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鏖战公棚八年小结

时间:2013-08-31 10:49:50    来源:    发表者: 江洋鸽舍        阅读次数:
鏖战公棚八年小结

鏖战公棚之我见

  随着秋去冬来,一年一度的公棚比赛已基本结束,有关公棚的是与非无论鸽刊还是网络,写的很多。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评论,只想借网络一角将本舍8年来送公棚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做一小结,与有兴趣鸽友共同探讨共同提高,个人认为鸽友送公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一、如何选择公棚

  (1)诚信度:毫无疑问诚信度是公棚立棚之本,鸽友都知道能形成文字的规程一般人是很难挑出毛病的。所以鸽友在选择公棚时千万不要被规程中华丽语言所蒙蔽,要多渠道全方位对公棚进行考察,尽量做到万无一失,这方面本人有亲身教训。本人2009年在几位鸽友说服劝导下,送大庆某公棚(现已倒闭)幼鸽10羽,开家训放扫描一羽不少,100公里训放结束交10羽参赛费。5天后200公里有7羽未上笼,经询问,公棚说:2天前训放50公里赶上磁暴造成大量失鸽,可是据本人了解,距离该公棚不足10公里的另一家公棚当天训放100公里归巢率90%以上。后知情者透露,幼鸽入棚后,由于各种原因大量死亡,为挽回经济损失,家飞训放一直空扫足环,经协商公棚退还本舍10羽赛鸽参赛费,但赛鸽已损失无疑。

  (2)教练团队:教练团队是否经验丰富、责任感强,是决定公棚赛鸽存棚率,预赛、决赛归巢率主要因素。本人有个好友,有多年公棚教练经验,据他说:公棚从3月份收鸽开始,从观察棚到大棚几乎每天都有吐食现象,此现象一直持续到收鸽结束(幼鸽经长途运输入棚后,由于应激反应,加之饲料种类差异,幼鸽一两天很难正常进食,身体逐渐虚弱,抵抗力下降,各种细菌病毒乘虚而入,造成幼鸽患病)。一般公棚幼鸽超过3成患病开始用药,有些公棚为保证存棚率,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给赛鸽后期训放比赛埋下隐患,这也是某些公棚训放比赛遇逆风恶劣天气归巢率极低,大量失鸽的主要原因。

  (3)收鸽羽数:鸽友应了解公棚收鸽数量(特别是本地鸽友交鸽羽数),这是衡量公棚的一个标准。大家知道,任何公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个人认为一般公棚盈亏点应在4000羽左右,如果公棚收鸽低于4000羽,请鸽友小心慎行。

  (4)赛线:大家知道赛鸽是靠智力辨别家的方向,靠体能归巢的,天气对赛鸽归巢影响很大。鸽界有句话,“一路鸽飞一种天”,所以鸽友送公棚前应对要送公棚放飞路线、比赛季节的气候风向作必要了解。

  (5)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避免由于不可抗因素造成巨大损失。最好方法是选择3个左右公棚,如果能力有限,找几个志同道合鸽友联合送比较好,因为公棚团体奖本人认为相对其它大奖容易,又避免了单独参赛放弃团体奖机会,何乐而不为!几个人合作我认为没有固定方式,只要当事人都认可就可以,但应注意达成协议一定要落实到笔上,避免得大奖造成不必要麻烦。以上几点做到位后,就开始着手选择种鸽进行配对。

  二、种鸽的选配

  (1)关于送公棚鸽是近亲好,还是杂交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本舍来讲比较倾向于近亲鸽,本舍从05年开始送公棚至今8个年头,送的幼鸽都是近亲作出,存棚率始终在9成以上,决赛入赏率除今年辽宁忠盛公棚决赛上笼6羽当日归6羽,入赏1羽211名(本舍3000元拍回)外,平均超过40%。最高09年,公棚送10羽,决赛上笼8羽,高位入赏6羽,分获41名(预赛130名)、106名、113名、299名、378名、478名等。

  (2)根据本人经验,准备出公棚鸽的种鸽至少要有一羽是飞过公棚的鸽子(不一定高位入赏)。因为公棚是个大染缸,几百家几千家幼鸽从各地送到公棚,每只鸽子都是一个有机体,或多或少都带有不同病原体,能在公棚中存活下来,身体中一定产生有极强抗体,种鸽通过喂小鸽再将抗体传给幼鸽。在这方面本人深有体会,2011年春季参加市鸽会比赛,训放过程中部分赛鸽吐食,经过治疗很快痊愈,300公里比赛归巢后又发生吐食拉绿屎现象,2天后全棚80羽鸽子6成以上染病,但飞过公棚的鸽子都安然无恙。

  (3)现在中国公棚竞争日趋白热化,公棚为提高预赛决赛归巢率都是择天比赛,所以我认为鸽友送公棚选鸽时应该以快速鸽为主、耐力鸽为辅,比例大概8:2。

  三、公棚幼鸽的调理

  当种鸽孵蛋10-12天时,种鸽早晚1/4片甲硝唑,连用2天,并清理毛滴虫。幼鸽带环10天左右,早晚1/4片甲硝唑,喂1天,再次清理毛滴虫。幼鸽20天左右断食,以8-10羽为一组单独笼养(具体做法请参考本舍养鸽感悟,不再赘述)。幼鸽25天左右做疫苗,35天左右清理肠道、球虫、呼吸道,培养幼鸽亲和力,此间让幼鸽认识各种杂粮,同时淘汰体弱幼鸽。55-60天送公棚。

  最后再谈一谈鸽友送公棚心态。大家都知道,公棚赛是人组织操纵、赛鸽实施的竞技体育比赛,比赛结果存在很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职业鸽舍还是普通鸽友,谁也不会拿几百元几千元去打水漂,每位鸽友送交公棚的幼鸽都是自家主血顶梁柱。有些鸽友地方赛、俱乐部成绩非常恐怖,为什么到公棚成绩就不尽人意?我想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公棚鸽亚健康或不健康应是主要原因。

以上是本人送公棚一点体会,难免挂一漏万,不当之处烦请各位前辈同好批评指教,最后预祝广大鸽友2013年冠军伯马,2013年公棚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