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怎么才能淘汰交公棚幼鸽

时间:2012-03-03 12:47:17    来源:    发表者: 河北新华鸽舍       阅读次数:
怎么才能淘汰交公棚幼鸽

参与公棚比赛是广大鸽友使翔参赛的一个重要途径。况且公棚赛奖金高、奖面宽,时间短,见效快。对一些有擅飞公棚品系的鸽友来讲更具吸引力。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在自己棚中飞得很好的鸽子一旦放到公棚中却常常表现得强差人意;有的血系常常在当地披金挂银,大奖连连,但是一进公棚不是早早夭亡就是名落孙山,本来看好的鸽子不但不能如愿,反而使主人大为扫兴。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免让人产生许多联想、猜测和怀疑。凡此种种我认为除了运气之外是否可以从鸽子的适应性方面去做些探讨呢?实践证明鸽子参加公棚赛是有其独特的要求的,换言之,有的鸽子适宜在自己棚中飞,有的鸽子就适宜放到公棚外飞。说它适宜就是说鸽子的性状、素质能够适应公棚那种粗放的饲养环境和竞翔机制。众所周知,公棚赛鸽子数量多,来源杂,管理粗放,这就导致了公棚鸽子病源广、传染率高;公棚那么多鸽子不像自己舍中,鸽友对每个鸽的发育,健康状况都了如指掌,一发现病态,就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公棚哪有那么精细,千余羽,甚至两三千羽鸽子能一羽羽去照顾吗?不可能。另外公棚是商业行为,要讲投入产生比,减少成本是基本原则,哪种饲料最便宜就会喂哪种。另外,公棚赛制就是一次定终身,不像在自己棚中,发育不成熟不放,健康不佳不放,不到巅峰期不放,夹蛋、追蛋、缺羽翼都不会轻易放上去的。公棚从来不会考虑哪羽鸽子具备不具备比赛条件,一到时间就会倾巢出动,只要是活的都要把它送上去。我曾亲眼见过公棚放出来的鸽子因飞不起来,让当地农民从地头捡而食之。针对上述情况,也就是公棚的特有情况,我们送鸽人就必须正确认识公棚管理和翔赛的基本规律,选送出自己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鸽子,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育才选将,才能为赢得公棚赛奠定坚实的先决条件。那么选送什么样的鸽子才能适应公棚的管理机制和比赛机制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快速
鸽子比赛比的是什么?是速度,公棚当然不能违背这种不二法则,要想赢取公棚比赛,你必须选送500公里赛程中飞速达到1200米/分以上的快速品系去打公棚赛。为什么要选这个赛程上的快速鸽呢?原因有二:一是公棚决赛都定为500公里以下,这不但是中国特色,而且是国际惯例,同时又是多年来被鸽友们接受且是一个约定成俗的中、短程幼鸽赛的基本赛程。当然具有世界知名品牌形象的南非太阳城百万美元大奖的公棚赛的,实际赛距要在600公里以上,但那是在西半球,在南非,不是中国。人家有百万美金的大奖,有强大医疗队伍和教练队伍,更何况我国的气候与南非的气候截然不同。所以送公棚你首先要选送500公里以内具有速度优势的鸽子。养鸽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哪一品系的鸽子能在短、中、长各类比赛中均能高速归巢的,这与人类田径运动员分短、中、长不同级别,有着各自的擅长一样。小、中距离的快速鸽绝对飞不出长程比赛的高速度,大多都是有去无回。本人曾两次试验将连续十多次在中、短赛程次次拿前奖的鸽子飞长程和超远程赛,结果却以失败告终,足以证明,中、短程快速鸽不可能飞出长程以上的高速度。公棚赛距不会超过500公里,你就只能选送500公里内有好速度的鸽子,否则你就会犯战略上的错误。
2 早熟
公棚举办的比赛大部分在秋赛,举办春赛的为数较少。秋赛一般是在当年开春接收鸽子,春赛都在头年秋天收鸽子入棚,饲养期都在半年左右。如此算来公棚参赛的鸽子,必须在半年内达到完全成熟。然而只有在半年之内完全发育成熟的鸽子才属早熟品系。这种早熟不单指性早熟,而是能力早熟,即在半岁以内必须具备500公里的定向能力和快速归巢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的品系才能具备飞公棚赛的资格。即使你的鸽子再优秀,但是只要它在半岁以内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么你千万不要盲目送公棚。实践还证明有的鸽子虽然早熟,半岁之内能飞500公里,但是它往往首放慢,复放快,或者是具有越放越快的特质,这样的鸽子也同样不宜送公棚。你想公棚先放完300公里预赛,随即放500公里决赛,你的鸽子是首放不快的鸽子,你不是白搭吗?也就是说,当你的鸽子优势还没有被挖掘出来的时候比赛已经结束了。就对快速而言,选送公棚参赛的鸽子不单要求在半岁之内能在500公里 距离快速归巢,而且要首放就快的鸽子,才能列入选送之列,否则你也别花那个钱,到头来全是失望。
3.耐粗饲
在几十年的养鸽实践中我发现有的鸽子生存能力强,有的品系却会差一些。同样的食、同样的水、同样的管理方式,有的鸽子就耐折腾,有的好像是弱不禁风的嫩苗,平时管理稍松懈,它们的体质就会很快下降,我把它们称作是“同一个槽上拴着不一样的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遗传决定的,二是体质差或带菌所造成的。我们知道公棚的饲养管理目前都是粗放型的,投喂的饲料大都不是那么精细。喂一般的玉米和喂专用配合饲料的成本相比不到一半,一个比赛季度节约的资金足够雇用人员的全部工资,因此使用玉米作为公棚饲料是常事。我的几位朋友将参加公棚(当然我自己也在其中)的鸽子拍回来后,喂专用赛鸽饲料,鸽子却在里边找玉米吃,其他的一概不会吃,几天以后才学会吃其他的种类,如花生米、红花籽、红豆、扁豆芽之类的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饲料。虽然不能对所有的公棚一概而论,但是据我知道很多公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以你准备送往公棚的鸽子一定首先从种质上就要挑选那种耐粗饲、复壮快的赛鸽品种,决不要选那些消化吸收能力弱、复壮慢的血系。同时注意,在育雏期就适当地让它们多参加具有公棚地域特点的训放以及投喂可能使用的那种粮食,事先培养它们的饮食习惯和消化吸收机能,以适应公棚的生存条件。
4.抗病力强
抗病力就是指鸽子的免疫力。你要知道无论哪个公棚,每年都有数百名养鸽人往里送鸽子,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而国内知名一点儿的公棚每年会有来自不同国家,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带,或出自不同的饲养条件和管理方法的鸽子,要知道来自不同气候带的鸽子,在它们的体内往往携带着不同的病菌和病毒,即便通过检疫,也不一定没有疏漏,而且国内的鸽子远不一定是经过检疫的。这些鸽子一旦进入公棚,就形成了“大杂烩”。在这种“大杂烩”中鸽子传染疾病是绝对避免不了的。公棚集鸽大都千羽以上,管理再精细也不可能对每羽的即时情况了解得那么清楚,大都是病入膏肓时或是死在棚中时才被发现,想救治已经来不及了。这就告诉我们送公棚的鸽子必须具备较强的抗病能力,公棚中只有那些免疫力强的鸽子才能不被感染或很少被感染,确保它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当然免疫力一是上代鸽的遗传;一是后天生长发育中自身渐渐形成的。后天形成的黄金时段是出壳到家飞这段时间,所以当你准备将既定的配对作育的后代送到公棚去的时候,你务必从亲鸽管理抓起,从蛋的选择开始,从出壳到满月一步都不要马虎,严格把好每一个健康关。如蛋不光滑、大小不一致、出壳有过多血丝、破口不齐、卵黄吸收不好,生长发育呈弱势的,到期隔离后不能很快就自己采食的,羽毛不丰满有畸形的是不能作为送往公棚的重点鸽,该淘汰的果断

当然进入公棚后诸多因素是你不可能控制的,那只能看公棚的管理水平和你的运气了,但是属于你可控的千万不要放弃。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