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营养是抗衡疫病的物质基础

时间:2013-02-20 09:10:03    来源:    发表者: 陕西流沙鸽舍       阅读次数:
营养是抗衡疫病的物质基础

(一)疫病挑战下的免疫贮备与免疫紧急调集

疫病的挑战

营养不仅是生命代谢的物质基础,也是机体抗衡疫病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疫病泛指所有传染性疾病,在疫病对鸽进行挑战的情况下,健康和生命都得接受严峻的挑战与考验,预后的生死残存终将取决于机体与疫病抗争的结果。此时,鸽免疫系统功能的健全状态,免疫力的强弱将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

充足的免疫贮备与免疫紧急调集

充足的免疫贮备,需要日常良好的鸽舍管理,优良的饲养环境条件,丰富而充足、合理且均衡的营养菜单支持。在疫病挑战下的免疫紧急调集,源自日常免疫贮备是否充足和免疫系统在疫病挑战下的紧急调集效果。具备良好的调集效果才能抗衡、抵御、排解、减轻疫病入侵下的免疫应激,将疫病对机体的损害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免疫的物质基础

免疫的物质基础主要由机体内主导免疫任务的网状内皮系统,一旦接到疫病入侵应激信息,首先是从机体内应急调集免疫贮备,然而同步向肠道发出索取指令,紧急从肠道吸收提供免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其中,需要量最大的是(粗)蛋白和多种免疫所急需要的营养要素。在肠道消化酶、益生菌等帮助下,将粗蛋白分解成为各种不同组分的单体氨基酸,然而在限量氨基酸的管辖下,按需选择分类限量控制吸收,将多余的氨基酸排泄出体外,将吸收获得的氨基酸,重新按序排列组合成鸽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结构物质,诸如:免疫球蛋白、免疫抗体、免疫细胞……此外,在与疫病抗衡的过程中,还需要超常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其他营养物质的共同参与,进行分解、催化、酶解、转换、合成等代谢过程。对于某些短缺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部分氨基酸),则采取体内转换、重新合成等途径获得,或者粗制滥造采取替代、减量等途径解决。在疫病挑战下,营养物质虽然并非唯一,但确实是免疫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基础。

(三)疫病的挑战与进化

鸽与病原微生物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彼此之间进行着漫长的而从未间断地你死我活的生存与适应的争斗。鸽在疫病反复且多次的挑战下,在漫长的进化岁月中,鸽机体也相应诞生、促成、提升了复杂而强大的免疫系统。在免疫入侵应激紧急动员下,快速将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及时控制(局限化),免疫抗体、T细胞、B细胞等迅速将病原体包裹起来,遏止、阻止其繁殖或转录。但凡是健全的免疫系统,或者是曾经遭受攻击,受到重创的免疫系统,待等一旦免疫系统功能康复,则就可以迅速地将病原体置于有效控制之下,由机体免疫系统的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将其吞噬→直到病原微生物全部消亡,迅速康复。同时,鸽也在这场疫病战斗中,获得足够的免疫抗体,对该病原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达到终身免疫。根据不同病原体,相应产生出终身免疫抗体、免疫血清,或仅能产生短暂且会逐渐自然衰减的非终身抗体、免疫血清,让机体侥幸逃脱疫病的攻击,继续健康地存活下来。回头再看这些看似简单的病原微生物,它们也在同步的进化过程中,诱导、锻炼、诞生出一系列对付鸽机体免疫系统的新颖“武器”,即采取频繁变异的手段来进行改头换面,突破鸽免疫防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鸽,在疫病的挑战攻击下败下阵来,走向消亡。而大部分鸽在疫病的攻击下,仍然能获得足够的免疫抗体,能够健康地存活下来。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争斗,过去、现在、将来仍会永无休止地继续长期演绎下去。

(四)疫病期的免疫需求和紧急调集

在疫病的挑战下,疫病激活了鸽免疫系统,产生大量免疫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之类物质)和化学免疫因子。这些免疫因子共同作用于机体,产生代谢分配上的重心转移:主要是营养物质的紧急调集和重新分配,生长发育减缓甚至停止,尽可能将优质蛋白、限量氨基酸等特需物质优先供应给免疫系统,供免疫急需使用。

在疫病挑战下,免疫系统被激活,机体合成大量细胞免疫因子、化学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免疫抗体等。代谢率增高,体温升高,产热的增加也消耗掉大量的养分。此时,免疫系统首先是需要大量的氨基酸来进行支持,供给合成免疫球蛋白、免疫抗体等其它免疫活性物质。

在疫病挑战下,患病鸽的采食量普遍下降,甚至出现厌食、绝食,此时氨基酸的供应来源,只能依赖于体蛋白-肌肉组织中的肌蛋白通过降解来获得,此时,肌蛋白就成为生产合成免疫蛋白的重要临时替代来源。于是疫病鸽会产生神情欠佳、倦怠乏力,耸毛瞌睡等症状,且很快出现形体消瘦、体重减轻,翔欲、情欲下降,停蛋、停止育雏等情况。雏幼鸽生长发育减慢、停止,成为僵雏幼鸽。

在疫病挑战下,鸽机体代谢率增高,免疫蛋白需要量大幅度递增。实验数据表明:(人患病时)需要量要比平时增加5%-35%,其中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0.57-1.2g/kg体重,若是在高烧情况下,其消耗量可增加到5-7倍以上。而鸽的代谢率比人和其它动物要高得多,于是其消耗量、需要量显然也是要高得多。

在疫病挑战下,鸽机体代谢率增高,蛋白质-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产物氨排出量也大幅度增加,肾负荷急剧递增。此时,则表现为频繁饮水、尿量增加,由于鸽属于单泄殖腔动物,尿粪混合物大量排泄,出现大量清水便、水节便。

在疫病挑战下,鸽机体代谢率增高,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养分需求量大幅递增。此外,在鸽氧化应激反应中,还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来对抗氧化剂(维生素E、维生素C、硒等),促使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消耗量倍增。

在疫病挑战下,鸽体内的营养分配模式,由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模式转向免疫调集。鸽的这一系列免疫需求调集、重新分配等代谢应激反应模式,是为了抗御疾病的需要,为了尽可能让自己继续存活下来,否则就会面临生命的中止,物种的灭绝,这些都是鸽作为具有生命力的生物体为了继续生存,所采取的自然选择,长期适应进化的结果(略)。

(五)疫病干预下的自然选择模式

疫病在人工干预下,上述这一系列代谢应激反应模式的转换,已偏离了纯自然选择模式的轨道。即在健康状况下,养分的分配模式,是以生长、发育、生存、繁殖、运动为主,而在疫病干扰下,若仍然顽固地坚持这一原始模式运行的话,它的免疫力就会很低,死亡率会很高。这就是我国原来那些抗病力较强的老品种鸽系,虽然其在生长发育、健康素质、体格特征、运动适应模式等方面均无法与现代鸽相比,但它们在抗衡疾病能力:免疫力、耐粗饲、抗恶劣生存环境方面,却要显著见长于现代那些引进鸽系。这就是“基因决定养分分配模式(是编入DNA遗传密码中)”的不同表现。

而现代鸽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优越饲养环境条件下,它们已经从基因上彻底改变了原始养分分配模式。因而,那些近年来所引进的标准运动型鸽(指不耐粗饲、不耐粗养、抗病免疫力相对偏低的鸽系),已经养成适应于高营养水平饲养条件下生存,必须依赖于人工添加剂辅助补充饲养的模式,由人类按需合理提供充足的营养要素下,才能获得强健的标准运动型体魄,才能获得足够的免疫抗体贮备,才能获得良好健全的免疫功能,尤其是在疫病挑战期间,它们更需要适当合理地补充提供均衡而全面的营养添加剂——菜谱,方能保持有足够的养分免疫贮备,保持有足够的战备物资,保持有足够的免疫力,足以抵御、抗衡、战胜疫病的攻击。

在疫病挑战下,患病鸽普遍表现为食欲不振,这正是由于消化液(消化酶)分泌减少所引起。这样就可以敦促机体代谢率迅速下降,能量消耗量也迅速下降,生长发育伴随着迅速中止,可以让营养分配转向供应到免疫特需供应方面去。类似这些生存变异的应激调节变化,乃是物种进化之根本基础,其形成的机理可以从进化论角度来进行解释,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这些都会非常有利于鸽的继续自然生存下去。

患病鸽营养获得的减少,免疫需求的营养标准又大幅提高。此时唯一可靠的营养来源就是体内储备,此时,大量动员体内储备调集就成为患病鸽之必然。这也是由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活性物质分泌、疾病应激下的代谢改变所引起,如皮质激素水平上升、胰高血糖素升高、儿茶酚胺水平上升、胰岛素水平下降等。此时,鸽耗氧量增加,糖原分解增强,线粒体氧化代谢产生大量ATP,反馈的结果是抑制了鸽的食欲。不过在人工干预下,我们还是需要尽可能地让发病鸽能获得足够的养分补充,特别是免疫所需养分的补充供应,保证充足的养分应用于抗病免疫,尽可能地减少体组织蛋白的分解,体组织蛋白分解一旦耗竭,死亡就成为其必然性结果。

疫病挑战导致鸽生长发育降低甚至停止,这种采食和生长的下降并非是病原体本身对鸽的伤害所造成的,而是鸽对疫病挑战下的免疫反应所造成。免疫系统一旦被激活,所产生的一系列代谢变化和所产生的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在消灭病原的过程中,也对鸽的生长繁殖性能造成严重创伤。不仅是病原体入侵,其还包涵其他免疫反应物质的激活(如疫苗接种、生物药物、酶制剂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鸽的生长性能。虽然免疫反应是鸽保持健康(或存活)的必需,但为此它也付出了采食和生长发育下降,繁殖停止的代价。免疫系统有时也会免疫反应应激过度而遭受其害,特别是在遭遇病毒感染之后,产生过量的炎性细胞因子。紧急损伤鸽机体自身免疫组织,导致免疫失控,严重时还会导致鸽很快衰竭突然死亡,这就是我们鸽舍内所常见的奇怪现象,即鸽群里那些身体最棒、体质最强壮的鸽,反而越是经不起疫病袭击的缘故。所以说“免疫是把双刃剑”。

(六)免疫的物质基础

在疫病挑战下,机体内的营养分配代谢会立即改变,免疫所急需要的养分与平时健康状态下,维系生命代谢、生长发育、运动竞翔、生育繁殖等所需要的养分完全不同。这就是之所以雏幼鸽在毫无免疫贮备的情况下,在疫病挑战下,感染死亡率要明显高于成年鸽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疫病挑战下,免疫系统合成大量的急性期免疫体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免疫蛋白的氨基酸组分不同于体细胞组织的肌蛋白,其主要由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等组成,且其组分比例要远远高于体细胞组织的肌蛋白。在疫病应激下,机体调集组织肌蛋白首先满足于合成免疫球蛋白氨基酸组分需要。显然,此时其中会有一些氨基酸,就可能成为限量氨基酸。以鸡新城疫攻毒试验为例,日粮中苏氨酸增加到0.6%以上,体重的增重就不再增加,如提高到1.0,抗新城疫抗体滴度就能直线升高,除此之外,用缬氨酸进行的实验结果也十分相似。显然实验已经证实,此时,苏氨酸和缬氨酸在疫病挑战下,已经临时成为免疫应激反应中的限量氨基酸。

在疫病挑战下,产生免疫应激,由于缺乏色氨酸所造成的氮负平衡(氮利用、消耗、排泄大于摄取、合成)最为严重,此实验正说明了疫病期间,机体对于原本就是限量氨基酸的色氨酸需求量也同步大幅度增加。此时的色氨酸主要是被用来合成急性期免疫蛋白所需,另一方面,色氨酸的降解也同步显著增加。

(七)免疫的营养需求

营养作为免疫物质基础。其实所有的营养物质都可以说是免疫所必需的,但其一旦成为受控限制吸收的物质,那么其就即便是补充得再多,也会被列入限量吸收物质的菜单谱(主要是指限量氨基酸),将多余部分营养物质要素全部排泄出体外。此时,却反而增加了肝肾器官功能的负荷,反而抑制了免疫功能的有效运转。

1.能量 能量的严重缺乏会影响免疫力。实验证实,能量缺乏会使免疫组织、脾脏等重量降低,白血球数量减少,抗体的滴度降低94%,细胞免疫力降低70%。免疫器官和免疫力明显降低,一旦遭遇疫病的挑战,就往往预后不良。如能充分保证能量的供给,就可保持机体具有较高的免疫力。因而能量物质的严重失缺和不足(如饥饿、运动耗竭、饲料低劣等)情况下,再遭遇疫病的侵袭,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同理,处于饥饿状态下,长期食欲不振、赛程应激下疲劳康复迟缓鸽和那些亚健康鸽,在遭遇疫病的侵袭下,死亡率就很高。

2.蛋白质与氨基酸 对于免疫力非常重要,氨基酸是合成抗体、淋巴细胞、细胞因子、急性期蛋白等的基本原料,某些氨基酸是体内抗氧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正常健康状态下,其将极其精华而少量的精品氨基酸,分配给免疫器官组织进行战略贮备,而将较多的剩余氨基酸依次留给繁殖、运动、生长、发育、肌肉代谢等需求。机体一旦发生蛋白质、氨基酸的缺乏,首先遭受损害的是机体免疫力,然后才是牺牲机体的繁殖、生长、发育、运动、肌肉代谢等的正常基本供需。因而低蛋白、劣饲喂养下鸽群,其健康状况和免疫力也必然是同步低下、恶劣而不全的,疫病的死亡率也必然会增高。色氨酸对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力非常重要。精氨酸具有促进小肠黏膜的完整性、提高免疫力功能。此外,免疫还需要较高水平的苏氨酸和色氨酸,苏氨酸能提高免疫球蛋白水平。胱氨酸为体内重要抗氧化体系的成分,而抗氧化-氧化的平衡对于保持机体免疫力,保护自身组织免受自由基的伤害也非常重要。体内抗氧化体系还与维生素E、维生素C、硒等有关。孕卵期蛋白质缺乏,会影响雏幼鸽免疫器官的发育,降低子代胸腺和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降低脾脏NK细胞活力。孕卵期蛋白质缺乏,还会改变子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子代的基础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免疫力低下,成活率下降。

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组成抗体-免疫球蛋白所不可缺少的组分,营养虽然不是唯一,但却是不可缺少。经检测家鸽体内的免疫抗体要比野鸽复杂得多,这与家鸽接触传染病病种的几率机会多得多有关,且家鸽免疫抗体的滴度也要高得多。

3.维生素 对健全鸽免疫力十分重要。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是酶代谢的组分,在疫病挑战代谢率明显提高下,维生素的需求量必然也会增加,如继续按照日常需要量常规标准提供的话,必然会引起维生素的缺乏,甚至于出现维生素缺乏症状。脂溶性维生素A主要与保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有关,膜结构完整是免疫作用发挥的基础。因此,在许多疫病中补充维生素A对于提高免疫非常重要。维生素E是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剂,是体内抗氧化体系的重要一环。维生素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由于线粒体进行的氧化反应,不断地产生自由基,在疫病挑战下,自由基的产生徒然大增,自由基对于鸽组织膜结构的活性成分,有强大的损伤作用,线粒体中充足的维生素E可随时清除疫病所产生的自由基。维生素E、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可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当鸽同时出现缺乏维生素E、C、硒时,免疫力明显降低,在此情况下,即使是那些平时无害、非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包括潜在病毒体,也可成为致病源产生致病性,即使是那些致病力很弱的病原感染,也可足以导致鸽死亡。因而,体内充足的抗氧化储备是免疫的基本保证。抗氧化储备可由饲料中含有高水平的铁、铜、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棉酚、酸败的油脂、霉变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以及疫病挑战而大量消耗甚至耗竭,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提高维生素E的供应水平。

4.微量元素

许多微量元素也是酶的组分,在代谢率增强时需要量同步增加,硒是鸽抗氧化体系的重要成分,缺硒鸽的免疫力明显降低。缺硒时,病毒的毒力、致病力增强,这或许也和硒的抗氧化机制有关。锌对于鸽的免疫功能十分重要。锌参与黏膜免疫和细胞免疫,锌在白血球、精液的细胞中组分含量非常高,锌在疫病挑战下,锌需要量增加,缺锌可导致T细胞、B细胞的免疫抑制。疫病期间机体的紧急调集,将锌集中调集到供应白血球等免疫生产所需要的地方,抑或减少、停止精细胞中锌的消耗供求。所以疫病期和疫病后康复期的种鸽,精液质量通常会含锌量不足,于是乎不宜留供育种育雏使用,此时,无论是精卵的受精率、孵化率、成雏率、雏健康程度必然是下降而低劣的,也不可能育出高品质优良遗传健康满意的雏。其他微量元素铁、锰、铜、碘的缺乏也会降低鸽的免疫力,特别要关注铁的状况。铁在生物氧化供能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缺铁导致免疫力降低已被无数研究证实。但我们也必须关注铁的另一方面,即铁过量导致的不良后果。铁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过渡元素,铁的氧化性很强,过量的铁可导致氧化应激,降低抗氧化酶水平,减少抗氧化储备,降低免疫力。由于铁的反应性非常强,体内正常铁均是与蛋白结合在一起而存在,如血色素中的血铁红蛋白、肌肉细胞中的肌铁红蛋白等,一旦铁没有完全被蛋白结合,而流离失所呈游离状态,那么此时的铁离子可攻击细胞和活性分子,反而激发引起疫病的发病或使疫病加重。另一方面,铁对病菌的增殖也是至关重要的限制因子。在鸽感染细菌病后,体内铁越多,细菌增殖越快,特别是游离铁的存在,会大大加快细菌、病毒的繁殖、增殖,反而使病原体有机会战胜机体的免疫系统。同时还可使肠道病菌的毒力增强,招致感染后毒血症产生的几率骤增,加快疫病的进展恶化。其他微量元素如锌和铜的超量添加,同样也会导致体内氧化应激,降低免疫力,还会污染环境。

在遭遇疫病的挑战下,适当提高微量元素供应,有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减少损失。但并非就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高铁、高铜、高锌便是例外元素。此类产品市场所见较多,诸如:维他矿物粉等之类。因此笔者竭力主张维他矿物粉等矿物元素类营养添加剂,以放在舍内任其按需自然啄取补充为主,而不主张采取人为强制添加混饲供饲的方式,强制补充供给。

在同等实验条件下,相同基因鸽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在同一毒株的病原微生物的攻击下,使用同一种药物,低水平营养运转鸽与正常营养运转水平鸽相比:会出现二种截然不同的显著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每个鸽舍之间,在相似疫病的攻击下,使用同一药物,竟然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即使是同一鸽舍的鸽与鸽之间,也会因为它们各自的偏饲习惯各异,而对于饲料、饲料添加剂、保健品的选择应用,用量不一、摄入吸收量、适口性等方面差异的影响(还受先天基因中存在的内源生化酶等影响),而会出现疫病的发病轻重不一、疗效不一、预后不一。

(八)关于免疫耗竭

在饲养管理不良鸽舍,鸽营养不良,体内免疫物质贮备不足,患有慢性病、肝肾功能不良或受损,大量寄生虫感染情况下的亚健康鸽,平时营养贮备不足,在疫病入侵下很快耗竭,形成急性疫病攻击下的瞬时需求量超增调集障碍,养分分配超越机体所能耐受的最大负荷,机体在短时间内一时难以调集到足够的营养物质来合成免疫蛋白、免疫抗体。诸如此类造成的合成障碍,都会面临鸽机体免疫耗竭,最终导致暴卒、猝死。

在鸽疫病期间,鸽友所关注的重点核心部分是:限制的养分营养素是什么?最需要添加的氨基酸有哪些?对此鸽友也并不需要过于操心,其实此类产品在鸽业市场已经十分丰富,且品种名目繁多,有如体脱康、康飞力、复合氨基酸等,就不再一一提及。

疫病挑战下的对策

鸽群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疫病挑战下,我们该怎么办?靠研制更好的药物?更好全覆盖的优质疫苗?改善生存环境?选育抗病力强的鸽系?显然这些确实都非常重要,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营养在免疫方面的作用意义,营养是抗衡疫病,生产制造免疫物质的基础。营养状况是决定疫病预后的根本保证之一。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