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鸽眼的干老油亮

时间:2014-01-28 10:05:53    来源:    发表者: 太平洋鸽舍        阅读次数:
鸽眼的干老油亮

 1“ 干 ”

  鉴别一羽好的种鸽或赛鸽,特别是远程和超远程赛鸽,眼睛是否干燥是很重要的。如果这羽鸽子的双眼湿汪汪的,甚至含着一腔泪水,送出去参赛是有去无回的,留着做种也育不出好的后代。而此前参赛鸽友送鸽上笼时,从不对鸽眼提出要求,“搁到笼里就是菜”,“四字决”的提出是中国赛鸽史上的一大进步,不仅避免了许多损失,而且能发现优良鸽种,为日后形成以远程和超远程为特长的“上海鸽系”创造了条件。鸽友们在送鸽上笼时,并没有逐羽检验鸽眼是干还是湿,只是当赛鸽归巢时发现鸽眼都是干燥的,没有一羽湿汪汪的鸽子。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经过许多人的实践,逐步形成这种共识。

  2“老”

  要求鸽眼老结,而不要稚嫩。远程赛当天回不了巢,被称为“过夜鸽”,超远程赛鸽更是要在异乡客地过上几天几夜,遇上风风雨雨是常有的的事,鸽眼稚嫩或水汪汪的经不起风吹雨打。睁开眼睛飞行,看不清归路在何方;闭着眼睛飞行,眼前一团漆黑,寸步难行,赛鸽在归途不丢失才怪呢。只有那些眼睛老结的鸽子,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当然风吹太长,雨打太久也是不行的,且不说眼睛,就身上的羽毛湿透了,自身重量也会压得它透不过气来。无论怎么说,在赛鸽中眼睛老结的总要比稚嫩的强上几倍,因此,老前辈们把这“老”字列在“四字诀”的第二位。

  3“油”

  也可以说“油气”。这种鸽子善飞恶劣天气,在阴霾、酷热等天气会有好的表现。看鸽眼的“油气”,是稍有点难度的,不是每个鸽友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因为,这不是全凭视觉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的,而有些只凭一种感觉。有人说,从面砂到底砂整个眼睛有一种雾气的感觉,或者说有一种植绒的感觉:也有人说,在鸽眼眼球上似笼罩上一层薄薄的油彩:还有人说得更玄,说有一股逼人的灵气。虽说法不一,但大同小异,都有道理。鸽眼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实践在不断发展,经验也跟着发展,因而强求一致,可能会导致思想上的束缚,不利于发展。

  4“亮”

  亮是比较容易把握的,就是赛鸽要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光芒四射,炯炯有神,英气袭人。在有关鸽眼的文章中这类形容词可以罗列许多。“明亮”是相对于双目不明不亮而言的。鸽眼明亮从中可以知道这羽鸽子智商高低和健康状况。智商与健康这是鉴鸽的两条最重要标准。我们经常看到弱智小孩或智障儿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目光呆滞,木讷。智商高或低,眼睛是一个窗口。从某种意义上讲,赛鸽首先是赛智,其次才是赛飞。赛鸽智商不高,飞错了方向,那么飞得越快离家越远。裁判员鸣枪开笼,赛鸽不是向同一方向飞翔,有的向东,有的向西,四面八方的选手鸽混在一起,智商高低立判,如果跟错方向,“猛回头,离天三尺三”,飞得再快也是白搭。鸽眼无神,不明亮,也是亚健康的一种反映,甚至已经是病魔缠身。鸽谚说“好鸽不生病,生病无好鸽”,没错,一羽病鸽出赛是拿不到冠军的。其实任何一种体育比赛,冠军只给那些身强力壮的健儿。

  “干,老,油,亮”四字诀,对远程及超远程是行之有效的。这种观察一般都不用放大镜,全凭肉眼观察,所看到的就是“干,老,油,亮”和虹彩色素,瞳孔等几项内容。一位资深欧洲养鸽家说:“我不会去养眼睛颜色平淡无味或黯然无色的鸽子。为了作育也是为了竞翔,我更喜欢眼色老结,丰富,并且有‘细节’,色素充分,纹路较多的眼睛。”他还说:“许多老行家总试图寻找熠熠发光的眼睛和眼睛中一些眼志蔓延出来的线。因为有这些线的大多数赛鸽都属一流,但是这种线往往在一岁以后才会出现。”这就是说鸽眼的“干,老,油,亮”,只不过翻译用词不同而已。

  “这种线往往在鸽子一岁以后才会出现”,说出了鸽眼是变数。从出壳开始,一双眼睛犹似两颗黑蓝梅在这个小脑壳上,整整占了将近一半面积,给人们一种神秘的感觉。当它睁开眼睛以后,是像欧洲人那样的一对“蓝眼睛”,到了一岁时才分得出是鸡黄、桃花还是牛眼,三岁以后“干,老,油,亮”逐个出现,到更年期时,长出眼睑,目光日益退化。鸽眼的这种变化,一是年龄增长因素,但是要变得好看,变化符合“干,老,油,亮”的四字诀要求,飞翔经历的增加,往往是更重要的因素。一羽超远程归巢鸽,它的延飞航程(前关1000千米,500千米,加上多次100-200千米的训练)达到5000千米左右,经过多次漂湖过江,翻山越岭,经过这样风刀雨剑、烈日浓霜,才磨炼出来一双火眼金睛。

  有些人一直以为鸽眼理论没有科学根据,但当他看到一羽鸽子时,总是要看一下眼睛,而且看得很仔细。问他看到什么奥秘,说来听听,他说只是喜欢那些拥有十足魅力的眼睛,眼睛仅仅是六项评判标准之一,仅此而已。这说出了真理,他喜欢那些拥有十足魅力的眼睛,仅仅是鉴鸽六项标准之一,其他五项应该是体形、骨骼、肌肉、羽质和血统。读者们也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再说,鸽眼的研究是随着观察仪器的发展和使用逐步加强,20世纪初虽然放大镜早已发明,但我国的鸽眼探索没有想到要用放大镜,观察鸽眼只用肉眼,直接观察客观物体,所以说“干,老,油,亮”四字诀是我国养鸽前辈探索鸽眼的开始,从这里起步走向前方,不断开启一扇扇的经验大门,走向科学殿堂。严复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只有否定片面的观点,才能学到全面知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