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谨慎引进高位名次鸽

时间:2012-12-20 09:36:30    来源:    发表者: 白狐鸽舍       阅读次数:
谨慎引进高位名次鸽

准确地说,鸽友们之所以掏高价引进冠军、亚军之类的高名次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采用高位名次鸽配高位名次鸽的方式培育出仍然能从竞赛场上拼回冠、亚军的新生代鸽。这种以汇聚众多高位名次鸽的快速性状基因为一棚,达到以多重快速性状为优势取得胜利的构想,虽说不是绝无仅有独具一格,也算是一条可行之路,只不过生物的基因遗传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尤其是信鸽优良性状的遗传原本就是至今仍属悬而未决的疑难课题,令全世界的生物学家既有兴趣破译,又显得束手无策的长久性悬念。

尽管说“冠军的后代不一定是冠军,但冠军鸽的上代一定有过冠军鸽的出现”这个理念指导鸽友引进高位名次鸽本身没有什么可置疑的,问题在于培育流程方面,大家都知道。整套养鸽程式集中了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互联关系,绝不是单纯的冠军加冠军或几个高位名次鸽糅合在一起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出新生代高位名次鸽这么简单。实际上,我们虽然起步较晚,但崛起迅猛的中国鸽坛已有不少“先富起来”的老板级别鸽友率先垂范,很早就开始实施大量引进天价冠军、亚军、高位名次鸽的行动了,特别是巨额奖金公棚赛形式的繁荣发展,更是刺激不少颇具经济实力的鸽友遍地搜罗冠军鸽,对国内赛出的冠军鸽不屑一顾,宁愿不辞劳顿不远万里跑出国门去求购。试图用大批量冠军鸽的快速飞翔性状因数囤积一个专门繁衍冠军鸽的基因库。然而,头破血流者总是占据了上风,而获得成功者却比例甚少。何以如此呢?还是那句话:冠军鸽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伴有偶然性,除了必须具备的“种、养、配、训”这个基本先决条件外,“天时、地利、人和”也是造就冠军鸽横空出世的重要外在因素,再加上天气、运气等客观条件,也许就会造成认为冠军的没有成为冠军,不认为冠军的却出乎意料得了冠军的错位现象。以上只不过是本文的引题,缘于这个话题涉及的范围过大,牵扯的鸽友太多,为了避免本作者受到口诛笔伐,只能点到为止。现在我们不妨把涉及面进行“缩影”,以贴近实际的心态来讨论这个话题。仅以笔者身边一位连续多年均以稳拿冠军而成为当地鸽坛“霸主”的鸽友为例,可以说这位元鸽友每年参赛都会拿到第一名,同时几乎每年都在不断引进种鸽,而作出的后代很少有作为,基本上以鸽海战术赢得冠军宝座,送到公棚去的诸多平辈鸽也飞的令人心灰意冷。但他每次在当地鸽会赛出的冠军鸽从来不留在棚中作种用,而是一概卖掉,开始的时候笔者很不解,直到几年后才明白。2005年春季,该鸽友又一次夺得500公里大奖赛冠军,与笔者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位鉴鸽水准较高的鸽友打算引进,可是当鸽子拿到手里的时候,明显觉察鸽子的肌肉不对劲,当时就问鸽主是不是在上笼的时候喂过药?鸽主明白遇见高手了,倒也很坦率地承认确实喂过药,引进的事自然免谈了。几天后,这只‘药’出来的冠军鸽被当地另一位参加另一家鸽会比赛取得同一级别同一司放地的冠军得主高价引走了,用自己的冠军鸽配引进的那只冠军鸽育雏一批子代,挑选了一部分信心十足的送到了一家公棚准备打拼一下,却万万没有想到输得惨败,以后再也未曾看到过他。

冠军鸽配冠军鸽,作出的子代在比赛中表现的如此让人汗颜和尴尬,其原因何在呢?咱们先抛开父母鸽适配与否,但就他引进的‘药’出来的冠军而言,虽言取得的冠军成绩没有任何不实之处,但并不是靠自身真正的飞行速度实力,在保持自然生理状态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所以从客观上讲成绩是真的,但从主观上讲却是虚假的,被人引进的最终目的是作种用,但这种半真半假的冠军鸽根本不具备遗传快速飞翔的基因条件和能力,尽管它的配偶是一只具有快速飞翔性状的冠军鸽,但由于上述成因而导致下代鸽的飞翔性能不尽人意的结果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正是笔者为什么提出《引进高位名次鸽应谨慎》的原因所在。

“引进种鸽,不要只把重点锁在冠军鸽本身,而把目光放在它的平辈和子代身上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富有实际经验的老前辈曾经多次提醒我们。也许会有人不解:把目光放在冠军鸽的平辈身上容易理解,因为冠军鸽的平辈尚未出赛就被直接留为种用,一是品质好,种用价值极高,正所谓“知儿莫如父”,自己的鸽系什么特徵可留为种用是鸽主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二是冠军鸽同辈由于没有直接血拼赛场,生理上自然不会存在因紧张激烈的劳累而造成的任何异常问题。对不出赛的种用鸽,除非精神上有毛病的人才胡乱喂药。但是,如果把选择种鸽的目光放在冠军鸽的子代身上就不太保险了,倘若这只冠军鸽也是‘药’出来的怎么办?这就要有验证技巧,如果鸽主把这只冠军鸽的子代留在棚中继续自用或者送交公棚的话,就可以放心引进,还有这只冠军鸽被原鸽主自用多年,也能说明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任何一位冠军得主可以骗你骗我,但不会骗自己,把一直没有遗传快速飞翔因数,而且能卖得好价钱的“垃圾冠军”长期保留在棚里繁殖后代来满足虚荣心!除此之外,理论知识告诉我们:一只或者一时竞翔性能表现好的优秀成绩鸽,有的能把自己的优势传递给下一代,而有的却不能,这是为什么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优胜鸽是在原始生理及自然飞翔性状,绝对没有遭受人为干预的状态下,完全依靠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本能在自然条件下取得的。这种解释仍然把赛鸽本身飞翔性状之外的客观因素排除其外,因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这个话题的谈论中纯属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而不能传递下去的解释就多了,除去客观因素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上笼时给选手鸽填喂过兴奋剂、激素片、抗生素之类的药物,这就是为什么同一鸽系在原鸽主(以前文列举的笔者身边那位冠军得主为例)手里能飞的一鸣惊人,而被另一位冠军得主引进后怎么也飞不出成绩的根本原因,即使让他自己选配也难免不幸。

生物遗传繁杂深奥,以人为干预为手段,企图达到什么目的根本没有这种可能。给鸽子强行填喂激素药物的做法不可能实现再生冠军的幻想。打个很浅显的比喻,现在农村养猪,只需100天就可以出栏,想必大家都知道,主要功劳在于激素性物质的催长,如果用这些靠激素催促长大成熟的猪相互配种产崽,不再给小崽喂任何激素催长,完全靠粮食和青饲料喂养,它们还会有种猪的生长速度吗?因此我认为,人为的手段只能干预生物的身体生长发育及生理成熟,而不可能增强基因的遗传性能,甚至说只会产生破坏基因遗传性能的不良后果。

实际上,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信鸽的飞翔性状和自然表现状况,经过人为干扰之后,其优势性能得到短暂加强,呈现的性状不能传递或无法很好的传递给下一代,就连正常经过赛前超大量的训放等手段的作用而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样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因为这种优良性能属于后天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同样是利用非正常手段突发性取得的,而生物的各种优良性状,偏偏要在自然生理状态下才会得到很好传递,这种遗传形式是先天性的,是基因遗传的核心,只有经过这个核心的强化,先天遗传下去的优良基因才会形成持续不断一脉相承的可靠保证,即使在某一代身上发生脱节现象,但经过调整很容易在短期内得以承接。这是规律,是生物普遍繁衍规律,也是世界上所有自然生物生生不息的传承规律。


当然,面对高额奖金的诱惑,鸽友们出现急功近利的心情和不择手段的作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是经济时代,以前只管投入不问收益的思维方式已经被彻底淘汰,广大鸽友倾其所有引进冠、亚军及高位名次鸽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图有收藏家的虚名,而是要以高位名次鸽为母本,复制出属于自己的新生代高位名次鸽,去赢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目的绝对无可置疑毫无可厚非,只不过在复制过程中不幸发生了种种事与愿违的问题,于是,釜底抽薪、破釜沉舟式的急救措施也就应运而出,不惜以毁掉一只选手鸽的全部为代价,实施以强行填喂兴奋剂、激素片、抗生素之类的药物帮助鸽子为主人血拼奖金的方法,这样做对以赢得高额奖金为首要的鸽主来说是“毁得其所”吧!但不能不说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损人利己的嫌疑,因为一只胜算于“非正常生理状况”的高位名次鸽获得的内幕,外人不知道,鸽主更不会实话实说,心里明白已经成为废鸽绝不能留在棚中自用,还是卖掉为妙。缘于上述成因,笔者才写下本文,意图是告诫那些求得高位名次鸽心切的鸽友在引进冠军、亚军或高位名次鸽时一定小心谨慎,否则的话,一不留神也许就买回高价垃圾鸽。最后,笔者总结一句话供鸽友们去体会:有些冠军鸽其冠军赛绩确实真实可信,但这只冠军鸽夺得冠军的真实形状却未必真实可靠…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