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德威尔德,1913年出于荷兰,22岁时从学校结业后开始做信鸽新闻记者,后步入鸽坛成为职业鉴鸽家。他有超人的睿智和挑选种鸽的天赋,尽管他没参与过信鸽赛事,但他以文成名,在鉴鸽上驰名信鸽界成为赛信鸽界的专家。他创造了许多著名的配种,杨阿腾及德国的贺尔梅斯等人的成功,都受益于皮特的帮助,故成为国际鸽坛传奇人物。据说60多年他亲自持握过30多万羽信鸽。
在《皮特回忆录》中,皮特先生用了较大篇幅对近交与杂交、近亲配种与退化、杂交优点等进行了描述和论证。
就育种问题,是近亲配种好还是异血配种好,在世界鸽坛也是争论不休。从皮特老先生的观点看,各有千秋。近亲配种作出的品种有誉满全球的詹森兄弟;杂交培作出著名品种的,有“世界第一信鸽家”保罗.西翁。
近交与杂交两种配种育种方法,究竟孰优孰劣?也就是说哪种方法较为理想?皮特在文中说,对绝大多数养鸽人来说,不停地引进异血进行杂交是风险最小也是最合理的,这种做法的关键是将不纯性加以掩盖。虽然有人长于近亲配种,但采用杂交的养鸽家的人数要多一百倍。经验告诉我们,杂交优点很值得利用,它会带来赢得优异后代的机会,并成为“超级配种”程序的初始点。不过这个程序永远离不开基于竞翔后果的严酷淘汰,竞翔后果是维持信鸽血统旺盛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素。皮特老先生还说道,对于育种家来说,如果他已经完成了卓越基因的储备,近交就是继续发展的最佳途径。狄尔巴早在三十五前就说过:“我只搞近亲配种,但不是亲子间而是半平辈之间的配种。根据我的经验,与外系杂交作出的子代好鸽仅占百分之十,而近交作出的则占百分之六十……”
近交的优点是能够很快赢得极高的纯度,可以将几羽优良个体的特性分布给整个鸽系。近交的血缘有时相当近,例如全同胞或亲子配种。这样做并非无益,尤其是想用极具价值的个体建立鸽系,或想“复制”某一杰出信鸽时。
近亲配种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高品质的纯血,长期近交能使变异减小,这也是衡量血统纯度的一把尺子。一定的纯系只是人们的空想,维持纯系只有不停地调整配种并进行严格的淘汰,而且代代如此一直做下去。一次错误的受精会使多年的努力前功尽弃。所以说,近亲配种是一种高难的育种方法,必需慎而又慎。像阿连栋克的詹森鸽那样血统纯正,同时具备卓越作种能力的鸽系,从一万个鸽舍里恐怕也难以找到一个。采取近亲配种赢得持续成功的唯有詹森系,詹森兄弟不愧为擅用近交的育种家。
日前,许多养鸽人认为,近亲配种往往会引起鸽质退化;杂交出优点会使信鸽更具活力。皮特先生说,无论采用杂交还是近交都有个退化问题,就如同奖牌总会有其反面相同。我们不应该忘记,无论你怎样的积极主动地去掺进异血,假如没有合理淘汰还是要走下坡路。在信鸽运动中放飞笼是一大法宝,它为我们严格把关。如果永远把合理淘汰做为第一准则,那么所谓“退化”即劣质后代的增加是不会发生的。但失败的杂交和近交都会给信鸽带来最致命的缺陷。残酷的淘汰是最重要的。
最后,皮特先生旗帜鲜明讲道:成绩就是一切,是衡量一切的标准。配种时,不必要考虑血缘关系,甚至不必介绍种鸽年龄,只须让棚里最好的公鸽与母鸽配上。詹森兄弟对浓密的近亲配种从不惧怕,无论表兄弟姐妹或半平辈,甚至更近的配法也屡见不鲜。对他们来说,成绩是头等重要的。
法国的保罗.西翁,被称为“世界第一信鸽家”。西翁的养鸽老师路易.萨兰比尔,他的信条是异杂配种出好鸽。一次杂交之后还必需再次杂交的后续手段。西翁先生坚信竞翔是最好的选鸽手段,实践就是一切。当他确信近亲会使鸽质发生倒退,就再也没有采用过近亲配种。西翁系就是典型的杂交育种而大获成功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