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利用动物预报地震

时间:2012-06-19 11:13:52    来源:    发表者: 轩翼鸽舍       阅读次数:
利用动物预报地震

地震的产生和类型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图1—1)。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各界迅速作出反应。地震发生后,关于动物反常行为是否为地震前兆,科学家和普通如何从中判定,动物反常行为与地震发生有哪些联系,科学界研究状况如何,围绕这些话题,中国国家地理网独家连线了1976年地震与生物研究组的两位专家: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专家黄祝坚和暨南大学心理学教授凌文辁。

  中国国家地理网:黄教授,你是否做过动物反常行为与地震前兆关系的研究?

  黄祝坚:我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担任了当时地震生物研究组的组长。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后就发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相当普遍,当地流传的谚语说:“猪在圈里闹,鸡飞狗也叫,牲口不进棚,老鼠先跑掉,地震快来到”。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前动物的异常行为表现得非常强烈,但是由于人们当时对这些都没有研究,老百姓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都没有充分起到预报地震的作用。在唐山大地震后国家非常重视地震前兆的研究和应用,专门组建人员进行研究。在那些年,研究组成员跑了很多地方,那时候条件很差,都是靠双腿跑,采访搜集了很多资料。

  凌文辁:当时,我是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因为唐山大地震后,余震非常厉害,对北京影响也很大,当时国家为了应急研究动物的地震行为反应,把地震学、动物学、心理学、仿生学等各个学科的专家组成一个临时研究小组。在北京动物园等几个地方对动物的反应进行监测。大约半年后,研究小组就解散了,解散后我被借调到国家地震局,继续做了半年的研究,其他人都回归本位工作。

  中国国家地理网:当时研究组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黄祝坚:它是属于地震的外围研究,不可能有什么关于地震预报的突破性的成果。主要收集历史资料,并结合新近发现的动物地震前兆反应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出不同动物在地震前反常行为的特点,探索动物是怎么知道大震将临的,人类改如何利用动物异常行为进行地震预报等等。在这之后,我和凌文辁共同在《科学实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利用动物能预报地震吗?》的科普文章。

  凌文辁:要说成果的话,并没有太多的成果。在唐山余震的一个月时间里,观测动物有没有异常习性。基本上还是处于一些现象的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也进行了一些推测。比如,当时观测鱼、蛇、鸽、鼠等等动物,发现每一种动物的特殊的感觉器官就像一台探测仪器,有选择性的感受地震前所产生的某种对其生活有害的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从而预感到一种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并引起惊恐和逃避反应。当时就设想,如果仿生制造一种探测器,就有可能制造出某种仪器来有效的预测地震前的前兆,据此作出准确的临震预报。但是动物为什么能预知地震,具体是怎么预知到地震的,这些关键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

  中国国家地理网:现在回头来看,您觉得这种研究在地震预报上的价值有多大?

  黄祝坚:虽然目前的科学研究已经基本弄清楚全球的地震带分布,但是要想精准预报地震的时间和地点是很难的,地震监测也是中长期的分析预报,对于更具有实际意义的临震预报,动物的异常行为就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凌文辁: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这些资料都是从地方上报上来的或者亲自采集的,具有很高真实性。所以,至少科学界不能轻易地否定这项研究的价值,对于这种未知现象不能一竿子打死,而应该继续深入探索。作为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像六七十年代那样,继续发动群众,宣传和普及地震前兆方面的信息。同时,在监测地震时,要重视发送群众参与,加强在预警机制上的管理。作为老百姓,首先要建立地震的危机观念和基本的地震知识,同时要科学地认识问题,谨防把地震前兆迷信化。

  中国国家地理网:据我了解到,现在年轻的科学家,很少有做这方面研究的,您认为在现代科学领域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研究?

  黄祝坚:现在确实很少有人去做这方面的研究。这项研究需要开放性的合作态度,光靠一个学科是不行的,要积极去做交叉学科的研究。我一辈子的研究经历告诉我,在交叉学科研究上大有前途,不是说钻在一个细小的学科里就是前沿领域,反而容易导致坐井观天,自以为是。

  凌文辁:要专业搞动物预报地震的研究确实有难度。首先,它是一项时间跨度很大的研究项目。几十年也许也等不到一次大地震,作为研究者的学术生命来说是有限的。其次,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很难出成果。所以,我的提议更多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可以在主专业之外兼着做这项研究。总之,利用动物预报地震不可丢弃!(采写整理:雷永青)

  黄祝坚,著名两栖爬行动物专家。1932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进入中科院,主要研究爬虫类,频繁进入无人区和极度危险的田野调查。70年代以来,连任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物种保存委员会名誉顾问、国际鳄鱼专家组成员、国际龟类专家组成员和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黄祝坚特别倡导开展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研究,数十年间,先后同遥感应用所、古脊椎所、地理所、发育生物所、声学所、社科院历史所等单位进行合作,通过不同方法研究鳄鱼的进化、历史变迁、考古学、分子生物学等有关学术问题,并先后出访过12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著作10余册,于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科普著作60余篇。

  凌文辁,男,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留学日本。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所长、学位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行为科学的最早开拓者之一,在工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研究领域成绩卓著。现兼任广州大学社会心理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心理学会副会长,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等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