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浅谈赛鸽的遗传

时间:2013-08-24 09:36:00    来源:    发表者: 福建流水鸽舍       阅读次数:
浅谈赛鸽的遗传

       賽鴿雜誌上有關遺傳學理論的文章,往往讓許多賽鴿初學者有看沒有懂,因此將遺傳學誤認為是很深奧的學問,萌生放棄深入研究的念頭,但我們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任何學問和技能都有其深淺難易,初學者若心存一步登天,一蹴可幾的心態,想在短時間內學會並且精通,當然會加深自己學習上的挫折感,導致最後半途而廢、一事無成;相反地,凡事只要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從基本學起,即使再艱深困難的學問和技能,最後就算無法成為一代名家,也能達到一定的專業水準。

  事實上遺傳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舉凡傳宗接代、農耕種植、牲畜蓄養和品種改良都少不了它。而且遺傳學是很有趣的學科,就像許多人小時候愛問父母親:「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一樣,我們都對生命的起源充滿好奇,而這一切的一切,在瞭解基本的生物構造和遺傳學理論後,就能獲得解答。

  首先,我們要知道所有的鴿子都必須適應所處的環境,否則就會滅亡。鴿子從週遭獲得食物,這些食物消化後提供牠們運動所需的能量,以及生長繁殖的基本物質。鴿子經過不斷演化,形成能適應環境的身體構造。鴿體由許多不同的部分所構成,它們完美地結合,相輔相成,維持生命功能的運作。鴿體中有些組成的部分較大,用肉眼就能看見;有些組成的部分很小,必須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見。鴿體內即使是最小的部分,也可能非常複雜,透過科學家對這些細微部分的精心研究,才終於能揭開

  賽鴿遺傳的奧秘。

  鴿子的身體就一像座由各個細微部分所組成的大城市,除了外表能直接觀察的部分,像是鴿眼、鼻瘤和翅膀外,鴿子的體內還有一組一組的器官,每個器官的功能都不同,包括大腦、心臟和肝臟等等。器官是負責執行某項生命特定功能的構造,例如:心臟負責輸送血液、肺臟負責氣體交換;每種器官都有它特別的形狀,由數種不同的組織組成。組織由同一類的細胞成群排列構成,負責執行某些特定機能,例如肌肉組識負責運動、皮膚組織有保護身體、調節體溫的作用。鴿子就是由許許多多不同的細

  胞、組織和器官所組成。

  細胞是鴿體中最小最基本的構造和功能單位,鴿體內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合在一起就能提供鴿體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例如能量供應、互通訊息和排泄廢物等等。每個細胞所做的一切都受其細胞核控制,而賽鴿遺傳的奧秘就隱藏在細胞核內。

  生命的每一種型式,不論鴿子、人和植物,都是由一種化學「處方」組合而成,並受這張處方的控制。這種處方不是用文字寫成,而是以化學密碼的方式呈現。密碼包含在DNA(deoxyribonucleic acid去氧核糖核酸)的螺旋分子裡,該物則填充在細胞核內。化學密碼非常複雜,一個細胞中的密碼有五萬至十幾萬個獨立指令,稱作基因,每一個基因控制一種或多種不同的特性。遺傳學就是研究生物遺傳特性如何傳遞的科學。

  細胞核中有數個DNA片段,每一個片段被稱作一個染色體。每一個染色體有兩個複本,一個來自父體,另一個來自母體。鴿子的細胞核中有四十對染色體,人類的有二十三對,這些染色體經過特別染色並且排列成對,動物和植物細胞核內的染色體都各有其固定的數目,少則不到十個,多的可達一千多個。

  染色體中的DNA本身纏繞成團,並且包覆在其他的化學物質中。DNA是一個很長的序列,它的分子呈雙螺旋形,由四種代號分別為A、G、C、T的化學鹼基連接在一起,這些成對連接起來的化學鹼基的序列構成細胞的遺傳密碼——「基因」

  基因是染色體上的一個區域,這個區域包括製造一種蛋白質的指令。DNA告訴細胞該做什麼,和如何去製造它所需要的各種蛋白質。在這個過程中,DNA螺旋結構的一部分會先暫時「解開拉鍊」,這樣密碼就能被複製,並且得以離開細胞核。密碼的複本出來後,便會指示細胞去合成一個特定的蛋白質,可能是酶、血紅素或膠原蛋白等等,合成後提供鴿體進行各種化學作用。

  瞭解什麼是DNA後,就容易解釋鴿子是如何進行生殖。正常的鴿子都具有生殖能力,延續物種是生物的基本能力之一。藉由生殖,鴿子把牠們適應環境的能力傳給下一代。一般來說,生物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鴿子的生殖方式屬於前者。

  有性生殖也有分不同的方式,鴿子的生殖方式屬於有性生殖中的體內受精卵生。公鴿和母鴿在進行交配的過程中,公鴿會將牠的生殖細胞(精子)射入母鴿的體內,一旦精子和母鴿體內的生殖細胞(軟卵子)結合就形成受精細胞(受精卵),整個結合的過程稱作受精,受精細胞成長後就是鴿蛋,在母鴿產下蛋並孵化後,即發育成一羽全新的鴿子。

  雛鴿會隨著年齡的增加漸漸長大,但受精細胞並非變成更大的細胞,而是分裂出更多的細胞。當細胞生長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進行細胞分裂自我複製。細胞分裂前必須先複製染色體,複製的染色體隨後被拖開,產生兩個新細胞核,這種現象稱為有絲分裂。有絲分裂結束後,形成兩個一模一樣的新細胞,兩個新細胞還可以一再分裂,產生更多的細胞,這種細胞分裂促成鴿子的生長。有些生物,大部分是植物,終其一生都藉著細胞分裂不斷地生長;大多數的動物,包括鴿子,一旦成年的軀體形成後,細胞分裂的速度便逐漸減慢了。

  這些跟之前談到的DNA有什麼關係呢?首先,生殖細胞和一般細胞不同,鴿子體內的生殖細胞是在生殖器官(睪丸、卵巢)中,藉由減數分裂的方式產生的。減數分裂是一種特別為了產生生殖細胞而存在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母細胞分裂兩次,形成四個新細胞。新細胞DNA的數量只有母細胞的一半,而且其中每一個新染色體都有一個新而且獨特的模型,這是因為母細胞的染色體在分裂之前交換過片段,使減數分裂產生的細胞有新的遺傳指令。

  簡單地說,鴿子的細胞有兩套染色體,減數分裂後產生生殖細胞,雄性的生殖細胞——精子,只有一套新染色體(這裡的「新」指的是基因組合重新排列過),所以能和另一個同樣只有一套新染色體的雌性生殖細胞——卵子結合,產生一個有兩套染色體的受精細胞(受精卵),再經由不斷地細胞分裂和成長,形成新的鴿子。

  鴿子的遺傳密碼,即基因組,相似度是99.9%,剩下的就是使每羽鴿子不盡相同(例如羽色、體型和內在能力等等),以及一些表面看來沒有任何作用的DNA。除了同卵雙胞和複製體外,每羽鴿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沒有一羽鴿子的基因組合和其他鴿子一模一樣。基因控制鴿子體內所有的遺傳特性。有時候一個單一基因控制人能看見的某種性狀,例如鴿眼的顏色,但一般需要數個基因共同參與,單一基因對遺傳表現通常會產生多重效果。許多遺傳特性也可能受營養、運動或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改變,

  例如鴿子的飛行速度既取決於基因又取決於營養和運動。

  就像同一品種的花卉看上去似乎一模一樣,其實每一株都有它獨一無二的DNA,因為它是透過有性生殖形成的,這使得每一株花卉都具備一套與眾不同的特性,它可能比其他株有更多的花,或者能對根部的生長注入更多的能量。這些細微的差異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意味著物種的演化。有些子代DNA變化比上一代更能適應環境的變遷, 以致於一代勝過一代,成功的基因也因此變得更普遍。

  不過DNA是一個非常長的分子,它經常遭到傷害。通常受傷後會自行修復,但如果傷害的範圍很大,就會產生一種稱為「突變」的永久性遺傳密碼。如果突變是發生在體細胞中,一般影響不久。但如果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中,就可能一代一代地往下遺傳,突變會在鴿體產生全新的性狀。

  對鴿子而言,性別是由兩種不同型的性染色體所決定,就是Z和W染色體。鴿子如果有兩個Z染色體就是雄性,如果有一個Z染色體和一個W染色體,就是雌性。正常情況下鴿子不可能有兩個W染色體,因為從父鴿那裡得到的一定是Z染色體。性染色體除了性別以外,還決定一些其他的特性,因此某些特性或遺傳病只會出現在單一性別上。

  孟德爾(G.J.Mendel,1822-84)是奧地利的教士兼植物學家,發現了生物性狀的遺傳定律。他不厭其

  煩地以豌豆進行試驗,以純種母株經過上萬次的雜交繁殖,然後研究其結果。他發現生物性狀的遺傳,並不像當時人們所想是混雜的,而是成對的,每一對中只有一種性狀會顯現出來。在孟德爾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最基本的一對基因(一因一效)是如何控制豌豆的某些性狀。

  遺傳學發展到今日只能算是踏出成功的一小步,有關遺傳的奧秘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科學家去研究發現,孟德爾發現的僅僅是最基本的生物性狀的遺傳定律。不論是鴿子還是人,DNA中都包含著數以萬計的基因,而一種性狀常取決於數個基因,或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所衍生出的變化可說是無窮無盡。

  雖然目前的科技無法完全掌控賽鴿性狀的遺傳,不過,學習遺傳學還是有助於我們在育種配對上做更好的決定。畢竟,吸取前人的經驗和科學的發現,絕對比自己盲目摸索來得有效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