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应及

时间:2012-03-02 23:15:43    来源:    发表者: 安阳闪电鸽舍       阅读次数:
应及

学点应激学 运用应激学

转载自 安阳王康  转载于2011-10-10 17:39:35   浏览数:36   转到我空间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鸽友社区
       每当竞翔结束,有鸽归巢的鸽主兴高采烈,没有归巢的鸽主垂头丧气。而在互相谈论经验教训时,胜利者大谈“种、养、训”的奥秘,失败者则归结为“三”气,即种气、天气和运气。诚然,这些道理都有一定根据,但有一点现在还不为鸽友们所注意,就是信鸽的应激反应对竞翔的作用。

家鸽是由野生原鸽经过人类长期不断地淘汰、选择,有目的地精心选种、选配培育而成的。我们饲养的信鸽大多在一定区域内飞翔、生活。它虽然具有野生原鸽长途迁移的本能,但不可能自立地从千公里以外飞归,现在我们将信鸽投入到远距离放翔比赛归巢,这是经过几十年以至几百年的定向培育而成的。这个培育过程,就是信鸽不断同自我及周围环境相抗争的过程,也可以称为应激过程。人们将信鸽带离其熟悉的区域,进行远距程放翔比赛,这就是给信鸽人为地设置一种致应激源,可以说信鸽竞翔的本质就是考察信鸽抗应激能力的高低。应激这个词对我们多数鸽友来讲是陌生的,但在信鸽饲养过程中,我们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应激学原理指导信鸽饲养;应激反应贯穿于信鸽饲养的全过程。因此,了解应激学原理,在更高一层次了解信鸽竞翔归巢的实质,对指导我们科学地进行信鸽育种、训放,对提高信鸽竞翔成绩都有很现实的意义。

“应激”(stress)学说最早是由加拿大教授汉斯·萨莱(hans selye)提出来的。意思是当动物有机体受到体内外非特异有害因素或因子,或称为应激源的刺激,而后表现出的机能障碍和本能地产生防御反应,这种反应称为应激反应。实质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简而言之,应激是信鸽对它所感受到的威胁或挑战的应答。

我们组织信鸽竞翔总是经过集鸽、运鸽、放鸽,信鸽从放飞点归巢这几步。而这几步都能使信鸽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无疑,应激现象对信鸽机体是有影响的,甚至有很大的影响。而信鸽机体对应激反应的敏感程度即信鸽机体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对应激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对正常的或低强度的应激,大多数的信鸽是可以接受的。这种应激叫做自然应激。例如,在天气良好的集鸽运输和司放的条件下进行短途放飞,像这样的应激,一般信鸽都可以适应。但当应激过量时,例如超远程信鸽竞翔,对此,信鸽的反应则不尽相同;这同信鸽的品种及饲养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对超强度应激刺激具有一定的抵抗、抵触能力的信鸽称之为应激抵抗型信鸽。而我们平时不断筛选留取的信鸽,就是这种应激抵抗型信鸽。

毋庸置疑,一定强度的应激都可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对敏感型信鸽和部分应激抵抗型信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神经系统来讲,当信鸽受到竞翔这个致应激源的一般刺激时,下丘脑会告诉垂体增加促使肾上腺皮质素的产量,从而使血液中的皮质固酮量比平常量高出许多;这会使信鸽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会使肌肉快速伸缩,以作出“不斗争即逃跑”的应激综合反应。但当信鸽承受高强度长时间的应激刺激时,血液中皮质酮会含量过高,则会导致血液循环过快,血液猛烈冲击心脏,使心脏负担过重,心肌受损,心脏出血,严重的可导致心跳骤停死亡。但在实际训放过程中,更多的强应激并不都导致信鸽死亡,却可使信鸽免疫系统遭受破坏,抗体减少,免疫力下降,诱发一些潜在的疾病或使一些已痊愈的疾病复发。因此,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强应激反应下,信鸽血液中中性的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在反应初期是高的,对大肠肝菌的抵抗力增加,但当应激强度及时间增加时,此比值逐渐降低,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也逐渐降低;因此,在超远程竞翔时,信鸽最容易患肠道溃疡性疾病。有的鸽友一看到归巢的信鸽有“拉稀”现象就归咎于放飞途中吃了不清洁的东西;从科学角度来讲这是有一定片面性的。过强的致应激反应还可以使信鸽体内体液内电解质酸碱不平衡,机体受损,出现生理代谢性的乳酸中毒现象。其他致应激源,例如人为枪击、捕捉、鹰抓、野兽袭击等对信鸽造成的生理上、心理上的影响,这里就不一一列述了。

我们了解应激反应并不只是要了解致应激源对信鸽的影响如何,而是要通过了解应激反应去正确地有目的地指导饲养信鸽,贯彻到“种”、“养”、“训”的全过程中去。

培育优良鸽是我们获得优秀归巢鸽的基础。而如何判断优秀种鸽则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以前,我们是通过实际竞翔成绩及总结前辈的经验,结合认定信鸽的一些外部性状来判定鸽子的好坏,这种判定信鸽优劣的方法所费时间太长,而且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只鸽子的判定也不一样,没有一个科学的、具有权威性的尺度,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国外,尤其是种禽、种畜饲养业,已经开始应用应激学原理指导实际育种工作。例如:通过测定家禽血浆中皮质酮水平及血液中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来选育抗应激型种禽。信鸽的选种育种也可以用应激学原理作为依据。我们可以选择低级别的放飞归巢鸽集中在实验室中,使信鸽处于模拟的强应激刺激中,通过仪器测定信鸽血浆中皮质酮水平及血液中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以上二值作为判定种鸽好坏的一个标准;再结合其他选种方法进行优势组合,来培育优秀放飞鸽,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激学原理对指导平时的饲养管理也是大有益处。在平时信鸽饲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减少致应激源对信鸽的刺激。例如:尽量把鸽舍建在无关人员不易接触的地方。固定人员喂养,同时鸽舍内通风、向阳、干燥,不要生硬捕捉、轰赶鸽子,注意鸽舍外环境,尽量避免人为的及猛禽的侵袭,以免使信鸽恐惧,影响其恋巢性。

根据应激学原理,可以得知抗应激能力是可以后天获得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训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给信鸽设置轻度应激源,以提高其在实际竞翔中的抗应激能力。在鸽界流行着“近处四周勤放,然后远处直线跳飞”等做法,是符合应激学的原理的,是科学的。在实际训放活动中,增加近距四周放飞训练,利用高频率低强度的应激源刺激信鸽,不但不会给信鸽带来不良影响,反而会使信鸽血浆中皮质酮水平逐渐增加,提高了抗应激能力。在此情况下我们若在一定时间内给信鸽以低频率高强度的致应激刺激,也就是远距离跳放,则会大大增加归巢效果。在实际训放和竞翔过程中,近距放飞距离及每次长距跳放时间间隔的确定是很关键的,若长距离跳放时间间隔太长,则会导致鸽体内皮质酮水平逐渐下降,抗应激能力逐渐减低,直接影响归巢。例如前些年,某市鸽协为了迎接某盛会,特别制定了放飞时间和距离,在有的区鸽协已进行完500公里级甚至700公里级放飞后,隔了很长时间才进行千公里竞翔。而为了“保险”,在这次千公里之前又复放300公里。在这300公里放飞中许多刚从500、700公里放翔归巢的鸽子也“覆没”了。因此,无论是平时的训放,还是正式竞翔,都应确定好放飞距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好放飞时间间隔,就像运动员在大赛之前必需进行训练调整一样,以避免人为导致信鸽抗应激能力下降的现象出现。

在信鸽实际饲养过程中,鸽友一般都非常重视品种的改良选育,而对饲料的选择使用却很不重视。尤其是赛前及放飞时间的饲料使用添加。实践证明这是非常错误的。

在国外,不但注重品种的选育,也很重视信鸽饲料的使用,既有平日用的饲料,针对放飞还有相应的添加剂。应激学原理证实:在信鸽放飞这个应激过程中,不但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蛋白饲料;由于应激反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每次放飞之间还应注意一些盐类的补充、添加。例如碳酸盐、氯化钠的补充,也可以给信鸽适量服用市售的口服补液盐。

适量饲喂一些高效应激保护剂,对提高放飞效果也有一定益处。可推荐使用的应激保护剂有多肽类促生长剂,例如杆菌肽锌;还有部分有机酸,例如延胡素酸。中草药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中草药在信鸽放飞饲料中应用有极广阔的前景,但由于各地鸽品种不一样,地理气候不一样,因此,中草药的选择使用要视具体情况来办。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