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周总理与中国赛鸽家李梅龄的一段轶事

时间:2013-12-03 11:44:27    来源:    发表者: 星远鸽舍       阅读次数:
周总理与中国赛鸽家李梅龄的一段轶事

信鸽竞翔,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个竞赛项目。这个项目的前身“西侨鸽会”,本世纪卅年代就在上海筹建过。

中国赛鸽家李梅龄,当年曾应邀参加了鸽会筹建,并于1935年参加了该会首次千公里竞翔,他培育的优育信鸽,仅用了十六小时,就飞完了天津到上海的全部赛鸽,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信鸽在世界夺得的第一个竞翔的世界冠军。但是,由于中国当时在世界上没地位,受一歧视。这项震惊中外鸽坛的世界记录,未被承认,也未载入史册,李梅龄成了未被载入史册的世界冠军。

几十年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被承认是世界鸽协的创始国之一。台湾把持了几十年的国际信鸽竞翔中国代表资格将被收回,中国还将以国家队的名义,参加1988年在汉城召开的世界信鸽竞翔。李梅龄本人,也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养鸽宗师”。李先生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崇高尊敬,是因为他为信鸽竞翔,无私无畏,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并献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爱情,而夺处世界冠军,今天已经成为我国信鸽竞翔者的伟大先躯。

我含着眼泪,听完了当代竞翔家们对李梅龄先生的回忆和追述,走访了熟悉他的亲朋,查阅了有关他的资料和文物,他的崇高品德,眷眷爱国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为了通向他的心灵,我也养了一棚鸽子……。

慢慢的,李梅龄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复活了,似乎他就站在我身边。我苦于无法把他描写栩栩如生。说句老实话,我灰心过,可是我不能忘记他。

要祖国最艰难的岁月中,他以个人的努力,竞然击败了当时的世界列强而夺得冠军,为祖国争光,令人隶然起敬!

有了李先生的榜样,我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于是我写了“未载入史册的世界冠军这个剧本”。

作者1986年盛夏之夜于北京




一、北京、医院、楼梯




结构独特的螺旋形楼梯,通向高高的楼顶。一个身穿病号服装的老者,颤颤巍巍地向上攀登。

他身体消瘦,步履艰难,每跨出一步,都似乎耗尽了他全部气力,可是他仍信心百倍,努力向上面走着。

这是个寂静的早晨,太阳还没从地平线上升起,楼道光线昏暗,看不清老者的面宠。

老者紧握扶手,身子晃晃悠悠的的步步上升。他的身影越来越小,幽昏的巨大楼梯上只有兰格白条住院服在晨曦中微微闪光。

他越爬越高,身影越显得遥远和细小,可夸大了的喘息声却越来越响地在楼道里迥荡着……

他终于爬到了楼梯的顶端,打开了楼顶的门。顿时,一束黎明的曙光照在他身上。

二、楼顶平台

老人从楼梯门中缓缓地走出来,站立在平台上。他大喘着气,手按胸口,闭上眼睛,低下头,稍稍休息片刻。这是个多么熟悉的身影。

老人慢慢地抬起头来,慈祥的睁开了双眼。

他是敬爱有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为了避开医护人员,独自一个人爬上楼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轻轻地吐一口气,紧走几步站在腰间举目四顾。瞭望着北京城的美丽早晨。

他自己也许并不知道,这是他老人家最后一次观望北京城了……

北京城沐浴在金黄色的朝霞里。远处,巨大的建筑物的脚手架上,淡兰色的电焊火花在闪耀,林立的高楼,蘑菇状的石化厂的裂化、催化高塔,在晨雾中隐现……近处,医院大楼底下宽敞的马路上,一辆洒水车正在喷吐水雾,马路边未息的照明灯,在晨曦中闪闪发亮,城市还在甜蜜的睡着。只有早起的行人在影影绰绰地匆匆赶路……

周恩来总理怀着深情望着,眼里渐渐湿润了。

旭日穿越五彩缤纷的朝霞,露出了殷红的面孔。城市苏醒了。汽笛声、车辆噪杂声,各种各样的叫卖声,立即从四面八方响起来,喧闹的一天又开始了。

一种依依惜别的情感爬上了周恩来总理的眉稍,凝聚在他眼里的泪水不知何时悄悄地顺着两腮滴落下来。

一群鸽子拍打着翅膀凌空飞起,在周总理的头上盘旋,周总理两眼追随着鸽群,脸上渐渐显出一丝笑容……他知道自己即将和这个美好的世界永别了……

周总理到那儿去了,总理那儿去了……呼唤声伴随着杂乱的脚步声渐渐涌上楼来……

周总理悄悄擦去脸上的泪水,慢慢回过头来,望着来的人。

小护士、主治医生、院长、总理的秘书等一群人匆匆忙忙地跑上楼来,站在周总理的面前,“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周总理幽默而又诙谐的眨眨眼睛。对几位寻找者说:“怎么样,失职了吧?这么一群大活人,连一个年过古稀的老头子也看不住,倒让他溜上了楼顶,上级要是追查起来,你们可怎么交待”。

几个人全傻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言以对。

周总理得意地笑着,慈祥地望着小护士:“小田同志,这可怎么交待呢?”

小护士莞尔一笑:“这还不好交待,我们最高的行政当局——国务院总理,不遵守院规,不遵医嘱,不听护士的话,特别是不顾自己的病体,擅自上楼……我们正对他进行严肃而热情地规劝呐,……哈哈……还不知这位首长听与不听。”小护士说完忍不住笑了。

周总理和大伙一起也跟着笑起来,气氛十分融洽。

周总理两眼炯炯地望着秘书:“小李,你送来的文件我都看过了,重要的都签署了意见,送有关的同志传阅。值得提请注意的是华侨廖念祥先生,归国观光时要隆重接待。”

李秘书:“请示总理,接待廖先生要什么级别的待遇?”

周总理:“部长级,我还要单独接见他。”

李秘书走近来,凝视着总理,枯瘦、衰老的面庞,关切地说:“总理,你太累了。僵人民和中央都对您的健康非常关切,您是否……?”

周总理:“谢谢大家的关怀,廖先生是来会见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我不能不出面,更何况廖念祥和他的父亲是世界著名的橡胶大王,几十年来,一直追隋台湾,这次他能毅然归来,是难能可贵的。再说,我们橡胶只有部分自给,他们橡胶事业又在国外碰到困难……两厢情愿嘛!”

李秘书:“我明白了,马上就办。”

周总理:“好!咱们一起下楼吧!”

三、医院病房——周总理的临时办公室

清冷的月光笼罩着医院的病房,蝉翼般的窗帘上映出周总理和廖念祥亲切交谈的侧影。

周总理身患绝症,命在旦夕,但仪态轩昂,仍然谈笑风生,毫无病态;廖念祥初归华夏,没有想到竟然会受到破格的隆重接待,受宠若惊,溢于言表。

会见结束了,周总理站起来送客,廖念祥忙拦着他。

廖念祥:“恭请总理留步,我又不是外人。”

周总理:“好!既然不是外人,免去客套,你有什么事情要我们办呢?比方说见见亲友”。

廖念祥摇摇头说:“亲友倒没有,只是我来京前,家母嘱托,如果方便的话,我想见一见伟大的赛鸽家——李梅龄先生。”



“赛鸽家……李梅龄……?周总理凝眉沉思,毫无印象,只好转过脸去用询问的目光望着秘书和在座在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和秘书都歉意地摇摇头。

周总理淡淡一笑说:“廖先生我想起来了,卅年代在上海市一位留德的医学博士,曾和外国人赛过鸽子,报上说他还得了冠军。可惜,此人的姓名记不清了,你要见的人是不是他?”

廖念祥:“对!就是他。 不知他现住何处,近况如何?”

周总理表示也不清楚,笑着摇摇头。然后对秘书:“李秘书,请通知有关部门,派专人查找一下这位赛鸽家的下落。找到之后,尽快让他和廖先生会面。”

李秘书:“是。”

周总理:“还有事情吗?”

廖念祥满意地笑笑:“没有啦,太感谢总理了,再见!”(未完待续)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