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育种需要耐心和毅力

时间:2015-01-21 08:52:18    来源:    发表者: 衡水欢喜鸽舍       阅读次数:
育种需要耐心和毅力

                         (经验)育种需要耐力和毅力
                          2015-01-11廖永泉中未盛世

    种鸽素质之优劣是决定育种繁殖成功或失败的最大关键因素,所以在选择配对作出时,就要小心求证,掌握选种精要,亦可避免不良的配对作出影响比赛成绩及繁衍出下代之整体素质。

  只有好鸽才有育种价值

  在配对育种的观念中,我们都知道“铭鸽出自铭血”的定律,若想生出优秀的下一代,一定要有优良的上一代来延续传承。选择优秀的纪录鸽来配对,是大部分鸽友采用的方式及认知。而要成功培养一对黄金原配对,让子代持续发挥入赏,就要牵涉到养鸽者育种知识的吸收,和时间及经验的累积,方能在配对育种上有好的成果展现。

  根据遗传学的理论,鸽子遗传基因来自父母鸽之染色体,将父母鸽配对后就能将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而形成薪火相传、血脉传承的繁殖过程。以一般理论来说,好的配好的也一定会有优秀的下一代;但在我们的经验中,冠军鸽配冠军鸽,不一定就能生出冠军鸽。对于养鸽者来说,要获得冠军鸽来育种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只要花钱购买就能得到;但要获得能够作出入赏幼鸽的优秀种鸽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我们的经验中,冠军鸽或入赏鸽并不一定能生出入赏的下代,只是较有希望作出优秀的下代。尤其于海翔赛事上变量更大,每次比赛完毕都有很多白板鸽入赏,原配对所作出下代能继续入赏的黄金配对并不多见,由此可见遗传基因的延续并不是我们能轻易掌握的;相信鸽友都有同样的认知,那就是我们好不容易有了一对能作出入赏鸽的配对,但在下次作出时却与原来的入赏鸽外观、颜色都不一样,甚至作出三轮幼鸽也都跟父母鸽差很大,更增添了我们在作出比赛鸽或留为种鸽方面的困难程度。

  优秀的品种才能繁衍出优良的下代

  我们都知龙生龙、凤生凤的遗传法则,优秀的品种才能繁衍出优良下代,所以父母鸽配对是否适当,从作育出的下代就可以得到验证。父母结合时能否将优点传承给子女,是决定下代能否发挥之关键因素,如果配对不恰当,即使父母都是优秀鸽,也有可能生出非常平凡的鸽子。配对的合适与否,攸关整个优良血缘是否能延续下来传宗接代,或作出比赛场上的入赏鸽。所以育种、遗传、配对相关知识的吸收及学习,是我们能否将优良鸽系一代传一代的最重要养鸽课题,身为养鸽、赛鸽一分子就更应朝此方向努力。

  由于遗传学之深奥难懂,大部分鸽友都会抱持着不敢面对的逃避心态,不去正视它。相信鸽友也都知道,“比赛输赢从育种配对就开始了” ,虽然配对、育种不过就是一只公鸽和一只母鸽放在一起,但合适与否,其所繁殖下代素质差很多。由于遗传育种知识需要恒心、时间,长期的学习、记录、印证才能有所成果,大部分鸽友较无法履行这种在短期时间内无法看到成果的繁杂工作,所以选择了直接购买入赏鸽父母的速成方式。当然,在鸽界不乏财力雄厚及常胜强豪,他们有能力采用此种方式引进优良的入赏鸽原配对;但对大多数鸽友来说,从挂比赛环开始,每个月一次甚至两次的报鸽、加组等等费用就已经非常吃力了,根本无法再有余力来购买原配对的种鸽。所以最根本的做法还是下定决心,从学习寻找优良种鸽及遗传育种知识出发,虽然必须付出相当大的恒心和努力,但只要假以时日,必定能有所心得,能将优秀种鸽不断繁衍,增加自己的种鸽实力及比赛场上获胜的机率。

  在鸽界中有很多育种专家,因为他们懂遗传育种技巧,再加上丰富的养鸽经验,耐心钻研各种鸽系不同的遗传特性和适合的比赛季节,使比赛成绩历久不衰、经常入赏。如此良性循环能在育种上将好鸽不断延续好几代,又能在竞翔上有优异表现,是我们所羡慕的强豪或常胜军。然而在鸽界中,大部分鸽友都缺乏耐心,即使在鸽舍中也有经过证实能生出入赏鸽的优秀种鸽,但于一次或两次的配对中未能作育入赏的下代鸽,就贸然将此优秀配对淘汰,而未检讨为何好的配对无法再生出入赏鸽,是健康度不够,还是遗传因子降低?或是比赛季节不适合?还是在管理技巧上有其他疏失?若未找出真正的缺失环节,只会一味淘汰种鸽,则舍中永远没有好配对,只能一再花费巨资引进种鸽,再进行配对、作出,用比赛来测试素质的优秀与否,导致整个赛鸽生涯都在验证新的配对模式中度过,当然在比赛场上也不会有优良的成绩表现。既然身在鸽界就要用心学习,唯有掌握育种的技巧与知识,才能找出好的配对来作育,达到育种的目的和竞翔的胜利。

  育种知识与技巧,尚需实际养鸽来验证

  在养鸽、赛鸽实际比赛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应抱持着随时用心观察和不断提升自己养鸽实力的心态,建立正确的育种、配对观念及方向,对于在鸽界的长久经营及激烈竞争,必定会有莫大的帮助。在鸽友中有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每个人接触层面不同,进入鸽界时间长短亦不相同,所以对于养鸽观点及想法差别也很大。有人钟情于鸽系的选择,有人偏爱翅膀的研究,更有人随时携带着放大镜,抓到鸽子眼睛就照个不停。也有很多爱鸽人士注重骨骼的结构,没有前插后收的标准结构就不是他喜欢的种鸽。但有一点相信大多数鸽友都会认同,那就是鸽子的鉴定好坏要以整体性来考虑,而非依照自己认定之不一定正确的主观偏好来评鉴鸽子的优劣。希望自己进步的鸽友,应以最客观的心态来学习各种不同鸽系的飞翔特性、鸽身结构的各种功能,多学习、多问问、多看看,再利用自己的养鸽实务及参赛经验来证明理论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育种工作最需要具备耐力和毅力

  赛鸽育种的工作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绝非三年或五年的短暂时间就能有所成果。我们要用恒心和毅力及对赛鸽的热爱,才有可能投入育种的增进与改良,在正确育种知识和审慎计划下,遵循育种理论来从事育种工作,才会有正确目标及完美的作育成果。育种学及遗传学是非常专业及深奥的理论,在执行上一定要确实记录各项数据及结果,才能够作为我们日后的参考与根据。在竞争愈演愈烈的赛鸽界,若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育种的根基是否扎实,关系到鸽舍之整体素质。我们应以理论为基础,用实际养鸽、赛鸽作印证,只要不懈努力,相信在育种或飞翔成绩上会有令人满意的丰硕成果。

  种鸽素质之优劣是决定育种繁殖成功或失败的最大关键因素,所以在选择配对作出时,就要小心求证掌握选种精要,亦可避免不良的配对作出影响比赛成绩及繁衍出下代的整体素质。

  养鸽育种理论纸上谈兵之论点甚多,但最后的重点还是要经过实际比赛的飞翔测试,由成绩优劣来论断育种成果之成功或失败。所谓“铭血”是要用比赛来验证的,只有装进放鸽笼进行直接的赛事竞争,好坏才能分晓。

  万丈高楼都是由平地慢慢扎根做起,才有稳固的地基维护高楼的安全;而于养鸽亦同,基础种鸽的建立,正是关系到日后竞翔成绩的成败。在鸽界中有很多鸽友都只有短暂的好成绩,无法一直延续竞翔上的优势,究其主因就是忽略了种鸽的重要性,而未能将好的鸽系特质遗传下来。我们也都曾听到鸽友“这遍没出到”的说辞,就是说明遗传走向的缺失。没有出到好鸽子,在比赛场上一直在重蹈覆辙而呈现昙花一现的结果,这都是因为忽略了育种配对的重要性。

  每当赛事完毕,鸽友就要面对公平而残酷的事实,结果没有任何偏见与侥幸,只有好坏胜负的分别。在现今海上竞翔日益竞争的环境,没有优秀而稳定的鸽系,很难在鸽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相信鸽友也都知道赛鸽其实比的就是种鸽的优劣。大部分鸽友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点而未察觉,总是要等到赛后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但也有鸽界成功人士,深知不断自我提升种鸽素质的重要性,了解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而好的种鸽就是我们获胜的最好武器。

  能作育入赏鸽才是好种鸽

  每次比赛过后也是鸽友考虑舍中哪些种鸽要淘汰或留下的时刻,大部分鸽友都会犹豫不决而无法选择,面临的问题诸如:这羽是海翔当红铭系,那羽又是其大铭系的后代,这羽又是伯马鸽的三叔公仔的四婶婆仔的孙子的儿子……牵拖一大堆,下代却没有好的发挥!当然还有一些事先欠缺考虑而引进的不通任高价铭种,送人觉得可惜,抓到鸽店换红土又很不甘愿,所以舍中都是一些血统纪录一大堆,但比赛时遇到歹流却不见立功的种鸽群,不但浪费饲料,还输掉投资的金钱。所以鸽友对于种鸽的认知,应有正确的观念,就是能将好的性状遗传到下一代并且飞出优秀的成绩,才能符合种鸽的要求,而不是空有某些流行鸽系或自认为外观多好的鸽子。一羽冠军鸽的下代或大铭鸽的血统并不一定表示它就有育种价值,不管其身家背景如何,如果作不出优秀且入赏的下代,就没有留种的价值。

  育种时需注意不同区域及赛制的适应性

  台湾的竞翔方式目前都以海翔为主,在引进鸽系时最好是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引进同一地区已有发挥之鸽系,若能在该区域发挥,代表其适应性能符合该区赛制之条件,如成熟度及速度和耐力;或一周一关或二关的条件下,能发挥鸽系特长。所以鸽友要引进种鸽时,最直接且正确的方式,就是引进同一地区比赛环境下,经常入赏获胜的鸽系,毕竟以台湾地理环境北、中、南不同区域,入赏鸽系也大不相同。如参赛北海就引进北海常发挥鸽系,南海也是一样,毕竟北海和南海的比赛环境、赛制、季节、风向还是差异很大。若以南海的三个月或三个半月幼鸽赛来说,若选择北海七到八个月赛制的入赏鸽来作出比赛,不管鸽子再优秀,在南海比赛其成熟度一定不够,也一定不能发挥,所以选择较早熟鸽系来配合鸽会赛制,也是我们参赛者要特别留意的。

  育种方向需以赛制需求为准则

  赛鸽育种是要用时间和毅力来换取经验和成果的工作,需要耐心和恒心,更需要有足够的智慧来判断育种优劣和成败,并确定方向和目标。于现今之竞翔环境,想要成为一位成功的赛鸽专家,除了鸽种要有好的素质外,管理过程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因素。以目前赛鸽竞争之态势,任何细节都讲求效率及速度,并注重科技新知之获取,以前的养鸽知识和鸽系,并不一定于目前赛制中能够适用。因以前的短距离讲求快速养法,和目前较长距离要求稳定的操作方式,不管鸽系还是技巧都截然不同。所以寻找适合目前赛制特性之种鸽,才能迎合比赛需求,保持现状就会落伍,唯有求新、求变才能跟上激烈的比赛,而立于不败之地。

  共同特性互配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育种配对时,每一位鸽友都想培育出最好的鸽系,大部分鸽友都会把有速度的鸽子配上稳定型的鸽子,希望能作育出又稳又快的下代来使翔不同季节。但基本上两种不同特性之鸽系互配,其适应天候能力及外观条件也有所差异,融合后反而会降低鸽系之特性,无法达到我们快又稳的优势目的;况且现今海翔气候与风向变化极大,鸽系育种时若没有很好的共通性与优点,很难达到我们所预期的目标。因此海翔育种时就必须以相同特征来互相搭配,才能将共有之优点保留且延续至下一代。

  鸽友养鸽参赛除了兴趣与自我挑战外,最重要的就是比赛上的利益获得,竞争激烈可想而知,海上竞翔盛行后不但提升了赛鸽飞行长距离的素质,更满足了鸽友的竞翔乐趣;也由于距离加长,所以种鸽追求就要偏重于能适应恶劣气候之长距离沉稳鸽系,以适应不同的海上赛季气候变化。

  在育种时我们要先了解自己鸽子的特性,和想要引进的鸽子属性,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才不至于耗巨资引进一些不合所用的鸽系。事前的详细评估及资料的搜集都要确实履行,才能引进最好最适用的种鸽,为日后的成功奠定最好的基础。每一种鸽系都有其不同的天候适应性如浓雾、晴天、阴天、炎热,或顺风及逆风和飞行长、短不同距离之特性,海翔育种最重要的就是让鸽系共同特长及优点加强且提升,成为能够发挥某季节之比赛鸽系,要想拥有四季之全能鸽系,往往会造成入赏机率降低的情形。所以海翔育种时要着重于方向及目标的确立,才能培育出适应不同季节之最好比赛鸽。

  育种学和遗传学是很专业的一门知识,在短时间内鸽友不会感受其重要性,所以大都不会下定决心深入学习,育种时仅凭着自己的感觉来配对。“这羽大只的配小型的” 或“这羽西仔眼配那羽桔仔眼应该可以”,毫无育种上的基础理论就给予配对,当然作出好鸽的机会就不多。育种是比赛的根本,只要根基扎得牢固,自然是好鸽一代传一代,在比赛场上也会有优良的翔绩表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