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赛鸽运动的历史和现状
一、我国赛鸽运动的历史
中国在甲骨文和四书五经上载有“鸠”字,《尔雅》解释畜虽有“鸠”但并非指鸽,但日本人则称鸽为鸠。生物学上鸽和鸠为同属类。商周时期《周礼*天官*庖人》中记载:“掌共(供),六畜、六兽、六禽,”六禽中就有鸽,由此可见,大约3000年前,鸽子已经被列为周王朝宫廷之用。我国古代的论著,如《鸽经》《聊斋》《四朝闻见录》《宋朝事实类苑》《越绝书》等均有关于鸽的文字记载。
我国作为世界上训鸽、养鸽历史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两汉时期,由于交通不便,常用家养鸽往来传递信息。盛唐时期的贤相、诗人、养鸽家张九龄,曾经养鸽并吟诗,将饲喂的鸽称之为“飞奴”,为后人颂扬。宋代为养鸽盛世,从民间到军队,甚至连高宗赵构也酷爱养鸽,在宫内专辟“鸽苑”,饲喂大群鸽,已达“万鸽盘旋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功夫”的景象。久而久之,我国将辨认方向、归巢性强的家鸽统称为赛鸽,并延续至今。目前国际上都将能用于比赛竞翔的鸽子称为“赛鸽”(Racing pigeon),只有我国仍将赛鸽称为信鸽。但已经不再作为传递书信工具,而是与世界接轨,进行专门的训放和比赛。
明代时期已经盛行赛鸽比赛,广东出现“赛鸽会”、“白鸽会”,清乾隆年间苏州也有“放鸽会”,这可能是最早时期的“赛鸽协会”了。解放战争期间和“文革”前,由于战争需要和革命工作的需要,上海等地的公安系统也征集部分赛鸽执行特殊任务。我国的现代赛鸽事业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并不断发展,当时的赛事以长距离比赛为主,主要的鸽系有:李种、杨家绛、培尔琴、双阳等,这些优秀的国血精品风靡全国。
二、我国赛鸽运动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的短平快的特比环比赛在全国流行,广大鸽友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国内中短程赛事火爆异常,引进、接受了国外竞翔界普遍存在的中短程快速品种和竞翔制度。由于大量引进欧美赛鸽、特别是欧洲中短程赛鸽,导致传统远程、超远程鸽在这一赛距上过招败下阵来。我国虽保留超远程赛事,但势头已不强劲,千公里赛也日显冷清,原因是奖金不高。由于奖金的刺激等因素的作用,于是一般短距离赛的热潮迅速升起,已将重点赛事放在500千米左右的比赛上。全国各地的公棚如同春笋般,以高奖金中赛程刺激着鸽友的神经。目前国内春季和秋季赛的总奖金都在100万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地鸽友超过50万人,并且仍在不断增加,饲喂的赛鸽数量超过4000万羽,居世界之最。充分说明我国是一个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赛鸽大国,在全国赛鸽运动中,北京、天津、上海、四川、江苏、浙江等几个经济强省(市)的养殖规模和鸽友数量居全国前列,奖金也相对高。
中国赛鸽运动的蓬勃发展,与国内各行各业的资深鸽友们用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地区的赛鸽运动是分不开的。如江苏净业鸽舍,是由江苏省泰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姜堰市佛教协会会长,江苏净业阁、净土阁、千佛寺主持学贤大和尚创立,学贤大和尚自幼痴爱信鸽、弘法利生之际,亦以赛鸽为乐,堪为贯穿中国佛教界和鸽届第一人。上述个例仅为鸽界一角,这为中国赛鸽运动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