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元宵节“游百病”的由来

时间:2012-02-05 10:50:33    来源:信鸽365    发表者: 虎子       阅读次数:
元宵节“游百病”的由来

 

元宵节“游百病”的由来
虎子
每当人们张灯结彩、耍社火、唱大戏、逛庙会、闹元宵之时,陇上的百姓便备香火,准备正月十六“丢百病”求平安。人们所说的“游百平”、“游百病”、“丢百病”其实都是“游柏瓶”的谐音。相传这一习俗始于东汉初,是因太医马防为百姓施药治病而延续下来的,在礼县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相传这一民俗还与东汉时的伏波将军马援有些渊源关系。
礼县位于西汉水上游地区,商周时期,秦人就在这里牧马。到了西周,秦人非子在西垂(今礼县)牧马大成,被周王室看重,委任专为周王室牧养战马。“马大蕃息“,封为附庸,赐”秦“姓。这句话就是说,西汉水上游地区有着良好的牧马条件和悠久的牧马传统。到了西汉末年,祖上三世在西州(今礼县)为官的马援认真总结西垂人养马的经验,利用当地优越的水草条件和优良的养马传统,以畜牧为业,养”牛马羊数千头“。直至马援做了伏波将军,还将在南征中缴获的铜鼓融化,铸成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的铜马送给刘秀,并奏:”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又把在西垂杨子阿处学到的相马术编写成《铜马相法》一书,他对马的论述给后世的军事、交通、农业、经济发展诸方面影响极大。其精辟的理论亦被后世王者、兵家及农家所推崇。
马援不仅精通相马术与兽医,而且更加精通人医,擅治疑难杂症。马援的次子马防就继承了父亲的学术,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医术超群,是东汉显宗孝明帝刘庄的侍医。显宗孝明帝刘庄的生活起居御用之药都要经过马防之手,因而马防深得显宗孝明帝的器重和信任。
肃宗孝章帝刘炟登基后,陇上羌人皆反,朝廷多次派大军均未能平定,刘炟就拜生长在陇上的马防为车骑将军率兵平叛。马防用兵如神,很快就平息了陇西、临洮、金城(今兰州)等地的叛乱。随后马防回到武都汉阳(今甘肃礼县)家中过年,就在此时,本地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马防见状就在天嘉福地寺,也就是俗称的上寺(今礼县一中)施药救人,使众乡亲免去了一场大灾难。
太医马防的药房名叫中和堂,他嘱咐子孙,看病卖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赈救黎民百姓。子孙尊训,不论乡亲生病还是遇到饥荒都要施救。在当时,“中和堂”不仅治病救人,而且还扶穷济困,把中和堂办成了救济点。为此中和堂有很多药圃,但大多早就籍没了,保留到民国初年的就只有甘肃礼县阳坡乡,石桥乡南门村两处药圃。
从那次瘟疫过后,只要是太医马防回乡,家人便提前三天把他珍爱的一个约三尺的大石瓶放在中和堂门口为信。乡亲们看见石瓶,就知道马防回来了,便奔走相告,无论远近,都会蜂拥而至,有人来看病,有人来索物。
之后,中和堂每年正月里就把这个石瓶放置在天嘉福地寺的柏树下,乡亲们看见就知道中和堂要舍药施物过元宵了。因中和堂正月十五、十六施物舍药是太医马防所作的,马防是显宗孝明帝刘庄的侍医,又是车骑大将军,他的言行就代表着朝廷,接着各地官员就效法舍药,为百姓谋福利,这一活动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欢迎,影响广大,便在各地推行开来,加之年长时久,直到太医马防辞世,正月十五、十六舍药之事仍在持续,以致在各地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事。
乡亲们为了感念太医马防,就把他珍爱的这个大石瓶供在了天嘉福地寺的柏树下供人们祭拜。时间一长人们将此瓶尊称为“柏瓶”,故而元宵节“游柏瓶”舍药之事在当时就已经遍及九洲,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此后马防子孙遵其遗训,代代相传,继续施药舍物,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更是大舍食物于民欢庆过节之日。如此年复一年,久而久之就成了惯例。直到南宋末,马防的后裔马训为太医时,仍然遵循着祖先在元宵节施舍食物于民欢庆节日的规矩,此时中和堂施物舍药活动也已达千年,但规模还是相当大。由于中和堂一千多年的善举,乡亲们便把马氏居住地称为“积厚家”,后来衍变为“积厚街”。斗转星移、朝代更迭,加上元朝制度的制约,亦因中和堂的主人家道没落无力施舍了,这才中断了赈济舍药的惯例。
在以后的岁月里,穷人生病或无钱治疗时,便更加怀念起太医马防,于是就在大石瓶前焚香祷告,抚摸一下石瓶,结果很是灵验,病竟真的好了,特别是热疾抱摸之后病好的非常快,奇效无比。
据老人们讲,太医马防的这个大石瓶不是普通石头,是天生的瓶状玉石,它精美至极光亮照人、孕慧于中极具灵性,到正月十六夜静时,石内能发出丝竹样声音,有时城内也能听到。在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抚摸过石瓶的人,一年里百病不生,百事如意。可惜的是石瓶在破“四旧”运动中失落了。但人们没有忘记马防和他创建的“中和堂”,在元宵节这一天,礼县民间仍盛行提着香火转上寺“游百病”祈福消灾活动。
光绪版《礼县新志》对延续两千年的这一民间风俗有这样的记载:“正觉寺,在县北鸾亭山之麓,一名天嘉福地寺,有古柏一株,石瓶一座,元宵后一日夜分瓶内有丝竹声,是日邑人成集,谓之游百病”。故人们说元宵节“游百病”始发地在甘肃礼县。因为时间久远和语言的原因,“游柏瓶”便演变为“游百病”、“游百平”、“丢百病”、“消百病”了。
人们还说“游百病”就是中国古代的医药节。
 
2006110
已载于《农村医药报》、《陇南秦文化民俗资料》等刊物     
邮编:742200                     
地址:中和疑难病诊疗所 马虎
电话:13369391969              
电子信箱:lxzhtmh@163.com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