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鸽病大全

时间:2013-04-01 10:26:35    来源:    发表者: 枫叶鸽舍        阅读次数:
鸽病大全

鸽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疾病起因复杂,治疗棘手,几乎在所有的鸽场都曾出现,是严重困扰鸽业的一大问题。不同品种、不同年龄鸽均可发生,且体弱者多发;没有季节性,但以冬、春更为严重。多为混合感染,可由衣原体(微浆菌)、支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不良刺激等多种因素引起,经由粪便、食物、饮水、器具及飞沫感染(打喷嚏)等途径传染,常为混合感染。
【症 状】病鸽萎靡不振、食欲减退、消瘦;咳嗽、单眼伤风(流泪);鼻瘤湿润、变脏;鼻湿、流涕、呼吸啰音、喘气、张口呼吸;飞行能力降低等。
【防 治】
定期清理鸽舍、消毒;保持鸽舍干燥、通风;禁止过密饲养。发现病鸽,立即隔离,并全群预防,病鸽可选用“衣支速效”和“慢呼清”进行对症治疗。严重者或者带有咳嗽的可选用“强力呼畅”
【友情提示】1、鸽呼吸道疾病比较复杂,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推荐:1、主要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推荐“强力呼畅”;2、主要由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推荐 “衣支速效”。
鸽曲霉菌病
鸽患曲霉病后表现为,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离群独处,缩颈呆立或闭目昏睡,食欲减退或废食;病鸽时有下痢,粪便呈灰褐色,泄殖孔周围羽毛被粪便沾污;病鸽呼吸短促,伸颈仰头,张口呼吸,腹部和两翅伴随呼吸动作明显扇动,并发出呼噜声或类哨音,病鸽病程为3-6天,出现明显症状后2天内死亡。
【预防】⑴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在雨季加强饲料管理,防止饲料发霉。
⑵ 为了防止继发感染,最好用“霉消唑”按预防量连用三天。
⑶加强饲养管理:食槽饮具每天洗刷、消毒、保证饲料、饮水清洁新鲜,严禁饲喂霉败饲料,经常更换垫料。舍内经常通风换气,搞好舍内及周围卫生,定期消毒。
【治疗】⑴及时隔离病鸽,彻底更换垫料。用霉消唑拌料喂服,同群未发病鸽减半,连喂3天,并用0.04%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天。同时,增加维生素含量以增强鸽的抗病能力。
⑵有眼炎的鸽可用衣支速效进行治疗,每日1-2次;连用三天。




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是鸽子的常见病,一般的症状包括腹部下垂,呕吐、反逆,体重下降,精神萎缩及下痢。大部份的消化道疾病与鸽舍的饲养管理,环境,个体免疫力、营养失调、紧迫、饲养过于密集有关。呕吐的原因包括腺病毒、念珠菌、沙门氏菌、吸虫的感染以及嗉囊炎与中毒。眼睛、口腔及鼻若有分泌物可能造成的原因有单眼伤风综合感染、念珠菌及滴虫感染。
喙——常见外伤,例如攻击而造成。
咽——咽部的疾病必须有完整的检查。观察咽喉黏膜的颜色,正常的黏膜是湿滑、红润平滑,如果出现红肿、发炎、长白色的结节等病征其原因有可能是念珠菌症、呼吸道慢性感染、维生素A缺乏、鸽痘、肿瘤、毛滴虫、外伤等。
念珠菌症是鸽子常见霉菌性疾病。其中以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最常见,念珠菌又称鹅口疮,它是健康鸽子上消化道的常在菌,也是一种伺机感染菌。此菌时常造成鸽子上消化道的病变,造成口腔、食道、嗉囊或腺胃等病变,其病变处表面会发炎,形成伪膜,粘膜层会有增厚、圆形、略显白色突起之溃疡状病变。
念珠菌症发生原因很多,例如鸽子受到紧迫,鸽舍的饲养环境太差,鸽舍温度,湿度太高,抗生素之滥用、营养失调,肠内寄生虫,鸽子的饲养太密集,这些因子皆会造成白色念珠菌大量增生而发病,所以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是二次性感染,常与毛滴虫,病毒性疾病共同发生而造成病鸽的死亡。念珠菌症的诊断可以综合病鸽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近期的病史,用药史,一般的显微镜检查来确诊。
维生素A缺乏是鸽友较常忽略的疾病,只要鸽子饲料营养不均衡就会造成各种维生素的缺乏,因鸽子体内无法自己制造维生素A,必须靠外来的饲料补充。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护上皮细胞的正常发育及生长,上消化道的的黏膜是一种上皮细胞。所以维生素A缺乏会造成病鸽子口腔,食道,嗉囊,咽喉等具有黏膜的组织发炎,化脓等病变,易受到其它的二次性病原的感染。
食道——食道常见的问题包括发炎、外伤、嗉囊炎。甲状腺细胞增生或是肿瘤,鸽子的肿瘤性疾病相当常见,肿大的硬块会压迫到食道而造成鸽子在进食或是消化的障碍症。此外铅中毒或是食物中毒也会造成食道的伤害。
黄曲毒素中毒主要是长期或是过量吃入含有黄曲毒素的饲料而引起,长久慢慢蓄积后便会发病。尤其是玉米久存,易因黄曲菌之生长所产生的一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在食物及饲料中以毒素B1的毒性最大,可侵害人、畜、禽的肝,影响肝功能及消化机能。中毒的程度依鸽子的日龄大小及摄入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幼鸽的敏感度较高。临床症状,鸽子会食欲不振、下痢、体质瘦弱,伴有贫血现象。病情发展很慢。急性中毒常发生在幼鸽,中毒时鸽子会不吃,容易呕吐,嗜睡,生长发育慢、下痢、粪便稀呈白色或绿色。剖检可见急性中毒的患鸽肝肿大,色变淡,胃肠充血或出血。慢性中毒的胆管增生,肝硬化等。 
嗉囊——包括最常见的涨归、肿瘤、嗉囊灼伤、穿孔、幼鸽或是幼小的鸟类其嗉囊比较脆弱,较会有嗉囊方面的受伤。
胃——常见的的问题包括发炎、异物性阻塞或是溃疡等疾病。
肠——小肠如果出了间题最常见的的症状是下痢。病鸽的的粪便可呈水样、白色、绿色、黏液状、血痢、食物渣等。幼鸽的下痢造成原因有披衣菌、球虫病、大肠杆菌感染,轮状病毒及腺病毒的感染。
◎出血性粪便-血痢的原因很多,例如最见的是泄殖腔脱垂、急性铅中毒、肝疾病,肠道出血、沙门氏菌的感染、梭状杆菌感染、球虫病、吸虫、毛细样线虫等。镜检可查到球虫虫卵。食物中毒也会排血便,鸽子会出现出血、呼吸困难、体温下降等。重金属如砷中毒,鸽子有急性排血便。
◎白色粪便-细菌性白痢(排白色糊状粪便)、弓虫感染(会排白色粪便,神经症状包括角弓反张、歪头和眼睛失明等症状)。
◎绿色下痢粪便-钩端螺旋体感染,临床症状出现贫血、黄疸等。铜中毒时则呈深绿色粪便,脑充血、出血、水肿等症状。
◎水样下痢-常见如巴拉米哥感染、六鞭毛虫感染、细菌感染如鸽副寒、食物中毒等。
消化道疾病一般检查
◎外观症狀-完整的检查鸽子外观包括口腔、眼睛、鼻孔是否有分泌物、可用手去触摸腹部是否有硬块。
◎口腔-以棉花棒采取,抹片以显微镜检查。口腔包括上颚咽喉部可检查毛滴虫、念珠菌、炎症细胞、细菌相及微浆菌等。
◎粪便-粪便的颜色、形状可做初步的检查,检查各种虫卵或是卵囊,吸虫卵、绦虫节片、滴虫及细菌及微浆。细菌学,粪便抹片经特殊染色可初步确诊部份细菌的种类。
◎血液-检查血液寄生虫、沙门氏菌、披衣菌或单眼伤风或是鸽子贫血等。
◎放射学检查-身体各器官例如肝、异物、肿大、肿瘤、肠道有阻塞、 卵巢炎或是卵太大而造成 。
◎腹腔內视镜查-可检查鸽子体內各脏器的疾病,可协助疾病的诊断。
治疗 :可用本公司的“嗉囊炎”、“鸽痢宁”、“安痢”、“痢净球安”进行对症治疗,具体用法请参考说明书。用药结束后可采用“药用酵母”或“多维电解质”进行调理。




混合感染
从本质上讲鸽子的感染都是混合感染,也就是说每种疾病都是由多种病原体共同引起的。一般总有一种主病原体,其他病原体利用它的“成果”加重感染症状以及整个病况。有时疾病只涉及一个器官系统,但由于所有器官都有相互联系,因此大多数疾病都波及整个机体,这意味着整个机体对那些原本由于“致病力”不足或数量不多而不能致病的病原体降低抵抗力。
病原体经常无症状的削弱鸽子抵抗力,其他与其完全无关的病原体利用这个机会在其它部位和器官引起有症状的疾病。
如果只治疗第二种有症状的疾病,则病症可以在短期内完全消失,但不久以后疾病又会卷土重来。为了彻底治愈疾病必须对第一种病原体,即“原发者”进行治疗。“原发病原体”再次侵入的时间完全取决于鸽子的状况和对鸽子的照料,对此我们不再进一步进行探讨,但要提请注意,发病不但和病原体的浓度有关而且不间断的心理压力也会削弱抵抗力。
简单说来,混合感染可以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多种疾病的混感,所以防治原则也是以根治主要病因,消除并发感染,调理生理机能为宗旨,具体需根据实际发病的情况,抽丝剥茧,找出致病的主要原因。




副伤寒病
本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主要是以1岁以下的鸽子为危害对象,也可在成鸽中发生,并常呈急性经过,是鸽常见的、多发的重大细菌性疾病。鸽副伤寒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疾病伴发。病鸽的生长发育受阻,更严重的是常成为长期带菌者,不时向外排菌,散布病原,使此病连绵不断,难以彻底消灭。
【传播途径】该菌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生存适应性。可经蛋传给后代,也可经生殖道、呼吸道、眼结膜损伤的皮肤及消化道传播,主要传播途径为后者。场内人员、用具、禽鸟及其他动物,也可成为传播因素。饲养的或者野生动物既是普遍带菌者,又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 变】本病的潜伏期12~18小时或稍长。幼鸽常呈急性败血经过,死亡率不定,可从不足5%到30%或更多。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大,病状也呈趋向缓和而成为亚急性、慢性或者隐性经过。本病有肠型、内脏型、关节型和神经型之分,这些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混合发生。
(1) 肠型 本型主要表现为消化道机能严重障碍。病鸽精神呆滞,食欲不振或废绝,毛松、呆立、头缩、眼闭、排水样或者黄绿色、灰绿色带泡沫的稀粪,粪中夹杂有粘液包裹的食料,发生恶臭。肛门附近羽毛有粪污,病鸽迅速消瘦。多在3~7天内死亡。
(2)关节型 当肠型病鸽进一步发展时,病原透过肠壁进入血流,形成菌血症状,在转到关节等其他部位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受累关节红肿、发热、疼痛、机能障碍,在肢体关节尤其足踝、肘关节更为多见和明显。病鸽为了减轻疼痛常垂翅或提腿以减轻患肢负重。
(3)神经型 病鸽因脑脊髓受病原损害而表现常共济失调,头颈外扭,或头部低下、后仰,侧扭等神经症状。
(4)内脏型 病鸽体内单一或多个脏器受损害,一般无特殊症状,严重时可见病鸽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日渐消瘦,病情迅速恶化,病程也较短。
【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除内脏型的肝病可作初诊参考依据外,其他型的诊断均须做患鸽脏器或患病部位分离培养与鉴定。
鉴别诊断
(1)本病肠型排稀粪与相关疾病的鉴别




禽流感 、毛滴虫病、衣原体病、黄曲霉毒素中毒、禽霍乱、链球菌病均有相类似的症状,其不同点如下:
禽流感 头、颈、胸部水肿,其相应部皮下呈胶样浸润。胸腔常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毛滴虫病 口腔内常有淡黄色干酪样伪膜,取样做湿图片,镜鉴可见到大量活虫体。
衣原体病 有眼炎及气囊炎,腹腔浆膜甚至有时肝周围及心外膜有纤维素性炎症。
黄曲霉毒素中毒 死前可出现角弓反张现象。同时可从饲料、饮水或食具中找到病因。
禽霍乱 肠有出血性炎症,十二指肠尤为严重。心冠脂肪与肝上分别有针头大的出血点和坏死点,是禽霍乱的特征性病变。
链球菌病 皮下、肌肉、浆膜水肿,心包腔、腹腔有浆液性、出血性或纤维性渗出物,肝周炎。
(2)本病内脏型的内脏结节型病变与相关疾病的鉴别




囊螨病、结核病、伪结核病、四裬胃线虫病、毛细线虫病、曲霉菌病、黄曲霉菌素慢性中毒等的结节性病变与本病颇相似,但本病型呈现古铜色的肝变,是其他病所没有的,可据此加以区别。
(3)神经型副伤寒的扭头歪颈症状与相关疾病的鉴别




鸽I型副粘病毒病、李氏杆菌病、脑型大肠杆菌病及维生素B及维生素A缺乏症,都有大同小异的扭头歪颈神经症状,但各病也有不同之处。
鸽I型副粘病毒病 有其固有的颈部皮下瘀斑性出血。
李氏杆菌病 脾肿大,并呈斑驳状还有心包炎及多发性心肌变性或坏死、充血。
维生素B及维生素A缺乏 经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后,一般可收效。
脑型大肠杆菌病 要做病菌的分离和签定才能鉴别。
(4)关节型副伤寒与相关疾病的鉴别




葡萄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及关节痛风、李氏杆菌病都有关节炎症状。这些疾病中,除关节痛风没有传染性,并可通过停用原来的饲料,改用新饲料或调整有关饲料成分、投服小苏打等,可以起到防治作用,以此与本病鉴别的要点外,其他疾病须做病原分离,才可鉴别。
【防治措施】(1)本病的治疗可使用“副伤寒”拌料(或饮水)可配合使用“多维电解质”;连用3—5天每天一次。
(2)伴有呼吸症状时可用“副伤寒”+“强力呼畅”,必要时可添加“多维电解质”或“健脾消食散”,补充多种维生素、电解质等,调理肠胃,促进食欲,加速健康恢复;
(3)加强鸽舍卫生的管理,勤消毒。




大肠杆菌病
本病是由有致病力的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非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维素性炎症为特征。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多见,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还可通过蛋传递感染后代。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约数小时至三天。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败血型 病鸽表现精神沉郁,食欲、渴欲减少或者停止,羽毛松乱,呆立一旁,流泪、流涕,呼吸困难,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全身衰竭。最急性的病例表现为突然死亡。剖检可见胸肌丰满、潮红,嗉囊内常充满食料,发出腐败的臭味,肠粘膜充血、出血,脾脏肿大,色泽变深。有时可见腹腔积液,液体成透明淡黄色。肛门周围有粪污。但其特征性的病变是心包、肝周围及气囊覆盖有淡黄色或者灰黄色纤维性分泌物,肝的质地较坚实,有时呈古铜色变化。
(2)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型 此类型的病状没有特征性表现。其明显的肉眼变化是胸、腹腔脏器出现大小不等、近似枇杷状的增生物,有时呈弥漫性散布,有时则密集成团、颜色有灰白、红、紫红、黑红等,切开可见肉芽内容物呈干酪样。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炎症。
(3)其他类型 均是由大肠杆菌的局部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炎症,并呈现化脓、坏死、干酪样渗出等变化。
【鉴别诊断】
诊断 本病的急性败血性与肉芽肿型,可根据症状、病变作出诊断。其他病型,还应结合病原检查确诊。
【防治措施】
(1)本病可用“鸽痢宁”、“菌治”等进行防治;
(2)配合“多维电解质”之后可以用“纯啤酒酵母”进行调理效果更佳;
(3)减少环境污染,加强饲养管理。




单眼伤风
衣原体感染,即鸟疫病俗称“单眼伤风”是由“Chlamydiae”(衣原体)引起之传染。此病原体比细菌小,较滤过性病毒大,对抗生素有感受性,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在鸽子中极常见。
【症 状】刚发病是为结膜炎,由单侧开始发生,临床上饲鸟病常会和其它疾病,如毛滴虫、支原体等混合感染发病,鸽子结膜肿大、有泪液,严重时呈现浓黏液、眼皮粘合、流鼻液,传染速度不是很快,但会时时发现病鸽子出现,种鸽常呈现不显性状态,鸽病缺乏活力,食欲减退,羽毛松散、消瘦,排绿色水便,严重时呼吸有杂音,加上细菌感染时则并发肺炎及气囊炎,幼鸽感受性强、传染快,严重时会造成死。
【传染途径】病鸽的鼻液、唾液或粪便排除细菌,经由空气或食入含菌之饲料、饮水而传染。
【防 治】1、“ 衣支净”连用3-5天;2、“衣支速效”2-3天后见效。
注意病鸽子的隔离和鸽舍消毒,保持通风、干燥、低密度饲养,刚发病时正确的诊断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其它并发症亦须同时治疗处理。




肠胃炎
通常由寄生虫、霉菌、细菌及肠道病毒引起。病鸽拉白色、绿色、褐色稀薄如水的粪便,粪中常带血。肉鸽体质虚弱,严重口渴。肉鸽患肠胃炎后,主要表现为羽毛松乱,食欲不振,腹泻。如果腹泻时粪便中带血,证明病情已相当严重。
【治疗】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进行治疗。或者有些是混合感染的要进行两种药品同时进行预防。并喂给易消化的食物对患肠胃炎的肉鸽,要停喂玉米,碗豆等硬食,最好将小麦用开水浸泡后再喂,以助消化。




禽出败(禽霍乱)
本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禽出败,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所有家禽都会感染的急性败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来势急、病情重、死亡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比较高。本病发生时,开始只有少数鸽子死亡,一经用药便可制止,但停药后易复发,常因频频复发而连续不断地发生死亡,以至不能停药,造成很大损失。 因此,所有的鸽场都有可能发生本病,但以童鸽和成年鸽(产蛋鸽)为多见。本病为条件性传染病,在饲养管理条件突然改变,尤其是参赛的信鸽,密度较大、通风不良、天气酷热情况下群养的鸽子以及长途运输的鸽子也容易暴发本病。通过病鸽排泄物污染的饲料、外寄生虫和外来人员也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本病有时由外地传入,有时自然发生(因巴氏杆菌有其内源的特点,健康鸽的呼吸道常有此病存在,平时不引起发病,当鸽抵抗力减弱时即能大量繁殖而致病)。所以当饲养管理不当,天气突然变化,营养失调,鸽体抵抗力减弱时,均可引起感染发病。夏末初秋多发。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消化道和创伤。
临床症状:具体可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
急性病例经过急骤,常为突然发病,几乎看不到任何症状,迅速死在鸽窝或鸽舍(笼)内;死前均有乱跳、拍翼等挣扎动作。这样的病例通常是在比较肥壮、高产的鸽群中和流行本病前出现。
急性病例为大多数,主要表现精神很差,羽毛脏乱,食欲减少或废绝,渴欲增加,体温高达42℃以上,由于频频喝水,往往会造成嗉囊胀大,口腔黏液增多,或流出黄色黏稠液体,病鸽常缩颈闭眼,弓背垂翼,离群呆立,不爱活动。眼结膜发炎,鼻瘤灰白,喙、眼、鼻瘤等处潮湿且污脏,多数病鸽伴有下痢,粪便稀烂、恶臭,呈铜绿色、黄绿色或棕绿色。病程常在1-3天左右,倒提时口流带泡沫的黏液,最后衰竭、昏迷而死。
慢性病例多为急性转化而来,以流行后期为多见。表现机体消毒,精神萎靡,贫血,关节发炎肿胀,有时跛行。还出现慢性呼吸道炎症、慢性胃肠炎、持续腹泻、肢体关节肿大及垂翅等慢性症状,病程长的可达1个月左右。
剖检病变
最急性病例尸体外表常无显著变化,或偶见心外膜有疏落的针尖大出血点。
急性病例可见鼻腔内积有黏液,肌肉、血液呈暗褐色,皮下组织和腹腔脂肪、肠系膜、生殖器管等处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胸腔和腹腔尤其是气囊和肠浆膜上,常有纤维性或干酪样灰白色渗出物,肠上覆有一层黄色纤维点。心冠脂肪及心外膜有针尖大出血点,肝肿大,有针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此乃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慢性病例主要表现关节肿大,关节囊增厚、变形,跛行。
在诊断时应注意与霉形体病进行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气囊混浊及出现干酪样等气囊炎病变,且单纯的霉形体病极少导致鸽子死亡。 
【症 状】病鸽发烧、脚冷,羽毛松乱,饮水频繁,口中流出黄色油脂状粘液,伴有下痢,体质瘦弱,急性者有时会突然死亡,病程2~3天。
【防治措施】(1)治疗:“霍乱停”+“腺病毒克”,全群用“霍乱停”预防;
(2)高发时节、有过往病史或周围有发病情况的鸽场需及时用“霍乱停”进行预防;
(3)加强鸽舍卫生的管理,勤消毒;
(4)发生此病时,鸽子不宜放出,防治其他鸟类进入。禁止外来人员参观;隔离治疗疾病,深埋或烧毁死鸽。




鸽毛滴虫病
鸽毛滴虫病又称鸽口腔溃疡,亦称为“鸽癀”,是鸽最常见的疾病和最多发的疾病之一。由毛滴虫引起,呈世界性分布,任何年龄、任何品种的鸽子均可发病。成鸽少量感染症状不明显,但对幼鸽的危害极大,可出现严重的症状,甚至是死亡,死亡率可达30%~80%。
本病潜伏期为4-14天,主要传染为病鸽,可通过水、饲料、唾液、喂乳、伤口感染等途径传播,发病及死亡情况取决于虫株的毒力、虫体的数量和鸽子的生理状态。
【症 状】病鸽精神沉郁、呆立、消化紊乱、羽毛送乱、消瘦、食欲减退、饮水增加、排黄绿色稀粪;(1)咽型:口腔受损、溃疡、坏死,常有吞咽动作,呼吸困难,死亡率可达30%以上。(2)内脏型:病鸽食欲废绝,张口呼吸或有伸颈姿势、咳嗽、喘气、迅速消瘦、死亡。(3)脐型:脐部红肿、发炎,有痛感。
【鉴别诊断】用蘸有生理盐水的药棉拭取口腔、咽部或嗉囊的黏液或刮取黄白色聚集物,进行涂片镜检,可见大量活虫体。
病鸽精神沉郁、黄绿色稀粪、食欲减退、消瘦;喉咙部有针状白点、口内、嘴角、甚至是食管上段、粘膜等部有黄白色、干酪样物;呼吸困难、喘气;飞翔力降低等。
【防治措施】(1)治疗:“毛滴清”或“滴菌灵”按说明书治疗,必要时添加“多维电解质”;
预防:日常每半个月到一个月用“毛滴清”或“滴菌灵”全场预防一次;
(2)毛滴虫并发球虫时可同时用“痢净球安”+“多维电解质”治疗;
(3)伴发呼吸道疾病的与“强力呼畅”等药品配合治疗。
(4)若有细菌感染现象,最好同时服用“菌治”,杀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若有细菌感染的现象,最好用毛滴清,效果更加。
(5)补充“纯啤酒酵母”调理肠道,促进鸽子食欲。
(6)驱虫后5天,最好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补充鸽子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提高鸽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7)做好后备种鸽的饲养卫生和毛滴虫病的防治。




球虫病
鸽球虫病是一种世界性禽病,由一种孢子虫纲的原虫——球虫引起,可导致鸽子下痢、肠炎,几乎所有的鸽子都是带虫者,并由饲料、水、粪便等不断传播,在天气潮热、鸽子营养缺乏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时多发。一般成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往往成为带虫者,但对幼鸽死亡率可达15-70%,严重危害鸽子的健康。
【临床症状】病鸽羽毛松乱无光、翅膀下垂、精神萎靡、消瘦、食欲下降、厌食,,排绿色或褐色。红褐色带粘液、水淹粪便,有恶臭,严重者出现血痢,剖解可见小肠粘膜充血、出血、坏死,脾肿大、有黄色坏死点。病程5~20天不等,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鸽子出现食欲下降、逐渐消瘦、粪便软、水样粘液,血痢,飞行能力下降等症状时须注意是否有球虫感染。
【防 治】(1)治疗:当球虫感染和并发痢疾时,可用“痢净球安”治疗,5天后可补充“多维电解质”或“健脾消食散”进行肠道的调理;
(2)球虫、毛滴虫混合感染时,可用“滴球二合一”防治;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鸽舍清洁。




寄生虫病
1、 蛔虫病
患严重蛔虫的鸽贫血,明显消瘦,产蛋降低或停止,拉稀粪便,粪便细条,羽毛干枯。一般因料物感染或环境卫生差引起;通过搞好环境卫生来降低虫卵感染。蛔虫病由鸽蛔虫引起,寄生于信鸽的小肠中破坏肠壁黏膜,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并可产生代谢性毒素至鸽发病死亡。
本虫的繁殖能力强,虫卵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可迅速发育为感染性卵囊。这些卵囊一旦通过污染的鸽粮、饮水、保健砂、垫料等进入到鸽子的小肠内,就会迅速发育成成虫危害鸽体健康。患鸽常表现为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甚至肢体麻痹。
【防治措施】(1)可选用“肠虫必清”驱虫一次,1周后再巩固一次,建议根据鸽场实际情况,每3-6个月全场进行一次驱虫处理;
(2)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补充鸽子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提高个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3)清除的鸽粪应集中,成堆发酵以杀灭虫卵。清除鸽粪是,应尽量避免鸽粪污染饲料和饮水。乳鸽出壳后要及时更换巢盆的垫料,饮水器和饲槽要常消毒;
(4)在驱虫后增加饲料营养,多喂含维生素A的“超级维肽”或“鱼肝油”,尽快恢复肠道创伤。
2、毛细线虫病
发生于家禽、野禽和鸽子的一种寄生虫病,由线虫类寄生虫引起。有些种类以蚯蚓为中间宿主,有些直接在禽类之间传播。虫卵在环境中抵抗力很强。引起信鸽生本病的毛细线虫有三种:捻转毛细线虫、鸽毛细线虫、膨尾毛细线虫。其中鸽毛细线虫(Capillaria obsignata)寄生于小肠,发病率、死亡率通常较低。经口感染。虫卵需20天才能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内含第一期幼虫。潜伏期21-25天,视线虫种类而定。膨尾毛细线虫须借助蚯蚓为中间宿主进行间接发育。所以赛鸽在吃入未烘熟的蚯蚓时易感染本病。
毛细线虫与蛔虫最大的区别,蛔虫生活在鸽子肠管腔中,而毛细线虫则存在于肠管壁内。虫体在黏膜下层进行繁殖交配并分泌毒素,造成肠管壁的损害及肠管出血,影响营养吸收及造成贫血,鸽子会排血便及黑便,虫卵随鸽便排出体外,鸽子食入已发育虫卵后在肠管内孵化、发育、繁殖。
【临床症状】飞行力降低、贫血、肠内出血、血便、肠管发炎、消瘦、消化不良、下痢、皮肤粗干、精神抑郁、生长缓慢、死亡等。解剖发现嗉囊、小肠或盲肠的粘膜上有毛发状的线虫。
【预防方法】让鸽子远离可能的传播宿主或中间宿主,对禽舍进行有效的清洗。遇有新鸽子移入时,先请兽医师检查有无感染,有虫则先驱除后再移入,种均需每隔3-6月用“肠虫必清”进行一次驱虫计划。平时通过搞好环境卫生等来预防




3.绦虫类
鸽绦虫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其病原较多,而鸽子最常见的是寄生在鸽的十二指肠和小肠内的节片戴文绦虫和寄生在鸽小肠内的四角赖利绦虫两种,幼鸽感染率较高。由于绦虫的含虫卵的节片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当遇上蜗牛、甲虫、蚂蚁等动物则被其吞食,在其体内一周孵育出球状的绦蚴,当鸽啄食含绦蚴的中间宿主,在鸽肠道内经6周后即可发育成成虫。
【临床症状】本病对幼鸽的感染率最高。轻微的绦虫感染,一般在临床上无症状表现,所以该病往往长期不被人们所重视。而重者则下痢,粪便黏状或泡沫状,粪中常有脱离的绦虫体节;呈方形或长方形,白色不透明;发果绦虫在肠中堆聚在一起,使患鸽精神萎靡,羽毛失去光泽且粗细不整;发育受阻,站立不稳,居于一角,消瘦无神;或有自两腿开始逐渐向全身其他部位扩展的麻痹,严重者可死亡。有的还会继发营养缺乏症和肠道的其他疾患。剖检可见肠黏膜增厚、出血。
【预防】应经常清除鸽舍粪便,并堆沤杀虫处理。尤其要注意周围环境卫生的改善,并不断清除鸽场周围的污物杂草和乱砖瓦砾,填平低洼潮湿地段,以减少甚至消灭蚂蚁、蜗牛等中间宿主的生存。同时还应对鸽群定期驱虫,每年至少1-2次。可于蜕毛时期,把蒜头切成玉米般大小,连续5-7天早晚各食用一次即可,或每周数天自由食用切碎之韭菜;或清洗槟榔后,每次约5颗拍碎后泡500cc水饮用亦可。




4.吸虫病
分为棘口吸虫病和前殖吸虫病两种,鸽子的吸虫外观呈扁平,短,叶子状,有一个或多个吸盘以固定或吸附。寄生在鸽子的吸虫都是雌雄同体,吸虫在发育中是需要中间寄主,例如:蜗牛,螺,鱼类等。病鸽感染吸虫之后病情依吸虫的多寡而有不同的病症,严重者则会出现肠炎,血痢,严重贫血,体重下降,身体非常虚弱,胸肌会萎缩,不耐长途飞行等问题。
【诊断及预防】可以采取病鸽的新鲜粪便做虫卵的检查。由于吸虫之生活史至少须要一个中间寄主,所以要控制鸽子吸虫的感染必须先直接针对中间寄主,消灭它们,然后再加强卫生方面的管理。




5.虱侵袭病(羽虱病)
寄生在鸽子的羽毛上,故又称为羽虱。但羽虱不吸血,羽虱以吃鸽子身上的羽毛,羽粉,浮皮,皮屑,皮肤之死亡细胞碎片等为生,故对鸽子的健康影响不太大。但羽虱会在鸽子羽毛间乱动,使鸽子不能安眠,心情不好、食欲下降、羽毛快速掉落、羽毛成长不良,造成母鸽产蛋率下降或受精率不高等其它问题。
【治疗】本病多由于鸽舍潮湿不卫生引起,治疗可用除虫菊撒于羽毛之间,每天1~2次,撒2~3次,即可痊愈。一般临产鸽上笼时发现有鸽虱即用药浴法杀灭,产鸽发现鸽虱一般在无孵蛋阶段用药浴法杀灭。用0.5%杀螨灵来浸泡鸽2-3分钟,每天1次连用2-3次,即可杀灭鸽虱。




6.跳骚侵袭病
跳蚤是种红色无翅膀吸血的昆虫。成虫有1.5-1.8公厘长,身体呈侧面扁平。它们会在鸽子身上乱跳,可能跳至另一 只的鸽子身上来传播病原。它们可卵产在羽毛上。狗,猫身上的跳蚤有时会攻击鸽子,使鸽子粪便呈软,水样黏液,逐渐削瘦,虹彩颜色变淡及下血痢等。
【防治】保持鸽舍洁净、通风干燥,经常给鸽沐浴,定期做好洗浴驱虫。以鸽螨灵300倍稀释液药浴效果更好(药浴前给鸽子饮足水);在暴发外寄生虫病时,除对鸽进行药浴治疗外,鸽螨灵300倍稀释喷洒鸽舍,用以杀灭隐藏于环境中的虫体和虫卵。
虽然鸽子的寄生虫病危害严重、感染途径广、传染速度快,但只要鸽友认真做好各项防虫措施,保持鸽舍通风干燥、清洁,就可以使这些可恶的家伙远离自己的鸽舍。不过值得一说的是万一鸽舍不幸暴发了寄生虫病,自己又对此束手无策时记得及时请兽医师帮忙。




7.鸽螨病
又叫鸽疥癣,是鸽的一种外寄生虫病。寄生于鸽的有红螨、羽螨、羽管螨、鳞足螨和气囊螨等。螨常寄生于羽毛、羽毛囊、皮下组织及鳞片之下,以组织液为生。本病为接触感染。鸽舍拥挤,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很易发生本病。幼鸽的羽毛皮肤幼嫩,功能不全,容易感染本病。冬春季发病由于螨虫的种类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致。红螨:为吸血螨,以血液为生,因吸血后体呈红色,故称红螨;乳鸽、幼鸽受害严重,表现贫血,生长发育缓慢。羽螨:寄生于羽毛根部,以羽毛囊液为生,使羽毛碎裂,影响飞行。羽管螨:寄生于翼羽和尾羽,损害羽芽,影响生长。鳞足螨:寄生于脚鳞片下,吸取组织液损害皮肤,引起皮炎,行走困难。气囊螨:寄生于气囊内,引起气囊炎,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体疥螨:寄生于皮肤,穿孔打洞、引起皮炎,病鸽奇痒不安,减食,脱毛,雌鸽不安心孵化,产蛋下降。根据症状和皮肤、羽毛病变,不难诊断。确诊取羽毛、皮痂或鳞片送实验室检查。
【预 防】关键是日常管理。用300倍稀释的“鸽螨灵”进行环境喷洒,患鸽进行药浴,体弱鸽使用“超级维肽”或“药用酵母”进行调节。




鸽痘病
鸽痘由鸽痘病毒引起,一般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等,经过创伤及黏膜感染,以夏秋季节多发。
【发病症状】皮肤型鸽痘主要在眼睑、喙、脚趾上形成灰白色的小结节,以后形成痘痂,如不及时诊治,可继发化脓,痘痂下有脓性分泌物,4天后痘痂自行脱落,留下疤痕。黏膜型鸽痘主要发生在喉部,病鸽表现采食困难,张口呼吸,开口后可见黏膜上有白色假膜形成,有恶臭,严重者喉部肿胀,致使呼吸困难,数日后因窒息或饥饿而死。
【剖检变化】主要为黏膜型鸽痘,在喉部可见到灰白色结节,病程长的可见融合性白色、淡黄色假膜,剥落后可见到出血性溃疡面。
【防治措施】(1)治疗:“鸽感灵”+“百毒清+鸽螨灵”或“菌毒必康+百毒清+鸽螨灵”,必要时补充“超级维肽+蛋多多”;
(2)预防可用治疗剂量的一半,饮水或拌料;
(3)将患部痂皮小心剥离,痂皮含病毒不可随意弃置,患部皮肤涂碘酊或鱼石脂软膏,口腔病变涂碘甘油;
(4)加强管理,防止鸽体表皮肤及粘膜外伤;做好防蚊灭虫工作,搞好鸽舍、运动场地的清洁卫生工作。
【预防与控制】(1)高发季节可用“鸽感灵”进行预防;
(2)多种疾病流行期,用“混感宁”进行治疗;
(3)其他对症治疗;
(4)加强鸽群的饲养管理:对病鸽进行隔离,鸽舍彻底消毒;保证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并搞好鸽舍卫生,减少应激因素,以提高鸽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腺病毒感染症
【病 源】由腺病毒感染引起之急性传染病,也称为“幼鸽下痢症”是近年来引起赛鸽急性嗉囊炎、肠炎的元凶,令鸽友深为所苦,腺病毒常与大肠杆菌或球虫混合感染发病,每年的2—7月是主要流行季,本病全年度皆会感染发病,尤其好发于春夏冷热交替,鸽车训练紧迫阶段传染速度快。
【传染途径】粪便、食入患鸽吐出之饲料或鸽车中与病鸽接触皆会感染。
【症 状】赛鸽出现呕吐、消化停滞,病况较轻者仍能进食,但消化速度很慢,吐出之饲料或排出之粪便皆含病原菌,多发生在赛鸽归返后,潜伏期3—5天,发病后呈现脱水现象,体温上升,体重减轻,排绿色水便、粘便或血便,严重者2—3天内急性死亡。
【剖检变化】肝脏、肠管、脾脏出血,切片可见嗜酸性或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防治措施】(1)治疗:发现此类疾病,立即隔离,停止喂食,并用“腺病毒克”+“菌治”进行治疗,全群用“腺病毒克”予以预防;
(2)腺病毒多并发其他疾病,尤其是鸽副伤寒,因此发生此类疾病,除进行腺病毒的预防外,最好用“副伤寒”对整个鸽场进行预防;
(3)本病尚无疫苗,平时须做好预防工作,注意鸽舍通风,干燥及定期消毒。




鸽I型副粘病毒病
是由鸽I型付粘病毒引起,该病死亡率较高,表现神经症状、摇头、常有拉稀。用药物治疗无效。
【剖检】腺胃有出血点,肠粘膜出血、脑炎。
【预防】①用过氧乙酸0.3%带鸽喷雾消毒,0.5%浓度过氧乙酸棚舍、环境消毒。也可用碘型消毒剂。
②用鸽I型付粘病毒灭活苗预防注射、胸肌注射,注射时宜慢不宜快,每只注射0.5毫升,一般在乳鸽30天后注射,先健康鸽后病鸽。一旦确诊发生鸽瘟,尤其表现神经症状病鸽,发现一只扑杀一只。鸽I型付粘病毒灭活苗注射后一般1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




鸽疱疹病毒感染
鸽疱疹病毒Ⅰ(Pigeon hepesvirus1,PHV1)归属于疱疹病毒科,当母源抗体不能保护雏鸽免于感染,或导致带毒者体质下降时,出现临床症状。
急性型,临诊时可见病鸽经常打喷嚏,结膜发炎。鼻腔被粘液和潮湿已变成黄色的肉阜堵塞。
慢性型的症状与继发感染有关。如果最初的病毒感染并发了鸡毛滴虫或继发毒形体或细菌性侵入者(如鸽霉形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大肠埃希氏菌、溶血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就可能观察到鼻窦炎和严重的呼吸困难。
【剖检病变】可见口腔、咽部和喉部的粘膜充血,严重病例,可见粘膜表面有坏死病灶和小溃疡灶。咽部粘膜可能覆盖几层白喉性薄膜。当病毒感染呈全身性(毒血症)时,肝脏有坏死性病灶。若并发细菌感染,气管内有干酪样物质,有些病鸽出现气囊炎和心包炎(鸽慢性呼吸疾病)。
病理组织学变化,在局部感染,可见咽部和唾液腺、复层鳞状上皮有局灶性坏死。病灶内细胞呈现不同阶段的变性坏死,相邻上皮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大病灶可能延伸形成溃疡。喉和气管的上皮也具有相似的病变。
全身性感染的鸽子发生肝炎,肝脏的许多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脾脏和脑也有病变。
初次感染的鸽子成为无症状的带毒者,并且可能排毒,抗病毒药物磷酯三钠和无环鸟嘌呤不能防止感染。灭活的佐剂苗及弱化的疫苗能够降低感染后鸽子出现的初次排毒和临床症状。但是,弱化疫苗和灭活疫苗不能防止带毒者的出现。不过,免疫确实能够防止自发的病毒排出,所以有助于控制病毒的扩散。




新城疫
这是一种病毒性的疾病,鸽子很快会死亡。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垂头缩颈,翅膀松散或下垂,眼半闭或全闭,飞行难以自控。粪便稀薄,先是黄白色后期转为绿色。
【剖检变化】用消毒水处理病鸽后解剖,可见喉头、口腔及气管内有白色黏液,嗉囊内积有气体或黄色液体,颈部皮下有大量的淤血斑块。肝脏肿大,并有明显的灰白坏死灶,肠内容物呈褐色或墨绿色,伴有恶臭气味。确定为典型的新城疫。
【防治措施】(1)高发季节可用“鸽感灵”进行预防;
(2)多种疾病流行期,用“混感宁”进行治疗;
(3)其他对症治疗;可加“排毒护肝素”,保肝消肿;
(4)加强鸽群的饲养管理:对病鸽进行隔离,鸽舍彻底消毒;保证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并搞好鸽舍卫生,减少应激因素,平时可补充机体平衡剂以提高鸽的体制,增强抗病能力。




轮状病毒感染
该病是一种病毒性腹泻,以萎顿、厌食、呕吐、腹泻和脱水、体重减轻为特征。
【病原和流行病学特征】病原为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病毒主要存在于肠道内,随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和土壤,经消化道传染给其他鸽体。痊愈后可以再感染本病普遍存在,多发生在秋、冬季和早春。特别是寒冷、潮湿等应激因素、喂不全价的饲料或有其他疾病对本病的严重程度和发病死亡率有较大影响。
【防治】发现本病后对鸽舍加强卫生清洁、消毒、保暖等措施。




禽脑脊髓炎
禽脑脊髓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幼雏中枢神经系统,以渐进性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站立不稳、两肢轻瘫及不完全麻痹为主要症状,以非化脓性脑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已证实在大多数商业化养禽地区存在。近年来,我国黑龙江、广东等地先后暴发过本病,并造成流行。该病传播快速,成年母鸡感染后除产蛋量下降外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垂直传播给下一代,并引起幼雏连续发病和造成死亡,给养禽业带来很大的威胁。以下是几点防治鸡的禽脑脊髓炎的措施。
①.出现典型症状的鸽子应立即挑出淘汰,焚烧或扑杀深埋,以减轻同群感染。
②.使用0.2%过氧乙酸带鸽喷雾消毒,并适当提高育雏舍的温度,给予舒适的环境,消除各种不良的应激因素。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B和硒,可起到保护神经组织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③.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治疗禽传染性脑脊髓炎。弱毒疫苗对雏鸡有一定的致病力,不宜用于小日龄雏鸽;但对种鸽而言,开产前接种传染性脑脊髓炎疫苗,可使其产生免疫力并经蛋将母源抗体传递到下一代,这种抗体在雏鸡体内可保留到6~8周龄才消失。母源抗体可在关键的2~3周龄内保护雏鸡不受病毒感染。
④.禽脑脊髓炎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也可经种蛋传播。因此,种鸽群在生长期接种弱毒疫苗。




软嗉病
本病是由于肉鸽采食腐败变质饲料或饮污水引起。病鸽嗉囔胀大,内贮满酸臭污浊含食糜的粘稠液体,触摸时有软而波动感,常呕吐,并带有酸臭气味,病情严重者嗉囔溃烂而死。
【防 治】肉鸽不喂变质饲料,不饮污水,可有效预防本病。病鸽可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嗉囔。




嗉囊积食
【症状】鸽子嗉囊积食时,主要表现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嗉囊中食物结团。造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鸽子过度饱食,饵料不能及时送入胃中而停滞在嗉囊中。
【治疗】可用2%的盐水给鸽子灌服,随即用手轻揉嗉囊中硬块,使嗉囊中食物软化。反复几次,便可治愈。经灌盐水后如不见效,则必须将嗉囊开刀取出积食,然后将刀口缝合,数日即愈。




软壳蛋
软壳蛋是由于饲料内维生素A、D或钙含量不足,钙、磷比例失调,产蛋过多,长期晒不到日光,产蛋时受惊等原因而造成。防治方法:饲料,补充维生素A、D和钙,调整钙磷比例,多晒太阳。  
一般情况产软壳蛋或沙壳蛋都是由于蛋壳的钙质不足所致,也就是缺钙,一般来讲,造成上述蛋壳钙质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饲料中缺乏制造蛋壳的矿物质,主要是钙质,其次是缺乏维生素D,也有可能是在配对笼里盐土的摄入不足。
二、产蛋雌鸽年老,卵壳腺机能衰退,8-10岁以上的老雌鸽较常见。
三、较少情况下也会有些产蛋雌鸽的输卵管发炎,引起卵腺机能不正常,不能分泌充足的钙质。
防治方法及过程:
一.可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症措施。增加饲料中的钙质和其他矿物质的补充,盐土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经过消毒的蛋壳粉(我是在微波炉里消毒后舂碎)、骨粉、贝壳粉等。并同时喂给钙片、鱼肝油丸每次各1片(粒),每天2次,连服7天。
二、如补充了钙后还继续产软壳蛋的,我采用的办法是:产鸽后用健康的鸽蛋替换,待小鸽子出后由它们哺育。到下夹窝蛋时自然就会下正常的鸽蛋了,一般情况都会这样。
三、年龄偏大的老雌鸽,经治疗后还是不正常的就自然淘汰了。




鸽子干瘦脱水
一只呈现脱水状态的鸽子会逐渐变瘦,甚至会因此减少90%的肌肉,尤其在胸肌部分,整个过程很惊人,它的下腹深陷,刚开始粪便以腹泻形式出现,且逐渐变少,最后粪球会变淂非常小,色黑且黏黏的,而这些粪便就是由肠黏液和胆汁所组成的,因为鸽子不再进食,所以不会再有其它的排泄物。
这种极端的病状可在刚断乳,亦即大约五、六个星期到约三个月大的幼鸽身上发现。消瘦的幼鸽常常会发生严重的腹泻现象,或因浓疮、毛滴虫而致肛门变窄,幼鸽脱水的原因有很多,前面所提到的状况可以引导我们:
a、这是不是第一种情况
b、假如是这种情况,唾液和粪便会显示什么
c、有爱鸽者认为几天的治疗能解决问题,饲料是不是无缺点
  鸽子脱水的原因有很多,如寄生虫、病菌、中毒等等。寄生虫是会传染的,细心的养鸽者会很快发现鸽子染有寄生虫,而最重要的是必须确认无误是哪种寄生虫造成的病因,该使用何种治疗法等。
 使用抗生素只能杀死某些病菌,而对部分病菌无效,至于被杀死的病菌所留下的空缺,会由其它病菌所取代,疾病就由此产生,因此会引起二至三个月大的幼鸽发生脱水现象,鸽子会出现上述病状且没有胃口,几天后就消瘦而亡。解剖尸体时可以发现在其气囊内有白色细细小片的点,鼻包常是白如香烟纸,幼鸽和当岁鸽在感冒和呼吸困难时,亦可发现同样的病况。
  鸽子脱水的原因可能是食用人工饲料中毒,这种人工饲料会严重伤害肝和肾,是脱水的主要原因。
因此,虽然未能一一列举鸽子脱水的原因,但相信您对以上所列出的各项可能原因己有所初步了解了。
内脏型痛风
【临床症状】病初,少量鸽精神差,腹泻,粪稀呈白色。以后鸽群食欲逐渐减退直至不食,饮水大幅度增加,粪呈稀水样,粪周边为绿色,中间为白色。
【剖检病变】肝脏、心脏表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石灰样尿酸盐沉淀,肾肿大、色苍白、表面有雪花样花纹。口腔、咽、食道、嗉囊黏膜未见白色纤维素样物,嗉囊内严重积水;腺胃乳头轻微水肿,黏膜有少量出血点。肠道黏膜变薄,内充满水样渗出物或绿色内容物。腿部关节腔内无石灰样尿酸盐沉积物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