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怎样从种赛鸽骨形辨识适飞距程

时间:2014-02-19 09:37:14    来源:    发表者: 湖南星火鸽舍       阅读次数:
怎样从种赛鸽骨形辨识适飞距程

春和景明又面临着种鸽交配的黄金季节,每位鸽友脑子都在高速运转,总结历年的成败,制定择配的原则和战略;在反复持握种赛鸽后,希望能找出它们的优缺点;尤其对新引进和没使用过的种鸽,更是要细心观察,以求能看透它们的身体和灵魂,择配出冠军的父母来。
    说个笑话吧,我有一位鸽痴老哥,一年开春将配时,日思夜想,竟不能寐。好不容易睡着,还在梦中惊呼:“到底咋配呀?!”嫂子被梦话惊醒,摇摇梦呓中的鸽痴,吼道:“男的配女的,公的配母的”,一时传为笑谈。
    种鸽的择配,是临配前萦绕于鸽友心中的难题。
    多年来胜败的经验总结,使我们从不同骨形赛鸽适飞距程的实践中,找到了以下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希望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翰林宝石美,邦德007直子配白羽白腹直女



 

邦德先生直子,邦德先生配西欧鸽王法拉迪巴

    上面两羽典型的中距离赛鸽远交,作出公棚决赛1、3、8及多羽大奖鸽

    一、不同骨形与赛距的识认,是进入职业化比赛的前提
    种赛鸽骨骼的形态和质量,直接决定着赛绩的优劣和择配的成败,是我们选种和指定赛鸽的关键。资深而有悟性的高手,可以通过赛鸽骨骼透露的信息,推测出这羽赛鸽的交配手法,是杂交、远交还是近交。更有高手可以通过骨骼形态、质量和各部衔接的密合与松散,作出远高于常人的,对赛鸽的种气、能力、速度,以至于名次,适飞的距离,作出较正确的判断。富有经验的育种家,还可从看似相近的、有缺陷的身形中,鉴别出适用的种鸽,并淘汰弱质的赛鸽,这更不是一日之功。
    好的赛鸽骨骼优点的共性是厚、硬、韧,对于赛鸽骨骼的明显优点,鸽友大多可以作出较正确的判断。可对于不同赛距决定的,种赛鸽骨骼的明显不同,却缺少精确的认识。
    不同赛距的种赛鸽,在龙骨、背骨、耻骨的形状、长短和薄厚上,存在看似很小,实则很大的差别。这些微妙之处,正是我们鉴别不同赛距种赛鸽的关键。
    绝不能把骨形上的不同,简单地看做优点或缺点,幼稚地以好坏来简单地取舍不同骨形的赛鸽,以选美的标准,来看待不同级别种赛鸽所特有的骨骼形态,是普通鸽友常有的疏忽。



 

翰林神六,西安市鸽会500公里大奖赛6项总冠军,典型平背,梨棒状


奉天5名,公棚决赛5名,同窝弟弟同场决赛2名,典型平长背,棒梨状

    赛鸽的骨形决定着赛鸽适飞的距程,这一点已被实践证明了,凡是想用一杆枪打遍天下的鸽友,往往是心中没有级别观念,把长跑和短跑,篮球和足球混为一谈的外行。严肃地说,这样的鸽友,还不具备赛鸽运动合格教练员的资格。
    没有距程概念的鸽友,大多会是见鸽就养,不知取舍,胡乱杂交,成绩下滑,难得大奖的人。这也是中国赛鸽处于初级阶段,致使我国赛鸽难以定向培育,产生著名鸽系和育种家的软肋所在。
    随着赛鸽职业化的进程,主攻某一级别、某一赛事、某一地区、某一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场比赛,枪打十环赢得大奖已成为职业赛鸽家的抢金之举。能找出各级别的特征,认准某一级别去抓住要点,选配赛鸽,夺得大奖,才是高手所为。
    二、不同骨形与赛距的关系
    鸽友只有经过多年实战大胜的洗礼后,才能达到对赛鸽持握,心手合一的境界。持握赛鸽时,会感觉到每一羽种赛鸽的背骨、龙骨、耻骨从高低、长短、软硬、凸凹、平展、上收幅度等形态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高手会敏锐地放大和抓住这种差别,作为鉴别种赛鸽的依据。如果您还完全没有产生对赛鸽骨架存在异同的感知能力,那么就说明您还处于赛鸽的初级阶段,就很难理解我下面所叙述的,存在于赛鸽骨骼上,巨大而又微妙的专业感觉。
    背骨、龙骨、耻骨,是赛鸽身体中心部位的最主要骨骼,也是我们将展开叙述的要点。
    背骨、龙骨和耻骨它包裹、固定和支撑着赛鸽的内脏,是赛鸽强弱和是否适飞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赛鸽背部的形态与龙骨、耻骨的关系,直接表现着赛鸽的质量、速度极其适飞的赛距。
    我们粗略地将赛鸽的背部的形态区分为三种类型。
    为了便于叙述,在下文插图中,分别采用了我棚在历年家赛和公棚的得奖鸽及其父母的真实照片,以作实证。
    1. 平背
    这是赛鸽背部形态最多见的一种。表现在从赛鸽脖颈后部中心起直到尾骨末端,整个背部起伏不大,似一马平川。持握鸽时,刚上手的平背鸽子,由于紧张,尾部多上翘,待其稍镇定放松后,其尾部与背部呈在同一平行线上。

    决赛超艰难,夺23名,指定获奖,预赛419名,典型的平背鸽
    23名父亲,血统为巴塞国际冠军中国一号胞妹配巴塞省赛冠军AS鸽王,近交作出。典型的凸背鸽,背部长,尾下垂,长距离特征显现
    23名母亲,血统为克拉克613配渔樵公棚鸽王冠军雄起。梨棒状平背,杂交成绩鸽

    平背的鸽子有以下三个特征:
    a. 龙骨多适中,不高不低,且呈中长状,并有逐渐上收的手感。也就是说龙骨前段稍高,龙骨后端上收,形成前胸稍大,尾部略空的手感。

    b. 龙骨和耻骨的结合部不太紧密,耻骨多有一指半以上的裆位。这是由于龙骨不长,没有向前继续延伸的原因。

    c. 尾部收的不太紧,多为一羽半宽尾,这也是后身不够饱满和坚固的原因所造成。
    平背赛鸽的骨形,决定了此类爱鸽手感多不太好,上手不通畅,身形多呈梨形,兼过度到梨棒状的身形。
    平背的种赛鸽是最难识认的,由于它的中庸,并大量的存在,又多介于梨形、棒形以至于三角形之间,还常会有手榴弹状鸽的出现。偏向梨形的多为一枪头中短距离快速鸽;偏向手榴弹形的,增强了多关连续归巢的能力;偏向棒形的稳定性亦会增强,飞远和稳时夺奖有望。
    毫厘之间见精神,精微之间看水平,正是平背鸽给鸽友留下的鉴选难题。
    2. 凹背鸽
    凹背鸽象天狗咬了月亮,赛鸽背部骨骼形态,呈上弦新月样。凹背鸽在种赛鸽中也很多见,这种鸽多为种鸽不合配的产物。杂杂交的失形和近近交的退化,常表现在背部骨骼、力量和形态上的缺失。还有失去活力的、十年以上的老种鸽,所出的暮生鸽,也会常有无力的凹背鸽出现。鸽界常有只看血统,舍不得停用往日王鸽,抱住老鸽不停出鸽,寄希望于老鸽能救失败于水火的做法。可常事与愿违,老鸽力弱,致使凹背鸽大批出现,做种、放飞均陷于被动。

    2013年天平公棚200公里13名,300公里400名,决赛164名,200公里赛第一梯队。前胸饱满,尾部翘起,腰部深凹,决定了近快,决赛仅入赏的赛绩

    凹背是淘汰鸽的明显表现之一,由于它龙骨后置,又明显偏短,造成裆大、腰软、尾松,加之背部凹下,背肌贫弱,上手即有两头不平,中骨无力,一副贫贱之象,如果不舍弃则会离大赢,渐行渐远。
    但是要提醒的是,事物都有两个方面,黑中见白,悲急生乐。凹背鸽中有两种形凹而神不凹的良鸽,高手才能从其中择出。
    一种是背虽凹,而龙骨、耻骨厚硬,肌肉特别饱满的赛鸽不可忽视。这类凹背鸽,鸽膀与身体连接处的肱骨短而厚,造成叠膀架肩的表象。此类鸽多前胸大而后身小,呈三角梨形的较多,不应与弱质凹背鸽一般看待。这类凹背赛鸽,如果经过反复训练没有丢失,则多可成为300、400公里极快的大奖鸽,认准押钱,可有收获。

2013年天平春棚300公里36名,决赛177名

   此鸽父亲为盖比近交,曾出公棚预赛15名、决赛199名,及精英赛6名。这羽赛鸽遗传了其父背部凹下无力的特征,有飞短快的速度,却缺少决赛夺大奖的力量,是典型的短距离赛鸽骨形,提醒了我们因鸽施赛,在短距离押奖的准确性。

    另一种是反复多重近交后的雄鸽,也会出现凹背的干瘦雄。这类雄鸽象抽了大烟的瘦鬼,本身背肌、胸肌都紧缩而不膨胀,干瘦使其露出了骨骼的原型,让人容易产生凹背的感觉,注意此骨形多为假象。
    如果你不信,等壮硕的赛鸽,经过艰苦的隔夜赛归巢,或者刚吃完球虫、毛滴虫、肠虫药后,赛鸽体质进入低潮期,浮肉去掉露出原骨形,此时背部就会显得微凹。所以对近交的干瘦雄,背骨的识认应该更客观一些,这类近交凹背雄的挑选,万不可,以背骨稍凹而弃鸽。
    近近交的凹背干瘦雄,只有具有种鸽的鸽眼特质,胸肌不可僵硬,尾部不可散长,才有做种价值,经过杂交复壮,常会收到意外惊喜。
    我曾让多位著名鸽友,观赏我棚公棚鸽王、冠军的多羽父亲们。他们一上手就扔到一边,等我告诉了他们真相,他们也仍不相信,这样的干瘦雄竟能生出冠军来。究其原因,表面的强化和完美,迷惑了他们的慧眼。他们没有看到,干瘦而摆不平的骨骼表面弱化的形态,正是科学近近交溶血后的内在显现。此类干瘦种雄,切不可凭对赛鸽手感的表面认知和对表面漂亮的主观偏爱,而随意淘汰了它们,否则遗恨晚矣。
    再多说一句吧,漂亮鸽子中的王鸽易选中,强壮的冠军好认识。选择杂交鸽做种,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多次比赛成绩来选定,即所谓脚踏板说。可要从表象破败的近近交鸽子中,能选出王鸽种雄,才是技高一筹。因为,此类近近交鸽,常因基因聚合后的退化,减退了身体和飞翔的能力,比赛常会有不尽人意的成绩,更有可能在赛训中失鸽。能科学地、有计划地通过近近交的手法,制作并选出此类种放兼用的干瘦雄做种,必是鸽界翘楚所为。
    还要强调的是,凹背的雌鸽,多不可取。赢者都会有这样的心得,雄鸽看骨得天下,雌鸽看肉夺大奖。凹背的雌鸽失去了前胸肌肉充盈饱满的条件,更失去了后身扎紧有力的可能。此类摆不平、凹背的雌鸽,显然近距离能得大奖,遇艰难和多关必落千丈,不宜做种,应在淘汰之列。
    这倒象是中国现实的贺岁片,美女连台,丑男压阵,方才有戏。
    3. 凸背鸽
    凸背鸽耐远翔,多关快,是鸽友的共识。尤其近年公棚赛盛行,家赛多关激烈,少归难归已成现实,此类凸背鸽就成为了鸽友的挚爱。
    2013年威力和探索者大奖鸽,我都曾一一上手,80%以上大奖鸽均为此类骨形。所以凸背鸽也正是我们现今大部分鸽友,赛飞、制种、交配的目标所在。

渔樵公棚鸽王冠军翰林雄起

    雄起是700公里12项冠军存折、巴塞冠军血杂交雄配菲利普吉尔特中距离近交雌作出。龙骨低平,后身饱满,且背部凸壮,典型多关700公里大奖鸽骨形。

    凸背鸽特征有三:
    a. 背部平整有向尾部再延伸的特征,背部特别是腰尾部不凹反凸,尾部紧收,明显下压,后腰部呈现凸出下压弧形。
    b. 龙骨明显前顶,龙骨的高度,较身体整体的比例,明显显薄,赛鸽前肩收紧,前胸变薄,前胸肌肉不大,加之龙骨明显较长,又不向上猛收,前、后龙骨与背部相对的呈平行线状。龙骨后端向耻骨平坦的远插过去,使赛鸽裆距紧小,后身饱满。
 

    詹森原种。威力公棚冠军奶奶,本身北京桃园万元特比季军,种赛兼用鸽。背部凸起,尾部下压紧缩,呈小棒状,显示了詹森鸽019一系身形的完美。

    凸背鸽后身的背骨和龙骨的延展性,增加了赛鸽后身肌肉的附着空间;前低而后长的骨形,形成了棒状鸽的体型特征,同时棒状鸽的体形,也使鸽膀的面积与鸽身的体积比例增大,更适在远翔和恶劣气候中的漂浮。
    这样凸背鸽的骨形,适合本能飞,多是鸽友500、700、多关、公棚,优胜种赛鸽作育的目标。
    但要注意的是,同是凸背鸽,雄鸽和雌鸽却有明显的区别。凸背雄鸽肌肉不能太大,前胸不能横宽;反之凸背雌鸽前胸不可太小,龙骨不可太低,肌肉不可太少,应呈梨棒状过度形。雌性的种放兼用鸽,多为这样的好骨形。
    同样要符合雄飞硬骨,雌飞肉的要求。
    c. 鸵鸟背
    鸵鸟背是凸背鸽中少见的特殊形态。
    30多年前我拜鸽界泰斗汪顺兴为师,汪师傅送我大名鸽张掖七名近交直子雄,我用此雄后代,攻城略地,在5、7、千、千以上夺冠多次。这类典型的吴淞鸽,身形上有与众不同的特性,即脖子后,鸽背的前部,有一段明显的背骨突起,形成骆驼背,后腰部随骆驼背凸骨衔接处没有下陷,直接转入平腰至尾部。这一骆驼背的骨形特征,形成了吴淞鸽特有的前胸肌肉饱满,后身延展紧扎有力的特征。可惜这种王者身形几近失传。

    汪种。此鸽带特比环后交二师兄汪种传人宴厚仁,上海放兰州万羽鸽19名。背长而凸,后身紧扎有力,前背部有骆驼(但已不太明显),能夺得超远程19名,亏得有此长距离好骨形。

    我真是从内心敬佩汪师傅的为人和鸽技,对他创造性地培育出远近身形合于一体的骆驼凸背种赛鸽,更是受施感恩。也对高谈阔论的否定国血之争,倍感无趣。如今体育已经冲破了国界和所谓爱国情节的藩篱,在真正赛鸽家的眼中,早没有了什么国血和外血之分,剩下的只有输赢二字罢了。
    上文只是通过种赛鸽背骨、龙骨和耻骨的衔接,简述了不同赛距种赛鸽骨形的特质。认识到了这一特质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制作出不同赛距的大奖鸽,才是赛鸽家述而又作的真水平。也是我们下文将对同品系、同品质,不同品系、不同品质赛鸽交配技巧的探索,将要展开讨论的主题。
    行文至此,请鸽友们认真看一下上文所有的照片,几乎将鸽子平放于手上,持握放松的情况下拍摄的。这是真的赛鸽姿态,减少了人为造型的偏差,尽量保持着它们原有的身形特征,才能体现不同赛距,不同骨形的赛鸽特征;才能更真实地反映赛鸽骨形与赛距的关系。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