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收藏文章

信鸽的配对与选配方式

时间:2015-03-09 10:08:52    来源:    发表者: 上海理想鸽舍       阅读次数:
信鸽的配对与选配方式

   笔者按:翻阅成年旧案,偶然发现这篇文章,因时间较长,未标注本文的作者资料。谨将此文摘录转载如下,供广大鸽友在即将进行的育种前揣摩、交流。

信鸽的配对与选配方式

作者不详

当你了解到一些遗传学知识以后,不要以为种鸽配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事实上许多鸽友运用传统配对方法,育出了好赛鸽,而这些传统配对方法有许多是不完全符合遗传理论要求的。这如同一切自然科学的成果一样,从实验室出来的信息到生产实践中取得新产品,往往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其中包括从实践中反馈的信息,去纠正和丰富实验室里的成果。正如我们看到的一些信鸽著作,在论述遗传理论时时正确的,在讲到配对方法时发生与理论相悖的现象。本文所要介绍的几种配对方法都是一些感性的体会,因而是由局限性的、不全面的,其目的是让大家去思考、去比较,择其善者而从之。

1、配对的含义

从自然界的自然生态来说,几世纪以前的野生原鸽,在它们的族群里,任其自然地繁衍子孙。它们的配偶往往是自己的兄妹、姐弟,或是父女、母子等,这种配合方式甚至延续好几代。由于血缘相近,出现了徐多劣质的后代,而在自然界无法演进,遭“天择”而被淘汰,能够生存下来的是一些强壮而能适应自然的鸽子。

近一二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鸽子的配对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为的介入,使得鸽子的品种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对目前鸽子配对的含义,有不得不加以修正。至于现阶段配对的含义又如何呢?很明显,现在信鸽的配对,除了传宗接代的原始意义以外,似乎还负担一个更大的使命,那就是要求在竞翔中以归巢速度和远翔的耐力取胜。根据这一要求,可以设想,所谓的配对,除了繁衍后代之外,还希望选拔培育出快速度、有耐力、更具有强烈归巢性的鸽子,从而在竞翔中取得胜利。

鸽子配对,说起来很简单,把一雌一雄结合起来,传种接代,这是禽类不教自会的自然本能。但是,鸽子毕竟同鸡、鸭不一样,鸡、鸭是群婚的,而鸽子是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最根本的还是培养目标不同。养鸽者不是养鸡、养鸭专业户,其培育信鸽的目标,是要产出一代又一代优良竞翔鸽,这就不能不在配对问题上下一番功夫。为什么有些鸽友养鸽历史并不长,他的鸽子连续地创出好赛绩,而有些鸽友养了多年鸽子,单鸽的品种虽然很好,但好种出不了好苗,所有这些都与配对是否得法直接相关。如果有1--2对好种鸽,甚至是“黄金配对”,那就够你玩上几年十几年,否则,即使飞出了一个冠军,也只是昙花一现。

2.种鸽的要求

严格选择种鸽,这是每一位养鸽家的成功之道。选择种鸽的条件,即血统、形质要好。当然,十全十美的种鸽是很少的,在形质的各项要求中,有2--3项不够标准,也不碍事。有些专门研究眼志的鸽友认为,一对种鸽中必须有一羽是全圈型眼志,而且向嘴角一端的眼志要求阔一点,这是最理想的种鸽型。他们的理论在培育超远程赛鸽的实践中获得不少成效,所以许多鸽友是照此办理的。当然,不能要求所有全圈型眼志的种鸽都出优良子代,而只能说优良赛鸽的上代,往往有一羽是全圈型眼志。以上是挑选单羽种鸽的一些基本要求。

为了使赛鸽有稳定的赛绩,每年都能获得名次,每年都有远程赛归巢的纪录,那么必须保持有3--5对的种鸽小群。众多鸽友对这个种鸽群的要求,各有各的一套。而许多养鸽老手总是规劝新手们养的不要太杂,有2--3路血统就行了,而且最好是全养他那几路血统,在眼砂、羽色、体型等方面大致相近。也有许多行家持相反见解,认为种鸽群应该杂一点,有鸡黄,也有桃花,有深砂,有粗砂,也有细砂,有长体型,也有短体型,有高脚,也有矮脚,而且每年要引进一些新血统。这样,使用期来就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实验证明,这两种不同见解各有所长,各人可根据各人的条件和培养目标作出抉择。

如果要想在超远程竞赛中获得归巢,而且每年如此,那么厚一种经验是可以借鉴的。其中有一个最基本条件是,在这些形质不同的种鸽种,都含有超远程赛鸽的血统。前一种经验对中、远程竞赛可以保持稳定的成绩,或在育种方面作出更大成绩。

总之,无论是单羽种鸽或种鸽群体,都要求有优良的血统,这是选择种鸽的基本要求。

3.“早婚”与“晚育”

鸽子从交配、产蛋、孵化、育雏到雏鸽独立生活的过程,称为第一繁殖环,共50天左右。其中交配到产蛋为8--12天,孵化期为17--18天,育雏期为25—30天。当一羽发出“吱吱吱”叫声的鸽子,逐渐变成“咕咕咕”叫声时,表明雏鸽已成为青年鸽,为3--6月龄(约差是信鸽品系中早熟与晚熟的差异)。与此同时,它就会频频点头,发出“咕——咕”的求偶声,鸽界的习惯用语叫“起昂”,这就是一羽成鸽求爱的表示,这时候就要考虑为它们选择配偶了。

鸽子的生育期(即育龄)一般在6月龄到10年龄之间。那么,应该在什么时候给它们配婚呢?有人认为1年龄比较理想,也有人认为2年龄最合适。6月龄鸽子虽已发情,发育也趋成熟,但体格上还没有达到强壮的程度,所以大多数鸽友是不主张“早婚”的。也有一些鸽友出于种种原因,“早婚”现象还是不少的。

理想的“婚配”是在1年龄左右。鸽子求偶要求虽是从6月龄开始的,但这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只有在亲鸽身强体壮、精力充沛时交配,育出的雏鸽才能表现出最佳的体质。“早婚”无论对亲代和子代的健康,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不利影响。8年龄以上的鸽子已属于老龄了,它们有性的要求,但基本上已失去繁殖价值。无精蛋时有发现,子代的个体偏小,这是老龄鸽繁殖配种时常见的现象。如果是一对近似“黄金配对”的种鸽,那么出一些子代作为种鸽,也是可以的,这时许多鸽友常用的方法。但是,老龄鸽育出的子代留种,虽然也能把它们的优良性状遗传给子代,但无论如何也要比适龄繁殖的子代差很多。

4.自由配

所谓配对,最基本的组合式杂交配和近亲配两种,下面讲到的各种配对方式,都是这两种基本组合的具体运用。而所谓自由配,其结果不时杂交就是近亲,不会有第三种形式。

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类的感情是富有理性的,鸽子也是有感情的动物,但鸽子没有理性。鸽子的感情是全盘投入式的恋爱,纯粹是“此生终不悔,至死尤相随”的感情倾注。鸽子的结合是一辈子的事,忠贞不渝,除非有其他的外力因素的影响,否则鸽子是不会轻易新配的。一位养鸽者,当他正为鸽子寻觅对象的时候,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配偶,不妨采取一种自由式的结合。所谓自由式,是指将一些雄、雌种鸽单独饲养一段时期,彼此的体能精力都达到良好状况时,让它们自然地混在一起,自由地去选择满意的对象。但是这一方式的施行,必须有一先决条件:那就是雌雄之间,彼此互不相识,即其中不能有任何一对曾经有过夫妻关系,否则,它俩往往一拍即合,马上会营巢生仔。

自由恋爱式的配对,在作出的后代上似乎完全要碰运气。然而这一配对方式,也会使你获得几羽意想不到的优良信鸽。但使用这种方式而育出劣质鸽也在所难免。对于一个养鸽新手来说,种鸽不多,血统不明,当考虑种鸽配对的对象而不知所措的时候,采用这一方式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特别是几只富有个性的优秀鸽子,你给它找的对象会彼此打得头破血流,所以只有让它们自由选择。国外少数养鸽家,棚里的种鸽都是上乘,他们除了保存少数几对固定配对之外,其余都让它们自由配对。尽管难以避免地发生近亲配和嫡系配,但子代都能获得优良性状。

5.杂系配

杂系配对在遗传学上称杂交,是指两个不同品系的鸽子相配。杂交优势,这是遗传学上的一条普遍规律,运用在家禽、家畜和粮、棉、油方面成效显著,运用在信鸽育种上,也有同样效果。一些养鸽新手,单羽种鸽并不都是最佳的,但由于采用杂系配的作用,飞出了好成绩。而一些养鸽行家,为了创立自己的品系而实行嫡系配或近亲配,尽管单鸽品系是很好的,但赛鸽的成绩往往不如人意。这并不否定嫡系配,嫡系配和杂系配是利弊掺半的最基本配对方法,关键是各方具备必要条件的状况而决定其成效。

杂系配在遗传中比较容易于产生各种突变基因,在遗传基因的突变中,能使子代获得优良性状。人们常说混血儿都比较聪明,这是不无道理的。近年来我国在各个项目的竞赛中,众多的冠军鸽中,多数是与血缘无关的2羽鸽子配对所产生,特别是超远程赛鸽。如1987年疏勒河——上海(空距2424千米)归巢的230羽赛鸽,绝大多数是杂交鸽,世界上著名的凡布利安娜在近亲配繁殖上获得巨大成功,但他在此之前的胜利都来自奖金10个不同品系。还有国外尽人皆知的比利时第一“黄金配对”也是杂系配对。当然他们的赛程是中、远程。

如果你引进一羽国外名鸽,同国内的优良品系杂交,它们的后代成功率是相当高的。杂系的雌雄双方,血缘是否越远越好呢?这并不一定,只要认真地避开同系,这就可以了。

杂系配决不是拉郎配,也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首先是单词种鸽一定要有优良性状。因为杂种优势的原因,在于亲代中劣质性状,作为隐性遗传易于被优良的显性遗传所掩盖。如果单羽种鸽本身不具备优良性状,那么在子代身上也决不会获得优良性状。其次,最好但羽信鸽的品系是纯的,如果雌雄两羽都是杂交品系相配,产出的子代不知道杂到哪里去了,很难取得成功。再次,单羽种鸽必须具备准确的血统记载,如果血统不纯,只凭肉眼从外型、羽色和虹膜色素(俗称眼砂)等方面去区别,那是靠不住的。因为,同一种品系的鸽子,也有不同的外形、不同的羽色和虹膜色素。

杂交配对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子代的稳定性不理想。今年获得了冠军,明年可能成绩平平,甚至是名落孙山。根据近几年来各地的竞翔成绩,各类空距比赛中的前10名,总是几易其人,连续飞出好成绩的养鸽者是极其少见的。

世界上为数众多的名血统鸽,多数不是用杂交配对,而是用近亲配对,经过不断的提纯复壮,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名系鸽。但这是需要花时间的,十年八年育不出一个名系鸽子是常有的事。这对一个养鸽新手来说更是很难追求的。我国养鸽者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平时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养鸽是在上班前下班后进行的。养鸽是一项繁重的劳动,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因而走杂交配对的路子是比较现实的。

6.近亲配

在杂系配对中谈到,杂交育出优良赛鸽往往是不稳定的。近亲配对正相反,它可以使优良赛鸽保持纯正。在遗传学中强调,集优生遗传者,必得优生系统之杰作。所以,凡采取近亲配对方法育种的鸽友,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有自己特色的新品系,或者是为了使已经建立起来的优良品系提纯复壮。那么怎样才算是近亲配对呢?有人认为,只要5代以内出现形质同一的鸽子,就算是近亲配对了,这也是一家之言。

近亲配对的先决条件是,一定是有几对名门望族或是竞翔成绩卓著的优良赛鸽。如果没有这种条件,还是先用杂交的办法去取得这种条件。如果在你的鸽棚里有一羽2000千米的冠军或前10名之内的鸽子,或者有一羽1000千米的冠军或前10名之内的鸽子,那么就一定有望产生更多的同级鸽子,使你在明年的比赛中蝉联这些好名次。这在强敌如林的地区,仅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想法而已。但可以为你提供一个近亲配对的条件,应该用近亲配对的方法,努力去培育一个新的品系。当然还要经过多少次筛选,保留那些表现近亲形质的鸽子,淘汰劣质性状的鸽子。

近亲配对的一般方法,使用一对优良的基础种鸽产生的第一代,从中挑选那些有优良遗传者,即能集父母之优点于一身的鸽子,进行姐弟配、兄妹配或父女配、母子配。这种嫡系配所产生的第二代,只能留种,一般不具有竞翔的价值。然后用第二代的鸽子去配基础种鸽或第一代鸽子,这种祖孙配或叔侄配产生第三代,就可以作为赛鸽,鸽界术语称为“回血”,或者用第二代中优良鸽子。另组配对的目的是保留优良遗传个体,淘汰变异者和劣质遗传个体。总之,近亲配对的主要原则,在于同系同种之原配鸽系,采用直系配对法;同亲属中的共同血缘者,采用重复配对,使两羽基础种鸽繁殖出共同血系的鸽群。

近亲配对,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后代纯合子基因的频度,与杂系配对相比较,前者具有较高的纯合子基因,把上代的优点继承下来。另一方面,近亲配常常抑制一些优良的显性基因,而使劣质的隐性基因在后代身上表现出来。因而,有些鸽友采取近亲配对,结果是鸽子的活力下降,两代、三代飞不出好成绩,甚至生育力下降,死亡率上升,造成所谓近亲退化现象。为此,一些名系的鸽群也决不是纯而又纯的,而不时地掺进几羽外血统的鸽子,既保持这一鸽系的相对纯度,又发展这一鸽系新的活力。在选择外血统时是极其严格的,一定要具备优良的赛绩,同时在形质方面和本系有相似之处。不引进外血统会使培育成的名系失去生命力;同样,不加选择地引进外血统,也可能导致这个名系支离破碎。世界上有的优良品系如西翁系、詹森系和我国的李梅龄种、黄钟种,都是用近亲配对法建立起来的。因此,没有近亲配对也就没有品系。再说如果没有近亲配对育出的纯种品系,那么所采用的杂交配,也就缺少理想的配偶。

7.老少配

是指不同年龄的雌雄鸽配对。这里的“老”,决不是指6年龄以上的老鸽。这又两种说法,一种意见主张同年龄配对;另一种意见认为以老少配对为上策,理由是老鸽长期与人相处,其恐惧心理较少,一切行为较稳重,且照顾幼鸽的能力也较强。这种配对方法非常适合飞厂距离比赛,当然留作种鸽也是相当理想的。翻阅一些名家记录的血统书,一些著名的养鸽家,一般采用老少配对育出赛鸽或当作种鸽。一些老练的育种家在老少配中讲求少雄老雌,而鄙弃老雄鹅配少雌的作法。国内许多鸽友喜欢用老雄配少雌,也培育出了不少好成绩。但老少配对也有缺点,老鸽的精力与体力不足,呕鸽的条件就不如青年鸽。如果孵胚(即义鸽)当“保姆”,即可弥补这种不足。这些都不失绝对的,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总的前提是青年鸽精力旺盛,作种鸽比较理想。青年鸽同龄配对出的后代。先天条件好,如果用同龄老鸽配对,那时不可取的,老少配对则比较理想。老少配要看种鸽条件,对一个新养者来说,种鸽不多,孵胚也不多,同龄配对和老少配对都是可以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你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俗语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脱离实际去追求所谓最理想的老少配对,往往会弄巧成拙。

8.赛绩配

赛绩配对是国内养鸽者普遍采用的基本方法。所谓赛绩配对,就是用一羽冠军雄鸽,配上一羽冠军雌鸽,或者用一羽2000千米归巢雌鸽,配上一羽1000千米归巢雄鸽。凡此种种,都属于优配优生的赛绩配对。如果一味追求名系,就因为这一鸽系飞出了许多好赛绩。许多鸽友把优胜鸽配优胜鸽,产生的子代,有的飞出了好成绩,也有的放飞几百千米就一去不复返,这属于变异现象,是完全正常的。

每一羽优胜鸽所以能够飞出好赛绩,说明它具有一些优良性状,有良好的归巢性能和身体素质等。在鸽子的遗传中,有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也有一代胜过一代的现象。千百年来信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代胜过一代这是总的趋势。在我国信鸽竞翔史上的最初阶段,300千米归巢鸽凤毛麟角。30年代李梅龄同西侨决战时,上海——天津空距900多千米,放飞10羽,归巢5羽,李梅龄的冠军鸽隔天归巢。而1997年上海比赛1000千米有10羽鸽子是当天归巢的,2000千米归巢占参赛鸽的1/4,更有3000千米的张家港鸽子从吐鲁番归巢等。

赛绩配对,就是优胜学在信鸽配对中的具体作用。冠军鸽的子代不可能都能得冠军,但冠军的上代、祖代等,一定有冠军鸽的子代不可能都能得冠军,但冠军的上代、祖代等,一定有冠军鸽或获奖鸽的血统。一羽优胜鸽的遗传因子中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优质因子和劣质因子并存的现象时普遍的。两羽亲代的优质因子遗传给子代,就有可能超过亲代,两羽亲代的劣质因子遗传给子代,子代就不如上代,也有兼有优质因子和劣质因子遗传的。

9.基因——赛绩配

赛绩型种鸽上文已经讲到,那么什么叫基因型种鸽呢?即是那些没有参加比赛的名系赛鸽,如“李鸟”、“双阳”,国外的詹森系、杨阿腾系等,以及国内鸽友心目中的名家鸽子。用一羽名系或名家鸽子,与获得1000千米或2000千米名次的鸽子相配,即基因一赛绩配。经验证明,用国外的名系鸽配本地的赛绩鸽育出的子代,在比赛中都有上佳表现。因为引进的基因型种鸽一般都是同系配和近亲配育出的,具有素质好、飞速快等特点,缺点是对本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一时不能适应,而本地赛绩鸽的优缺点正好与此相反。所以基因型与赛绩型相配,有可能第一代便见效。

10.异砂配

异砂配的全称应该是“异色眼砂选配法”,即用两种不同的虹膜色素进行配对,也就是用一羽鸡黄眼砂的雄鸽,配一羽桃花眼砂的雌鸽,或者用鸡黄眼砂的雌鸽配桃花眼砂的雄鸽。异砂配在我国鸽界已为相当一部份鸽友所采用。从遗传学角度上讲,异砂配也是杂交的一种形式。因为鸡黄眼砂与桃花眼砂的遗传性状是完全不同的。鸡黄眼砂是显性遗传,而桃花眼砂是隐性遗传。如果用不同品系杂交。由于大部分基因都已成为不固定的,这就使杂交优势可以获得更大的发挥。据有关资料显示,对上海22羽超远程竞翔的前6名获奖鸽作综合分析,发现其中10羽的上代亲鸽是同色眼砂相配的,占45.5%(弱),而12羽是异色眼砂相配的,占54%(强)。异砂配,并不排斥种鸽的其他优良因素。

有些鸽友对这一理论提出质疑,理由是从论证的数据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微小的优势,而且没有提供所有赛鸽中异色眼砂配对的比例究竟占多少?如果4000羽参赛鸽中有3000羽是异色眼砂所出,那么说明的问题恰恰相反。从生物角度上来讲,虹膜的不同色素是不时不同质的反映,这要经过切片分析虹膜的细胞结构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再说虹膜对归巢和飞速究竟能起什么作用,这是更深的研究课题。同品系的鸽群中有不同的眼砂,不同品系的鸽群中有相同的眼砂,根据异色眼砂来避免近亲配这也是不可能的。

11.眼志配

眼志又称阿尔沙,位于瞳孔的外围。利用眼志选配而获得优生这一问题的探讨,在我国才刚刚开始。早在40--50年之前,国外的眼志论研究已经达到了高峰,目前处于低谷。我国目前尚处在研究阶段,应用于实践的为数不多。

眼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整圈型的,属种鸽型眼志,也可以用作赛鸽,大多数是同质结合的纯合型眼志,特点是性状遗传比较稳定。另一类是非整圈型的(有半圈、1/4圈不等),属赛鸽眼志,不能用作种鸽,大多数是非同质结合的杂合型眼志,特点是性状遗传不稳定。据对上海的一部分获奖鸽统计,约80%是赛鸽型眼志,20%是种鸽型眼志;而据英国50羽冠军鸽的眼志资料,80%是种鸽型眼志。这就表明种鸽型眼志与赛鸽型眼志相比,同样有较好的竞翔性能,关键不在参赛鸽本身的眼志,而在于参赛鸽上代亲鸽用什么眼志来相配。根据资料分析,在得奖鸽的上代亲鸽种,必定有一羽亲鸽的眼志是整圈型的种鸽型眼志,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但并不是说一羽种鸽型眼志的鸽子都能产出优良赛鸽。一般地说,一羽种鸽型眼志同一羽赛鸽型眼志相配,所出的子代较适宜竞翔。眼志除结构不同外,还有不同的颜色。如用两羽颜色不同的眼志相配,它们的子代不但可以竞翔,而且可作留种。如用两羽赛鸽性眼志相配,它们的子代成功的机会就少一些。如两羽颜色相同的种鸽型眼志相配,它的子代一般作留种较为适宜。

12.品性圈配

品性圈又成内线口或线口,位于瞳孔边缘和眼志的内侧。据研究品性圈的鸽友发现,有很多得奖鸽双亲的品性圈配对中同样存在。

根据观察,品性圈有7种不同类型和功能。①细线形:既无竞翔能力,又无留种价值;②全圈形:只宜作中、短程竞翔,不宜作远程和超远程竞翔,留种也欠佳;③阔圈形:属赛鸽形;④半波纹形:竞翔性能略次于阔圈型,作种鸽尚有希望;⑤全波纹形:属优秀种鸽;⑥不规则多棱形:竞翔性能极佳,又是优秀的种鸽;⑦不规则多棱小角形:属超级型种鸽

从远程和超远程的归巢鸽中,发现80%--90%具有第三种(阔圈形)品性圈,而它们的双亲多数是第五种(全波纹形)、第六种(不规则多棱形)和第七种(不规则多棱小角形),这三种圈形之间相配,或是这三种圈形与第三种(阔圈形)相配,使种鸽型与种鸽型相配,种鸽型与赛鸽型相配,因而形成较大的杂种优势。

13.一雄配两雌或多雄

鸽子配对繁殖,通常为一雄配一雌。有些鸽友拥有的种鸽种,雌多雄少,或者有一羽特别好的雄鸽,想利用这羽雄鸽繁殖出更多的优良子代,那就可以采用以雄配量雌或多雌的办法。

一雄配两雌或多雌必须在三方发情极旺的状态下进行。种鸽经冬季较长时间的分居调养,到了次年春季,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性欲日益旺盛。这时。你把选定的两羽雌鸽,分别安置在一板之隔的两间较大的巢格里。巢格均安装铅丝网们,防止它鸽侵扰,然后再把要配的雄鸽放入其中一羽雌鸽巢格中,雌雄很快配上。半小时后,把雄鸽放入另一巢格中,这羽雄鸽立即又与另一雌鸽交配。然后,把雄鸽分别于每天的上、下午与两羽雌鸽轮流同居,在巢格里交配。10天以后,两羽雌鸽基本上是同时产蛋,当然所产的蛋得由义鸽孵喂。采用一雄配两雌或多雌,需加强管理,供给营养较高的饲料及磷、钙等多种矿物质元素,更要防止它鸽侵扰。如果你想多出几对幼鸽,可把这种关系继续保持下去。已知的一雄配多雌匙德国名家海尔曼,他在“荷兰飞人”迪威德的帮助下,设计了一个一雄配4雌的配对笼,连配2笼,一雄配8雌,结果在1990年巴塞罗那比赛中获得国际赛冠军、亚军。

配对的方式还有许多,例如有人喜欢用不同的羽色配对,有人赞成用不同的体形配对,也有人主张配偶的双方凡用肉眼能观察到的所有部分都要求不同的,包括眼砂的色彩、眼志的圆缺、羽毛的颜色、体型的大小、尾巴的长短等。据说,詹森兄弟的基础种鸽就是三种:高脚的、矮脚的和大体型的,他们的配对方法就是把这三种不同外形的种鸽交叉配对。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