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刊登在《信鸽365》杂志 第十一期,转载请注明!
养鸽者大部分都是自己充当鸽医,但对于一些刚开始养鸽的朋友来说,大多经验不足,防病、治病的知识上存在欠缺。如果平时再不认真积累这一方面的知识,等看出鸽子真的病了,再问别人或查资料,往往治疗不及时,效果不理想,因此,掌握一些信鸽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很有必要,相信对您会有所帮助。
新城疫
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临床症状】
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垂头缩颈,翅膀松散或下垂,眼半闭或全闭,飞行难以自控。粪便稀薄,先是黄白色后期转为绿色
【剖检变化】
用消毒水处理病鸽后解剖,可见喉头、口腔及气管内有白色黏液,嗉囊内积有气体或黄色液体,颈部皮下有大量的淤血斑块。肝脏肿大,并有明显的灰白坏死灶,肠内容物呈褐色或墨绿色,伴有恶臭气味。确定为典型的新城疫
【预防措施】
①新城疫是养鸽业中危害最大的疾病,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培养健康的鸽群以提高抵抗力。
②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是鸽场防病的关键。
③定期做好鸽群抗体监测工作,适当投服预防性药物,控制鸽群继发感染。
④搞好鸽舍的内外环境卫生,尽量减少应激等诱发因素。
腺病毒感染症
【病 源】由腺病毒感染引起之急性传染病,也称为“幼鸽下痢症”是近年来引起赛鸽急性嗉囊炎、肠炎的元凶,令鸽友深为所苦,腺病毒常与大肠杆菌或球虫混合感染发病,每年的2—7月是主要流行季,本病全年度皆会感染发病,尤其好发于春夏冷热交替,鸽车训练紧迫阶段传染速度快。
【传染途径】粪便、食入患鸽吐出之饲料或鸽车中与病鸽接触皆会感染。
【症 状】赛鸽出现呕吐、消化停滞,病况较轻者仍能进食,但消化速度很慢,吐出之饲料或排出之粪便皆含病原菌,多发生在赛鸽归返后,潜伏期3—5天,发病后呈现脱水现象,体温上升,体重减轻,排绿色水便、粘便或血便,严重者2—3天内急性死亡。
【剖检变化】
肝脏、肠管、脾脏出血,切片可见嗜酸性或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治 疗】
遇有发病勿任意催吐或将嗉囊内饲料及水挤出,以防鸽子更形虚弱,先将患鸽隔离,避免其他鸽子接触或捡食吐出之饲料。
副伤寒病
本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主要是以1岁以下的鸽子为危害对象,也可在成鸽中发生,并常呈急性经过,是鸽常见的、多发的重大细菌性疾病。鸽副伤寒病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疾病伴发。病鸽的生长发育受阻,更严重的是常成为长期带菌者,不时向外排菌,散布病原,使此病连绵不断,难以彻底消灭。
【传播途径】该菌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生存适应性。可经蛋传给后代,也可经生殖道、呼吸道、眼结膜损伤的皮肤及消化道传播,主要传播途径为后者。场内人员、用具、禽鸟及其他动物,也可成为传播因素。饲养的或者野生动物既是普遍带菌者,又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 变】本病的潜伏期12~18小时或稍长。幼鸽常呈急性败血经过,死亡率不定,可从不足5%到30%或更多。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大,病状也呈趋向缓和而成为亚急性、慢性或者隐性经过。本病有肠型、内脏型、关节型和神经型之分,这些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混合发生。
(1)肠型 本型主要表现为消化道机能严重障碍。病鸽精神呆滞,食欲不振或废绝,毛松、呆立、头缩、眼闭、排水样或者黄绿色、灰绿色带泡沫的稀粪,粪中夹杂有粘液包裹的食料,发生恶臭。肛门附近羽毛有粪污,病鸽迅速消瘦。多在3~7天内死亡。
(2)关节型 当肠型病鸽进一步发展时,病原透过肠壁进入血流,形成菌血症状,在转到关节等其他部位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炎症。受累关节红肿、发热、疼痛、机能障碍,在肢体关节尤其足踝、肘关节更为多见和明显。病鸽为了减轻疼痛常垂翅或提腿以减轻患肢负重。
(3)神经型 病鸽因脑脊髓受病原损害而表现常共济失调,头颈外扭,或头部低下、后仰,侧扭等神经症状。
(4)内脏型 病鸽体内单一或多个脏器受损害,一般无特殊症状,严重时可见病鸽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日渐消瘦,病情迅速恶化,病程也较短。
【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除内脏型的肝病可作初诊参考依据外,其他型的诊断均须做患鸽脏器或患病部位分离培养与鉴定。
【防治措施】
(1)本病的治疗可使用“副伤寒”拌料(或饮水);连用3天每天1-2次。
(2)伴有呼吸症状时可用铭鑫“副伤寒”+“呼畅”,必要时可添加健脾胃助消化药物和多维电解质辅助治疗,补充多种维生素、电解质等,调理肠胃,促进食欲,加速健康恢复;
(3)加强鸽舍卫生的管理,勤消毒。
鸽毛滴虫病
鸽毛滴虫病又称鸽口腔溃疡,亦称为“鸽癀”,是鸽最常见的疾病和最多发的疾病之一。由毛滴虫引起,呈世界性分布,任何年龄、任何品种的鸽子均可发病。成鸽少量感染症状不明显,但对幼鸽的危害极大,可出现严重的症状,甚至是死亡,死亡率可达30%~80%。
本病潜伏期为4-14天,主要传染为病鸽,可通过水、饲料、唾液、喂乳、伤口感染等途径传播,发病及死亡情况取决于虫株的毒力、虫体的数量和鸽子的生理状态。
【症 状】
病鸽精神沉郁、呆立、消化紊乱、羽毛送乱、消瘦、食欲减退、饮水增加、排黄绿色稀粪;(1)咽型:口腔受损、溃疡、坏死,常有吞咽动作,呼吸困难,死亡率可达30%以上。(2)内脏型:病鸽食欲废绝,张口呼吸或有伸颈姿势、咳嗽、喘气、迅速消瘦、死亡。(3)脐型:脐部红肿、发炎,有痛感。
【鉴别诊断】
用蘸有生理盐水的药棉拭取口腔、咽部或嗉囊的黏液或刮取黄白色聚集物,进行涂片镜检,可见大量活虫体。
病鸽精神沉郁、黄绿色稀粪、食欲减退、消瘦;喉咙部有针状白点、口内、嘴角、甚至是食管上段、粘膜等部有黄白色、干酪样物;呼吸困难、喘气;飞翔力降低等。
【防治措施】
(1)治疗:“滴虫净”按说明书治疗,必要时添加“多维电解质”;
(2)毛滴虫并发球虫时可同时用“地球双效”治疗;
(3)伴发呼吸道疾病的与“呼畅”等药品配合治疗。
(4)若有细菌感染现象,最好同时服用“细菌克星”,杀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若有细菌感染的现象,最好用毛滴清,效果更加。
(5)补充“益生肽”调理肠道,促进鸽子食欲。
(6)驱虫后5天,最好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补充鸽子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提高鸽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7)做好后备种鸽的饲养卫生和毛滴虫病的防治。
单眼伤风
衣原体感染,即鸟疫病俗称“单眼伤风”是由“Chlamydiae”(衣原体)引起之传染。此病原体比细菌小,较滤过性病毒大,对抗生素有感受性,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在鸽子中极常见。
【症 状】
刚发病是为结膜炎,由单侧开始发生,临床上饲鸟病常会和其它疾病,如毛滴虫、支原体等混合感染发病,鸽子结膜肿大、有泪液,严重时呈现浓黏液、眼皮粘合、流鼻液,传染速度不是很快,但会时时发现病鸽子出现,种鸽常呈现不显性状态,鸽病缺乏活力,食欲减退,羽毛松散、消瘦,排绿色水便,严重时呼吸有杂音,加上细菌感染时则并发肺炎及气囊炎,幼鸽感受性强、传染快,严重时会造成死。
【传染途径】
病鸽的鼻液、唾液或粪便排除细菌,经由空气或食入含菌之饲料、饮水而传染。
【防 治】
铭鑫衣支净当天见效,2-3天后治愈。注意病鸽子的隔离和鸽舍消毒,保持通风、干燥、低密度饲养,刚发病时正确的诊断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其它并发症亦须同时治疗处理。
大肠杆菌病
本病是由有致病力的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非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维素性炎症为特征。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多见,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还可通过蛋传递感染后代。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约数小时至三天。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败血型 病鸽表现精神沉郁,食欲、渴欲减少或者停止,羽毛松乱,呆立一旁,流泪、流涕,呼吸困难,排黄白色或黄绿色稀
粪,全身衰竭。最急性的病例表现为突然死亡。剖检可见胸肌丰满、潮红,嗉囊内常充满食料,发出腐败的臭味,肠粘膜充血、出血,脾脏肿大,色泽变深。有时可见腹腔积液,液体成透明淡黄色。肛门周围有粪污。但其特征性的病变是心包、肝周围及气囊覆盖有淡黄色或者灰黄色纤维性分泌物,肝的质地较坚实,有时呈古铜色变化。
(2) 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型 此类型的病状没有特征性表现。其明显的肉眼变化是胸、腹腔脏器出现大小不等、近似枇杷状的增生物,有时呈弥漫性散布,有时则密集成团、颜色有灰白、红、紫红、黑红等,切开可见肉芽内容物呈干酪样。各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炎症。
(3)其他类型 均是由大肠杆菌的局部感染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炎症,并呈现化脓、坏死、干酪样渗出等变化。
【鉴别诊断】
本病的急性败血性与肉芽肿型,可根据症状、病变作出诊断。其他病型,还应结合病原检查确诊。
【防治措施】
(1)本病可用“细菌克星”进行防治;
(2)减少环境污染,加强饲养管理。
嗉囊积食
又称硬嗉病。这是由于鸽子吃了变质的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又缺少饮水和保健砂的供给,使食物积塞在嗉囊内而引起。
【症状】
食欲不振,厌食,嗉囊肿大而硬实,饮水多,排粪少而稀,甚至便秘。在口腔中蓄积有带酸味的粘液,鸽体衰弱并逐渐消瘦。乳鸽、童鸽常患此病。病鸽剖检:嗉囊内积满硬实的饲料,并散发出浓烈的酸臭味,肠腔内空虚,蓄满水样的液体,粘膜充血,机体消瘦。
【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平常保证供应给优质的饲料、足够的清洁饮水和优质的保健砂,同时要及时清除饲料中的杂物。
【治疗】
1、将病鸽倒提,挤出嗉囊内的食物和液体。
2、用0.1%的高锰酸钾水和2%的食盐水冲洗嗉囊,每天2~3次;也可以内服酵母片或乳酶生,每天2次、每次1片,连用3~5天。对于异物堵塞嗉囊时,应施行外科手术取出异物。
念珠菌病
【症状】
最常发生于嗉囊,表现为嗉囊粘膜增厚,粘膜上有白色、圆形、隆起的溃疡。此外,念珠菌病还有食道及腺胃也会出现溃疡,当念珠菌病发展到口腔时,嗉囊和腺胃的溃疡已很严重并有伪膜覆于其内表面;鸽毛滴虫病的病变很少发展到腺胃和小肠。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白色念珠菌病发生与否与饲养管理相当密切,发病鸽一定要隔离喂养,用百菌杀等消毒剂喷洒鸽舍内外及鸽笼,保持鸽舍清洁、通风良好,饮水清洁,饲料干净。
(2)预防与及时治疗消化道疾病。信鸽消化道至关重要,消化道健康信鸽才能健康,消化道是信鸽抗体的灵魂。鸽友应使用防治药物及时清除病鸽口中的覆盖物,用碘甘油涂抹患处。如喂日野药业“鹅口疮”、圣奥药业“先锋金鸽素”、格来德药业“口黄清”等片剂,饮水中可添加康乐药业“鸽滴净可溶性粉”等。
【治疗】
(1)防治以碘制剂、结晶紫、硫酸铜以及制霉菌素为主。
(2)个别治疗时,病鸽口腔粘膜上的溃疡面可涂敷碘甘油,嚎囊中可以灌服数毫升2%的硼酸溶液消毒。
(3)大群治疗可以在饮水中按1∶2000的比例加入硫酸铜(兰矾),或在每公斤饲料中拌入50毫克~100毫克制霉菌素混饲,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与发展,疗效也最佳。加强消毒,不喂霉变饲料,密度不宜过大,通风透气良好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鸽曲霉菌病
【症状】
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离群独处,缩颈呆立或闭目昏睡,食欲减退或废食;病鸽时有下痢,粪便呈灰褐色,泄殖孔周围羽毛被粪便沾污;病鸽呼吸短促,伸颈仰头,张口呼吸,腹部和两翅伴随呼吸动作明显扇动,并发出呼噜声或类哨音,病鸽病程为3-6天,出现明显症状后2天内死亡。
【预防】
⑴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在雨季加强饲料管理,防止饲料发霉。
⑵ 为了防止继发感染,最好用“细菌克星”按预防量连用三天。
⑶加强饲养管理:食槽饮具每天洗刷、消毒、保证饲料、饮水清洁新鲜,严禁饲喂霉败饲料,经常更换垫料。舍内经常通风换气,搞好舍内及周围卫生,定期消毒。
【治疗】
⑴及时隔离病鸽,彻底更换垫料。用制霉菌素1-2万单位/只拌料喂服,同群未发病鸽减半,连喂1周,并用0.04%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3天。同时,增加维生素含量以增强鸽的抗病能力。
⑵有眼炎的鸽可用四环素、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日2-3次;有皮肤病的可用1:500氯化汞溶液涂于皮肤上或用以沐浴,每日1次,连用3-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