不弃的行为活动中。许多有经验的爱好者为了加深赛鸽夫妻间的感情深度,采取了雌雄分棚饲养和训练的方法。只有赛鸽在放飞训练或竞翔归巢后,才能准许同配偶相见或者相聚一段时间。赛鸽属于视觉情绪的动物,配偶之间的时分时聚的情感体验过程,其中包括配偶分开后的悲伤,相见时的兴奋,两种不同情感过程的体验,更能加深配偶之间的感情。目前,国内外许多爱好者采取雌雄分棚饲养和配偶分居的方法,但是要从赛鸽感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理论上真正弄清,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切不可一味地模仿和照搬。
(四)赛鸽感情素质的个体差异性特点

鸽子的各项感情素质有强有弱,鸽友要找准最强的感情素质加以利用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赛鸽的素质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赛鸽素质结构的个体差异的观点。其中赛鸽感情素质的个体差异是赛鸽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有的感情内容对于赛鸽竞翔返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的感情内容对赛鸽竞翔返巢起到阻碍作用。如有的赛鸽对本舍鸽群的感情较深,任何情况下都能见到它在群体之中的情感表现,一但在竞翔活动中遇到恶劣天气条件,需要它们独自归巢时,它们依赖群体的感情因素对于独自归巢的行为将会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那些有丰富经验的爱好者提出了赛鸽单只放飞训练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杜绝赛鸽竞翔依赖群体的感情发展。
赛鸽感情素质的个体差异受先天遗传的制约,又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赛鸽感情素质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赛鸽与饲主亲和力的个体差异。有的赛鸽经过训练之后亲和力较差。二是感情体验深度的个体差异性。有的赛鸽对于自己占据的巢位和栖息架保持长期稳定的感情深度,而有的赛鸽经常变换位置。三是感情转移的个体差异性。有的赛鸽之间结为夫妻关系之后(包括两只雌鸽之间或者两只雄鸽之间),始终维系和保持这种夫妻之间的感情关系。而有的鸽子受第三者的引诱,出现原来配偶之间的关系改变和感情转移现象。由此说明,赛鸽的感情素质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共同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人们根据这些个体差异的具体表现,有选择性地培养和提高赛鸽的感情素质。经过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培养手段之后,对那些有利于促进赛鸽竞翔归巢的感情发展手段,要不断地完善,而对那些感情素质较差的鸽子尽早地淘汰,以节省人力和物力,使之运用到那些感情素质较高的赛鸽中去。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