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要重视棚内种赛鸽的运用

时间:2013-11-05 11:41:41    来源:    发表者: 黄伟鸽舍        阅读次数:
要重视棚内种赛鸽的运用

种鸽运用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棚内赛鸽的定位、走向,关系到整棚鸽的兴衰,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比。近期看了多篇关于种鸽运用的文章,心里一直感觉有话想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训,我想发自内心地和广大同好们说:要重视自己棚内已成气候的种赛鸽的运用啊!

几年前,我曾走过一段很长的弯路,眼睛里全然不顾已经在自己棚内摘金夺银、遗传相对稳定的种赛鸽的运用,固执己见,拜师访友,引进了一大群自己心目中的种鸽。本以为这下子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惟我独尊了,可历经风雨过后的我却感到茫然失色。尽管我表面上不服气,可内心一直在嘀咕、唠叨着:我这是怎么了?所出之鸽看上去都不错,血统也很好,为什么就‘黄鹤一去不复返’了呢?我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吃一堑,长一智,痛定思痛。我终于悟出了其中之原由,想说说心里话。

1、认真省视、正确评估自己棚中已有的种鸽.

凡事皆要三思而后行,舍近求远,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朋友们也可能和我有着相同的经历:贬低自己棚内的种鸽,对已飞出成绩的赛鸽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去正确、合理运用了,眼睛里老是盯着别人,总以为别人比自己强,别人的东西都是好的。(好像是一种通病)尤其是外血鸽不断充斥市场的今天,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现象比较严重,导致盲目追赶潮流,舍弃棚中鸽,以改良为借口,不假思索,一咕脑儿全盘引进。惊人的相似同样也有着惊人的结局,待回过头来,时光也悄然流逝。

重视棚中种赛鸽的运用,并不是说对外血优鸽的摒弃,对引进品系鸽的否定。我在拙作《观鸽呓语》中曾坦言相告:

1)、对人的崇拜有时会直接影响引进种鸽的随机性,对好鸽子的崇拜有时也会改变对己棚鸽的误解和偏见。轻易舍弃棚内鸽的运用,盲目的结果只会在日后给自己的内心深处留下极不情意的遗憾。

2)、确定目标后再引进,棚内少什么、需要什么、改进什么,一定要把握住方向。不要见异思迁,经不住他人之三言两语,口若悬河。即迫不及待地掏腰包,一咕脑儿地抱回家。到头来后悔莫及。

我之所言确为管窥之见,仅能够说明种鸽的引进来不得半点虚伪,要谨慎以待,对己棚鸽的深入了解,正确运用方为上上之策。所谓轻车熟路,正确认识自己,省视棚中种赛鸽的运用,才是获取成功的保障。

2、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轻易引进种鸽。

当然,我所说的是在己棚鸽已成气候的情况之下。可能我说得有些过激,亦或孤陋寡闻,但实际情形究竟如何?具刊物登载,包括鸽坛泰斗詹森兄弟在内的诸多名家大师,他们在决定是否引进种鸽时也是斟酌、思虑再三,举棋不定。也就是说引进就意味着对别人的认同,对自己的一种否定,意味着一次真正冒险的开始。最终他们选择的方式更多的是彼此间相互交换种鸽,各取所需。(也可能有不可求的因素在内),其结果当然是相得益彰,皆大欢喜。此做法尤值推崇,当然,身边是否有高素质的朋友、是否有高水准的赛事则是成功的保障,否则不可避免会出现另一种结果:良莠不齐,言过其实、深陷泥泞……

每次品味实践理论家祝匡武先生的大作时,敬重之心皆油然而生,先生功底之神韵、措词之惬意,恰倒好处的评点,句句是良言,条条是真话:“引进种鸽,绝对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没有十足的理由,百倍的把握,千万不要趟这汪浑水。事实真相是:鸽性突变、行为失控,易生鸽痘、水土不服、游棚丢鸽、外相无章……这些原本不曾有的现象,最常发生在引进新鸽后杂交育出的第一代幼鸽身上”。

说句心里话,先生所言极是,对引进种鸽者的确是良言忠告。但我也以为,以国内现有养鸽队伍之水准、素质而言,可谓‘参差不齐’,种鸽之来源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以工薪阶层之现状,要谈论大手笔引进也只能是望尘莫及、对天长叹啊

3、棚内种鸽的梯队要跟上,要有的放矢加以改良。
其实,就棚内已成气候的种鸽队伍而言,保种与参血同等重要。

年轻化的种鸽梯队是日后竞翔的基础,是一种激情,一种飞跃。要想留住血脉,就必须正确加以保种和再改良。保种暂且不谈,但就引种改良而言的确很有必要。我比较赞成好友间的以礼相待,坦诚相见。不要有间隙、不要有猜度,以鸽交友、以鸽会友。礼尚往来,的确是一种真诚和享受。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吗?事在人为,事实上互通有无才是相互提高、共同进步的捷径。那些早已成名的专业大家尚且如此,何况吾辈。

引进是为了提高,而非为了相互炫耀、相互吹捧。首先要确定自己确实需要什么:是种鸽的活力,是种鸽后代的翔距、速度,还是种鸽的血缘?所有这些皆要静下心来斟酌再三。请记住,在保持棚内主血不变的前提下的正确引进、参血,才是日后能否保持持续赛绩的根本。(引进种鸽,首先要注意确定鸽主的综合赛绩、整体实力是否到位、是否在本地各项赛事连续发挥;买鸽子,最好是买已在多次比赛中入赏、且要注意参赛羽数的多寡,对仅在一次比赛中获奖的名次鸽一定要多加留意,注意昙花一现,小心跌入陷阱,勿盲目冲动)。

重视棚内种赛鸽的运用吧!在正确省视、评估后再作出相应的引种决定;在保持现有种鸽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良,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