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鸽的育种上,明显存在意见不同的两大派别——赛绩论和血统论。
赛绩论认为赛绩决定一切。赛鸽价值大小、是否优秀最根本甚至唯一的评判标准是它的实战成绩,而不在于它是谁的儿子或者女儿。一羽成绩出色并且稳定的鸽子,即使它的父母十分平庸,或者来路不明,也是价值连城的。持赛绩论观点的鸽友在挑选种鸽时会内定一个底线,比如1000羽比赛的冠军。换言之,在他们眼里没有取得过1000羽以上比赛冠军的鸽子根本没有做种鸽的资格,不管它是什么血统。
血统论认为血统决定一切。赛鸽的“种养训赛”中“种”(优秀血缘)是第一位的,它是前提、是基础、是保证、是内因。没有优良高贵的血统,就没有取得成绩的保证;没有优良高贵的血统,其他都无从谈起。因为“养训赛”等环节都必须通过“种”这个内因才会起作用。一只“种”好的鸽子即使没有什么成绩,甚至身体有缺陷,都会把它优秀的基因传递给它后代,让它的后代在比赛中建功立业。
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也都很具有代表性,但也都过于绝对。真是很难判断它们的是非,所以一直以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值得重视,我们育种的目的并不是为那只作为种鸽的成绩好,而是要它的后代成绩好。赛绩好的鸽子一般都具有杂交特性,它们有很强的活力和强健的身体,但是由于血统来源复杂,致使在遗传上各种可能性太大,无法很好的加以把握。而且身体与遗传力往往互斥,所以育种经常失败。而血统优良纯正的鸽子,由于近亲作出、身体普通、活力一般、赛绩平庸。但是只要把它和另外一路同样近亲作出,身体普通、活力一般、赛绩平庸而血统优良纯正的鸽子交配,便能够作出令人难忘的鸽子来。情况是不是这样,用实践很容易就可以加以验证。
这大概就是赛鸽和种鸽的区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