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谨防黄蜂伤人伤鸽

时间:2012-06-06 10:17:29    来源:信鸽365    发表者: 帝王鸽舍       阅读次数:
谨防黄蜂伤人伤鸽

作者:帝王鸽舍魏富春 来源:原创  发布者:帝王鸽舍

     黄蜂伤人伤畜事件电视上时常报道过,笔者通过几十年的观察发现,黄蜂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由雌雄蜂开始筑建新巢且速度之快而老巢迅猛增大,令人毛骨悚然,心惊胆战。虽说黄蜂不主动攻击人类和鸽子等,但不小心进入它的范区惹着了它,它会认为你是在有意伤害它,它会拼着命的向你攻击,有置于你死地而不顾。毕竟它是不通人性的有害昆虫,还是小心防范为妙。今特整理成文,望能对鸽友们有所帮助。       

     蜂有蜜蜂、黄蜂(也叫马蜂)、大黄蜂和土蜂之分,雌蜂的尾部有毒腺及蛰针,蜜针本为产卵器的变形物,可由它注入毒液到人体、畜体或鸽体。雌蜜蜂的毒刺上有逆钩,刺入人体后,部分残留于伤口内。黄蜂的蛰针则不留于伤口内,但黄蜂比蜜蜂蛰伤程度更为严重。

     蜂毒主要含有蚁酸,神经毒和组胺。人、畜、鸽被蛰伤后,主要是局部剧痛、灼热、红肿或水疱形成,被群蜂或毒力较大的黄蜂蛰伤后,症状较重,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寒、发热、烦躁、痉挛及晕厥等,少数可出现喉头水肿、气喘、呕吐、腹痛、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休克和昏迷。

     记得在53年前,那时我年纪还小也就八九岁,有一天,因一羽刚站房的幼鸽掉进邻居家的院子里飞不上来,邻居喊我,父亲令我去拿,去的时候走的是人家的正门,虽是同一排邻居,从我家到邻居家要绕很长一段路。回来时抄了近路,我家的院子南边与前排房子,有一刚能过去一人的小胡同通两家院子,原来用泥巴堆的墙头下雨倒塌,还没来得及修复。心想,走这里近就从这里回家吧。

     谁知房檐下有一大马蜂窝,当我翻越墙头的时候不小心碰着了它,这时马蜂像疯了似的向我攻击,吓得我拔腿就往自家院子里跑,一马蜂还是蛰在我左眼眶上方前额上。当时,也没感觉有多疼,过了一会儿毒性开始发作,局部剧痛、灼热、红肿、水疱形成,肿的眼睛都合缝了。把我给疼的啊!当时,只顾的害怕只顾的跑,也没看到马蜂窝到底有多大,事后好长时间都不敢到胡同那去。到了冬天,我父亲把这个大马蜂窝摘下来,好大的一个比碗口还大的马蜂窝。

     还是我奶奶有办法,见此情很快找来马蜂菜(学名马齿苋),放在蒜臼内捣成泥,然后,先把伤口内的毒素挤出,用肥皂水将伤口洗了洗,再把捣成泥的马蜂菜敷于患处,每天换药一次,两天后开始消肿,一星期痊愈(害得我哭天抹泪,好几天没能上学)。那时刚建国没几年医院少,医疗条件差,生活条件差,小病小殃都不去医院,也只好用这古老而又简单的方法处理。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叫一朝被蜂蛰,终生难忘。请鸽友们不要见笑,谁都是从幼年时期过来的。

     还有一事让我记忆忧新,记得在23年前,也就是1989年的夏季,那时的鸽舍建在酒厂路五层楼顶,也是重新刚建好棚的第三年。谁知有一天我的鸽子突然间先后死了两只,当时,我很纳闷,怎么好好的会突然死了呢?死去的鸽子面部和头部肿大,像个鸡蛋似的,口鼻已没有缝隙,考虑很可能是中毒窒息死亡。可怎么会中毒的呢?即有死亡必有原因。

     分析一:如是因落野误食了有机磷农药拌的粮食,中毒后出现的症状应是,精神萎糜不振,站立不稳,羽毛蓬松,双目紧闭,拉绿屎或白屎,同时伴有呕吐,呕吐物中发出刺鼻的有机磷农药味道,内脏发生器质性病变,最后,导致窒息死亡。可不会出现面部和头部肿大,口鼻肿得没有缝隙等症状,这是另一种中毒症状。

     分析二:根据这两只突然死亡的鸽子,除面部和头部肿大,口鼻没有缝隙外,没发现其它症状和有机磷农药味道。有一天我发现鸽棚后面靠东角的房檐下,有一个像碗口大的马蜂窝,已露出房檐,上面布满马蜂(自从鸽棚建好后我很少到后面去,因楼顶没有女儿墙很危险),莫非就是这些家伙蛰死了鸽子。可是鸽子是有翅膀的应该本能的飞走啊,马蜂又是怎样蛰住鸽子的呢?至今仍是个不解之秘。

     分析三:资料表明,马蜂窝有相当复杂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几乎包含了蜂蜜、蜂花粉、蜂蜡、蜂胶、蜂茧衣等物质中的所有营养成分。可能是鸽子营养所需或在棚顶逗留时好奇用嘴啄了露出房檐的马蜂窝,惹得群蜂一拥而上蛰死鸽子。即然发现了问题,找到了原因,不管分析的错对与否,也不管它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有多高,都要设法除掉这个马蜂窝,免得以后再发生伤鸽伤人事件。

     想搞掉这么大的马蜂窝办法有三种:一是冬眠期,它们全是马蜂仁,冬眠在蜂窝里的蜂茧衣内,没有任何攻击能力,除掉它很容易。二是下雨天,马蜂不会外出活动和觅食采蜜,但有被攻击和掉下楼的危险。三是天黑透之后进行,夜间马蜂是不会乱动的,你就是用手去摸它它也不动,也不会向人攻击,但有一定危险性,毕竟是在夜间行动不变,毕竞咱是在捅马蜂窝,万一出现闪事后果不堪设想,也不值啊!

     所以,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采取即安全又容易做到的第一种办法:在冬眠期将它们斩草除根,把摘下来的马蜂窝在开水里一烫OK。从除掉这个马蜂窝后再没出现鸽子被蛰伤的情况。不过我在每年的四五月份都要仔细察看鸽棚前后,是否有马蜂筑巢的情况,如发现蜂窝很小就两只马蜂时,就当即立断用手将马蜂窝捏掉或天黑之后用打火机连窝带蜂一烧了之。很解恨也很容易做到。另外,在没除掉马蜂窝的这段时间里,采取了鸽子落棚后立即唤其入棚的措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说马蜂不主动向人类攻击,但万一不小心触动于它,它可不讲任何情面,拼死老命也不放过你。它毕竟是不通人性的有害昆虫,它不是人类的好朋友,它对人、畜包括鸽子等,都有一定的威胁和杀伤力,对于马蜂伤人伤畜事件电视常有报道。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等到它们能使动风,对人鸽产生威胁和伤害时,才想起如何对负它们。至于蜂窝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那是医学界的事。

                                    2012年6月6日拟发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