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老杜[血统也得靠实践]一文,感触彼深,我们究竟应不应该讲究血统?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套用一句商业用语:无本难求利。这个[本]应该就是血统的代名词。本人早在其它文章中已经阐述过自已的观点:非血统论者。但现实生活中,残酷的比赛结果,引进卖出的笔笔交易,不难看出:血统论仍然照耀着每位鸽友的心。
这是凝结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欲念。这又是那样的理所当然,追逐血统这没有错。错在若一羽翔绩很优秀的赛鸽,不是名血而生,是天落或出在无名小辈之手,其身价却千差万别。杜老师文中所述,再优良的血统也有天落,再昂贵的种鸽也客坐它棚,道出了赛鸽在竞技中这种残酷而又无耐的现实。仅举一例:今年春季,因为育雏之需,利用朋友上鸽市之机,让其选购一羽育雏的保姆鸽,花了50元买回一羽带有外地足环的灰、砂眼、雌鸽。无意间上网在百度一查,着实吓了我一跳,此鸽系某市名家特比环。仅扦组就押了19800元。再细考鸽主历年赛绩,曾蝉联该市两届四关大奖赛总冠军。扦组赛、指定鸽多项冠军。为尊重鸽主本人,隐去名讳。借用此例来论证杜老师:名血也有天落一说。
我们现今玩的是赛鸽,着眼点首先放在赛绩上,相信无论哪个城市、地区都有一战而成名人的美丽传说。今春我市便有此一位,春季三关特比大奖赛中,该舍几羽赛鸽在雪松俱乐部300一500一550公里均赛绩优良,一羽赛鸽连续夺得500、600公里冠、亚军。遗憾的是没参加大奖赛,痛失了三关总冠军。成为鸽界的新闻人物。我曾经在[血统是赛鸽的灵魂]一文说过:赛鸽都是有血统的。有着几百年的发展、进化过程。有的在短距离上发挥,有的在长距离有特长,切不要只注重血统而忽略了赛鸽特质上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