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如何学会玩好公棚

时间:2012-07-07 13:00:10    来源:信鸽365    发表者: new hope       阅读次数:
如何学会玩好公棚

 

送公棚之前的20天(幼鸽30—50天)是你欣赏和仔细观察挑选公棚鸽的最佳阶段,用自己的经验去读懂幼鸽的肢体语言,用你的管理教会幼鸽每日的生活。教会幼鸽迅速吃好每一餐,改一日多餐长食为一日限时两餐,每次喂食时间半小时到最后的二十分钟,无论是否吃饱都要将食槽拿开,让幼鸽在公棚里也能保持这种快速饮食的习性。
每五天为幼鸽洗一次澡,洗澡水中要添加醋或高锰酸钾,以及清除信鸽体外虫的药物。还要教会幼鸽有规律的起居习惯,经常晒太阳。
在这里我想把自己鉴鸽能力成长的经历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那是1998年在天津天体引进种鸽时,王群力和纪丽娟两位老总给与了极大的照顾,让我们鉴赏了天体的许多名血名鸽,以及优秀个体,那种抓握金环幼鸽的感受永远在我心中铭记,那种强有力的向外胀手的感觉是把握这批金环幼鸽之前没有感受过的,同样的幼鸽由于品质的不同龙骨、耻骨以及全身的骨架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后来只要是自己家中的优秀种鸽和他们的子代、孙代鸽中作出这样的骨架感觉幼鸽时我都给与了他们充分的信任,他们也不负我的希望,无论是在家飞地方赛还是选送公棚比赛,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件事对我鉴定幼鸽影响很大。
在传统的送交公棚的方法中,30天以后的鸽子就完全可以送交公棚了,可通过本人的实际体验,30天送交公棚还是太早了,还有许多可以教授给幼鸽的东西,幼鸽还没有学会,还需要用二十多天的时间来教会他们。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教乖的时间过程去发现幼鸽的区别,自然的知道哪些能送公棚哪些不能送。
认真仔细挑选出健康、聪明、活泼、强壮的幼鸽。我们必须明白,不是什么鸽子都可到公棚比赛的,决不是在家飞的好的鸽子在公棚就一定能飞的好,必须明白这是两个差异很大的赛事和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公棚百分之百玩的是鸽子,公棚不可能一个个的调整、修正,所有的行动都是统一和同等的。
教乖最直接的表现每年或者是每个公棚的比赛过程中都可以见到,决赛时看到有的鸽子硬是把别人的鸽子挤到一边抢进棚中获得好名次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只是“运气”吗?不是!只要你用心想一下就知道,这种鸽子完全是一种习惯,它总是在训放和比赛中有好的表现。也就是说,鸽子是有个性的,而且这种个性是可以遗传的。
按照公棚的标准,凡是靠人为加工、以技巧取胜的鸽子都是“假”本事,这样的鸽子送公棚,输的可能性很大。反过来,公棚赛获奖的鸽子,如果用到地方赛中,你只要是稍一加工,轻轻松松就可以获奖。
由于阴差阳错,本人玩公棚的时间比较早,许多经验也是逐渐摸索出来的。开始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种鸽,都是用自己家中的鸽子去打比赛,适当把自己家中的鸽子进行分类,看哪些鸽子的能力适合于飞哪种比赛,然后就出鸽子去试飞,不行或者不理想再去调整。特别是05年以后,由于自己的身体原因,只玩公棚赛,也就从公棚和公棚赢家手中引进鸽子再去比赛,每年送交公棚的鸽子,无论是赢还是输,都要拿回来认真研究与分析,赢在什么地方,输又输在哪里,反复的继续玩下来,经验也就越来越多了。听人说不如自己做来的更直接、更能让自己信服。
玩公棚“赢”是硬道理!所以玩公棚需要有很强的方向性和选择性,要先考虑准备参加哪家公棚赛,一定的赛线、天气、正常飞时需要多长时间都要心中有数,回过头来再去看自己的种鸽,哪个适合飞这样的公棚赛,不行的决不能勉强!
北京的公棚都是向南放,赛距一般是480—520公里,虽然地形是一马平川,可秋天比赛时常刮西北或者偏北风,风力至少4—5级,特别是放飞地秋季里无定向飞,那里既是海洋风进入陆地后第一次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又是西北季风带的交汇地,所以鸽子起飞后的风向不确定的时间多一些,鸽子飞出后马上就是顶风飞行,比较吃力,至少要比长春500公里多飞行1—2个小时。使用长春的快速鸽去北京飞鸽只能在400公里以下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而且还要在晴天、不顶风的时候比赛。所以,无论赢还是输都要认真分析,只要你还想玩公棚就不能盲目。
50天以后的幼鸽完全可以鉴定出差别来,不行的千万不可以勉强送交公棚,如果你还是不能下决心淘汰的话,你可以先把要送交公棚的鸽子做一下鉴定,做好记录,然后在全部送交公棚。等到年末公棚比赛结束后,再把它们的成绩与你的记录相对照,坚持两年以后你的鉴定幼鸽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你再淘汰幼鸽时就不会再心软了。
公棚决赛10%的入赏率是不争的事实,怎样提高自己的鉴鸽水平,提高自己对公棚幼鸽的把握水平?如果谁能非常准确的从自己和他人的幼鸽中选出那10%的入赏鸽,谁就是鉴鸽大师,谁就能发大财,成为让人仰慕的人!明知道这根本做不到的鉴鸽能力,但却总能听到“事后诸葛亮”们洪亮的声音,鸽子飞好了吹一吹牛是可以理解的,保持心理健康吗,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但是我想在这里说的鉴鸽能力的提高,就是需要反过来思考一下,选出10%是非常困难的,无论我们怎样去选都不会那么准确,如果多在淘汰的90%中作文章,这样是能够做到的。认可错杀也不勉强就是选送公棚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经过几轮淘汰实践后,你会发现自己的鉴鸽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鉴鸽过关后,再去研究选送公棚幼鸽的血统,看它的平辈鸽曾经有过的良好表现,这些经过淘汰后选送的优秀个体,它们的遗传表现一定会高于以往它们的平辈鸽。
我认为有几种不能送公棚的幼鸽:1、难于教乖的幼鸽不能送;2、靠人为加工飞出成绩的假本事鸽不能送;3、亲鸽有打野习惯的不能送;4、血统上过于近亲的鸽子不能送;5、不耐食粗粮的不能送;6、有过病史的不能送;7、晚熟的不能送; 8、不行的绝不能勉强送。
还有几种选送公棚幼鸽的方法供大家参考:1、快速鸽多送易飞公棚,以6羽为例,可送42稳,对特别熟悉的易飞公棚可以6羽全部送交快速鸽;2、稳定鸽易送难飞公棚,可以送42快;3、容易飞的公棚要送雄,难于飞的公棚要送雌;4、容易飞的公棚要送小(比赛时退条不超过7根),难飞的公棚要送大(比赛时完全退完条)。5不讲条件、不能讲条件、讲不了条件的公棚坚决送;能讲条件并且条件过于优厚的公棚不能送。曾几何时,由于公棚竞争的激烈我们见到许多奖金和收费方式过于优厚的公棚,从制订规程开始奖金总数就超出了他收鸽子的极限,甚至300公里以后才收取费用,导致公棚采取了少训、不训、甚至“六站到位”的公棚训赛原则,这样的公棚怎么可能正常比赛,又怎能让鸽友放心呢?自然最后的结果是不得不关门了事。我们要知道鸽友想占“便宜”,但是毕竟你的鸽子是由公棚来管理的,公棚是否训放到位、比赛到位,那是一本良心账,现在有些鸽友还在走交公棚讲条件的路,甚至要求500公里上笼交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呐!
学会了选送公棚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就知道了如何从公棚里拍鸽。
知道从公棚拍的是具有什么样优点的成绩鸽,就知道在自己的种鸽梯队中如何使用。
我们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向公棚选送鸽子,也就知道了别人是怎样向公棚选送鸽子的。所以,要想在公棚拍到你满意的鸽子,就要对公棚100公里以上的训放比赛成绩全面了解,不能只看预赛、决赛这两站成绩,要早下功夫,不能临时抱佛脚,公棚也要多为鸽友提供这样的资料,供鸽友参考,在拍鸽时,每一位鸽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自己需要的鸽子。总是有要快速鸽,有要耐力鸽的,但我们鸽友一定要自己掌握好,你要引入的鸽子一定是你需要的,它的水平一定在你的种鸽梯队中占到前三名以上,“自己家中永远拥有一羽最好的鸽子,但你永远缺少一羽更好的鸽子!”希望你拍到的最佳选择就是你需要的那一羽“更好的鸽子”。
08年我在吉林盛世公棚拍到决赛的第8名和第55名,它们是同一家鸽舍送交的两羽鸽子,表现是有所区别的。就预、决赛的综合成绩看,55名优于8名,但因为08年吉林盛世公棚预赛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比赛,55名成绩好8名是第二天迟归,但在比赛前的训放站中,从100公里150公里的四站成绩上,8名这羽鸽子均在前100名之内,120公里曾飞出冠军,55名是越飞越勇者。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8名鸽是鸽主选送的快速鸽,55名是鸽主选送的到距离才有发挥的耐力鸽,所以我把它们拍下正符合我的需要。09年我把它们选配了自己主力鸽中的两羽父子鸽,作出8羽幼鸽,选送5羽参加公棚赛,三羽获奖,当年就收回了拍鸽成本。
所以我们在拍鸽时一定要对公棚鸽子比赛的表现进行分析,也要明白自己的需要,不能人云亦云,跟着别人的想法走,也不要被拍卖师和拍鸽现场的气氛所左右。还有一种拍鸽的普遍认识有待商榷,大家普遍认为在同一地区,难飞的公棚决赛成绩鸽可拍,利用价值大,而易飞的公棚决赛成绩鸽利用价值小,不能拍。这个话题还要回到公棚参与者送鸽的方法上,所以我认为,你如果缺少的是耐力鸽就去拍难飞公棚的决赛成绩鸽,而真正需要快速鸽的鸽友,还是去同一区域易飞的公棚中去拍鸽子,那里飞在前面的鸽子才是鸽主们送来的他鸽舍的快速鸽,你也可以询问一下你所熟悉的参赛鸽主,在这一公棚中他飞在前面的鸽子是他棚中的快速鸽还是耐力鸽。
如果你再这个问题上搞反了,你所拍回的鸽子就很难使用了,你所需要的是快速鸽你却拍回了耐力鸽,我们要知道在鸽子使用上,对鸽子的改造远远难于直接拿来你所需要的鸽子,让他们的优点继续在公棚比赛中发挥。拿来就用才是捷径,也是优秀信鸽个体的品质特性。
应鸽友的要求再说一下具体的配对方法:
玩公棚最理想的配对方法就是“快速鸽配耐力鸽”,但在实际使用上第一代的快速鸽配耐力鸽是既不快又不稳,这完全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我们必须坚持再向下玩到第二代、第三代才开始显现出理想的效果,之后我们再用理想的鸽子去配实践已证明是最棒的才会作育出更棒的鸽子,所以我在如何建立自己的种鸽梯队中强调,要用一羽或几羽血统鸽或者是公棚赛绩鸽采取沾血繁育的方法,分离出两路种鸽来,一路快速,一路耐力稳定。真正纯正、正统的品种鸽,改良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事。快速与耐力结合,最好还是找到沾血、雌雄差异小的鸽子组合在一起结合的比较快一些,效果也来的早些。
以上五讲内容仅为个人经验总结,只为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如何玩好公棚,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发,同时也能让新玩公棚的鸽友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尽请各位鸽友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各自经验,维护好公棚竟翔秩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