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2012年的盛夏,“今年鸽病闹得厉害”的信息就不绝于耳。什么病?难以一言蔽之,多是混合感染、症状复杂、医治有一定的困难。
其实近年来鸽病始终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现在鸽事活跃,交流频繁,赛事多。尤其是公棚赛事多,全国数百家公棚,每座公棚收鸽数千羽是平平常常的,多的上万羽。这些赛鸽来自四面八方,包括国外的参赛鸽。数千羽鸽子把四面八方的病毒、病菌带到公棚、形成“鸽病大全”的交叉感染场所。半年后,比赛结束,各种潜伏的疾病随着获奖鸽拍卖和迟归鸽发还而走向四方。从而实现了病毒病菌的“大串联”。当然地方赛事和比赛前的鸽车训练也是各种鸽病“融汇贯通”的机会。
鸽病与鸽事的兴旺如影随形。尽管相当一部分公棚的病死率不低,但诱人的巨额奖金仍是鸽友们要放手去搏的。关键是你的鸽子是否能在公棚这个“大染缸”里“出污泥而不染”,保持健康体魄,坚持到决赛的到来。如果不能,那它纵然有超强的竞翔性能也是枉然,“壮志未酬身先死”,浪费了主人的金钱与感情。毕竟大部分赛鸽战胜疾病活下来了,不排除活下来的这一部分中有数量不菲的“亚健康”赛鸽,但那些获奖鸽,尤其是高位获奖鸽绝对是健康的,它们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是浴火重生的凤凰, 除了它们优秀的竞翔性能,人们也更加对它们的抗病性刮目相看。
时常有人打电话咨询:到哪里引种好?我无一例外地回答:到那些口碑较好的公棚。
我会把我的观点详细地介绍给来电来信咨询的鸽友。
一、抗病性超强是优秀赛鸽必备的重要条件,没有超强的抗病性,无论是公棚赛和散赛,你都难以取得优异成绩。
二、赛鸽超强的抗病性是天生的,来自祖先的遗传基因,并且是代代相传的。接种疫苗对提升赛鸽的抗病力有很大作用,但一种疫苗仅对特定的疾病预防有效,作用面比较窄,疾病种类很多,有些疾病尚没有研制出相应的疫苗。而赛鸽自身超强的抗病性对几乎所有疾病形成全方位的对抗和阻击。在公棚决赛中获奖的,应该属于这一类鸽子。
三、有一部分鸽友,尤其是赛鸽运动欠发达地区的鸽友,好像对血统书比较看重。他们引进公棚决赛获奖鸽的最大顾虑是:“拍回来的获奖鸽不带血统书,不知是啥血统”。这些鸽友此时说的“血统”,其实就是不知这鸽子是“詹森”还是“慕利门”抑或是“桑杰士”。其实依我看,要想了解一羽鸽子出自哪个所谓的“品系”,不如了解它的父母、祖父母的赛绩更有意义。之所以这样说,是出于以下两点:①任何品系中的佼佼者都只占少数,而佼佼者必须赛绩优秀。②对赛鸽而言,它的远祖对它的影响远远低于它父母对它的影响,因为它更多的是承袭了它的直接父母的能力。
在公棚拍得获奖鸽作种,没有血统书固然可惜,但退一步想,那张纸上写的就一定是真实的?经常看到有些鸽友虔诚地拜读和研究“血统书”,我总会打趣地说“你真的对它深信不疑”?
各地赛事如火如荼,无论是散赛还是公棚赛,竞争之惨烈,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一位养鸽人或一羽优秀赛鸽的“运动寿命”都是极其有限的,我个人认为,在比赛中多拿分、多创造成绩,比守着一路血统纯正、赛绩平平的所谓“品系鸽”实惠多了。没有赛绩,在赛鸽圈内就难以获得地位,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话语权。
四、在公棚引种,可以摆脱纷乱复杂的人际关系
信鸽界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和陈腐观念由来以久,是信鸽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的产物。一位鸽友飞出了冠军,马上有人放话:“他的冠军鸽有我家鸽子的血统”。既使是八竿子够不着的关系,也要再接上一截,争取用九竿子够上。这种不良的习气令鸽友产生了心理障碍,相当一部分鸽友不愿意在当地引种,以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下。而公棚获奖鸽来自五湖四海,竞拍时是“价高者得”,无须再搭人情。一羽获奖鸽最终被谁拍走了,原鸽主有可能一无所知,新的主人也无须和原鸽主取得联系,再让鸽子“认祖归宗”,只需大胆地拿回去作种就是了。举牌竞拍、交清货款、转身走人。多干脆、多简单、多清爽!
总之,到公棚引种有诸多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淘到具有赛绩优秀和抗病性强双重优点的赛鸽。
这一点对于热衷于打公棚的鸽友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