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鸽伴人生

时间:2013-08-29 10:36:39    来源:    发表者: 太平洋鸽舍        阅读次数:
鸽伴人生

鸽子对我来说真是今世有缘,是什么使我与鸽子结下如此深情呢?是那忠诚不渝的恋巢之性?是那朝夕相伴翱翔蓝天盘旋的身影?还是那俯冲直下胜利归来激起的热血沸腾般的兴奋......总之,是鸽子与我相伴今生。

   一、鸽子伴我成长.在我人生有记忆的时候就知道父亲养鸽子,那时候养鸽子也很简单,就是在自己家的住宅外墙上装订上一层层木制的方格,便成了鸽巢,即可以养鸽子。记的父亲养的鸽子有红绛鸽(俗称大红袍)、大白鸽(红嘴红爪白羽毛)都非常好看、漂亮,后来我们家搬到楼房居住鸽子也随我们一道迁到新宅饲养。记得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赶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工厂停了工、学校也停了课,这一派要保卫"司令部",那一派要打倒"司令部",于是就形成了"支持派""炮轰派"两大派,整天在闹革命、贴大字报、大辩论,你批我、我斗你,闹个不停。我们一群孩子干什么呢?也不能整天贴一些自己似懂非懂的大字报,咱们一合计干脆养鸽子玩吧!我养鸽子比别的小伙伴们更有条件,因为父亲就养鸽子,只是自己再搞一些鸽子重新配对、饲养和训练,隔三差五的捉几羽自己认为飘亮的鸽子大家在一起比比美、欣赏,真是别有一番乐趣!那时候养的鸽子主要是:开花大鼻子、凤头毛腿、大红绛、大黑鹰、大白鸽、鹞鸽等,后来逐步更换成了信鸽。记得那是1968年的秋天,父亲从朋友那借来一对鸽子,他非常兴奋地让我来看,是一对腿上戴着"上海"字样的铝制足环、浅雨点、桃砂眼的鸽子,父亲说:这是信鸽,能从几百里路飞回家。父亲把它们当成了宝贝,在家里的大桌底下编制了一个笼子专门饲养这一对鸽子,让它们配对、产蛋,然后再让保姆鸽代孵。我家住在一楼,鸽棚建在院子的走道天花板项上,大约有8个平方米,高度约有1米,养了约7080羽鸽子。那时候也没有信鸽协会组织,没有信鸽竞翔比赛,养鸽子的乐趣主要是观赏,其次是手拿一根轧着小红旗的竹竿驱赶鸽子绕家飞行,鸽子身上戴着鸽哨呼呼作响,鸽子飞行的速度越快,哨音便越响,哨音回荡在远远的空中,来往行人都会不由自主的仰首张望,养鸽人目不转睛地随着鸽群的盘旋仰望着天空,自娱自乐,兴趣的满足和自豪感全融在其中。记得有一年秋天,一位从省城来我们矿上实习的大学生看到盘旋飞行的鸽子找到我家,也是一位很痴迷鸽子的人,看到我家"大黑鹰"鸽子非常喜欢,说了很多求要鸽子的激情话,执意要一羽回去饲养。父亲被他的话感动了,奉送了一羽大黑鹰雄鸽给他。第二年春天的时候,这羽大黑鹰雄鸽却神奇般的飞回来(现在计算一下空距约100公里),父亲和我感到特别惊讶,这样远的路程它怎么能回来的?真是有些不可思议!鸽友们知道后也觉得大黑鹰鸽子了不起,纷纷来求要大黑鹰鸽子的子代鸽。后来大黑鹰鸽子的一对未出棚的雏鸽送给一位朋友,一个月后开家放飞竟然飞回到我家鸽棚,真是神奇的不得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养鸽子最大的困难就是饲料问题。因为人的口粮都是按定量供给,不可能用人的口粮去喂鸽子,所以鸽子的生存只有靠自己到田地里去打野食,夏季、秋季鸽子打野食没多大问题,可是到冬季和春季鸽子打野食就很困难了,特别是到了春末夏初田地里根本就没有粮食,鸽子也很难觅到食物。父亲就把家里开荒种的蔬菜,送到矿上的职工食堂换取一些剩米饭晒干后喂鸽子,以给它们度过荒日。遇到有鸽子孵小鸽子的时候,父亲还会偷偷的抓一把米去喂它们,母亲看到后,总会吵父亲几句,父亲也只是裂着大嘴笑,因为他太爱那些鸽子了。

   二、鸽子离我而去。时间进入到上个世纪70年代,物质供应特别匮乏,那时候大讲什么"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食品、蔬菜等一切生活必须品,全凭票供应,这时候养鸽子确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此时又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家姐弟三人都下放农村,我下放到离家300多公里的知青小农场务农,已无能力再照顾这些鸽子了,此时家里的生活也特别困难,父亲除了白天要坚持"8个小时"工作,晚上还要开会政治学习,很难顾得上鸽子,每天也只是给鸽子供些饮水而已。那时我在广阔天地务农,在劳动之余总会给同事们讲一讲养鸽子的乐趣,有时仰望着天空,看一看天空中飞行的鸟儿就会触景生情的想到我那群可爱的鸽子。也就是在我下放农村第一年的冬天,我家的鸽棚被黄鼠狼光顾,一棚鸽子死的死、逃的逃,幸免遇难的鸽子再也不敢回到鸽棚了。待我春节来家看到剩下的鸽子白天下地觅食、饮水,夜间全都蹲在楼沿下的下水管道上,任你百般招唤它们也不敢回到鸽棚。从此鸽子离我们而去。

   三、再唤养鸽之心。时间进入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已参加了工作并结婚成了家。是一个初夏的早晨,父亲像往日一样早晨打扫庭院 ,突然一只鸽子落在父亲脚下,由于天上下着大雾,鸽子的羽毛已潮湿无力再起飞,被父亲逮着。父亲捉着鸽子就喊我来看,是一羽深雨点黄眼雄鸽,确实是一羽不错的鸽子。父亲就说:你看,这鸽子真的不错,我们还来养鸽子吧?我也很兴奋地说,好啊!就这样,我和父亲在星期日整整忙活了一天制作了一个鸽笼。可一羽鸽子又怎么养呢?就先从别人那里要了一羽小雌鸽,可能是没有缘分吧,它们总是配不上对。于是,我决定星期日上鸽市买一羽雌鸽让它们配对,上了鸽市遇到了童年时候在一起养鸽子的朋友,他们一直都在养鸽子,大家在一起叙一叙童年时的趣事,很是高兴,兴余之后与他们一道去看他们家的鸽子;看着鸽子,听着他们一一介绍,什么李种鸽、西翁绛、飞轮系、英国灰等等;什么鸽子的血统呀、训练、比赛等,使我听了着了迷,再看看他们现在养的鸽子确实与以前不一样,大鼻子变成了小鼻子,观赏鸽变成了比赛鸽,鸽腿上个个都戴着标识足环,真是让我羡慕不已。回家后我又重新扩建了鸽舍,然后又买了几对鸽子,兴致勃勃的养起了鸽子。到鸽会开始比赛了,我满怀希望的把自己精心培育的十几羽鸽子拿去参加比赛,不放不知道,一放吓一跳,放到100公里竟然掉了一半,放到200公里当天仅回来一羽,满腔的热情一下子降到了零度。是什么原因呢?是鸽种不好?饲养的不好?训练的不好?反复思考不得其解!在一片茫然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家里读到了陈文广老师编著的《养鸽指南》,使我恍然大悟,茅舍顿开,初步对饲养信鸽有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认识:"种、养、训",只有念好这"三字经",才能养好鸽子。我想第一是"",只有有了好种,才能出好苗。因此,我决定引进种鸽从头开始,于是我引进了李种、飞轮系等种鸽作为基础种鸽;通过引进良种加之精心饲养,在秋天鸽会举办的670公里比赛中我的一羽当年幼鸽获得第13名,因为当时报到方法是持鸽报到,我的鸽舍距报到点约有5公里,骑着自行车再快也要10几分钟,后来计算一下,如果按实际归巢速度应该在前三名之列。不过有了这羽13名鸽的成功经验,使也我悟出了一些育种、饲养、训练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在以后的比赛中基本上是每次都获得高位奖,一时间在当地也小有名气。随着养鸽人的增多,每次参加比赛的鸽子羽数也俱增,500公里一般都在3000羽左右,鸽子飞翔水平也逐步提高,我饲养的鸽子从500公里、700公里、1000公里到1500公里、2000公里比赛都有上佳成绩获得。那时候对500公里归巢鸽子大家都不感兴趣,人们追求远程和超远程鸽子,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500公里归巢鸽是"小学生"1000公里是"初中生"1500公里是"高中生"2000公里归巢才是"大学生"。所以,每年鸽子的比赛尤如进京赶考,谁都想考上"大学",圆一圆自己养鸽子的"大学"梦。1992年夏初全市联翔放飞1500公里,我参赛12羽,报到期20天内归巢7羽,获第9名一羽,后又归巢2羽,总归巢率:75%。1994年放飞2000公里(疏勒河),我的一羽足环为HK-1992-00002浅雨点砂眼雌鸽,历时22天飞行,获得第22名,圆了我养鸽的"大学"梦。因为这羽雌鸽长像漂亮,后来取名"水晶公主",刊登在1996年第3期《翱翔》杂志上。有了这羽22名鸽的胜利归来,使我对超远程鸽的配对、饲养及参赛有了更进一部的认识,19952000公里放飞,我的参赛鸽子归巢2羽,分别获得第811名,实现超远程鸽"双归"佳绩,被鸽友们传为佳话。

   四、鸽伴工作比翼飞。上个世纪90年代初,也是我人到中年工作事业如日当中之时,如何安排好养鸽与工作的关系事关重要,对事业和家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991年秋天我根据当时全市分鸽会各自为阵,不统一的现状,拟写了一份《关于成立市赛鸽俱乐部的报告》呈送给市体委群体科,其主要内容:实施民主集中制管理,注入公平竞争机制,统一全市各分会活动,统一竞翔比赛,统一执法裁判。《报告》得到了主管领导的赞同,于是全市各区县会长、秘书长在一起民主选举,结果大家推举我来担任秘书长,赛鸽俱乐部主任由群体科领导担任,各区县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担任副会长、委员。赛鸽俱乐部成立后,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强裁判队伍建设,经过培训考试培养了一批裁判执法人员;三是改进信鸽报到方法,由过去持鸽报到统一改为鸽钟报到,并用地图测量空距计算分速排列名次;四是俱乐部组织比赛实行竟标承办制,由各分会在一起公开、公平竞标,每次比赛前由俱乐部拟定竟翔规程交委员会讨论,规程确定后由各分会竞标总奖金数,谁出的奖金高就由谁来承办,主办单位负责规程的裁判执法,并从当年会员会费、足环收入中提出部分资金给承办者一定比例的补助费。赛鸽俱乐部成立后全市赛鸽活动空前活跃,一是比赛的规模增大,过去放鸽子各分会自己放,羽数在几百羽,而统一后500公里一般羽数都在3000羽以上;二是比赛的透明度增加,公正性更强;三是信鸽的比赛成绩得到了提高,在全省联翔中每年我市单鸽和团体成绩均进入前列名次;四是会员养鸽的热情和对鸽会信任度提高,会员数由过去的300多人,增加到600多人;五是本地的信鸽声誉提高,因为那时主要养超远程鸽,我市两次获得省联翔团体冠军,特别是在两省四市组织的超远程2550公里(十三间房)比赛中获得冠军,威振大江南北!六是鸽会裁判工作有了质的飞跃,由于每次竞赛前组织裁判员制定规程,比赛中参加执法,裁判员理论结合实际业务水平提高迅速,在全省联翔中我市上报资料无一差错。我本人在每年全省信鸽品评中均担任裁判,并成为省鸽会第一批一级裁判员。

   在开展鸽会活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我的工作给了我很大的方便,因为那时我在银行从事保卫工作,对银行来说此项工作相对较为简单,时间上比较宽松。对我来说,不仅养鸽子有时间,而且组织鸽会活动也有时间、有精力,可以说天天玩得不亦乐乎。好景不长,1992年、1993年我们这里各家商业银行为了吸收资金搞起了"储蓄大战" ,可以说各家银行都用尽了招数揽储增存。可是就在这场"储蓄大战中我所在的支行当年人民币储蓄增量排在全市最后一位,全省系统内倒数第三位,而我们市行却排在全省系统内前三位之列,相形之下我所在的支行成了落后的典型,原因分析,是部门经理不称职所至。上级行责令:立即更换经理。行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让我担任资金组织部经理。由分管行长找我谈话,我一听说让我担任资金组织部经理,腾的一下就站了起来,说:这份工作我干不了!一是我从来未从事过此项业务,没有能力来胜任这个岗位;二是我的业余爱好特殊,我饲养信鸽需要时间。因为我知道要想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八小时内工作要做好,而且业余时间要去公关营销,这要付出多大的精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分管行长说,行长会议已决定了你必须服从,条件任你说,人、财、物权力全给你,只有一条把落后的"帽子"给甩掉就行了。就这样我被逼上了资金组织部经理位置,上任后我经过认真调查分析,认为决定储蓄存款净增长快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内部门员工的服务竞争意识;二是储蓄存款的源头业务。特别是"源头"业务,就像养鸽子中的"种、养、训"中的""""就是"源头"。因此我制定了营销"源头"业务的营销计划,呈报给行长,马上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按照营销计划我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较等单位的职工工资由我们银行来代发,经过艰苦辛勤的工作获得了成功,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储蓄存款增长的源头。加之,在员工内部又实行了意争上岗、优胜劣汰激励奖励机制,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当年仅用九个月的时间,储蓄存款净增长额比上年底存量翻了一番,完成年计划280%,当年一跃为省市先进行,我个人也被评为全省系统"先进工作者"。由于注重了"源头"业务的营销,在次后的几年里我负责的资金组织工作一直在系统内处于领先地位,并被省分行列为资金组织工作重点联系行。在连年的年度干部考核中群众评议和领导推荐均列为优秀,经考核审查聘任为支行副行长。

   五、鸽伴今生。走上领导岗位,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因为无论从家庭、工作和养鸽子都要重新计划。我新工作单位距家约40多公里,爱人调到了市里工作,儿子也考上了市重点中学。由于我工作地点离家较远加之那时的道路交通很不方便,只是周末才能回家,所以养鸽子只能暂时托人喂养,总算鸽子能维持生命,鸽会的工作也辞了,开始计划下一步购置新房搬迁新居。可是就在那一年的冬天,黄鼠狼夜间进入鸽舍咬死了部分种鸽,真是祸不单行后来又遭窃贼光顾,棚中的鸽子一只不剩,就连雏鸽也难免厄运。幸亏事前转移了一部分种鸽,否則可真是灭顶之灾啊!1997年末乔迁新居,为了养鸽子专门买了顶层的房子,在屋顶建了四间80平方米的鸽舍;鸽子也进行了吐故纳新,在保留原来优秀种鸽的基础上,通过奇瓦公司先后引进维廉.吉尔特、爱尔查克、佛尔布文、林波尔等中短程比利时名鸽,开始了短程赛鸽竟翔比赛新的征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0年秋我所培育的鸽子获得本市"八公山杯"500公里特比环冠军、季軍、综合亚軍,2001年秋又获得500公里当日"伯马";随后又在公棚获得佳绩,成功的喜乐难于言表。养鸽20余年,无论在鸽会竞翔,还是在公棚比赛,获得冠军,进入过前面的名次,也有过一羽未归的无奈,酸甜苦辣全都品尝过。成功与否,全凭一颗平静的心面对,我认为:养鸽子说到底就是一个""字,档次高与低,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定位,不必太认真,顺其自然,科学行事,不必太苛刻自己和他人。否则,会太累和烦恼,也会失去养鸽子的初衷。

   鸽子的成功佳绩也给我的工作事业带来了福祉,2001年我从副职走上正职的位置,我的时间、精力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每日早出晚归,遇到应酬更是不能按时回家,这喂鸽子的事情全包在爱人和儿子身上。常言道: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会有一位贤惠能干的女人。这话一点不错!我不仅有妻子的全力支持还有儿子的理解和帮助,儿子说,他并不喜欢养鸽子,只是父亲喜爱鸽子,他才帮助父亲喂鸽子。从儿子上大学到读研究生,每年的寒暑假,就成了我的义务信鸽饲养员,我的鸽舍很大,我每天打扫一次需要30分钟,可儿子干活细仔每次需要1个小时左右,确实挤占了他的一定的学习时间,但儿子却不一未然,他说这样可以劳逸结合,更能激活大脑的记忆,事实也确实如此,儿子考研复习就是在家里边看书边喂鸽子完成的。儿子帮助我喂鸽子的时间正是一年中最寒冷酷暑的时令,真是难得儿子的一颗孝心。我的鸽子养的最好的时段就是每年儿子放寒暑假的时候,因为他对鸽子饲料的搭配比例、数量的控制都恰到好处,一粒粮食也不会浪费。

   自从二次养鸽20多年来,家庭、工作、鸽子,总是相伴不可分离,鸽子在鸽会、公棚飞出好成绩或未进入名次,总是有妻子和儿子与我分担喜忧;工作从部门经理到行长从未因养鸽子而耽误工作,恰恰相映的是养鸽子成为我在工作中充满激清和追求卓越的动力;家庭因养鸽子更加和睦而凝聚着爱。养鸽子也使我失去了很多:自从养鸽子20多年来从未与妻子一道远出旅游,因为家中总要留一人喂鸽子,这一点一直让我愧疚。另外因养鸽子老是居住顶层楼房,好的楼层房子竟然闲置不住,妻子、儿子一直陪着我住顶层,这使我永远感激他们母子为我的爱好所做的付出。但我不抽烟、不酗酒、不打牌、不跳舞,养鸽子是我今生的唯一所好。

   人过半百,渐趋黄昏。鸽伴今生,无怨无悔,家事鸽事,人生之事,互补余缺,相映生辉。但愿人长久,幸福永相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