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及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无论经济、文化和体育运动等各个方面,再将世人的目光转向了她!她的儿女们都将在世界各种大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媒体称之为: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作为我们赛鸽之人,在这个时代,将怎样做,做了些什么,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及后人们?!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第一赛鸽强国!
一、可喜可贺的一步
众所周知,中国信鸽协会成立于1984年底,之后,各省市协会也纷纷成立。随着我国的信鸽事业的蓬勃发展,信鸽竞翔日益激烈,参与人数达30多万且有增无减。从协会成立之初的目标超远程赛(1000-2000公里以上)到后来的超长距离赛(800公里以上)以及现在的中距离赛(300--600公里)和今年(2009年)推行的短距离赛(100--350公里),不难看出中鸽协在不断地努力进行着赛制改革,进而与国际赛鸽强国接轨。到2009年末共举办十届信鸽国家赛、四届全国千公里信鸽联赛、七届全国幼鸽联赛和二届全国幼鸽千公里赛及首届全国鸽王赛。这些,都是为满足全国广大鸽友丰富信鸽竞赛活动形式的需求,逐步实现中国信鸽运动与世界信鸽运动接轨,提高我国赛鸽品质与国际竞争力之举措。也是迈出可喜可贺的一步。
二、国人的聪明智慧
回顾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才有第一个赛鸽组织--上海信鸽俱乐部(1930年始),也正是从这时起(1931年),我国才第一次向国外引进种鸽,当时,由国人李梅龄、黄钟和郭子颐等人引进,并在当时的上海有西方侨民参与信鸽竞翔中大获全胜(950公里以上距离),为国争了光。从而也奠定了后来中国远程赛坚定基础和中国名系(李鸟)。这是引进外血的第一次浪潮。第二次是在相隔15年后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国内有财力国外有亲朋有能力购买国外鸽子的中、小企业家们,其中有抗日胜利后部分日本军用鸽(都是欧洲鸽子作育的)从江苏南京带回上海,部分留在南京。也因此,上海、江苏两地成为了中国信鸽发祥地。第三次则是1992年起至今。无疑,每次的外血引进都是为了提高我国信鸽质量水平和信鸽事业的发展及国际地位。
三、东、西方赛鸽赛制的走向
从上个世纪赛鸽赛制发展的方向上看, 由超长赛趋向于中程赛。代表品系有比利时赛鸽家阿洛伊斯.司蒂翠鲍特系、荷兰赛鸽家谢夫.范王路易系等,均被公认最优秀的长距离鸽系以及后半世纪中的具有世界权威性的中程赛名系詹森系等。而在东方的我国赛制逐渐向1000公里以上至2500公里信鸽竞翔极限发展,代表品系李鸟系和吴淞系等。西方欧洲由1000-1200公里赛会向中短距离方向快速发展,欧洲赛鸽强国有完善的传统赛制和百年赛鸽历史并培育出短程快速鸽多家名系被世人所公认。眼下我国正向中、短距离方向发展,他们会把目光瞄准巨大的中国信鸽市场,同时会给他们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继而会更加完善、宣传他们赛事及信鸽品牌,而且继续引领世界赛鸽运动发展方向。
四、完善竞翔体制、提高素质、培养品系
展望中国赛鸽强国之路,还需要我们每位中华儿女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好国外优良信鸽资源,通过积极引进国外的赛鸽种源和育种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壮大自己,在现阶段必须坚持“引进来”才能做到“走出去”,这是发展赛鸽强国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要想完善竞翔体制、提高素质、培养品系,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竞翔机制,创建更好的信鸽竞翔平台,运用科学,努力钻研,加快培育我们的知名品系,扩大媒体宣传力度,引进外血名系固然重要,但绝不能盲目,更不能崇洋。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最终做大做强。伟人说得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有这样,才能赶超赛鸽发达国家,谱写中华赛鸽辉煌历史!有理由相信:五千年的文明史证明炎黄的子孙不比他们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