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初识南京鸽友—一莫家旺

时间:2014-01-03 09:56:46    来源:    发表者: 光辉鸽舍       阅读次数:
初识南京鸽友—一莫家旺

一九九五年八月十六日,我接到内蒙古乌海市鸽友孙宝才先生的电话,告知南京市鸽友莫家旺先生应乌海市政公司经理许春林先生的邀请,合家已于八月十四日来到乌海进行鸽事交流活动。在征得莫先生的同意后,宝才友特邀我去鸟海与莫先生会面。
我得知这一消息后,心里非常高兴。因为自九四年秋我与宝才友相识后,得知莫先生在其一羽放飞超远程赛鸽被鹰追迫,飞入山间农家屋内被抓获后,以此为引线曾先后三次到乌海进行鸽事交流。并从此支援了乌海市鸽友大量的南京优秀种鸽。在于宝才友相识的近一年时间里,我曾三次专程到宝才家中拜访,并了解了大量的关于莫先生及南京鸽界的趣事杂闻。同时多次参观和欣赏了莫家旺先生从南京支授乌海的种鸽。这就使我间接地对莫先生在鸽道上的追求,以及精湛的养鸽经验和独到的养鸽理论知识有广泛的了解。因此,我立即与临河市鸽友贾红岩先生一起骑上摩托车,行程近一百六十公里前去鸟海与莫先生会面。
当晚,在乌海市星云豪华大酒店西雅餐厅,参加了乌海市政协党组副书记王风歧老先生为莫先生一家专设的酒宴。莫先生今年四十五岁,身材魁梧健壮,谈笑风生,谦和大度,平易近人。在与莫先生会面后不由得一种敬佩感油然而生。席间几句言谈和莫先生爽快的态度,为我们更深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础,达到了感情上的融通。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识君。
宴后我们应邀在宝才友的陪同下来到了莫先生下榻的市政公司招待所,就有关养鸽之道与莫先生进行了近二小时的交谈。
莫先生首先介绍了南方种鸽来到北方的情况及对北方养鸽情况的一些看法。莫先生讲: 南方的鸽子来到北方后变化很大,有些鸽子我几乎不认识了。在北京、乌海等地都有这种情况。主要是羽质上和眼砂上的变化。这些现象可能是因为南北方的气候反差过大所引起的。
在引种问题上,种源不广,配对使用不好。很多棚里出现有好雄没有合配的好雌,有好雌没有合配好雄,这是配不出好后代的。找一对合配的种鸽很困难。另外,大部分鸽友对鸽子认识不深,还在起步阶段。想走出去看看的人不多,对鸽子的鉴别能力不强有些鸽友在经济上虽然投入很大,但拿回来的种鸽起不了什么作用。不懂好鸽子不走出去看看不行。这几年来我与北京鸽友接触后也发现这些情况。
在谈到血统问题时, 莫先生说:我历来不赞成血统过近配鸽子。现在国际上有两大育种流派,一是近血;二是杂交。我对近血育种试过一次,结果没有成功。但我不反对远亲交配,如三代以后相配。
莫家旺先生在信鸽育种上运用杂交技术有较深的造诣,并取得了很成功的经验。莫先生讲:杂交育种有经验问题,也有规律可循。三、四代连续杂交鸽子也能飞得好,归根到底还是杂交育种出优势的问题。他举例说:我的一羽宝鸡九名玩得较成功。这只鸽子的后代不但在南京,支援给北京鸽友朱恩田处的鸽子直子代飞千公里三名。开始别人还不大相信,后来继续育种放飞,后代都很不错。这只鸽子是杂交配出来的,按有些人的有关看,杂交的鸽子几代下来后在外型特征等诸多方面就不成功了。可是我培育出来的鸽子别人看了还是很相象。有人说杂交的鸽子在遗传上不稳定,可是我采用杂交方式育出来的鸽子总是不断取得好名次,九三、九四年连续两年放出了二只千公里冠军。
听了莫先生一席话,使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要养好信鸽,不但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在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开拓进取,不要墨守陈规。要敢于打破模式化的养鸽方法,不断有所创始和进步,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莫先生那种敢闻敢拼,敢于探索不断进取的精神值得赞扬和推崇。
在谈到杂交育种技巧问题时,莫先生说:一对的种鸽后代出成绩后,保持三到五年开始老化。如果把这两只老鸽子拆开另择偶配对,杂交后其后代只要选择的好,再相配还能保持优势。只有本鸽子好不行,还要不断引进,不能闭门造车关门自守。
好鸽子就是好鸽子。我看到好鸽子也是不惜代价引进。不是说引进来的鸽子就比自己棚里的好或能超过自己的鸽子。主要目的在于加入新的活力,加入新的优秀的血统保持原棚鸽子不断处于优势。只有不断引进优秀种鸽不断完善充实自己,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那么,在杂交育种过程中怎样才能保种呢? 莫先生认为, 杂交育种要掌握几个要素。一是种鸽血统必须清楚,本身和家族都要飞得好,要有突出的赛绩和连续性,这是大前提。二是选用的种鸽与自棚的鸽子要对路(所谓对路,就是要符合本棚鸽子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指外型结构,眼砂结构等方面。—作者注,以下同)。
莫先生说, 杂交育种,根据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假如说培育出来的鸽子是为了参赛,可以不必过多地考虑皮色(羽色、眼砂)。只要飞得快,能拿奖就行。如果培养的后代是为了留种,就要严格考虑上述各种因素了。
莫先生运用杂交育种技术选择种鸽的基本方法是近似对选配法。也就是说,为了保持本棚鸽子的原貌,在选择种鸽时就要严格选择与自棚鸽子的外型、羽色、眼砂等基本特征都近似的优秀种鸽杂交。这样才能保持原棚鸽子不走样。
莫先生讲:留种的鸽子不能无目地的杂交,这样就没有原来的风味了。
在谈到杂交育种技术的技巧和具体方法时, 莫先生举例说,如我的591老桃花雄,为了保持原来的特点,就要选配一只从羽色、眼砂、外型都近似于591老桃花雄的雌鸽与其相配。出6至8羽子代,在这些子代中肯定有与591老桃花雄相近似的子代鸽。从中选择一羽优秀的近似鸽留下来做为种鸽繁殖后代,然后再参赛或择优育种使用,不断发展。
那么,以什么标准来挑选后代留种鸽呢? 莫先生讲:要整体衡量。经过近似对杂交出来的后代必定次的(近似遗传不好的)多,每十羽中有两羽象老鸽子就不错了。在这两羽中,再根据体型特征、骨架、羽色、肌腱、眼砂等方面以老鸽为标准来衡量筛选。尽可能选择与老鸽相一致的留种。
在谈到对赛鸽大羽(将军条)的要求时, 莫先生讲:羽系尖一些就行,底杆要粗一些(指羽轴的根部),尖端细一些。羽条要一根比一根长。副羽不是太主要。
在谈到羽条的某些细节问题时, 莫先生指出:对羽条的好坏要选择,但从鸽子的总体来讲,羽条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血统。千公里能归巢要看本身的智商,只要方向选得对,能归巢或夺奖的希望就大。如果智商不高,方向飞反,飞得再快也没有用。
在谈到年青赛鸽容易飞失的问题时, 莫先生讲:年青鸽飞失的原因主要是发育不成熟。比如,同一血统的鸽子有的回来了,有的不回来。其次是与本身的性格有关系。如不紧不慢,归途拖得时间长损失的机遇就多。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经验不足。放飞后瞎飞,东碰西撞。所以,出现有的鸽子开始训放时归巢慢,后来越飞越快越稳的现象。这些鸽子在外面吃了苦头,吸取了教训有了经验,就不盲目瞎飞了。有了飞行经验,方向选得准,速度也就快了。
出赛千公里的鸽子,在三、五百公里可以随大流归巢,不需要动脑子。上了千公里需要在外过夜,情况就不一样了。上千公里的鸽子当天回不了家的,必定分散在外过夜。要过夜,就有选择夜宿地点、栖身的位置、自身保护等多种因素,假如栖身的地点选择不好就可能丧命。过夜后第二天还要飞行、觅食等等。如果不凭脑子靠自己的本事是回不来的。
在谈到鸽子放飞丢失的原因是否是因体力问题时,莫先生讲:打个比方,是五百公里的东西,七百公里就回不来,就是这个水平。有的虽然是远程或超远程鸽的后代,但不一定遗传好。总的来看丢失赛鸽的因素很多,不一定是体力问题。
有些鸽子放飞回来后很疲劳,这种情况较复杂。有的经验不足,上路起飞后惊慌失措走了怨枉路就要吃亏。本身是老鸽子出的,大运动量后恢复就慢,这种情况与体力有关。
在谈到赛鸽飞失的原因是不是与飞行极限有关的问题时, 莫先生讲:没有关系。同一类鸽子二千公里平辈同出一对父母。有的能回来, 有的回不来,这与参赛经验有关,不能用飞行极限来解释这个问题。不是极限限制了赛鸽的归巢。
在交谈中,我们就近亲回血提纯育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这个问题, 莫先生直言不讳地谈了他的一些看法。莫先生讲:国内有人采取近亲回血提纯的方法育种,在外型定向发展上搞得比较成功,八代不走样,几乎看不出来哪个是上代, 哪个是下代。八代一个样,玩的是观赏鸽。我们玩的是赛鸽,一味地追求“纯”,外型不走样,飞不出来有什么用。
在南京我们不称什么“系”。杂志上谈纯詹森系,我发现詹森鸽有灰色也有雨点,又有绛鸽和红伦。这就把人闹糊涂了。纯詹森系应该是什么样子,到底“系”是什么概念?品系怎么定,是狭义的解释专指某一体型外貌羽色都很相象的一路鸽子,还是广泛性的概念,什么型态都有。哪些鸽子具有称为“系”的代表性?不好讲?品系不如说是个广义词。
我不承认什么“系”,只承认血统。二千公里放飞谁也不能说那羽鸽子就行,只能是大概。一是要看它的血统;二是要看种鸽的配对,还要看眼砂。如果说判断一羽千公里的赛鸽能否回来有一定把握的话,这只是凭平时养鸽经验来讲的。如果说运用回血提纯的方式就能培养出好赛鸽来,那么,我们只要买上一只鸽子,不断采用回血提纯的方法,子子孙孙玩下去就行吗!这是最简单的公式啦!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打个比方,就拿我们人类来讲,近亲成亲就要生痴呆低能儿。鸽子搞近亲外型是象,但智力看不出来。我也喜欢养狗,狗搞近亲育种也不行,为什么信鸽就人行呢?在谈到有些鸽友采取提纯复壮培育信鸽取得成功例子时, 莫先生讲:麻雀基本上是群居,肯定是近亲,但是它照样能回窝。现在有些事情闹不清楚,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和玩法。济南的鸽友拿我的鸽子回血提纯也能飞出来,但是近交系数不能太近。有些育种方法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研究,不能寻求某种模式化。近亲回血育种我的经验不多,不能瞎讲。要是谈杂交育种,我可以谈谈体会。
在亲切友好的谈话中,话题又转到挑选种鸽的问题上来了。养于这个问题, 莫先生讲:冠军鸽子不一定是好种鸽,赛鸽和种鸽是两回事。相对来讲,留种的鸽子在眼砂结构上阿尔赛比较宽大,色素深的做种好一些。阿尔赛为黄色的色彩要鲜亮; 黑色阿尔赛的要深紧看不到底,贴瞳孔近的较好。黄色阿尔赛的鸽子速度快,但受气候的影响大。黑色阿尔赛放飞稳定性好,适应气候性强,在天气盖的情况下也能飞得好。阿尔赛黑大的飞行慢, 阿尔赛大而平看上去平浅无力的不好。如果是规则型的也不好。
在谈到阿尔赛的具体位置时,莫先生说: 阿尔赛不是内扣线(品性圈或浅圈),实际上就是南方鸽友说的脐。对内扣线我没研究,我不拿放大镜看鸽眼,所以一般看不到内扣线。
当谈到如何鉴别鸽子的问题时, 莫先生讲:凭别人的经验看鸽子要大打折扣,还是要靠自己去实践。因为一个人的认识和观察问题的角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自己出去看,到饲养信鸽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在实际观察中探讨中摸索经验,走出自己的路来。南京有人讲莫家旺的鸽子是赖鸽子,看不出什么名堂。可是我的鸽子就是每年都能飞出来。
对信鸽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如何去评价? 莫先生讲:关键是看他能否出成绩。当然,不断总结经验很重要。有人常说自己不懂鸽子,实际上他不是不懂鸽子,而是太片面了。不能总是按照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和口味来引种饲养,要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钻死胡同。养鸽子不能带模式,按模式来养鸽子要不得, 养鸽子的方法还是多样化好。
关于配对技巧问题,莫先生讲:深黄配白桃砂(灰白砂),不深不淡的可配黄眼也可配砂眼。大阿尔赛(宽黑型)配黄阿尔赛较好。
在谈到近似遗传留种使用其后代是交叉遗传(雌象父、雄象母)好,还是相顺遗传
(雄象父、雌象母)好的问题时, 莫先生讲:近亲遗传看长的象不象(外型),杂交也有象不象的问题。但不能说一对种鸽出的雌象雄、雄象雌的就好。比如我培育的黑太原不在于其后代是雄还是雌,都可以参赛或育种。就遗传上来讲,只要象黑太原就行。象就说明遗传好, 遗传不好怎么能象呢!
对于留种鸽是否需要放飞验证的问题, 莫先生讲:只要血统好选得准,不需要放飞即可直接作种使用。
针对有些鸽友在当地引种往往顾虑较大等问题时, 莫先生讲:: 在当地引种不要保守,也不要有什么顾虑。看准的鸽子养的水平好的就可以引来用。至于后代出了成绩不能说是靠谁的鸽子飞出来。谁家的父母也不生鸽子,都是引进来的。所以要大胆引进,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只要能飞出好成绩,就达到了赛鸽的目的。
这次交谈虽只有二个多小时,但对我们来说巳获益匪浅。为了不影响莫先生休息和第二天的日程活动,我们不得不打住话题和莫先生依依告别,但愿以后有更充裕的时间就教于莫先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