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赛鸽的思考
保留超远程特色培育全能型快速鸽
下面两例未经训放而分别从一万多公里,二千多公里飞返老巢的信鸽,使笔者多次反复思考。
例一:一九三五年一只信鸽在24天中,从越南西贡飞返法国北部的阿拉斯,全程11,265公里。
例二:据云南省董天敏同志(载《信鸽爱好者》一九八O年第一期)介绍:一九七 七年秋天,陈文广同志带了一批不到一岁的信鸽,到三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执行一项研究任务,带走时已在鸽棚登记册上“除名注销”。到达目的地后“另行登记造册并移交某同志验收”。但在当地训养过程中,有十多羽鸽子“先后逃遁飞失”。两个月后陈文广同志回到昆明。在一次清点鸽子的过程中,“发现多了五只面熟的鸽子,它们的脚环号码经查证是那飞失十多只鸽子中的五只”,而两地“空距两千多公里”。
还要提到的是:飞返的五羽信鸽中,一羽82号瓦灰“因积劳成疾而病死”。79年夏天陈文广在训翔其他信鸽时又把余下的这四只信鸽一次参加训放贵阳(空距435公里)。“四只都在七个小时至七个半小时内全部归巢”;80年夏天,又再度参加训放贵阳,这四只鸽子均在六个小时至六个半小时内归巢。这也说明:超远程信鸽在500公里左右亦能快速归巢。
以上两例国内外信鸽未经训放,从一万多公里快速返巢,五羽幼鸽从二千多公里飞返老巢的事实说明了信鸽惊人的导航能力、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其潜质实在难能可贵。因而,引发了笔者以下几点思考:
一、优秀信鸽不一定非得进行频繁、多次反复训放,而信鸽导航,不受方向约束而飞返归巢。上海养鸽前辈刘秀龙也用亲身放翔实例说明了这一问题。他说:一九七六年上海鸽会举办兰州竞翔,他的一只雨点雌鸽,开始是在上海不同方向的四个近郊县训放,一次偶然机会放杭州(163公里)一次。鸽会近距训放时,他就让它休息未放。洛阳、兰州竞赛时,他先洛阳(930公里),后兰州(1715公里)直接跳站竞放。结果终点站兰州报47名。杭州是南方,洛阳是北方,兰州是西北方,完全是几个不同方向,这说明“鸽子是不受方向约束的”。(刘秀龙:《培育放飞鸽的体会》;见一九八三年第三、四期(合刊)《信鸽爱好者》第16页)。
二、从飞返空距达11,265公里老巢信鸽看,就欧洲早就举办过的跨国超远程比赛,我国有些信鸽协会曾举办的三千多公里的超远程赛,以至美国曾举办过的从西海岸到东海岸、赛距达4000公里、横贯本土的超远程赛(有归巢鸽)看,均不是信鸽竞翔赛距的极限。因此,鸽界有人说什么“在‘赛距’上,‘用进’是不存在的”,“赛距”“不能任意抻延”;“我的意见,过了千公里,别再一味突破了”之说,未免欠妥。
三、既然跨越亚欧大陆的返巢鸽,在空距11,265公里之遥,能以每天平均469公里飞速(实际上,落野寻食、中途休息、曲线绕道飞行实际翔程每天至少在600公里以上)飞往老巢,则应成立如下一个命题:目前的长程赛(千公里、1500公里、过去的2000公里)、中程(千公里以下至700公里)、短程竞翔,其飞速还可大为提高,近距两、三百公里应更快。也就是说,无论短程、中程、远程、超远程冠军分速尚未达到最理想的程度!假如飞回法国的那羽信鸽翔距是500公里、700公里、千公里、1500公里、2000公里,分速将会是多少?会低于各国历届中、短、长冠军分速吗?肯定会是十分惊人的分速。比如,1988年,日本千公里冠军分速就是每分钟2050.79米!而空距还是1100公里(见1991年《中华信鸽》第23期所刊《日本的千公里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