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细节决定成败

时间:2012-05-27 07:38:29    来源:信鸽365    发表者: 轩翼鸽舍       阅读次数:
细节决定成败

操鸽竞翔如何获得成功,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并存,加上许多的不确定因素,综合起来任何一环出现偏颇,必将全盘皆输。很多的失败都是在于细节上的不到位而造成的。
 
撇开赛鸽的种、品质和育种选择不说,我比较重视赛鸽的养与训。养鸽、训鸽一定不能脱离自然界的规律,需要鸽人细心观察和学习,真正了解赛鸽的习性,掌握自然规律才能养好鸽。拔苗助长只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养鸽其实更是锻炼鸽人自身的悟性。
养赛鸽重在锻炼赛鸽的心智。鸽人了解了赛鸽的习性,赛鸽自然也会了解主人。经过长期的定向性、目的性重复交流,赛鸽自然越变越聪明,会意了主人的意图,它就恋家,在竞赛中,它懂得选择合适的赛线,不致惊慌失措,盲目跟随。同时日常的驯养到位,已经促使赛鸽养成了良好习惯,不随处溜达、闲逛,轻者影响成绩,重者误入它棚游棚或被网。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不难理解,掌握赛鸽习性的最大根本就是 ---- 赛鸽是群居性的动物,害怕孤独,害怕生疏的环境和举动。所以没有经过训练,突然投入战斗,必然造成赛鸽心理、心智、体能表现出应激反应 … … 无疑将其断送在赛线上。
 
我因工作原因,无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来料理竞翔事宜,所以无法独自参赛,2009年6月,晋江飞龙杯09冬季120天幼鸽百日赛正准备发放环号,恰在此时偶遇晋江的两位鸽友,于是开始了作育、作翔合作。具体方法如下:
因鸽人甲和我,均无时间料理竞翔事宜,于是各自作育出部分赛鸽,并购买鸽环,交给鸽人乙负责养、训和作翔参赛。两人育出的赛鸽均是挑选了精英中的精华,两方计划总共出14羽,有六羽还特地佩戴了精英组鸽环。可谓是踌躇满志、志在必得,毕竟三人都有过长期的养鸽、育鸽、训鸽经验,也曾参赛过并栽誉而归,鸽种品质也不在话下,其他就看老天的安排,运气的“恩赐”了。
但事实上我们的赛鸽在未启程踏上征途之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 … 在此谈及陈年往事不是自揭伤疤,只是希望鸽友勿重蹈覆辙。让我细细数来。
 
    鸽人乙可谓热心,从饲料搭配、打虫、营养补给、亲和、打扫等都付诸了大量的心血,起初管理也很到位,辛苦的回报就是赛鸽茁壮成长起来,越来越有大将风度。幼鸽赛本身是鸽系早熟型的较量。我们20天给幼鸽断乳,30天上栖架,熟悉了棚内环境,在此期间赶其至棚外,教导其进出棚。40-45天开始家飞。所以按我们的计划,我们对该赛事还是运筹帷幄的,总的说来,起初的管理还是有点起色的。
    可是就在后续家飞和外训方面略显不足,鸽人甲和我均对鸽人乙的方式提出了意见和个人看法,但鸽人乙仍坚持其看法。也许应了鸽界人士 ----- 人人有一本自己熟知的经书吧,大家都过于自信,相信过去的经验和自我欣赏,对即将到来的赛事充满着理想化的憧憬。
    家飞后鸽人乙没让赛鸽养成良好习惯,采取了开放放养,未实行关棚定时训放,造成赛鸽一开始就养成随处乱落脚的习惯,也造成了游棚两只。作育的鸽人甲和我反对放养,鸽人乙观点认为,百日赛要促进其更快早熟,开放棚可让它多接触外界,早熟快,而且让其有野性。
    很快就到了8月底,赛鸽家飞已达一个月,鸽龄也有近两个半月了。这时观察鸽群家飞时,也发现到这些小精灵不仅距离飞远了,而且已出现高飞和滑翔游弋的状态,穿越两排多达14条高压电线时的动作也完成得非常地漂亮(鸽舍前方两三百米处有横跨而过的两排高压线塔),降落落棚时状态自然滑落,随心所欲不慌乱。
出现在鸽棚高空或鸽棚远方游弋滑翔飞行状态的赛鸽,代表赛鸽逐渐进入颠峰或证明赛鸽心理、心智、体质成熟,正是赛鸽可以进行放路训练或竞技的良机!
然而,鸽友乙对我俩的提议并不接纳,他认为,现在每天家飞总共飞行两三个小时,对幼鸽已算是合格,现在关键时刻是加紧其素质锻炼,至于放飞训练,只要鸽质过硬,它的天性就飞得回来、飞得快。虽然观点不一样,我们还是依然遵守合作联盟的规矩,尊重其养训方法。说实话,此时鸽子各方面的状况都很好,神采弈弈,胸肌发达又柔韧有弹性,皮肤下血液呈粉红状态,羽质也好。
 
很快到了九月份,鸽人乙还未趁早开展路训,真让人急啊。而且此期间还发生两次,两只幼鸽游棚到附近鸽友的棚内。还好关系不错,在当天晚上被寻回了。这就是开放棚造成的不良习惯一时难以改正过来而造成的。
鸽人甲和我再也按捺不住了,要求其一定要开展外训了。理由是 ---- 幼鸽心理心智尚不发育健全,他们就象是八、九岁的小孩,贪玩,容易迷失、受诱拐,你要催熟,不是催其熟悉鸽舍周边环境,鸽子最终是要上路的,你要让它熟悉放入司放笼,到达放飞地是要起飞往家赶,懂得主人的用意;要懂得处在笼子内不惊、闭目养神,蓄养精力;要懂得驾御翅翼,懂得利用不同地势、不同天气的气流;要开发其定向能力;要开发其眼部瞳孔、睫状肌、栉模、晶状体、瞬膜、眼皮等的调节功能和让眼部适应飞行中的气流等等。所以先从近处5-10公里处放起,从四方司放,刚开始群体或3只一组,放三四次熟悉后,就可以在60公里以内,四方单羽放飞,然后向赛线方向放两次,每次公里数逐步递增来进行。鸽人乙暂时同意我们的意见,但也提出了他的想法,好赛鸽,种好,放多远都可以飞回来。从5公里地方司放,没意思,菜鸟都懂得回来。可见,他是偏重“种”的理念,迷信鸽质,道理说得也没错;我们偏重的是引导“小孩”,循序渐进、逐渐成熟的理念,培养好心智,因为他们还是“小孩”,不是成鸽,赛鸽重在集训 ----- 这是鸽人甲与我更加重视的理念。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此时鸽群出现了疲惫状况,有两羽最严重的拉黄绿色水便,两天内就“报销”了。鸽人乙及早隔离,但全棚有一半赛鸽都病泱泱的,他用鸽店的鸽药治疗并补充肝精,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我赶到,经判断,觉得感染了新城疫的可能性较大,我历来反对动不动乱用药、过量用药和非对症下药,于是立即以自己的中草药配方煎水加冰糖灌服,鸽群才恢复了过来,但元气是伤到了。痛定思痛,三人坐下来总结,我们的鸽棚位置、卫生,饮食等都很科学,何来的病菌?后来得出比较可能的原因是到处乱落、游棚带来的,鸽人乙这时才改变关棚训放的习惯。
闽南夏季酷暑闷热、台风盛行,高温湿度大,赛鸽在盛夏很容易就会发热或感染新城疫病毒。感染新城疫病毒死亡率几乎100%,而且是急症,蔓延很快,发病到死亡时间很短,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得病了,发现时已来不及。经了解,那阵子,龙湖、金井、英林一带有部分鸽友的赛鸽都出现类似症状,只不过症状较轻、影响范围是局部的,是个别鸽主自己没管理好,称不上是爆发疫情。
盘点一下,至此,赛鸽选手还有10羽。
 
转眼已到九月底,离开赛只有一个月时间了,同赛事的鸽友早就组织私训,训放到莆田涵江了,我们的运动员还在家飞,还在前阵子莫名其妙地得了病,暴病“报销”两羽,其他的也元气大伤。但投入了还干不干,大家商量一下,决定干到底,大不了等于花钱买教训、买经验。鸽友间也没有产生相互的抱怨。
9月21日中午12︰50,我们邀上几位鸽友,带上准备参赛的10羽幼鸽和一羽同期出生未戴环的幼鸽,共11羽,驱车到了沿海大通道石狮永宁与晋江龙湖交界处训放。同行的还有一位鸽友的9羽从未训练和比赛的老鸽。到达后有个鸽友急不可待地打开司放笼,将他带来的9羽老鸽放飞,老鸽连盘旋都没有,呼地一下,就往家的方向直飞,10多秒钟内就消失在视线之外了 … … 呵呵!这样的距离对于老鸽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这时开笼放幼鸽。海边的的风力今天变得真大,刚出笼那一刹那明显感觉幼鸽有点平衡感失衡,同时面对一大片的广阔海面,从来未带出路训的它们,看似有点惊傈、发慌 … … 幼鸽在天空慢慢集群,盘旋了四五圈,好象找到感觉,有往鸽舍方向去的状态了,大家赶紧上车准备往回赶,我还笑道:不用赶,任凭你怎么赶都别想赶过赛鸽。就在车启动前行一公里左右时,一直探出车窗观察的鸽友,“诶 ---!”地一声,原来情况发生了突变,方向正确的鸽群突然开始转向,我赶紧停车,大家嗍地一下,全部赶下车来观察,鸽群径自优哉游哉地往北偏西方向移动了 --- 那是往石狮、泉州中心市区的方向啊?鸽友们调侃道:回家等晚上的寻鸽电话吧!在焦躁中等待,一直未见一羽鸽影,鸽人乙试着发出了几声特定口令的口哨来召唤赛鸽,可这又有什么用呢?15︰30终于来了两羽。默默等待中没有再来赛鸽,鸽友边聊天边等鸽,烟是一根接一根地抽 … … 鸽人乙多次信心满满地说,不用担心,初次是这样的,傍晚都会回来。话虽这么说,但底气还是不足的。我却说这么多年了,还从来没遇到这种情况。17︰40、17︰47又陆续回来两羽,四羽赛鸽状态显得非常疲惫,看似惊恐状。再过半小时天都快黑了,希望已不大。这样11羽只来4羽,输在这么短的短训上。次日一早上屋,鸽人乙喜出望外,共有9羽回来了。原来次日清晨回来了5羽,那羽陪飞的和一羽普通环还没回来,鸽人乙燃起希望 ---- 再等等还会回来的,但是那两羽是真的再也没回来了。按说直线里程20来公里,并不算远,哪怕是初训。短短的距离竟然发生这种事,养鸽人谁也事先始料未及。最早回来的路训赛鸽何以将近3个小时才知返?何以方向正确又突然转向?陆续回来是在中途被其他鸽群冲散?这5羽隔天清晨懂得回来证明并不笨,只是缺乏短训经历,受到惊吓?在外过夜还是误入开放棚没被发现逮到?大病初愈状态不佳?鸽龄尚小未经过短训启蒙,直跳路程过大(三个月了,看似不可能)?太迟开展路训?当天海边宽阔、风太大?此时幼鸽正在换第五根主羽,难道应了那句更换第五羽时不宜路训的话?它们在外到底遇到了什么?当天是农历初三,正值遇上天文大潮期和月缺的双重影响?如果陪训的那九羽老鸽后放,来引导它们是否结果就不一样?所有的设想都只是如果和猜测,道不明说不清,无法验证!
后来,仅存的9羽在家附近被气枪打死一羽,在私放莆田城厢时丢一羽。10月12日的预赛,就7羽参加,总鸽会该赛事售环三千多羽,在预赛时也就1800多羽参加。那天阴天,风力6-7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结果当天只有两羽归巢,两羽都是白鸽,是泉州市中心区的。至此,本定于10月19日决赛的该赛事提前结束 … … 因此,现在查晋江飞龙杯2009赛事,有春赛、秋赛的信息,就是查不到2009百日冬的相关信息,也许没有赛绩鸽,也许大家不想启齿吧!
作育、作翔的合作,在台湾很普遍,但在内陆就很少。我们此次的合作,虽然三方的意见有多次相左,但均仍以平常心对待,没有互相指责和抱怨。建议鸽友有条件的,自己全盘操办,不要合作,否则会伤了和气,除非你心态端正,能淡定。毕竟赛鸽是宝,友情更无价!本人以为养鸽、赛鸽一定不要违背自然的规律,顺应赛鸽习性生理规律,凡事过头,必将物极必反;学习运用达尔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适者生存理论;懂得医药常识和运动生理常识,甚或更多的知识体系,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样,对养鸽、赛鸽、育鸽、训鸽将有所裨益!养鸽需要悟性,需要付出爱心,以对待人的方式对待爱鸽,终究会有回报。赛鸽的成绩象是有规律地与付出成正比。
高武平先生曾经采访詹森一家并撰写了《詹森育种原理》一书,相信很多人看过,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能真正看懂,当然其中有些地方可能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出现语句不通顺,造成的难以理解。然而,书中也提到詹森兄弟“秘而不宣”的法宝在哪里,使无数的人为之研究、试验、猜想,也许不是詹森兄弟“秘而不宣”的狭隘心理;也许詹森兄弟自己也说不明白,个案属经验但缺乏依据便不愿谈;也许鸽事本身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也许詹森先生已经都说了,“秘而不宣”的制胜秘诀其实都在书本里头,如同“书中自有颜如玉”,留了悬念靠后来者去领悟了;也许无专门的研究机构验证,致使各方理论异彩芬呈 ---- “乱花渐欲迷人眼”。也就有那么多受攻击的理论、那么多个人经验、那么多怕人笑话不启齿的“独门秘诀”。也许正是这原因,才更显养赛鸽的魅力,一粘上一发不可收拾。养鸽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没多少人能够体会其中的辛酸,以上所述还只是凤毛麟角、微乎其微的一些小事,实际在养鸽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百感交结的情感体会。如果鸽友出于业余爱好还好过点,如果是作为一种人生生涯,那付出的与承受的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如果借以鸽界的畸形繁荣,而成为一名赛鸽商人,那又将另当别论,赛鸽种、养、训也就失去它的魅力和讨论的意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