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首 页 各地公棚 各地协会 俱 乐 部 各地鸽舍 信鸽商城 鸽业大全 分类信息 专题报道 天下鸽问 信鸽百科 天气查询 鸽友论坛
P K 信鸽知识 信鸽资讯 失鸽园地 专题图库 名家专栏 视频播客 在线电视 信鸽超市 信鸽365杂志 鸽友家园 地图查询 会 员 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养鸽感悟

有一种“秘笈”叫简单

时间:2012-08-11 09:26:20    来源:    发表者: 恒远鸽舍       阅读次数:
有一种“秘笈”叫简单

   从总体的获胜记录方面评定的话,笔者也算是当地鸽坛上的“高手”。不过,老实说,在养鸽方面,笔者虽然成绩还算不错,但平时在日常管理环节上却没有下太多的功夫,成绩好完全是鸽子凭着自身的真正能力飞出来的,因此,除了不敢信口狂言自谓有什么“秘笈”之外,对于一些五花八门的“旁门左道”被喻之为夺冠技能、成功之路的做法也是持排斥态度。“成功源于自然”才是笔者自始至终遵循不变的硬道理,单单凭借于这样或者那样的“非正常手段”强求胜利,既便是有梦想或真的可能,但这种胜利注定了是不会持续多久的。
    当然,以人的某种单方面臆想而想以采取某种强制性“非正常手段”强制改变鸽子本身早已形成固定下来的或者说是先天固有的原始生理状态和原始心理状态,以及原始生活习性,原始本能状况等自在因势而获得一次比赛胜利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笔者个人认为,这场胜利中包含着极大的侥幸因素在里面,养鸽赛鸽对于像笔者此类“痴心不改”的业余情趣爱好类型的鸽友而言,总认为养鸽总归是一个细水长流,“遵循自然生理、心理、生活习性原始本能”才行。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咱们一定要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采取某种“非常手段”临时性的对鸽子的自然生理心理生活习性原始本能等方面进行一些轻微调控,以此而达到人的目的(比方说参赛获奖)并不是完全不行,再怎么说鸽子进化到今天这个具备“一日千里”的能力,毕竟人为的作用不小,但人为的这种“非正常手段”调控动作不宜过激,尽量以“因势利导”的原则为重,只有做到一个非常适宜的‘度’,才有可能收到“保持原态而又强过原态”的良好效果,从而为取得某方面优势性能的超越性突破发展保持一种自然因素!
    比如说鸽子换羽这件事,为了有效避免赛鸽秋赛时大量换羽,外国鸽友常用的方法就是鸽舍蔽光,还有就是为了能够让参赛鸽飞出高分速而采用争巢刺激法,孵蛋喂幼法……等等很自然的方式,这些手段就很高明,既能达到鸽主的目的又不会对鸽体造成任何伤害,但如果用施药的方法就过激了,也许参赛鸽凭着激素药、兴奋剂的作用获得了胜利,但同时对鸽体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极大的损伤,这样的优胜鸽能对后代没有任何的不利影响吗?
    养鸽近二十年时间了,在整个养鸽过程当中,我总是很随意,尽量给鸽群一个还原本能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比方说在饲喂方面,卫生方面,家飞方面……从不特意强调什么,完全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自由状态,尤其是对药物,保健品(鸽用类)更是不屑一顾,这在身边一些鸽友眼里,笔者哪里算得上是合格的养鸽人,可每每比赛一结束,他们又不得不服气,因为成绩摆在了“龙虎榜”上。实际上,鸽友们也仅仅只是看到了显示在浮面上的那种随意性,对于我花费在实质方面的心智和劳动,他们却是一无所知。
    现在人人都养名血良种,都按照常规的“种、养、训”程序尽心参赛一丝不敢松懈,而就在众人津津乐道大讲喂养方面如何精心、路途私训如何勤奋、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做得如何到位,甚至鸽群饮水里面今天添加了什么、明天又该添加什么有效物质的时候,我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却是选配。因为,笔者现役的这两路鸽系都是在别的鸽友手里没能玩出名堂的优良血统鸽,到我手里后只是经过配对调整便育出了一羽又一羽优异成绩鸽,所以我最喜欢动心思琢磨怎样选配的问题,而也只有选配组合才被我认为是一门技艺。因此,“血统第一,品质至上,选配为首”的理念是我始终遵循的成功之本。名血良种鸽就无须多说了,随便哪一位鸽友棚里面多少都有几羽,但有一个实际现象也确实存在,就是拥有名血良种者未必人人都能现出点象样的成绩出来,同一羽种鸽在甲鸽友手中怎么选配也玩不转,可到了乙鸽友手中不经意的就能玩疯,这种事情在鸽界并不鲜见。
    当然,笔者不是配鸽高手,也不是说我的鸽群像咱秦岭巴山上的野生岩鸽一样的生活和生存,其实我也给它们预防病毒细菌的侵袭,但绝对不是依靠任何自带三分毒的药物,其中包括鸽子专用药,仅仅只是长期在它们的饮水中放几瓣大蒜,仅此而已。看上去很不用心,实际上却有着极佳的效用,如果各位对这种被现代医学称之为“绿色抗菌素”的纯生态产物有一个深刻认识的话,你就会知道我做得可是一物起双效的美事,既达到了预防病毒细菌侵害鸽群健康的目的,又不会对鸽子的脏器产生丝毫的损伤,同时更不会对鸽子所固有的各方面自然原始状态发生刺激性不良紊乱。一句话,没有化学药物可能给鸽群造成的副作用。

 记得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当地一位家住山脚下的农村鸽友送来一羽深雨点雄鸽,说是在数月前上山抓野鸽时偶尔在庞大的野鸽群里面发现了这羽与野鸽长得不一样的“野鸽”,但因其与别的野鸽一样的机警灵敏,所以布控抓捕数月而未能得手,只见它每天裹在野鸽群里飞出飞进,最后得手还是在火枪的威力下。当时从外观上看,这羽受到枪伤的深雨点雄鸽的年龄不小了,但身体素质不亚于现在人们饲养的外血鸽差,待我上手一看足环、居然是一枚七十年代的铝制昆明足环,虽然当时不知道有什么球虫、毛滴虫的说法,但根据其极棒的身体素质不难看出该鸽身体很健康。
    现在回过头来想那羽“昆明鸽”,放在一些养鸽条件很好的高端鸽友鸽舍肯定会很惊诧,这羽“昆明鸽”流落山野与野鸽为伍,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的,饿了就在泥土里扒拉点乱七八糟的食物充饥,渴了就随便在泥坑里吮一通下雨积水,绝对不可能有人给它用药物清理球虫蛔虫毛滴虫呼吸道,可它为什么就没有被病毒细菌及其他自然灾害摧毁掉呢?答案只有一个,是因为它长时间生存于那种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之下,其自身的抵抗能和免疫系统得到了加强。
    有时候我就寻思着,鸽子的生命原本就属于大自然,它们身上骨子里的一些原始本能的消失是后来人为强制干预的后果,但笔者认为早已不见的某些原始本能并非真正消失掉了,而是在本性深处潜藏着,一旦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需要这些原始本能重新发挥作用的时候就一定会复苏表现出来。比方说觅食,鸽子平时在棚子里面过着食水不愁的日子,是不外出寻食觅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自谋生路的原始功能就荡然无存了,而当它们被运送至几千里路之外放翔后,饥饿感自然会激活它们在荒郊野外寻食觅水的功能,否则的话,超远程归巢鸽是不可能忍饥挨渴十天半月时间回来的。
    此外,还有鸽子对各种细菌病毒的抵抗免疫功能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拒绝依靠药物维护它们的健康,让它们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代代繁衍下去,那么它们的后代将一定是像野生岩鸽一样无须人为的精心呵护也一样很健康。我突然想到,我自己的鸽群长期生存在一个既简陋又脏乱差的小空间里面繁育了不少优异成绩鸽,而且完全是在自然状况下凭着自身的条件取得的好成绩,是否与我的自然养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呢?至少笔者自己认为是这么个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此页!  关闭此页    


网摘收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欧洲地区记者安妮春 河南地区记者杜年华 河南地区记者王春辉 四川地区记者王林远 四川地区记者 四川地区记者高王宏 辽宁地区记者李振彪 沈阳地区记者李国双
(欧洲) 安妮春 (河南) 杜年华 (河南) 王春辉 (四川) 王林远 (四川) 喻先生 (四川) 高王宏 (辽宁) 李振彪 (沈阳) 李国双
               
江西地区记者陈文康 山东地区记者李文 吉林地区记者霍鸿飞 贵阳地区记者元华 重庆地区记者王巍林 江苏地区记者孙跃东 山东地区记者王何磊 河南地区记者马战涛
(江西) 陈文康 (山东) 李文 (吉林) 霍鸿飞 (贵阳) 元华 (重庆) 王巍林 (江苏) 孙跃东 (山东) 王何磊 (河南) 马战涛
               
陕西地区记者普小兵 广东地区记者田一明 江苏地区记者吴玉前 云南地区记者李雪松 安徽地区记者邵作友 安徽地区记者刘云峰 河南地区记者毛晓彬 河北地区记者张学良
(陕西) 普小兵 (广东) 田一明 (江苏) 吴玉前 (云南) 李雪松 (安徽) 邵作友 (安徽) 刘云峰 (河南) 毛晓彬 (河北) 张学良
               
海南地区记者吴清壮 山东地区记者蒋庆国 辽宁地区记者吴亭光          
(海南) 渤海堂 (山东) 蒋庆国 (辽宁) 吴亭光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WAP
 
申请加入地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