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浅谈防治鸽病的思路

时间:2013-05-07 10:23:08    来源:    发表者: 给力鸽舍       阅读次数:
浅谈防治鸽病的思路

故事启迪人生,智慧照亮未来。为人处世抑或养鸽,都很有必要从现实的历史的典籍故事中汲取营养、寻找启迪、更新观念、指引方向。这里要说的是关于名医扁鹊的两则故事以及由此给我们治疗鸽病带来的一些启示。

  先说故事的主人公扁鹊,他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再说关于扁鹊的两则故事。

  其一:魏文王曾求教于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得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王大悟。

  其二:扁鹊拜见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道:“您有小病在表皮,不医治恐怕将要更加严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桓公,他说:“您的病已到了皮肤和肌肉里了,不医治将要更加严重。”桓侯没有理睬,扁鹊离开,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拜见,他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没有理睬。扁鹊离开,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望见桓侯,就小步跑开了。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说:“在皮肤纹理间的病,烫熨能医治;在肌肤里的病,用针灸能医治;在肠胃里的病,用火剂汤能医治;在骨髓里,是司命神所掌管的,医药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深入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了。桓侯于是就死了。

  吃五谷生百病,只要生存在繁华而浑浊的世间就难以避免患疾染病,鸽子也是如此。现实中,很多鸽友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精心打造的鸽子队伍,往往会被一场鸽病肆虐而分崩离析,溃不成军,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于是不少鸽友感叹:“鸽病猛于虎矣!”

  但是,也不必太悲观,毕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科技日益发达、医疗手段逐渐丰富的今天,绝大多数鸽病是可防可治的。而且在大多数鸽病蔓延发展的事例中,问题的大多数根源还在于鸽友对鸽病防治的观念存在误区,防控手段不力,治疗方式不妥。而古代名医扁鹊的这两则故事,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启示一: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毋庸置疑,随着鸽子的交流和生态环境的变化,鸽病呈现出多样性、顽固性和强耐药性的特征。尤其是国内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鸽体内抗药性增强、免疫力大幅度降低,给鸽病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做好鸽病的预防工作,及时妥善处理鸽子得病初期的状况就显得十分重要。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二尺五。

  防治鸽病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安排,科学掌控,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鸽舍的修建要通风透气,不能潮湿肮脏。比如减少鸽子饲养密度,降低鸽病传染的几率。比如注重饲料结构比例数量的科学性、营养性;比如疫苗的注射和日常预防药物营养品的使用。等等。特别是很多鸽病在初始的时候,是最好医治的时候,但往往这时鸽友最容易疏忽。一旦扩散蔓延,大批量感染发病,就难以控制了。由此,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启示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如何做到事前控制?首先必须学会诊断。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主要理学诊断的认识方法为“视、扪、听”三种方法。中国医学在诊察疾病中,则强调整体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观察、搜集病鸽的体征及症状,作为判断疾病的依据,称之为“四诊”,四者之间的紧密配合,经过综合分析,进一步观察了解病情,同时运用“八纲”、“五行”、“经络”等理论进行辨证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全面的诊断。诊断明确以后治则基本由医家灵活运用,治必有所得而获痊愈。中医将诊断疾病的方法称为“四诊八纲”,总称为诊法。当然,如果能采取病鸽的唾液、粪便、血液进行化验,确定病菌类别,对症下药是最好。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对于普通鸽友都难以做到。而笔者将鸽病的表现归纳为三点,即“进食不积极,家飞不给力,调情没兴趣。”不思饮食,不愿活动,对异性失去兴趣,往往就是已经出问题,你在进一步仔细查看,就会发现如粪便、呼吸道等会有异常。发现问题后,就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疗。至于治疗的具体方法,可以浏览相关文章和资料,这里不赘述。

  启示三:用药亦循序渐进

  有一则古代笑话:从前有个医生,他自我宣传说会医驼背,说:“驼背得像弓一样的人,驼背得像虾一样的人,驼背得像曲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我保证早上医,晚上直得像箭一样。”结果有一个人信以为真,请他治疗他的驼背。医生拿了两片木板,一片放在地下,叫驼背的人躺在上面,再拿一片木板,压在他的身上,立刻跳到他身上跳一跳,驼背变直了,但他也很快死了。驼背者的儿子,要到官府控告驼背的医生,但驼医却说:“我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病治“好”了,人洗白了。孰是孰非,昭然若揭。是药三分毒,下猛药必然会伤及鸽子的其他器官,及时治好,也会对鸽子飞翔带来不利,因此在非急性、传染性病的治疗用药时,宜先单关静养,然后用活菌、清淡饲料调整,如无好转,再使用抗生素之类的药,循序渐进,方能事省效宏。

  启示四:有舍才有得

  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土财主家乡发了大水,贫穷的人们都因为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可随身携带,而最终获救了。而这个土财主却把家中的金银财宝装满了全身,奋力地在水中挣扎并向远处的一个小船呼救。船上的人大声喊他并让他把身上附带的物品扔掉,这样的话他就可以暂且不会沉水,以便赢得别人划船去救他的时间。但这个守财奴却不能舍得扔掉自己的金银财宝,结果他终于溺水身亡。

  故事说明:只有舍,才能得。当你看破一切的时候就明白:原来舍比得更踏实。鸽子病了,多方治疗不好,就要舍得淘杀,不能因为其血统、成绩辉煌,就心怀慈悲,不忍下手。这也是很多鸽友棚中多年不曾清静的主要根源。对于身体孱弱的幼鸽,也要及时淘汰,身强力壮的鸽子尚且难以挤入高位,难道弱不禁风的它们还能给你带来荣耀?一刀斩断是非根,双手开创健康路。

  思路决定出路。鸽友必须从内心深处反省纠正的一些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鸽病治疗思路,才能扶正怯邪、升清降浊,让健康和荣耀伴随你的鸽子。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