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作竞赛鸽如何保持主血流

时间:2014-04-03 09:32:41    来源:    发表者: 恒远鸽舍       阅读次数:
作竞赛鸽如何保持主血流

(作者按:此文原载《北京信鸽》1995年第2期。当时信鸽国门刚打开不久,国产鸽和外来鸽共同存在,此消彼长,外来鸽正在崭露头角。时至18年后的今天,大陆赛鸽形势已大变,前后形势不可同日而语,此文前节内容所说鸽事,已成陈迹。但文中所言种赛鸽作育方法或还有用,发表上网,与鸽友共同探讨切磋,以求共同进步。)


对将来说句话:中国无疑是一个信鸽竞翔大国.因为中国拥有幅员辽阔的土地,拥有众多的养鸽者,也将拥有一大批一流的养鸽大师。对现在说句话: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信鸽大融合的阶段。外籍鸽纷纷涌入,国血逐步改良或淘汰。就竞翔和育种水平而言,中国与赛鸽王国比利时、荷兰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即使和后起之秀日本、美国等国家比,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明显的差距有三:一是没有驰名世界(被世界鸽界一致首肯)的固定鸽系,二是竞翔项目和翔速落后,三是世界级的大名鸽少得可怜。

知不足方可言进步。而目前中国具有最有利的客观条件,为我们赶超世界竞翔水平提供了绝好机会。我们没有必要束手无策,我们必须一方面努力改革竞翔制度,一方面切实抓好另一个根本问题:育种和作翔。随着赛制的改革,远程、尤其是超远程赛归巢率必然成为旧话题,而速度将成为育种和作翔的终极目的。派选手出赛而不入上位奖等于失败,最起码等于白放。我们希望外籍鸽引入的同时,先进的育配方法也能够同时引入,后者尤其重要。本文正是想在这方面作出努力,或许对养鸽同行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一、适应环境的误区

云南、四川、宁夏等地鸽友多次撰文谈及信鸽适应环境的问题,而且佐以铁的无可辩驳的事实。说从上海、江苏等地引进的优良鸽,尤其是1000、1500、2000公里的得奖鸽,其子代在这些地区飞不出成绩,甚至100、200公里训练站就迷失了。而这些子代鸽出赛前所出的幼鸽后来700、800、1000公里轻松归巢并有得奖,于是发明了一代半育配法,即用上海、江苏等地的得奖鸽子代回配得奖鸽或者上海、江苏等地的种鸽.育出鸽子再参赛,往往可取得相对理想的成绩。大连是外籍鸽的集散地之一,一代半配法也被应用到外籍鸽的作配方式里去,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好成绩。大连几只分速在1500米左右的高速鸽均为1/8国血,7/8外血。共同的结论是:鸽子在异地有一个对环境的适应过程,育配时必须掺入异地鸽血。

我以为,这是一个误区。我更愿意从血统上去考察这一问题并揭示其秘密。

请看这样的事实。上海曾选派优秀鸽出赛泰国国际赛鸽棚比赛,结果是全军覆没,可以用不适应环境解释吗?那么,其他国家参赛的鸽子拿什么解释呢?石狮环球国际幼鸽赛冠亚军让台湾和香港人夺走,又该如何去理解呢?距离近,环境适应?事实上台湾和香港的鸽子大多是从欧洲引进的。也可以说,参赛的是后代,已适应环境。好吧,权且认可。那么,北京国际赛鸽棚95年秋季比赛的情形又怎样呢?全国各地的养鸽名流都派选手参赛了,结果前7名中有6羽外国鸽,而且领先第二群32分钟。据我所知,500公里翔距竞争异常激烈,争分夺秒,胜负往往以分秒计(实行鸽钟后),高峰期1分钟报进十数羽大大有之。而北京国际赛的结果是外国鸽子报进后,国产鸽还在40公里开外的天空拼翅飞翔呢。32分钟的时间太震动人心了!

适应性在哪里呢?!

外国鸽出生地不在地球背面也在地球侧畔,满月后运来北京,与国产鸽(应该比外国鸽适应环境得多)共同开家训练。吃一样的食水,环视一样的天空,参加同样的赛前训练,而正式比赛拉下国产鸽40公里!需要适应环境吗?需要用国产鸽改良吗?冠军和32分钟的惊人时间便是铁证。一切都是杞人忧天!

现在我们回头看我们的观点和做法是不是落伍或者出现偏差了。我认为从血统去考察更为科学。

引进南方的奖鸽所育的子代飞不动,而用其子代作鸽却能出成绩的秘密在于:得奖鸽本身为杂交鸽,直接引入难于育出竞翔直代鸽。尤其只引入得奖鸽,更使你无所适从,费尽心血育配,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引进得奖鸽子代容易育出竞翔鸽,原因在于得奖鸽多为杂交鸽,而其主人拥有多羽和得奖鸽有血缘关系的血统鸽。主人一般都顺理成章地用得奖鸽回交;用回交鸽做种再培育赛鸽,就是隔代做种隔代飞。而引进得奖鸽子代,正好是血统相对纯正的种鸽,故而容易育出较理想的竞赛鸽。

外血配外血飞不动,可能的原因是外籍鸽多为船上舶来品,一是个体未必完好无缺,二是血统不明,杂交对杂交,瞎碰,撞运气,当然飞不动。江苏昆山不是有外籍配外籍的超远程1500公里冠军鸽吗?深圳、香港、台湾都采用外籍配外籍,成绩不照样惊人的好吗?血统和个体选择,此刻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点只能通过作翔来达到,唯一的途径是在作翔中既增加活力,又保持主流血统的高比例。

二、作翔大名鸽的程序有规律可循


说作翔大名鸽而不说作翔优秀赛鸽,是因为世界大名鸽除本身飞行成绩骄人外,其子孙后代更有上佳表现。偶尔飞得好的鸽子很难成为世界大名鸽。大名鸽之所以飞得好又能直接作种,是因为其自身含有高比例的主流血统,即含有浓厚的优秀遗传基因。

当然,不能口说无凭,必须有事实为证。

在作翔过程中,最简洁的办法是用两个纯血统鸽杂交,以杂交优势取胜。如获10次冠军的超级冠军号B86-6521926,育出手法为詹森×慕利门。夺17次冠军的白羽冠军号B85-6107789,作出手法为詹森×列兹美特·马太斯。问题在于,如何使用这两只冠军?按照中国人的通常做法,是将这只冠军回到詹森或者慕利门或者列兹美特·马太斯血统上去,然后再作翔别的鸽子。名曰先制种,后作翔。按照这种回交方法,要在一个品系里渗入别的三个优秀血统,需要六代鸽子来完成。即配一次回交一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杂交雄对回交雌育出的鸽子可以直接放飞。因为活力来自雄鸽,血统遗传依靠雌鸽。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回交应回交到雌系,而轻易不要回交到雄系上去。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比我们聪明和自觉。

德国海尔曼的大名鸽“皮特号”是羽杂交雄,配“阿丹姆号”孙ד阿丹姆号”女回交雌,便作出了1991年达克斯国家赛冠军(7312羽)。雌系是回交的吧?

詹森兄弟作出的81年好雌和高德维克81号也是如此,雄系杂交,雌系用回交。名家大师作翔程序如出一辙,难道不应该引起人们思考吗?

请看詹森兄弟作出的81年好雌和高德维克81号血统表。血统表表明,雄系为三代杂交,雌系三代以高登德维克为主,作出儿子,再用儿子对高登德维克回交,育出里希特号。



多·罗多吉尔 老麦克斯

多·修曼系B76—6371905灰 73—627639

灰红眼之女

81年好雌

b81-6455972 69年老雨点雌

高登德维克81

B81—6455973

同胞姊妹

火箭人星 老白眼号,10次冠军

B73-6276400雨 高登德维

里希特80号B80一6305938 B70-6112590

高登德维克 年轻麦克斯B70一6243257

B72-6112590 67年好母



雄系冲击,雌系守关,实在绝妙,而且符合遗传学原理。而把这一方法推广到竞翔鸽身上,更显智力超群。

比利时卡伯格斯1993年巴塞罗那全国冠军“小05号”父系和母系都属卡特利斯血统,都沾有大名鸽“利摩日号”血统。这又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作翔方法,亲血统的中位或远位回交,是育出大名鸽的有效途径。这种方法育出的鸽子既能飞好成绩、又能直接做种,一鸽双兼,难能可贵。

再看比利时梅尔丁·戴恩斯1990年金翼奖“普利茅斯·英特巴利斯”号的育出过程,实为以上方法的活用。此鸽为绛雨白条,雄,号为B84-5167102。从86年到90年连续5年在巴塞罗那大赛中获国际上位奖,飞行成绩令人刮目相看。稳定性必然有优秀遗传性。

B74-5200323 沃德巴塞罗那号

B83-5320736

B84-51671021 B76-5200075

B75-5302219 霍尔曼系

B77-5315313

B76-5200035 布劳·卡林斯号



除沃德巴塞罗那号和霍尔曼两只雄鸽优秀外,奇怪的是,雄系上的雌鸽B76—5200075和雌系上雌鸽布劳·卡林斯号B76—5200035两只雌均为雍谷·布列斯三重近亲作出(兄配妹,含1973年巴塞罗那国际冠军“蒙娜丽莎号”血统),这样作出的高级赛鸽如果不能直接做高级种鸽,那才叫见鬼呢。

但这种方法在鸽子的融血程度和进化速度上还嫌不够理想。我以为,更好的方法是享有冠军头衔半世纪的奥斯卡·流扶连(戴扶连特)育出大名鸽“黑雄”的方法。“黑雄”一生征战57次,获6次冠军。更重要的是其子代孙代重孙代表现皆不俗。飞得好,做种更看其方法。基础鸽为范德维鲁特、克麦·西翁,万达·易速步、沃德。以A、B、C、D、E代表一系,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A

AB100%

AB50% B

C

AB25%

D

黑熊

E

AB50% A

AB100%

B

表中的AB可看作一系

所选同一血统鸽雄雌各一羽,雌鸽杂交一次,含原血统50%。雄鸽杂交两次,含原血统25%,然后中、远位回交,大名鸽黑雄就诞生了。更令人鼓舞的是:优秀的合理的科学的方法诞生了。其优秀在于,雄系杂交,雌系相对纯血的原则没有被破坏而且有意识地扩展了,既保持了主血统,又融进新鲜血液的活力。科学在于加快了主血统的进化过程。保持主血统的同时,融入另外三系血统,而且在短短三代之中就完成了。比我们的方法快了三代!我们是隔代做种隔代放,而流扶连是代代做种代代放。这种方法确实值得效法。

比利时养鸽名家斯彻迈克尔先生说:“一切信鸽真正的血统证明可依赖养鸽人的手。”实际上指的是使鸽子进化得更加优秀的艰难操作过程。如果我们拥有好鸽子而没有飞出理想成绩,我们不要怨天忧人,毫无疑问,那是我们的方法错了!鸽子比质量,质量来自鸽主的知识、才智和一双善于操作的手。谁的聪明头脑和灵巧的手能使鸽子变得越来越好,谁就能赢得竞赛的胜利。

当然,在血统鸽中选择个体是最令人头疼的,在没有获得识别技巧之前,在没有特殊感觉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实践去验证。有时候走一走弯路才知道哪一条是捷径。

(注:图表中符号不会制作,权且对齐行列,后两者育出前者。请仔细看。)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