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穆利门鸽系概述三

时间:2012-02-21 11:30:51    来源:信鸽365    发表者: 韩小军       阅读次数:
穆利门鸽系概述三

信鸽视团种类
我们曾在《也谈引种》一文中和鸽友们一起探讨过“运用信鸽眼底视团对信鸽进行分类”。其分类的意义、目的何在?不言而喻。好鸽子一定有好的血统,但是,好的血统鸽不一定都是好鸽子。作为养鸽人,就是要养好的血统鸽中的好鸽子,而不是去养好的血统中的一般的鸽子。这个忙,通过观察视团就可以帮你。 
一、如何去观察视团? 
我们将医用直接检验镜(以下简称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的20,一手按正常抓鸽子的方法,尾上头下与水平成45度角,将鸽子身体固定;另一只手的拇指与中指轻轻抓住鸽嘴,食指轻轻搭在鸽子的嘴、鼻、头的中部将鸽子的头固定,使鸽眼与眼底镜水平照射的光线成45度角;鸽眼与眼底镜之间间隔3-4厘米,掌握鸽子头部的手可以随时调整头部的角度、远近,这样眼底视团便可尽收眼底。 
视团,其学名称栉膜。是飞禽类所共有的,它的生理作用目前商不清楚(日前,银川市鸽友李春森先生提出:“视团乃是信鸽体内的雷达,起导航作用”,该命题正在研究中)。但我们认为养鸽人应对其在育种、竞翔方面的作用认真加以研究,以提高自己的翔绩。 
二、视团可分成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板、叶。 
首先,我们来谈谈‘板’。通过眼底镜可观察到鸽眼瞳孔里面(底部)自鸽子的脑部开始至嘴角有一逐渐走宽的带状物,不同的鸽子起宽窄、色泽、长短不同。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这一带状物称做-板;在板的两侧对称(也有一些不对称)长着类似树叶的,我们称其为-视叶。信鸽视团的板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但我们依据其共性将其分成两类:即单齿、双齿。1、顾名思义,所谓单齿,是指板的两侧是平的,视叶与板连接的地方没有凸起,仿佛春天树枝刚刚发芽。双齿就是指板的两侧形状类似锯齿,无论大齿、小耻还是钝齿、利齿统称为双齿,双齿的视叶长在齿尖上,左右对称。 
不论单齿、双齿,靠近脑部的我们称之为根,靠近嘴部的我们称之为头。板的颜色我们按其特征将其分成四类即:金、银、铜、铁。有时回出现纯白色的板,但十分罕见,属珍品。 
其次,‘视叶’的种类较多,,按其象形分为三类:高粱状、菜花状、菊花状;按其大小分为:大叶(发达)、小叶(不发达);按其颜色,有些视团板和叶的颜色浑然一体,有些板和叶的颜色不同,但主要的颜色同板的颜色大同小异。 
第三,从整个视团来讲,无论是单齿板、还是双齿板;宽板、还是窄板;长板还是短板;还有颜色等,其视叶可以是任何一种。而获奖鸽可以是其中任何一种组合,冠军更是如此。当然,这就要看这种组合的鸽子参加的比赛是否是其适应的天气和距程以及该鸽的品系,这个问题以后向大家介绍。 
三、视团的种类 
以上将视团的板和叶进行了分类,但是整个视团究竟以什么标准去分类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划分:1、以板的共性-单齿、双齿几宽、窄为依据划分较为简洁,这样,可以将视团划分为两大类即:单齿、双齿。2、以自己参赛的项目为依据划分,目的性强,可将视团划分为三类:短程、中距离、中远程。3、以天气的好坏为依据划分,较为稳妥、注重实战,也应分成两类:晴好天气、能见度高和阴雨、风天。4、以其是否具有育种价值去分类,可分为三类(当然废鸽不在此列):赛鸽型、种鸽型、种赛两用型。 
以上几个方面的分类应把握“优势原则”综合评价,这种分类不是去分人民币,按不同的币值去划分、归类。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把握“优势原则”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结论,供自己决策。 
对自己的鸽子进行分类,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竞翔成绩,这样可以作到有的放矢,有效的避免盲目性、偶然性和不必要的损失、降低成本。这对于我们养鸽者来说是一种手段,准确的说应该是一种技能…… 




   
    遗传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       
                    
  ....一对好种鸽是各具有许多优秀性状基因的,根据遗传学定律,当它们配对后双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进行分离式组合,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式组合。 
如果子一代鸽,既遗传到优秀的等位基因组合,又获得非等位基应所产生的变异,从而获得了新的优秀性状,就可以称这一配对为黄金配对。 
而詹森兄弟就是利用相应依附在特定羽色上的两种固定眼志类型间的有序融配,再辅之以雌续血,以放公验配的原则使后代眼志在固定眼志 范围之内保持不变,再以体强择选,以翔绩取之,周而复始,从而创造了詹森兄弟今天辉煌的历史。 
而实际往往没那么简单,仅遗传学主要就分为五大遗传类型: 
(1)自由组合式。 
(2)基因分离式。 
(3)细胞质式遗传。 
(4)伴性式遗传。 
(5)联体式遗传。 
基因遗传千变万化,又没有尖端的科技做后盾,光凭肉眼是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的。而学好遗传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复壮提纯,提取父鸽的优良纯合基因。 
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一些所谓的头型、眼沙、羽色、骨架、羽质、神态、眼底视团的看法,站在基因角度上都不过是遗传的一些观测点而已。 
当然不同的品系看法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不能把看一种鸽子的方法运用在所有的鸽子身上。站在遗传角度上讲,之所以品系鸽的遗传一定要到位(像),是因为:能称得上品系鸽的鸽子是具有很多优秀的基因,既然遗传的都不象,其基因遗传肯定是不到位的了 。 
我个人认为看眼底视团最大的帮助就是: 
(1)能够把一些遗传不好的次鸽早早淘汰出局。 
(2)对于品系而言,保持血系的不中断。 
(3)对于近血鸽而言,挑选出一些具有基础鸽纯合基因的替代鸽。 
会看鸽子是每一个想要养好鸽子人的坚实基础,而能站在遗传的角度上看好自己鸽子的鸽友不亚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起点高当然事倍功半了。 
现在国外的一些养鸽大师们多半都懂一些遗传学知识,多看看他们育种的系谱图吧!我想各位鸽友一定会有不小收获的。 
遗传学也告诉我们:“一个品系的遗传越顽固,也就越有规律,而越有规律的东西,就越能提前预知结果 ,从而能创造历史或是改变未来!”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分收获,养鸽子当然也不例外,我希望各位鸽友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之后都能得到应得荣誉。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不到之处请各位前辈指点迷津,谢谢! 


海冰小陈 9月4日晚 随笔 

   
        鉴鸽技法           
  眼志 
我对眼志的要求是因鸽而论的,作为赛鸽我基本忽视它,作为种鸽我才要真正留意它。留意它不代表我刻意要求它,因为眼睛上的好些东西严格来说可比性很差,它们所适应或者叫成名的赛况差异也很大,没有绝对可以横着对比的条件。譬如我们翻开任何一本鸽刊杂志,那上边应该都是些获奖鸽或者名鸽,就眼睛上看,什么样眼色、砂型、眼志、瞳孔的都有;就遗传角度去探讨它还可以,但如果硬坚持说某种特征的眼睛就一定比另一种特征的眼睛好,证据不充分,立脚点也不对。所以,有那么多不同类型的鸽眼(有些甚至是有明显缺陷的)照片为证,一般情况下,作为赛鸽用途时,即便有某些所谓的“不足”,也大可不必太讲究眼睛,毕竟鸽子不是靠眼睛在飞。当真作为种鸽使用时,从考察血统和遗传情况的角度去考虑,再挑一挑眼睛倒是必要的。 

眼志也是如此,它其实就是一块多少有些“色彩”或“记号”的皮肉,不可能对信鸽的定向、导航起什么神秘的作用(因为没有任何人能给予证明,全都是猜想),它只是视觉器官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这一圈显示色彩丰富、宽厚、扎实,会对视觉需要和抗视力疲劳更有利些,仅此而已。所以,研究、注重眼志的要求,实际主要是对长程鸽而言的。 

眼志的可塑性较大,稍不留神、配合不当,就会作出“不合格”的眼志来。不合格的标志是色彩极淡、单一和厚度变薄,宽、窄不是太重要。首代不合格的眼志对它的竞翔能力影响还不大,用它作种再次“杂交”继续作出来的“不合格”眼志,那才没什么用途。这就是我对作为赛鸽使用时不太注重眼志的理由。但作为种鸽使用时,我需要一方的眼志应该是合格的“产品”,“合格”的眼志间接表明了该鸽在遗传方面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遗传力。 

所谓“合格”的种鸽眼志,一般的规律是:耐力鸽眼志除应具备一定的厚度外,同底砂一样,还应有很强的颗粒感和多彩、漂亮的金属色;速度鸽眼志色彩允许单一,也可以缺乏颗粒感,但必须有适当的厚度和宽度。速度鸽的眼志缺乏宽度时,在瞳孔收缩、变化,拉动整个虹膜移动时,容易引起疲劳。 

(五)内线扣和栉膜 

内线扣是控制瞳孔收扩运动的肌肉之一,不同品系的鸽子之间的确会在色彩、形状上有某些差异,它也会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但其生理功能也就如此。60年代末我曾一度研究过它,现在它对我早已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我使用放大镜看眼睛的话,捎带着看它,也只是以纯“欣赏”的感觉浏览一下;因为它没有给我挑选鸽子带来绝对准确、有效的帮助。 

栉膜几乎是鸟类“特有”的器官,其真正的生理用途是观察太阳时用的“防射罩”。除此之外,去年由《动物世界》上才偶尔看到,一种生活在树上的“老鼠”也长有这种器官。赵忠祥的解说词也说,这种老鼠是除鸟类外,唯一所知的能用眼睛直接观看太阳而不会损伤视网膜的哺乳动物。 

在探讨鸟类定向之谜上,60年代就有对栉膜是否会有定向功能的猜想,但至今也拿不出任何有价值的进展(包括解剖)。间接的定向作用是,鸟类以太阳作用定向标时,观看太阳的准确位置,需要栉膜遮挡大部分强烈的太阳射线,如果没有栉膜的存在,鸟类就无法观看太阳。这就是科学界所知道的栉膜,也就是鸽界称之谓“视团”的东西。 

视团在不同的鸽子眼睛上确实会存在形状、大小、活力和透明度的差异,理所当然也跟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借鉴部分基因“连锁”遗传的表现形式,只要观察者见多识广,有着丰富的实践观察经验,应该可以做到利用这些可窥的差异,间接地判断一羽鸽子“放翔能力”的遗传优劣。不过我本人用不着使用眼底镜看视团,那太费事,我有比看视团判定鸽子飞翔能力和遗传情况更简捷、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测鸽器。 

(六)眼砂 

眼砂由眼中的毛细血管所组成,是供给鸽眼营养的管道,它有粗、细、厚、薄和不同的形状及色彩上的差异,这些不同的性状是由地区差异和人为培育因素所造成的。鸟类不是这样,任何一种野生的鸟,它们的眼砂都只是一个模式和比较单一的色彩,你分不出子丑寅卯来,也不存在所谓优劣的差别;不同品种之间才会存在差异,这是“血统”遗传的结果。 

信鸽则不同,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受地形、地貌、气候和人为设定的差异较大的赛距等因素的影响,已经产生了许多个“亚种”,自然它们眼睛的差异也就变得很大,特别是眼砂;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也才由此产生了以“眼”鉴鸽的方法。如果信鸽之间没有交流,也只在平原地区进行一个距离的赛事,长此下去后,眼砂的差别会逐渐缩小,相信再看鸽眼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对待任何一种技法,我们不能因为不明白就完全否定它,但也不能以一个尺度去衡量所有的东西,更不能钻牛角尖以点盖全;对眼砂的鉴别技法亦应如此。 

回到对眼砂的实质性探讨上来。眼砂的粗细对供血环境肯定是有所差异的,粗的比细的供血量大,这意味着粗砂更适合高速鸽的眼睛;眼砂的色彩与血液的含氧量成份有关,也意味着眼砂色彩鲜艳的适于高速鸽;眼砂的结构形状(与血统、速度有关),以及布局、间隙(飞行中,在瞳孔长时间高频率的快速收扩下,眼砂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不易造成眼肌疲劳)和厚薄(薄砂利于眼砂的快速收扩运动)等,同样也与适飞不同的距离或赛况有关。比如胡本、詹森、詹吉、凡龙、桑杰士、戈马利、林波尔等的鸽子以速度见长,它们的眼砂)要么面砂稀薄,要么间隙较大,并有色彩较鲜的特点;杨阿腾、凡布利安娜、古柏和西佛.托依系的鸽子擅长远距离,以及中长距离的马克.罗森斯和约瑟夫.斯塔尔的“计算机”系,这类鸽子眼睛表现的是色彩偏深、眼砂显厚和满砂堆集无间隙等特点。

所有这些“可见”的特征,只是一种概率的认识,并不意味着不同能力鸽子的眼砂必须得依着这个“规律”才行。实践证明,高速鸽中也有长了耐力型鸽眼的,耐力型鸽中也长有高速鸽眼的,不能说违反上述“规律”的鸽子就不中用,只能说这种“换位”不太利于它们全部发挥自身应有的特质。 

如果一羽鸽子的眼砂不具备其应有的“特征”,可以认为它不是该鸽系中的品牌或主流血系,但并不意味它就不能飞,只是说它的竞翔特性会有些改变。另外,鉴眼高手们已经从实践中得知:真正的品系鸽,其眼砂结构、色彩也是其特定模式的;由此从眼砂中也可以鉴别出血统的纯正与否,只不过这需要丰富的见识和经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