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春早、秋晚”最佳训赛时段探析

时间:2012-03-02 10:29:38    来源:    发表者: 恒远鸽舍       阅读次数:
“春早、秋晚”最佳训赛时段探析

凡养赛鸽者都知晓,天气、气候对赛鸽的归巢率和飞速有极大影响。所以,组织赛鸽放飞对天气、气候变化最佳时机的把握,对一场赛事的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近几年很多鸽会,依据“春早、秋晚”的训赛原则,对原来习惯性竞翔规程作了相应调整。所谓“春早、秋晚”,是我国赛鸽界,根据我国地理和气候、天气特点,使信鸽春季比赛避开夏季最热时段,秋季比赛避开赛鸽换毛时段,又不至于遭遇冬季严寒,而提出的根据天气、气候变化规律,科学选择最适宜举办信鸽比赛活动的最佳时段原则。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鸽会和赛鸽俱乐部,不分析当地的天气、气候特征,盲目地编排春、秋比赛规程,结果是春早早得出奇,秋晚又晚不起来。尤其北方,特别是华北平原地区,由于大陆性气候特征比较明显,再加近几年赛鸽俱乐部的出现与鸽会争鸽源,所以有的赛鸽俱乐部、鸽会不加分析地把春季训赛安排的特别早,甚至个别赛鸽俱乐部与鸽会在立春日(阳历2月4日)前后即开始训放,因而导致秋季训赛也相应提前,安排在立秋日(阳历8月7日)前后开始训放。这样的安排无形中都导致了正式比赛的日期大大提前,大致春赛在阳历的3月中旬,即农历的春分前后;秋赛则在阳历的9月中旬,农历的秋分前后,即开始了正式比赛。这种不加分析的盲目过早训赛,由于早春、中春气候、天气变化剧烈的不利因素影响、中秋又正处于生长期,无形中会对赛鸽体质健康、归巢分速、归巢率产生不利影响,给会员带来失鸽过多的损失。




众所周知,春、秋是天气、气候由冷向热和由热向冷,逐渐向夏季和冬季演变的过渡季节。立春日虽是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天气由冷逐渐越来越暖,但它是个渐进过程。春天的天气由于受冷、暖气流的交替出现的影响忽冷忽热,好像小孩脸一样,“哭笑”无常。气象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立春后,大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北移,地面气温回升,南方暖空气势力逐渐向北转移。同时北方冷空气势力仍十分强大,随着这种冷暖空气的交替变化,就出现了冷几天热几天的剧变天气状况”。
阳历的3月中旬,虽已是从惊蛰到春分逐渐进入仲春时节,但天气还是处于乍暖还寒的变化之口。再加春天天气晴朗,干燥风多,家谚有“一场春风一场暖”,“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随着南风送暖地气上升,紧接北风袭来,热气遇冷易形成雾。所以,从初春到仲春期间,由于南风和北风交替频繁,因而经常会出现雾天和浓重的雾霾天。再加北方冬、春多干旱、雪雨少,春天又多风,易出现大风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往往对比赛计划的执行、赛鸽的飞速和归巢率影响比较大,特别是遇上雾霾和沙尘暴天气,易造成赛鸽大量飞失。据气象专家介绍,每年春季的阳历2-5月份,易出现沙尘天气,其中,3-4月份是沙尘频发期。
立秋日是秋天的开始。天气、气候逐渐变凉,阳历9月中旬,正处在白露节到秋分日的过渡,天气由于受暖冷气流交替出现的影响,是乍寒又暖的向中秋转换期,农谚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此时,也正是秋收和秋种的时节,由于秋种正处在秋收过程中的洇地保墒时节,潮湿地气挥发量大,进入秋天北风增多,正是农谚所说的“一场秋风一场寒”时节,此时昼夜温差大,潮气遇冷早晨易起大雾,有时大雾延续到8-9点以后才逐渐散去。同时,也正是处在绝大部分赛鸽秋季换羽盛期,尚有大部分赛鸽正处在新羽生长和第九、第十根大条的脱换期。若在此时举行长距程比赛,无疑对赛鸽的大条生长、飞速、归巢率影响比较大,尤其遇上正换边条,易造成赛鸽迟归或丢失。




在这样两个时段内进行赛鸽正式比赛,虽然遇到恶劣天气,鸽会一般会作出相应调整安排。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在这两个时段内的天气变化,相对讲比其他的时段剧烈,往往出现赛鸽车到达目的地后,出现天气突变,使开笼时间推迟或压笼。且开笼后,赛鸽在沿途往往还会遇到雾霾漫漫,或沙尘飞扬,影响赛鸽的飞速和归巢率。更值得注意的是,秋季训赛过早,赛鸽若正处在换羽盛期,大量新生羽正处在生长期,赛鸽的自然抗病能力必然会受到大幅度削弱,此时又正处在各种疾病的易发期,训赛后易引发腺病毒感染(台湾人叫涨规),或集鸽引发赛鸽疾病交叉感染,尤其当年幼鸽发病率高,必须有足够的防范措施。一旦引发腺病毒感染和疾病,不但死亡率高,使秋赛泡汤,而且还会殃及次年春赛的赛绩。
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气候、天气时段,开始进入正式比赛较好呢?根据气象资料记载和个人实际记录的过去几年气温变化资料分析。虽然每年的春分日和秋分日,是日光直射地球赤道,正处在昼夜平分,各地吸收太阳热量不多不少,刚好是全年的平均值。可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之中最热和最冷的时期,实际上并不在夏至和冬至。不冷不热,最舒适的气候,也不是在秋分和春分,而是在“霜降”和“谷雨”。
据气象部门专家介绍,观测记录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各地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地面接受到的太阳热量不多不少,但地面向低层大气释放的热量,却在“春分”和“秋分”后一个月左右才能达到全年的平均值。因此,“春分”和“秋分”后的“谷雨”(阳历4月20日前后)、“霜降”(阳历10月23日前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气温才处在不高不低,天气不冷不热,才是全年最舒适的时期。
谷雨时节,全国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多在33℃以下,月平均气温在14-25℃之间;霜降时节,全国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多在30℃以下,月平均气温多在15-23℃之间,空气的相对温度多在35%-60%之间,是最适于人体的自然调节、外出旅游、参加体育活动、从事生产劳动的最佳时期。这样的好天气,当然毋庸置疑,也是最适宜举行赛鸽竞翔的时期。
依据上述分析资料,春、秋训赛规程,第一次训放时间的安排,最早应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到来之前的星期日开始。这样的竞赛规程编排,就可使春、秋比赛的短程赛项,正好排在谷雨日和霜降日的前后赛完,使后面的中、远程赛项,也正好排在气候最适宜比赛的天气时段内举行。在夏季炎热和冬季严寒到来之前,完成全部赛项,从而提高春秋赛鸽的归巢率和分速。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偶遇天气突变影响赛鸽比赛归巢率及分速的机率。
这样的春、秋训赛规程,春天的训赛时段,第一次训放从春分日前后开始,可一直排到芒种日前后,中间有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农时节气,正好是谷雨前端一个多月、后端一个多月至两个月左右。这样的安排,虽说春分过后是气温整体回升阶段,同时,也是春季的多事之秋,也就是说“清明”过后仍然天气变化多,气温还很不稳定,常常搞得人们措手不及,老话有“过了清明别欢喜,还有十天坏天气”之说,指的就是从清明到谷雨这一时节内,仍具反复无常的天气特点,不过比清明前的天气骤变的机率相对减少。此时,又正是赛鸽的训放期或短程比赛,距程短对赛鸽归巢影响不大。另外,从春分到立夏,正是仲春向初夏转换过渡的春末夏初时节,气象谚语有“清明时节雨蒙蒙”之说,这时天气球流调整速度加快,暖湿气流开始活跃,降雨也将逐渐增多,正是春雨滋润大地,万物生长茂盛,赛鸽活力旺盛时期。这时随着空气湿润度增加,大气中负氧离子增多,有利于赛鸽飞翔。同时,随着谷雨节气的到来,没有了骤冷骤热变化,便于竞翔规程的按期执行。谷雨过后,立夏临近,农谚有“立夏鹅毛住”之说,意指立夏以后气候和气温相对平和稳定,很少再刮大风。这样的天气,有利于中、远程比赛。




秋季的训赛时段,第一次训放从秋分日的前后开始,可一直排到大雪前后,中间有寒露、霜降、立冬、小雪等农历节气。正好也是霜降前端一个月,后端一个半月左右,从秋分到立冬是中秋向初冬的转换期,刚好是秋种后的蹲苗期,由洇地产生的湿气逐渐减少,冷热气流相对稳定,大雾天出现的时机明显减少。而此时的赛鸽也已基本大部换毛完毕,正是毛整、体壮的适赛期。春、秋这样两个时段举行鸽赛,相对讲都比较有利于发掘赛鸽的体能,和内在优秀竞翔基因潜能的发挥,大大增加了获取最佳赛绩的机率。
以上所谈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况分析,主要依据的是华北平原气候特征。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地跨东起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的抚远三角洲,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海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东西、南北跨距都在5000公里以上,时差约在4个小时。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大阶梯下降,地形高差悬殊、错综复杂,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气候有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南亚热带气候、北亚热带气候、湿带气候、暖温带气候、寒温带气候、湿润半湿高原气候、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所以,各地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地形、气候类型、海拔位差不同,受其影响,春秋两季的最佳赛期时段的到来也会有早、晚差异。各地鸽会,一定要本着对全体会员负责和尽力争创最佳赛绩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藐特征、气候的变化规律,捕捉最适宜本地春早、秋晚赛鸽的最佳气候、气温变化时段,科学编排本地的竞翔规程。千万不能盲目地死搬硬套,更不能违反科学规律,不顾后果地单纯为争鸽源与自然规律抗衡。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