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黄帝内经》,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该书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的论述。“上工”即指高明的医生。这个论述的意思是,高明的医生重视疾病的预防,在“未病”之时施以防病的措施,防患于未然。中等水平的医生,施治于疾病马上发作之前,而低劣的医生只有在疾病已经发作之后才施以救治。
几千年来,《黄帝内经·素问》所提倡的“治未病”的理念,一直是中国古代医者所尊崇的行医理念。几千年前我们老祖宗的这一理念,与现代医学提倡的“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谋而合。
现在,“治未病”的理念甚至走出了医学的范畴,这个理念也被社会学家所接受。2011年5月23日,《新华网》转载了《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社会管理当求“上工治未病”。
话题回到信鸽的保健上面来。作为驰骋在赛鸽第一线的鸽友,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来作好鸽群的防病治病工作呢?是不是也应当把“治未病”的理念贯彻到一年四季的防病保健工作之中去呢?养鸽人都自称是“教练员”,尤其是公棚,有高薪聘请的教练,教练所承担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赛鸽防病治病。那么你这个教练是“上工”、“中工”、还是“下工”呢?俗话说,“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人是这样,鸽子也一样。赛鸽是运动员,它们要上赛场拼博的,尽管你把“治未病”的工作做到家了,有些鸽子仍然要生病,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生病的鸽子呢?我们是不是需要两手抓,一手抓预防,作好“治未病”的各项工作,另一手就要毫不留情的淘汰处理掉生病的赛鸽呢?面对残酷的赛事,无论是高分速的比赛还是艰苦的耐力赛,赛鸽是病不起的,一场病就能毁掉一羽鸽子的运动生涯,尤其现在盛行的幼鸽赛,可以用来使病鸽恢复的时间很短。生病了,就基本上可以断定这羽幼鸽与优秀成绩无缘了。这时就应当毅然决然地淘汰它,淘汰未必是杀掉,但是它必须离开比赛鸽舍,以免对其它即将冲锋陷阵的赛鸽的健康和训练造成影响。赛事是残酷的,淘汰也应该是无情的。古人有“慈不掌兵”之说,这无疑是从血与火的战场上锻造出来的至理名言。写到这儿,再说一点题外话。曾经拜读过原国防部外事局局长柴成文将军撰写的一本书——《黑雪——朝鲜战争纪实》,书中记述了著名的松骨峰战斗。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使38军一战而成为“万岁军”。为了抢占松骨峰,堵住美军溃逃的必经之路,38军强行军110公里,硬是用双腿跑过了美军的汽车轮子,先敌5分钟抢占了松骨峰主峰制高点,把美军压在自己的火力之下,堵住了敌人溃逃之路,完成了对敌人的合围,为整个战役的全胜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在强行军的路上,有许多战士因体力不支而倒下或掉队,但这时部队接到上级的严令:“不惜一切代价,轻装前进,把收容工作交给后续部队”!这道严令使一部分体力强健的战士先敌5分钟抢占松骨峰主峰制高点。这才是顾全大局的“慈不掌兵”,这才有了大获全胜之后彭德怀在祝捷电文中所说的那句不朽的传世名言:“38军万岁”!著名军旅作家魏巍同志的名著——《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取材于松骨峰战役,取材于38军。
试想一下,如果在强行军过程中,部队不忍痛暂时放弃那些累倒的战友,而是互相搀扶着前进,势必大大地降低行军速度,又怎能以5分钟的微弱优势抢先占领松骨峰呢?
饲养赛鸽也是掌兵,赛鸽家不是慈善家,来不得半点儿“妇人之仁”,当你把“治未病”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就要坚决淘汰那些仍然生病的鸽子,它们不能在赛鸽舍中存在,更不能进入种鸽舍。你也没有必要再花费时间和金钱再去给它们治病。如果你年复一年的坚持淘汰这些抗病能力低下的弱者,那么你就会逐步地汰选出一支天然健康的鸽队,这是你跻身鸽界的基础,也是你从事信鸽育种工作的一部分成就。世界上任何一位赛鸽家的成名,皆是靠那少数几羽精英鸽,所以养鸽人要舍得淘汰,而不要顾及太多。如果整个信鸽界都把“治未病”的工作做得很好了,将大大减少鸽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果整个鸽界都不再滥用药物去“抢救”那些已经失去“竞翔价值”的鸽子,以“不治病”的原则坚决地淘汰它们,那么信鸽队伍的整体健康水平将得到大幅的提高。因为药物是一把双刃剑,他既能治好鸽病,也能催生出更强悍的、传染性更强的、更具抗药性的病菌、病毒。不信的话,年青的鸽友可以咨询一下老鸽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这么多的鸽病吗?
正如夏拉肯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老一辈的鸽友经常抱怨,比起过去,鸽子变得很难保持健康了。他们说的对极了。现在我们所养的鸽子比起以前缺乏天然的健康和免疫力,更容易被各种细菌和病毒袭击。当然,这些疾病在过去也是存在的,但是那时候很少见,鸽友没有想到这些疾病的的术语成了现今家喻户晓的名词了。科学的进步让我们克服了过去无法治疗的疾病,过去既没有信鸽兽医又没有专门的药物,如果一羽鸽子生病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这羽鸽子生命的终结。这正是“适者生存”的道理。
现在的鸽药品牌越来越多,用药量越来越大,可是一些鸽病却像时令蔬菜一样,到时候准来,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确实应该在防病治病的理念上来一番反省了。笔者以为,“治未病”和“不治病”的理念对赛鸽的保健和赛鸽种群健康的传承是有益的。欢迎鸽友批评指正和参加讨论
|