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中国信鸽界何时才能命名自己的种系?

时间:2011-06-16 09:00:37    来源:    发表者: 飞翔鸽舍       阅读次数:
中国信鸽界何时才能命名自己的种系?

 中国信鸽界何时才能命名自己的种系?
      
——借鉴甘忠荣老师2007年7月8日发表的《“国血” 提法科学吗?》一文。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信鸽血统称为“国血”,这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还是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人为了民族尊严,国家荣誉和外国人进行的信鸽比赛时,为了对应外国鸽子,而起名叫国血。现在是2011年,都过去了快一百年了。还在这么称呼,而且近几年引进的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英国、美国的鸽子,都有种系命名,如“乔斯托内” “胡本”“詹森”“英格斯”等等,但是我们国内除了公认的早期命名国血的“李梅龄种”“汪顺兴种”“黄钟种”“G绛”等等,到现在还没有其它公认的种系命名,可悲、可叹啊!泱泱大国,5000年文化积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信鸽大国,养鸽最多,比赛最多,会员最多,信鸽市场最大最繁荣,可是没有自己的种系命名系统,可惜呀。“苏30”在中国的兄弟都叫“歼十”了!!!何时才能有我们自己的种系命名?何时才能有我们公认的种系?何时才能对得起信鸽界的前辈,何时才能对得起“中国”。
   多年来见诸鸽刊、信鸽有关网站、鸽协及我国信鸽界习以为常的提法,还是国血。现在这种称谓是否妥当???严格意义上的国血,应是源于本土的中国鸽子。1979年9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 北京飞上海的冠军鸽时间为四天。《鸽经》中记载:五百多年前,我们先辈育成的信鸽在三天之内从京师(北京)飞到淮阳(今苏北淮阴一带),空距700公里。我国的信鸽自古就有十分优秀的竞翔素质。基础扎实,厚积薄发。
    现在鸽刊、我国信鸽界称的“国血”,基本上是指以上海为主的远程、超远程信鸽。但这也完全是外籍鸽多年繁殖的后代。上海是我国现代信鸽的发祥地,半个世纪以来,上海向国外引进优良信鸽比较集中在以下三个时期:1931年;1946年;1992年至今。我国信鸽界前辈李梅龄等育种家育成的“李鸟”“王福元沙爱昂”“西翁系”等。一起构成‘上海鸽’ 的始祖。目前的上海鸽群中都还有这些品系的“血”。被国人称为“国血”。但这样的“国血”,均是外籍鸽的后代,追根求源,实则也是“洋种”!
    信鸽以其具有竞翔、通信能力有别于鸡等禽类。詹森、狄尔巴和中国的土鸽杂交不可能成为信鸽。能叫这样的后代为“国血” 吗?英国的牧羊犬、德国的黑背警犬在我国分别纯种繁殖,永远是英国的牧羊犬、德国黑背警犬,而不能称中国警犬。正如大熊猫在美国繁殖不能叫美国大熊猫一样。
    “国血”这一统称违反了生物学分类方法,国际鸽坛也无国血的理论和学说!在国际鸽坛,没有美国血、比利时血、日本血 、荷兰血、英国血、德国血......中国血的说法和理论。而是以育成的品系来划分。当然有比利时鸽、荷兰鸽、德国鸽之称谓。但世界鸽坛只承认公认的品系,而不泛称比利时鸽、法国鸽。仅比利时新老品系就有一百多种。如以比血概之,实难区分不同品系鸽。因之“国血”还是我国习惯不科学、独创的称谓。当然,有人要怎么称呼,那是他的自由。但得不到国际鸽坛的认可,那就由不得“国血”论者啊。这才是实质和要害所在。 
    长期以来,信鸽界提到我国中、远程赛鸽以及超远程信鸽统称“国血”,并习以为常。有的文章还煞有介事的说,就是外籍鸽,只要在我国下蛋,所出之后代吃的中国食水、在我国长大,就是“国血”。而且这样的文章在网上亦无人质疑。品系是源于共同祖先的一群个体,在遗传学上指经过若干代近交繁殖所获得的某些遗传性状相当的后代。“国血”在赛程上能分长短吗?能说明是何种赛程的信鸽吗?而“国血”的笼统提法,不能确切说明我国信鸽属某个赛程的“品系比如,林波尔系就是100至700公里快速鸽系;“戈马利( 电脑) ”就不擅飞长程, 是中距离鸽系。而“狄尔巴”就是千公里远程鸽(并能适应恶劣气候)鸽系。如以“国血”指我国二三十年辛苦培育的“超远程”。那么,不是将我国短程、中程、远程(千公里级)信鸽排斥在“国血”门外?还有,我国的观赏鸽和其它本土鸽能说不是“国血”?能将其视为外国鸽吗?因此,今后应用品系命名我国的信鸽品种。 
   当前,国际鸽界种系林立。比利时新老品系有100多种,在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都有一批鸽界公认的名系。我国信鸽有悠久的历史,有较高的水平,但得到公认的品系却寥寥无几。 李梅龄老师培育出“李鸟”,今天,纯种“李鸟” 已影踪全无,这是“李鸟”后继无人接棒的悲哀,也是国人的悲哀。
    而现在,我国信鸽界有李梅龄、詹森、林波尔这样一生致力于培育出独立品系的育种大师吗?有,很多。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但他们大多默默无闻,而且由于潜心育种几十年,成绩突出,赛鸽品质、遗传稳定。但由于我国没有品系命名的传统和组织,也没有这方面的先例和鼓励措施,而且还遭人妒忌,所以一直没有品系诞生。
    过去面对欧洲赛鸽的快速归巢、遗传相对稳定,而我国信鸽在速度上及归巢稳定性总体相对处于弱势的现状。主要任务是:提高我国赛鸽的整体素质。
     但是现在我国的信鸽在竞翔中,优势明显,稳定性也好,而且遗传稳定,几代几十代都在出成绩。看看中国的公棚比赛,这几年发展很快,国外几乎所有的高手都来中国比赛,但是是我们中国人赢得多,还是外国鸽友厉害呢。很多中国鸽友的鸽子在每年的公棚赛中都成绩卓越,稳定;在普赛中更是出类拔萃。而且很多地方的鸽子可以培育出在中、短、长、超赛项中均能快速摘冠的全能型赛鸽。这是长期培育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形成品系,但就是缺乏以我国培育人、育种人命名其品系的过程。所以没人认为这是一个品系,没人认为这是一个优秀的血统,而这种在中国本土具有优势,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品种,得不到推广,而大批的国人还在大量购买外国鸽子。悲哀啊!
   我国信鸽赛项众多,300、500、700、800、1000、1500、2000、3000超远程大赛;中国的全能比赛特质,世界上几乎没有可与之抗衡的,巴赛在中国每月都在上演,中国的千公里比赛多不胜数。我国有条件、有实力举办世界性的大奖赛。在欧洲虽然每年举行众多的中、短程赛事火爆异常,但重点还是放在一年一度的巴塞罗那国际赛上。而我国的很多比赛都超过巴赛。欧洲历年所有赛事中产生的冠军,也只有巴塞罗那冠军含金量最高,竞争的买家最多、成交价也最高。而我国培育出的千公里当日归而又遗传稳定的品系,足以与巴赛罗那千公里翌日夺冠赛相抗衡。象南非百万美元大奖赛一样的公棚赛,每年我国多少公棚在上演。
    其实,现在很多国外的品系鸽掌门人和培育者,都从中国淘宝,从中国买走了很多优秀的赛鸽,然后培育出他们自己的品系。而我们很多可以成为品系的鸽族,却还被很多国人当做一般鸽子。每年中国要引入多少外国鸽子,缔造多少外贸单,外汇流出啊。 
    所以我国信鸽界应该赶紧做这项工作,普查中国可以称为品系鸽的家族,规划品系命名系统,开始命名我国自己的信鸽品系。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信鸽。拥有我们自己的品系,我们以后也可以说我这只鸽子是“永胜系”“永祥系”等等。

    所谓信鸽品系,品系是源于共同祖先的一群个体。在遗传学上指经过若干代近交繁殖所获得的某些遗传性状相当的后代。品系鸽是指血缘关系来源基本相同,其性格和表现状态大致一致,并具有相同的特性的群体。 也可以说是指信鸽的特性,是亲缘交配、人们培养的结果。品系鸽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纯的特征。什么样的品系,代表了什么样的距程(属短程、中程、长程、超远程)。 什么样的纯度才能成为品系化?对纯度的要求各个行业不尽相同。对于实验性动物,能够称得起品系化必须是连续自交二十代,使其每只动物之间在基因上不存在任何差别,纯度达到99.99%,才能称为品系动物。如澳大利亚大白鼠、日本的大耳白兔。对于非实验动物,纯度也要求达到90%以上,如赛马、狗、信鸽。英国的赛马,上百年来一直是采用同系交配。英国境内的“德比郡”以培育纯种马著名,是英国纯种马的主要繁育基地。英国培育的竞赛用马已遍布全世界。导致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赛马大战,都可视为英国的德比大战。信鸽的育成也和马、狗差不多。不但要一定的纯度,而且还要使其竞翔机能不退化,必须要有稳定的归巢率和速度,培育起来相当难。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