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羽毛鉴别是否得到优良遗传

时间:2015-02-10 09:05:11    来源:    发表者:        阅读次数:
羽毛鉴别是否得到优良遗传

在养鸽界相互引种交易中,赛鸽的亲子鉴定往往是广大鸽友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人们不可能为引进一只赛鸽品种,去花昂贵的DNA亲子鉴定费用,通常是根据鸽主的介绍和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其实判断遗传上的亲子关系有很多方法,比如从眼砂、头型、鼻型和羽毛中多少能看出一点它们的遗传迹象。但是,赛鸽族群是经过人们长期采用杂交优势,取以赛绩优先原则为淘汰依据的。然而,大凡如今的赛鸽无不都是混血品种,这给我们对赛鸽从其外观识别它们的亲子遗传关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鸽子的外貌遗传主要反映在包括眼砂、头型、体形、羽毛、嘴桶和脚爪等几个方面。本文现仅介绍通过在鸽子羽毛方面的普遍遗传现象,从中如何寻其亲子关系的小诀窍,以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第一:花鸽的亲子遗传特点
最早的花鸽是原始纯白鸽的后代,种姓的遗传基因非常强,其白羽毛在经过几代杂交退化遗传后都不容易剔除。因此鉴定花鸽的亲子遗传,首先要从了解它们退化现象的规律着手,通过几代退化遗传观察,我们会发现一只大花鸽经过几代纯色羽毛的杂交后,其白毛的退化过程依次会从胸、背、头顶、脖子、主羽、腰、腿根、蛋门逐步退除的。所以要对花鸽遗传的亲子追踪,要从顶毛、眉毛、脖毛、腰毛、主羽、蛋门毛和腿跟毛这几个方面退化遗传的基本特点来作比较分析。具体在正常遗传条件下(排除个别返祖遗传和间接遗传因素)花鸽的退化遗传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通常情况下花羽配纯色羽后代花毛会减少。
(2)顶毛和脖毛部位后代遗传白毛位置会比较接近。
(3)花腰毛后代会出少白斑花鸽或没有花腰毛的单纯色子代,但不会出没有花腰毛的子代少白斑花毛。
(4)画眉毛的后代不一定是画眉毛,但画眉毛大多是有画眉毛的后代。
(5)白蛋门可能会出花腰毛白蛋门,但不会出花腰毛无白蛋门。
(6)仅有腿根少许白毛的,可能会出白蛋门,但决不会出没白蛋门的其它的白毛。
(7)主羽白条的遗传是最不稳定的,白条位置和条枝数相同不一定就是亲子关系。

第二:主羽(大条)的亲子遗传特点

大条通常是鸽友检验赛鸽速度和距离的参考因素,从主羽上半截到羽尖部分的形状可分尖刀条和圆头条两种,普遍认为尖刀条稍短破风好速度要快些,圆头条稍长收风好善于飞长距离。它们的遗传特点是:一对尖刀条极少出圆头条后代,一对圆头条极少出尖刀条后代。

第三:翻毛的亲子遗传特点

翻毛的遗传后代可以有翻毛,也可以有没翻毛,这是间接遗传。包括翻胸毛和翻头凤两种。它们的遗传特点:

(1)翻胸毛的亲子遗传与后代出翻胸羽毛的多少无关,但与翻毛在胸前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位置不同一般不是亲子关系。
(2)翻凤毛分前凤和后凤,多见后凤。凤毛遗传的亲子关系前后位置同样不会倒置。

第四:脚毛的亲子遗传特点

脚毛也称毛脚,以毛在脚干到脚抓的分布有全脚毛、外侧毛和内侧毛三种,也是间接遗传。它们的遗传特点:
(1)全脚毛会退化成外侧毛或内侧毛。
(2)内侧毛很少返祖出全脚毛,外侧毛会返祖出全脚毛。
(3)内侧毛遗传比较稳定,后代往往也有内侧毛。

第五:耳毛的亲子遗传特点

耳毛是贴附耳孔的疏松状小毛,有平贴和耳罩状两种情况,它们的亲子遗传现象是:
(1)一对有耳罩的种鸽子代不可能没耳罩。
(2)一对没耳罩的种鸽不会出有耳罩的后代。
(3)有耳罩和没耳罩的杂交,如果出有耳罩的后代其在性别上往往是和有耳罩的直系鸽相同。

其他如青灰、银白灰、三杠灰、大花雨点、细花雨点、影子雨点、泛隐红、泛白沙、深雨点、红绛、雨点绛、红瓦灰等等,需要结合头型和眼砂的亲子遗传特点来判断,这里不一一详述。

下面想说明一下:我认为翻毛、脚毛和耳毛都是赛鸽的种性特征在遗传上的反映,与鸽子种姓在放飞能力上的优劣无关,它们在优秀赛鸽群体中之所以少见,是因为它们的生理特征在赛鸽群体中本身比例就很少的原因。

自家棚里的鸽子可以有血统档案,所以亲子关系一清二楚。引进别人的鸽子就不一定和介绍的血统相符(尤其引进外国的鸽子)。介绍几种识别方法无非是想抛砖引玉,提高广大鸽友对赛鸽亲子遗传研究的普遍认识。

其实求真与识假,永远是两个极端没有尽头的推演。这里公开羽毛上鉴别赛鸽亲子关系的做法,出发点虽是为了提高广大养鸽爱好者能有这方面的认识,其实一旦公开就不一定带来很好的效果,况且毕竟一般不能代表特殊。所以,希望读者能用自己的独特眼光和实践经验,在鸽子其他方面的遗传现象中找出亲子遗传的关联点,只有大家共同提高亲子遗传的分辨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