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我们追求的目标--领头型的赛鸽

时间:2012-02-10 11:29:43    来源:信鸽365    发表者: 启明赛鸽       阅读次数:
我们追求的目标--领头型的赛鸽

译者按:  本文作者为南非赛鸽家温姆.彼达斯(Wim Peters彼达斯先生写过许多好文章,本文中提出的重复获奖能力这一观点值得鸽友们深思。

   “跟随型赛鸽领头型赛鸽” 这一概念对理解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至关重要。在进入主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养鸽爱好者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赛鸽的。

    所有的信鸽爱好者都很清楚,自己鸽舍中并不是每一羽赛鸽都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往往自己看好的赛鸽在比赛中飞得并不理想 (这再一次证明一个赛鸽者不能仅根据外观特征事先淘汰棚内所有赛绩不佳者这一事实。对此有人会产生异议,但历史一再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100羽赛鸽中,根据它们的赛绩,我们应能区分多少是冠军鸽 译者按:这里的冠军鸽指的是多次高位获奖的顶尖赛鸽,根据多次成绩评出的鸽王符合这一定义,多少是领头型,多少是跟随型,多少是劣等鸽。请注意这种分类是随意的,主观的,因人而异,因为不同赛鸽者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冠军鸽 顶尖赛鸽 

    不是每个鸽舍都能飞出真正的冠军鸽,普通鸽舍中不存在冠军鸽。一旦有一羽真正的冠军鸽在一个鸽舍中出现,那么这个鸽舍就不能被称为普通鸽舍了。换一句话说,飞出一羽真正的冠军鸽并不多见、。当然也有例外,有的鸽舍经常飞出冠军鸽,这里的冠军鸽并不是指飞出一次冠军的鸽子,而是指一个赛季中,甚至连续几年,一次又一次地飞出优异成绩。它们不但在俱乐部比赛中获胜,而且在联合会、省赛、甚至国家赛中获胜。

    译者按: 在竞翔历史长,国际影响大的比利时、荷兰等西欧国家赛鸽活跃的地区,由于人口密度相对较高,村镇密度也较大,有的地方每隔五公里就是一个村镇。赛鸽组织的基础单位是俱乐部,往往一个村镇就有一个赛鸽俱乐部。一个俱乐部里会员不多,每次比赛的鸽子也不多。但大多数比赛是联合会、地区、省、甚至国家组织的比赛,组合起来参赛羽数就不少了。不管比赛的层次,每次比赛都统计俱乐部成绩。

优胜鸽 

    其次就是优胜鸽,这类鸽子比冠军鸽低一档,它们在俱乐部和联合会比赛中获胜。一般这类鸽子都成为舍内举足轻重的赛鸽。鸽友们希望他们作出的幼鸽都能成为这类优胜鸽。如果能从100羽幼鸽中获得5羽这样的优胜鸽,我认为这样的鸽舍已经很不错了。这里优胜鸽不是指只夺得一次成绩的鸽子,我这里要强调的是稳定性,应该是每次出赛都能首批归巢。尽管有时这类赛鸽甚至一次冠军也没拿过,但它们是经得起考验、不会让你押钱失望的鸽子。与冠军鸽一样,这类鸽子也属于领头型赛鸽。

跟随型赛鸽 

    下一个级别系跟随型,大多数赛鸽都属于此类。对一个鸽舍而言,大约有85%-90%的赛鸽应归于这一类。尽管它们也可能出自名门望族,但它们的赛绩总不如它们的血统那么辉煌(尽管这并不符合实际,但大多数鸽友都认为自己的种鸽是第一流的)。偶尔它们也能赢得一次比赛,但在任何鸽舍中,这类鸽子最危险。为什么?因为它们中绝大多数属于跟随型赛鸽。什么是跟随型赛鸽?跟随型赛鸽是那种智商有问题,每次比赛定向迟缓,总是跟随大群一起飞,直到很晚才脱群朝自己的鸽舍飞。若在跟随时,能跟上领头那一群,并能及时离群归巢,则能意外地高位入赏,但它永远是跟随者,仅此而已。在以后的赛事中,它们能稳定发挥吗能反复获奖吗?

劣质型赛鸽  

    在一般鸽舍中这类鸽子约占5,尽管鸽友们对种鸽选择,百般挑剔,采用眼誌和其它许多繁殖技术,但这类鸽子总是客观存在。这类鸽子的父母可能很好,本身条件也不错,但在竞翔中一直使你失望,不幸的是在比赛开始前不能发现这类劣质鸽,只有通过多次比赛,由于它总是迟迟归巢,才使它们在整个赛鸽群中凸现出来。尽管它们归巢迟,由于它们的血统和外表是如此有希望,以致于主人一次次送它上战场,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它们往往在赛季结束前就飞失了。

    我必须强调一下,最后一小部分尽管它们出生于好的种鸽,但本身有先天缺陷,如果仔细检查,严加选择,在断奶前就会发现并淘汰。这些缺陷可能属于先天遗传,但并非总是如此。如果不是遗传的,这类鸽子有可能成为好的种鸽。但问题是没有可靠的方法断定这些缺陷是不是遗传的,因此把这类鸽子留下来做种鸽是不可取的。如果断奶时没有被淘汰,这类鸽子早已在路训时就丢失了,因此不会再占赛鸽舍中一席之地。

    当然上述分类的百分比在不同的鸽舍会有差异,要注意的是对晚熟的鸽系不要过早下结论,不要根据幼鸽或一岁鸽的表现过早淘汰。管理有方的鸽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比赛经验的积累,它们的赛绩似乎不断改善,这一点尤其适用于长距离和马拉松比赛。参加这些比赛的鸽子必须在外过夜。有的优秀赛鸽在幼鸽和一岁鸽时成绩平平,直到三岁时才显现出它们真正的竞翔能力,甚至还有一些鸽子一直到相当大年龄才表现得异常出色,属大器晚成一类。

    以上的讨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如果我们在赛季之前仅从外表特征对赛鸽进行鉴定分类,赛季结束后会发现这些赛鸽的表现与赛前鉴定的结果相去甚远。一般人们对此直接的反映是赛前鉴鸽有误,或许在鉴鸽时确实没看准,但至今我还没见过一位鉴鸽大师在赛前就能把10的领头型赛鸽挑出来。如果真有人能这么做,各个鸽舍就不会在赛季前鸽满为患了。当然还有其它影响鉴鸽的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在鉴鸽时,幼鸽年龄参差不齐。出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幼鸽情况不一样,有些鸽子在成长过程中变化不是很大,但我们都清楚大多数幼鸽在生长发育阶段变化很大,直到一周岁,甚至更大才发育成熟。把一只4月龄的幼鸽同它的8月龄哥哥相比是否公平?这样比较的结果会准确吗?

    另一个体会是所有冠军鸽身体条件都是完美无缺的,大体上来说所有优胜鸽的身体条件都是一流的。但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身体条件好的鸽子都是领头型的,因为大多数跟随型赛鸽身体条件并不差。

    那么如何来区分领头型和跟随型?有没有一个衡量鉴别的标准?显然不能从外表特征,身体条件上来衡量,往往血统上看不分高下,对这个问题的唯一答案在于赛绩的可重复性。毫无疑问,冠军鸽具有这一能力,能一次又一次获胜,在某种程度上优胜鸽也具有这一能力,然而同一舍内90的赛鸽,即跟随型赛鸽却不具备这一能力(可重复性这一测试标准同样适用于种鸽,必须避免使用一生仅做出一次冠军鸽的种鸽,应该花大力气寻觅多次作出优胜鸽的种鸽)。一旦任何一羽赛鸽第二次飞出优异成绩,该赛鸽可以升级为有可能成为领头型赛鸽的选手鸽,如果再获得一次好成绩,对这羽赛鸽的领头型分类应该是确凿无疑的了。

    我意识到不少人会提出质疑,许多人会说获奖的状态不会经常出现有的赛鸽身体比较好有的鸽子训练比其他好等等,这些都是真实的,多年来都认为是正确的。让我们仔细的分析几个。获奖状态很少出现” 非常正确,对此我想问一个问题:什么是状态?,我认为状态是赛鸽处于能获胜的状态。事实上处于这一状态的赛鸽经常名列前茅。当获胜状态出现时,该赛鸽的智力(心理)与生理处于巅峰状态,这使该鸽以最快速度归巢成为可能(正像我在其他场合上指出那样,心理上达到巅峰,部分取决于生理的巅峰状态)。但试问,假如一羽赛鸽具备所有上述条件,这羽赛鸽离开获奖还会远吗?

    每一个鸽友都致力于为自己的赛鸽提供相同的得胜条件,这些条件是基于自己的成功经验,包括孵蛋,追蛋,寡居,相同的家飞路训,相同的食物,相同的添加剂的等等。但是尽管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与以前得奖时做得完全一样,最终的结果并不如人意,未能重复过去的胜利。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羽赛鸽是否处于得胜状态?我不认为因为这羽鸽子不在状态,所以没赢这是唯一的答案。

    一个更切合实际的解释是,该羽赛鸽属跟随型,上次赢纯属偶然。请记住正如质量分类那样,领头型赛鸽也应该有不同分类,即便并非所有条件都如人意,冠军鸽处于不利条件之下也应该在首批或接近首批飞返。领头型的赛鸽应该在大多数竞翔中有出色的表现,但是如果一切都处于有利条件之下,一羽赛鸽不能重复获胜,则我们判定该鸽属于跟随型。

    “有的鸽子比其它鸽子身体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所有的鸽子都处于相同的条件,相同路训,相同食物,相同防病保健,相同维生素添加剂等,为什么一羽赛鸽只能一周从x点归巢获胜,而下周从y点飞返不能再一次获胜,而同舍的赛鸽在相同的条件下不仅能从x点归巢获胜,而且在下周还能从y点飞返获胜。(我很清楚不同飞放点和不同天气条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赛飞结果,但对这里的讨论,暂且假设这些条件是相同的)难道仅仅在短短的几天中一羽赛鸽因为身体差异能导致成败?

    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只能赢一次的赛鸽属跟随型赛鸽,正像前面讲到的那样,跟随型赛鸽中也不是绝对不变的,也应该有不同等级分类。但是如果一羽赛鸽在一周里飞得不错,尽管所有条件都不变,而其它几周比赛都不行,我建议鸽友应对它另眼相看

    一个问题,赛季结束后,通常鸽友把成绩不佳的赛鸽都宰杀淘汰了,但是对一羽获得一次大奖的赛鸽,仅此一次,因为在获大奖后没有再参赛,这样的赛鸽应该淘汰,还是留下来作种?我讲过跟随型赛鸽是危险的,因为鸽友很难下决心把自己的赛鸽确定为跟随型。通常得过一次大奖的赛鸽经常被留下来移入种鸽舍。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作为种鸽这些得过一次奖的鸽做出同样得奖一次的鸽子的概率是很高的。如果这样周而复始,会使一个鸽舍永远处于三流水平。当一个鸽子健康状况不错的鸽舍突然冒出一羽优胜鸽,譬如说赢得了一场联合会大赛,对鸽主来说,把这羽优胜鸽留下作种的诱惑力是巨大的。假定鸽主没让这羽鸽子参赛,他/她仍然会把这羽鸽子留下作种吗?它的兄弟姐妹们都具有育种价值吗?或许鸽主应该在赛前就把这种鸽子送入种鸽舍,仅通过后裔成绩来判断它的留种价值。

    有人提出异议:由于联合会或地区大赛并不是经常举行,获得大赛优胜更是难得。假如把必须重复在联合会或地区大赛中得胜定为留种标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